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 茵莱之梦
- 来源:凤凰生活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缅甸,莱茵湖,旅游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8-20 13:36
这是缅甸的茵莱湖,也有人称它为梦湖、奇幻湖,传说此湖是湖之仙之茵撒斯Inthas的家,恬淡、纯净的茵莱湖,被奉为“亚洲大陆最后的净土”这里的人们世代生活在湖上,是名符其实的水上人家,湖中,有单脚划船的渔夫在水上疾行,岸上,村民们过着世外桃源般的悠闲生活;徒步在茵莱湖边,67公里的路上由朴实到繁华,转变的不止是风景,还有在追赶时代的人;再回首,也许,她已由小女孩长大成人,而茵莱湖是否还记得这些旧日时光?
茵莱湖Inle Lake
位于缅甸中部,是当地著名的高原湖泊,须由仰光搭内陆机前往,机程约1小时。想体验地道玩法,可乘车到西边的格劳(Kalaw)开始徒步,途经原始村庄、入住农家,一路步行到湖区。
格劳山路行
内陆机降落在中部的黑河机场,如果坐车45分钟就能看见茵莱湖,但或许太易得到往往不懂珍惜,不如徒步去看湖吧。什么“以双脚感受大地和村民生活的原始美”?太陈词滥调,但见到仰光、蒲甘都逐渐商业化时,对这段行程的确有想窥探究竟的好奇。出发前做功课,网友说此行每天约徒步5-7小时,重点是能见到缅甸原始的一面,山路行的起点,在机场西面海拔1,320米的山城格劳(Kalaw)。这里曾是殖民地时期的度假山庄,但来的人都是借宿一晚,翌日便出发上山。市内的旅行社、民宿都有2日1夜(35公里)或3日2夜(67公里)的行山团,抵达后报名即可。配套很方便,行李可直送湖区,只需带上衣物,沿路都有村落补给水与日用品。
行山简介
导游带路,每日早8点出发,下午5时到达夜宿农家,遇上树阴都可歇息。每天都有约3至4次路过村落,可到便利店买水休息。
走过火红大地
早上八点,我们一行四人整装待发。土生土长的导游Soe只有23岁,但他已带过几百次行山团,非常熟路。在格劳与茵莱湖之间,有数十个村落,我们走的就是平日村民进城的路。几天来,由海拔1,320米的山区走到880米的湖区,山路起伏不断,沿途没有壮阔山峦,都是地道的乡间风景。风景转换如一日四季,第一日还在密林间,高地凉风大树遮荫,第二日竟置身广阔无边的龟裂平原!头上没有一片云,只有蓝天与35℃的太阳。闷热难当,却见身旁一群赶集归来的妇女,背着一袋大米竟面不改色,谈笑风生。
唇齿相依的农田
放眼望去,是一大片黄金稻田的风景。相比起台东池上乡美得如画的壮阔,这片金光来得真实、原始、贴近生活。农民在田间弯腰收割,割下来的稻米扎成一束束放入背篮。导游Soe说:“现在做农夫,月入有近US$400/¥2,496,读完大学在写字楼上班都没这么高!”
夜宿山野家
要接触当地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走进他们的生活。走了7小时的路,黄昏时我们终于来到Pattu Pauk村。今晚在农夫U Yar的家留宿,他与儿孙7人同住三房一厅。不到晚上7点已经吃完饭聊起来,他突然指向一角:“TV?”只见他拉开掩布,里面是一部LCD 电视、DVD机与音响套装!在只有两个灯泡照明的客厅,难道看电视不用电?“几年前,村民每人凑钱装了太阳能发电机照明。但如要听歌看电视,每家就要自购发电机。”Soe翻译道。“China!China!”这时U Yar对着我竖起大拇指。听说缅甸有机会取代中国“世界工厂”地位,中国则以电视、步步高、手机、二手货车等“先进科技”反倾销,Made in China在这里是上等货。他说,这几年经济好转,有余钱便购入。一家人都非常沉迷这崭新玩意,吃完饭便看上两、三小时。可惜,电视剧还没到结局便突然“噗”一声消失!原来发电机没电了,惟有从幻想回到现实。
去一个地方,总会学一两句会话傍身。“Mingalarbar!”缅甸语“你好!”,山路上的年轻农友礼貌回话后,便保持“安全距离”走过。好不容易,我们到达茵莱湖中部小镇Indein的终点,各人都给导游Soe抱一个,多亏他连日的照顾,又或者,因共过患难特别感触。吃饱喝足,我们坐上船,穿过长长水道,去看那期待已久的大蓝湖……
茵莱湖小资料
缅甸第二大湖泊,位于880米高原上,面积116平方公里,由南至北坐船要2小时。自古在此扎根的Inthar族,族名叫作“湖之子”,住在湖边4个城市,及沿岸建450座棚屋村。
茵莱湖漂流
坐上船这一刻,我大概明白朝圣者的感动。船在湖面划上道道波纹,拂面凉风、海鸥的叫声,广阔平静的湖面,天与海的湛蓝。如果没有颠簸的山路行,一切或许不会如此深刻。当我沉醉在诗意环境中,前方出现蜻蜓一样的传统渔船。渔民们见我们靠近,纷纷上前围拢,夸张地展示成龙式飞脚,单脚托起吊鱼篮,令人忍俊不禁。见我们拍掌,他腼腆地笑笑,递上一张卡片,用不太流利的英文问道:“Do you want travelling service?(需要导游服务吗?)”至此,我们真的从原始山区回到缅甸旅游热点茵莱湖了。
湖上的生存之道
来之前,早就对于茵莱湖有点神往,关于水上人家就有着的种种传说──听闻当地人5岁就学懂单脚水上飘,8岁就可拿着蜻蜓篮隔空叉鱼。农田没有根,土豆番茄都水上种。明明有麻布有蚕丝,偏偏要取莲丝来做布。就如武侠小说里的人物,神一般的技艺,一代传一代。 他们的答案却简单:“你以为我们想这样吗?”一切,都为了适应环境。
要数茵莱湖最神奇的,绝对是大人小孩都会的单脚划艇法!因渔夫习惯一手抓住鱼网,惟有单手握桨,用小腿向后打圈撑船。这里的木船很薄,我们试过站在船上已几乎翻侧跌落海,更别说单脚站在船头。当地的Inthar族人自小练习,平衡力高超,7、8岁的小童放学后甚至会接载游客赚外快。
在这一栋栋水中屋,住宅、学校、寺庙、医院都有。两层竹造的棚屋只需2星期便搭成,上为睡房下为客厅、厨房。厕所在室外,污水直通湖面,饮用水都来自水井。屋底有鱼网,待一家之主捕鱼回来放进去保持新鲜,捕够数才拿到市场卖。
茵莱湖漂流
坐上船这一刻,我大概明白朝圣者的感动。船在湖面划上道道波纹,拂面凉风、海鸥的叫声,广阔平静的湖面,天与海的湛蓝。如果没有颠簸的山路行,一切或许不会如此深刻。当我沉醉在诗意环境中,前方出现蜻蜓一样的传统渔船。渔民们见我们靠近,纷纷上前围拢,夸张地展示成龙式飞脚,单脚托起吊鱼篮,令人忍俊不禁。见我们拍掌,他腼腆地笑笑,递上一张卡片,用不太流利的英文问道:“Do you want travelling service?(需要导游服务吗?)”至此,我们真的从原始山区回到缅甸旅游热点茵莱湖了。
湖上的生存之道
来之前,早就对于茵莱湖有点神往,关于水上人家就有着的种种传说──听闻当地人5岁就学懂单脚水上飘,8岁就可拿着蜻蜓篮隔空叉鱼。农田没有根,土豆番茄都水上种。明明有麻布有蚕丝,偏偏要取莲丝来做布。就如武侠小说里的人物,神一般的技艺,一代传一代。 他们的答案却简单:“你以为我们想这样吗?”一切,都为了适应环境。
要数茵莱湖最神奇的,绝对是大人小孩都会的单脚划艇法!因渔夫习惯一手抓住鱼网,惟有单手握桨,用小腿向后打圈撑船。这里的木船很薄,我们试过站在船上已几乎翻侧跌落海,更别说单脚站在船头。当地的Inthar族人自小练习,平衡力高超,7、8岁的小童放学后甚至会接载游客赚外快。
在这一栋栋水中屋,住宅、学校、寺庙、医院都有。两层竹造的棚屋只需2星期便搭成,上为睡房下为客厅、厨房。厕所在室外,污水直通湖面,饮用水都来自水井。屋底有鱼网,待一家之主捕鱼回来放进去保持新鲜,捕够数才拿到市场卖。
建在水上的房屋
相信猫绝大部分都怕水,然而茵莱湖的猫生于水上,无论船上平衡,还是游水一样可以。茵莱湖除了靠水吃水,土产还有番茄、辣椒,全靠自制的浮田。茵莱湖上有很多海鸥,甚至为它们建立了保护区。不少游客都会带面包喂饲,它们便成群追着船走,早已成了风景一部分。茵莱湖最神奇的绝对是单脚划船法。
藕丝织布 百转千回
茵莱湖上还有太多神奇事,莲丝织布的传说,是一位信众为表诚心,用莲丝织成袈裟,穿在佛像身上。为了一看著名的莲丝布制作,我们来到湖北的织布村。首先要从湖收集长长的莲茎,每两寸左右折断一次,拉出中间细如头发的莲丝。为确保不会弄断, 必须在湿漉漉时,用手掌搓成一线。看上去还是脆弱易断,真的能用来织布吗?“可以,只要不断重复拉、打圈,再经过反覆浸泡、晒干,就能成为强韧的莲丝线。一天下来,大概能做2米的丝线吧。”铁柱磨成针就是这么回事。
当丝变成线,便卷做线圈、设计图案、用天然染料上色,最后用织布机织成。要完成整个过程,以丝巾为例,做一条约1个月。摸上手比麻细,没丝顺滑,但坚韧之余冬暖夏凉,据说咳嗽时配带还能让喉咙舒服。虽然比较贵,不过穿上的,是心思与汗水的重量。
文/查里C 编辑/张素芳 图/Mack DICK 版式/段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