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河虾消耗配合饲料和天然饵料的调查

  • 来源:水产前沿
  • 关键字:亚马逊,河虾
  • 发布时间:2014-08-27 08:10

  为期60天的研究中,亚马逊河虾幼体围网养在池塘里,投喂配合饲料或添加饲料量低于池塘自然生物量。结果显示,两组虾间的生物学数据如体重、体长和存活率上没有明显差异。尽管在研究期间,天然饵料能基本满足虾生长需求,但人工饵料能为虾体繁殖发展提供额外必不可少的元素。虾体摄食习惯的研究表明,即便在有投喂饲料的生产系统中,天然饵料通常代表了养殖对象摄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淡水虾的大量营养需求由预混合饲料提供,但微量营养需求来源于天然饵料。以前曾有研究显示有53-73%的太平洋白虾(Litopenaeusvannamei)的生长靠捕获养殖池中的天然饵料。

  一些研究表明,在天然饵料之中,虾池中重要的食物来源要数底栖动物了。底栖动物群落是河流和湖泊沉积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同时也对营养变化和物质转化到能量流起重要的作用。代表着水生群落里重要和必须食物来源的底栖动物群落,也直接影响到生态动态。

  围网作为在自然水体或池塘中的实验单位,已经应用在虾摄食生态学和养殖形态上相关的方面的调查。

  摄食研究

  作者在商业养殖池中完成了亚马逊河虾的60天研究,这些虾体重0.63±0.17g,体长在4.28±0.34cm。幼虾苗分别养在6个围网中,养殖密度为10尾/m2方法,池底面积有10m2。

  处理方法分别为P.F.和PNF,P.F.是指投喂含35%粗蛋白的饲料相当于10%的总生物量;PNF是指不对围网里的虾投喂饲料。

  收集每个围网的沉积物样本,来分析底栖生物群落和沉积物颗粒测定。紧接着是对水质变化的检测:溶氧量、水温、pH、水体透明度、亚硝酸盐和氨浓度、碱度和硬度。

  结果

  实验期间,水温在26.67-31.29℃。在P.F.方法中的溶氧量(6.04±1.80mg/L)高于PNF的溶氧量(5.92±1.80mg/L)。pH值有轻微波动,但还是维持稳定在7左右。其他变量与表1中的数值相似,均在虾养殖的适合范围内。土壤颗粒部分偏向于砂质底。

  表1 两种不同养虾实验方法中各个湖泊变量影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变量 实验方法

  PNF P.F.

  水温(℃) 28.90±2.23* 29.00±2.29

  水深(cm) 1.47±0 1.47±0.01

  透明度(cm) 28.95±3.45 28.95±3.46

  pH 7.6±0.75 7.60±0.72

  溶氧量(mg/L) 5.92±1.8 6.04±1.80

  碱度(meq/L) 25.31±13.65 25.31±13.65

  硬度(mg/L) 22.39±9.51 22.39±9.51

  亚硝酸盐含量(mg/L) 0.021±0.016 0.021±0.016

  氨含量(mg/L) 0.062±0.103 0.062±0.103

  *两种实验方法的平均值没有显著差异(P>0.05)

  两种方法的最终存活率并无差异(表2)。同种模式下做的实验,P.F.方法的虾平均体重为4.83±1.03g,虾体长为8.42±0.51cm;PNF方法下的平均体重为4.43±0.93g,体长为8.03±0.43cm。由此可知,在没有提供饲料或投喂少量饲料的情况下,天然饵料能满足虾几周的生长。

  表2 被测虾各个指标表现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方法 最初体重(g) 最终体重(g) 最初体长(cm) 最终体长(cm) 存活率(%) 饲料转化率总生物量(g)

  PNF 0.63±0.05* 4.43±0.93 4.28±0.14 8.03±0.43 80.0±9.6 352.97±48.79

  P.F. 0.63±0.05 4.83±1.03 4.28±0.14 8.42±0.51 73.0±3.5 1.5∶1 354.20±16.96

  *两种方法的平均值无明显差异(P>0.05)

  实验的最后,在P.F.方法中发现有准备产卵的雌虾,但在PNF的围网中却无发现。这就表明了,天然饵料能维持一段时间生存,饲料提供繁殖生存所必需的元素。

  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

  在实验期间,对于底栖大型生物群落的研究中共发现了279111个个体(表3)。分析显示共有一大纲和四大目,一大纲是寡毛纲,四大目分别为吻蛭目、腹足目、蜉蝣目和双翅目。在这四大目中还识别出八大科:舌蛭科、蠓科、幽蚊科、摇蚊科、多脉蜉科和瓶螺科。

  表3 在两种养殖方法中各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的丰富度和发生频率

  分类地位 出现底栖群落

  PNF P.F. 总体

  数量 % 数量 % 数量 %

  环节动物门

  吻蛭目

  舌蛭科 389 0.31 389 0.26 778 0.28

  其他寡毛动物 112889 88.66 141889 93.48 254778 91.28

  节足动物门

  双翅目

  蠓科 333 0.26 222 0.15 556 0.20

  幽蚊科 111 0.09 56 0.04 167 0.06

  摇蚊科 13389 10.51 9111 6.00 22500 8.06

  蜉蝣目

  多脉蜉科 167 0.13 111 0.07 278 0.10

  软体动物门

  腹足目

  瓶螺科 56 0.04 56 0.02

  总数 127333 100.00 151778 100.00 279.11 100.00

  两种方法中,双翅目是最常见的分类单位,丰富度也是最高(91.28%)。其他类群的丰富度就没有那么引人注目:摇蚊科有8.06%,舌蛭科有0.28%,蠓科有0.20%,多脉蜉科有0.10%以及幽蚊科有0.06%。瓶螺科只在PNF方法中找到,有0.02%的丰富度。

  尽管在检测两种方法中大型无脊椎动物的丰富度时发现有部分物种丰富度有所减少,但总体而言无明显差异。这也表明了,在无饲料进入系统时,虾会增加对底栖动物群落的捕食来适应。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