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对于CEO的价值
- 来源:互联网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云计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5-07 15:02
云计算对于C E O的价值,不应从技术角度来看,而应关注其对商业之道以及商业模式的改变。
CE O应如何理解云计算?4月9日和16日,我连续两次给国资委中央企业信息化第一名企业的领导干部讲解云计算。给C E O讲解云计算,不同于对CIO和技术人员的讲解。关于技术和应用方面的问题,我推荐IBM大中华区云计算中心总经理朱近之主编的《智慧的云计算——物联网发展的基石》;我要给C E O们讲的,主要是从核心价值角度理解的云计算。以下是我讲解的部分观点,在更大范围与同行交流。
一、云计算是否改变商业之道
汉代的董仲舒说过一句话:“天不变,道亦不变。”本意是想说,道是不会改变的。但这句话有个前提——“天不变”。如果天变了,道是一定要变的。天就是世界潮流,具体说,就是生产力。云计算就是天的变化,它会不会带来商道变化,这是C E O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如果说云计算只是对应用有影响,但不改变商业之道,C E O完全没有必要过问云计算,把它交给CIO处理就是了。
当前我们看到的对云计算的各种阐释,多是从应用角度的现象描述,是讲给CIO和技术人员听的。有些从应用角度看是正确的描述,从道的角度看却是错误的。例如,说“云计算”的发展将导致全球信息在收集、传输、储存、处理等各个环节上进一步集中。这话讲给C E O听就会有误导。云计算在应用层确实有集中的一面,但它只是“统”与“分”两个侧面中的一面。从商业之道的角度看,不能把云计算理解为集中统一之道。段永朝《未来商业模式:最牛的“云”》一文中,借波普尔之口,谈云和钟的区别,就指出了把分散灵活的云理解为集中控制的钟这种致命的错误。
云计算所能改变的商业之道,在我看来,首先是从分工创造财富,改变为融合创造财富。我在《21世纪财富的新源泉》中,比较了盖茨与斯密在这方面的相反之道。蒸汽机的“天”,决定着分工创造财富之“道”;云计算的“天”,将决定融合创造财富之“道”。从这个意义上说,云计算首先是一种融合之道。它改变了资本专用性条件下的报酬递减规律,通过资源融合走上报酬递增之路。当云计算将来冲击到整个经济时,传统中关于外部性、搭便车等从道的高度否定网络的理论,将面临实践的挑战。
云计算所能改变的商业之道,降一个层次说,需要C E O从企业原动力,即钱德勒称之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原动力”的角度理解。C E O需要从创造财富的两大钱眼,即规模报酬递增与范围报酬递增,来判断云计算对企业战略的影响。换句话说,要判断企业战略,是依靠单一品种大规模生产,还是小批量、多品种。以此决定是战略性地利用云计算,还是只进行战术性的应用。举例来说,中远集运的利润中,有87%来自散货,说明它在战略层而不是技术层,已实现了按云的方式(散的方式)进行市场竞争。专家总是说云计算可以降低成本。这话在战术上是不错的。但对中央企业来说,云计算在计算存储环节节省个两亿、三亿,与中远集运战略上转型为云而赚取几百亿,孰轻孰重?C E O显然应当优先考虑战略上的问题,而不是与技术人员算小钱。
云计算所能改变的商业之道,再降一个层次,到C F O的层次,需要考虑对决策型财务的影响。云计算如果能深入到战略财务层,面对的将是这类问题:企业利润是100%来自于能带来80%收入的20%的完全竞争中的短头型业务,还是33%的利润来自能带来25%收入的90%的垄断竞争中的长尾型业务?我给领导们展示了各种财务报表说明,云计算最终要达到理想的财务效果,绝不是把业务搬上云那么简单。它需要公司重新进行财务策略的选择。正确选择的结果,将是带领企业从中国制造式的利润越来越低的成本竞争,转向超越价格战的高附加值的差异化竞争。这才是云的财务实质。
二、云计算如何改变商业模式
许多人都在谈云计算的商业应用,但从应用之道——商业模式角度讲,我认为有许多讲得太技术化、甚至有不当之处。C E O理解的云计算应用,不应是技术应用,而是应用的模式选择问题。我举了四类问题加以说明。
第一类问题,云计算共享的本质是什么?以长尾模式为例,长尾是一种小批量、多品种业务。云计算应用于长尾,首先要排除利基、隐形冠军这类截取长尾的业务类型,而追求长尾全线业务集成,因为最能发挥云计算共享资源的优势。从C E O的角度,要考虑的不是应用本身,而是这类应用的制度环境。云计算在集成分散业务这种应用中,实际将把企业不知不觉带入一场产权革命。试想,资本专用性是不适合云计算的;在云计算中,资源要在没有所有制关系的主体之间进行共享,它的产权基础是什么?我认为这个基础不是公有制,而是社会资本所有制。C E O首先把这个想清楚,再决定做不做。省得到了法院再去思考,那就晚了。
第二类问题,云计算中集中与分散的关系是什么?从局部观点谈云计算应用最易导致的误导是,或者认为它是集中统一模式,或是认为它是完全的分散模式。我认为,云计算不是为集中而集中,而是(系统)越集中(应用)就越分散。以免费模式为例,免费的前提是业态分离(不分离的叫打折),即将一种业态分离为基础业务(统的业务)和增值业务(分的业务)两种相互依赖的业态;二者通过交叉补贴,形成商业生态。所以,云计算既不是统,也不是分,实际是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模式。把局部的数据集中业务,放大为整个云计算的应用特征,就像盲人摸象。而现在谈云计算分布式应用的偏少,应避免这种片面性。
第三类问题,云计算中成本与增值的关系是什么?从局部观点谈云计算的又一误导,是仅仅从成本节约角度观察云计算。这是不完整的。以卓越运营理念为例,由于片面强调成本节约,结果造成丰田事件这样的悲剧。新的卓越运营理念要求,将成本节约与增值相对分离,以模块化的大规模生产为主节约成本,以个性化的定制模式为主实现增值。成本导向的云计算的误导在于诱使云计算“复辟”传统的大规模集中模式,而严重忽略了差异化增值这个主导方向。因此,节约成本只能作为云计算的一个基础环节加以强调,而不宜作为全部。
第四类问题,云计算中多样性的本质是什么?许多人正确地强调了云计算是一种分布式计算模式,这个问题需要深入理解。以众包为例。以往人们都认为核心业务不能外包,但顶尖公司,如宝洁,采用众包模式将核心业务外包给14万业余人员。其实,核心业务外包才最能体现云计算的离散化本质。顶尖公司要超越人算,达到天算境界。天最怕谁?天不怕聪明人,因为人算不如天算。天最怕的其实是傻瓜。根据哈佛教授的研究,傻瓜群体系统地具有多样性这一优势,因此在复杂的丛林竞争中,靠生物多样性优势,而成为生存下来的适者。云计算的最高境界,就是要达到“人定胜天”和“人不定胜天”的效果。人定,是说云计算把人们融合、团结为网络智能;人不定,是说云计算调动了个体的生物多样性潜能,即不确定性的力量,加在一起,就是集中与分散、节约资源与创造价值的有机结合。
以上谈的这些,都不直接涉及云计算的技术层面,对CEO来说,技术是可以让别人去干的。
……
CE O应如何理解云计算?4月9日和16日,我连续两次给国资委中央企业信息化第一名企业的领导干部讲解云计算。给C E O讲解云计算,不同于对CIO和技术人员的讲解。关于技术和应用方面的问题,我推荐IBM大中华区云计算中心总经理朱近之主编的《智慧的云计算——物联网发展的基石》;我要给C E O们讲的,主要是从核心价值角度理解的云计算。以下是我讲解的部分观点,在更大范围与同行交流。
一、云计算是否改变商业之道
汉代的董仲舒说过一句话:“天不变,道亦不变。”本意是想说,道是不会改变的。但这句话有个前提——“天不变”。如果天变了,道是一定要变的。天就是世界潮流,具体说,就是生产力。云计算就是天的变化,它会不会带来商道变化,这是C E O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如果说云计算只是对应用有影响,但不改变商业之道,C E O完全没有必要过问云计算,把它交给CIO处理就是了。
当前我们看到的对云计算的各种阐释,多是从应用角度的现象描述,是讲给CIO和技术人员听的。有些从应用角度看是正确的描述,从道的角度看却是错误的。例如,说“云计算”的发展将导致全球信息在收集、传输、储存、处理等各个环节上进一步集中。这话讲给C E O听就会有误导。云计算在应用层确实有集中的一面,但它只是“统”与“分”两个侧面中的一面。从商业之道的角度看,不能把云计算理解为集中统一之道。段永朝《未来商业模式:最牛的“云”》一文中,借波普尔之口,谈云和钟的区别,就指出了把分散灵活的云理解为集中控制的钟这种致命的错误。
云计算所能改变的商业之道,在我看来,首先是从分工创造财富,改变为融合创造财富。我在《21世纪财富的新源泉》中,比较了盖茨与斯密在这方面的相反之道。蒸汽机的“天”,决定着分工创造财富之“道”;云计算的“天”,将决定融合创造财富之“道”。从这个意义上说,云计算首先是一种融合之道。它改变了资本专用性条件下的报酬递减规律,通过资源融合走上报酬递增之路。当云计算将来冲击到整个经济时,传统中关于外部性、搭便车等从道的高度否定网络的理论,将面临实践的挑战。
云计算所能改变的商业之道,降一个层次说,需要C E O从企业原动力,即钱德勒称之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原动力”的角度理解。C E O需要从创造财富的两大钱眼,即规模报酬递增与范围报酬递增,来判断云计算对企业战略的影响。换句话说,要判断企业战略,是依靠单一品种大规模生产,还是小批量、多品种。以此决定是战略性地利用云计算,还是只进行战术性的应用。举例来说,中远集运的利润中,有87%来自散货,说明它在战略层而不是技术层,已实现了按云的方式(散的方式)进行市场竞争。专家总是说云计算可以降低成本。这话在战术上是不错的。但对中央企业来说,云计算在计算存储环节节省个两亿、三亿,与中远集运战略上转型为云而赚取几百亿,孰轻孰重?C E O显然应当优先考虑战略上的问题,而不是与技术人员算小钱。
云计算所能改变的商业之道,再降一个层次,到C F O的层次,需要考虑对决策型财务的影响。云计算如果能深入到战略财务层,面对的将是这类问题:企业利润是100%来自于能带来80%收入的20%的完全竞争中的短头型业务,还是33%的利润来自能带来25%收入的90%的垄断竞争中的长尾型业务?我给领导们展示了各种财务报表说明,云计算最终要达到理想的财务效果,绝不是把业务搬上云那么简单。它需要公司重新进行财务策略的选择。正确选择的结果,将是带领企业从中国制造式的利润越来越低的成本竞争,转向超越价格战的高附加值的差异化竞争。这才是云的财务实质。
二、云计算如何改变商业模式
许多人都在谈云计算的商业应用,但从应用之道——商业模式角度讲,我认为有许多讲得太技术化、甚至有不当之处。C E O理解的云计算应用,不应是技术应用,而是应用的模式选择问题。我举了四类问题加以说明。
第一类问题,云计算共享的本质是什么?以长尾模式为例,长尾是一种小批量、多品种业务。云计算应用于长尾,首先要排除利基、隐形冠军这类截取长尾的业务类型,而追求长尾全线业务集成,因为最能发挥云计算共享资源的优势。从C E O的角度,要考虑的不是应用本身,而是这类应用的制度环境。云计算在集成分散业务这种应用中,实际将把企业不知不觉带入一场产权革命。试想,资本专用性是不适合云计算的;在云计算中,资源要在没有所有制关系的主体之间进行共享,它的产权基础是什么?我认为这个基础不是公有制,而是社会资本所有制。C E O首先把这个想清楚,再决定做不做。省得到了法院再去思考,那就晚了。
第二类问题,云计算中集中与分散的关系是什么?从局部观点谈云计算应用最易导致的误导是,或者认为它是集中统一模式,或是认为它是完全的分散模式。我认为,云计算不是为集中而集中,而是(系统)越集中(应用)就越分散。以免费模式为例,免费的前提是业态分离(不分离的叫打折),即将一种业态分离为基础业务(统的业务)和增值业务(分的业务)两种相互依赖的业态;二者通过交叉补贴,形成商业生态。所以,云计算既不是统,也不是分,实际是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模式。把局部的数据集中业务,放大为整个云计算的应用特征,就像盲人摸象。而现在谈云计算分布式应用的偏少,应避免这种片面性。
第三类问题,云计算中成本与增值的关系是什么?从局部观点谈云计算的又一误导,是仅仅从成本节约角度观察云计算。这是不完整的。以卓越运营理念为例,由于片面强调成本节约,结果造成丰田事件这样的悲剧。新的卓越运营理念要求,将成本节约与增值相对分离,以模块化的大规模生产为主节约成本,以个性化的定制模式为主实现增值。成本导向的云计算的误导在于诱使云计算“复辟”传统的大规模集中模式,而严重忽略了差异化增值这个主导方向。因此,节约成本只能作为云计算的一个基础环节加以强调,而不宜作为全部。
第四类问题,云计算中多样性的本质是什么?许多人正确地强调了云计算是一种分布式计算模式,这个问题需要深入理解。以众包为例。以往人们都认为核心业务不能外包,但顶尖公司,如宝洁,采用众包模式将核心业务外包给14万业余人员。其实,核心业务外包才最能体现云计算的离散化本质。顶尖公司要超越人算,达到天算境界。天最怕谁?天不怕聪明人,因为人算不如天算。天最怕的其实是傻瓜。根据哈佛教授的研究,傻瓜群体系统地具有多样性这一优势,因此在复杂的丛林竞争中,靠生物多样性优势,而成为生存下来的适者。云计算的最高境界,就是要达到“人定胜天”和“人不定胜天”的效果。人定,是说云计算把人们融合、团结为网络智能;人不定,是说云计算调动了个体的生物多样性潜能,即不确定性的力量,加在一起,就是集中与分散、节约资源与创造价值的有机结合。
以上谈的这些,都不直接涉及云计算的技术层面,对CEO来说,技术是可以让别人去干的。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