郝重海:首饰设计的公共魅力

  • 来源:时尚北京
  • 关键字:郝重海 首饰设计 魅力
  • 发布时间:2010-04-27 15:45
  也许你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不知道HCH是什么,不知道他的任何作品名称。但是王府井牌匾、西单文化广场的红风筝、奥林匹克公园的民族和谐阙……或许有一样你曾经看到过,这些统统出自郝重海之手。

  郝重海,1968年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1988年,中央美院附中毕业后,考入中央美院油画系第一画室,师从于著名油画家、中央美院院长靳尚谊。毕业后,做过舞美,当过设计总监,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雕塑,成为是国内杰出的雕塑家。曾被许多媒体都争相报道过,而今天他再次进入我们的视线却是以首饰设计师的身份。

  “油画,雕塑,首饰;我在寻找语言”

  在我们眼中,油画、雕塑是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她们或许有交集但是很难把他们放在一起。然而在郝重海的眼中无论做油画、雕塑,还是首饰都是没有差别的。“它们的不同只在于现在想说的话,适合用哪种语言,这是个找语言的过程,关键在于你要有想表达的冲动,这是很感人的感觉,而艺术创作重要的就是要有这种感觉才行。当你有了表达的冲动,就要选择一种最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必须是一种你觉得无可替代的‘语言’,这个过程也许会很漫长,但是慢慢的作品就会越来越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自然就会魅力十足!”

  “黄金,很好的首饰平台”

  黄金,作为现在市面上常见的首饰材料,郝重海之所以选择黄金,不是随意,也不是巧合而是有自己的道理。首先,他觉得首饰设计中,装饰的特性只是一个部分,它作为资本高度集中的体现,必须确保它贵金属贵重的特性。

  其次,黄金作为首饰平台很合适。它是一种首饰材料,它的辐射性更强,跟首饰行业其他环节的对接比较容易,而且从哪种金属入手做首饰,并不是简单的先后顺序,而是思维方式的重大转变,它会导致以后对生产,销售的理解不同,这个很重要。

  再有一个关键原因是,郝重海认为黄金首饰可以有更好的呈现方式。近几年人们对黄金的认识有很大的偏差,认为黄金首饰很俗气,只有暴发户才会戴黄金首饰显摆,年轻的时尚人群更是对黄金嗤之以鼻。郝重海说:“黄金这种材质并没有错,黄金在人类历史中有着重要的角色,这种有着太阳颜色的金属最早并不是货币的替代品,它是太阳的象征,宗教信仰的象征,被作为神物来崇拜。然而造成今天市场的这种局面是因为缺少设计,确切的说,是缺少与黄金的属性相吻合的设计,它要改变这种局面,带给人们新的认识,让人们看到,原来黄金还可以这么做!”

  首饰,思想的下脚料

  很好奇这样一位艺术家平时会有哪些兴趣爱好,可是郝老师却开玩笑说自己生活简单而忙碌,没有什么爱好,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在自只做雕塑得时候,首饰只是爱好,但是开始做HCH后,首饰就变成了工作,工作把业余爱好占用了,自己也就没什么时间做别的了,有时闲下来就看看书。

  首饰是郝老师新的工作,对他来说,首饰是自己思想的‘下脚料’,是自己内心里一直存在的某种情节的表达。他说;“做雕塑需要综合很多的理解将其变为一种形式感,在这个过程中就会产生很多很多特别有意思但又不能同时都放在一个作品中的想法,这样很多年下来就攒了很多无数的想法和感觉,成为无处安放的‘下脚料’,现在有了首饰,这些‘下脚料’,也就变废为宝了!”

  寻求设计中的“公共魅力”

  也许跟多年做公共雕塑的经历有关,郝重海说:“他做首饰一直想要强调的都不是个人,并不想用首饰来表现自己,而是希望能对整个首饰行业做些贡献。在现代,设计中强调个人的东西太厉害了。虽然个性是个好东西,可是并不是唯一的东西,不要觉得自己的东西就都是好的,过于偏执,要看作品是否具有‘公共魅力’。如果没有,那就只是简单的自娱自乐了。生命,不是单一个体的事,人之所以来到这个世界上不应该只是为了自己,还是应该有些使命感的。无论在个人创作,还是公共作品如果思考更多的问题,多一份使命感,那么中国设计自然会变好……”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