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弹部队》是这样干掉《阿凡达》的

  • 来源:综艺报
  • 关键字:《拆弹部队》 干掉 《阿凡达》
  • 发布时间:2010-05-07 16:37
  奥斯卡提名揭晓后,最有意思的话题莫过于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达》和前妻凯瑟琳.毕格罗的《拆弹部队》之间的竞争。在众多电影奖项中,二人旗鼓相当,各自捧走九项提名。美国时间3月7日晚奥斯卡揭晓,《拆弹部队》炸飞《阿凡达》,捧走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在内的六个奖项,成为今年奥斯卡的最大赢家。

  两部影片竞争台前幕后牵涉因素之广泛,颇有看头。

  前戏

  凯瑟琳.毕格罗和《拆弹部队》在今年的颁奖季一路叱咤风云,不仅横扫北美广播影评人协会奖、波士顿影评人协会奖、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还收获了美国编剧工会奖最佳原创剧本奖、美国制片人协会奖最佳影片奖、美国导演工会最佳导演奖,以及素有“英国奥斯卡”之称的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颁发的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原创剧本、最佳剪辑、最佳摄影、音响效果六项大奖。

  尽管《拆弹部队》领跑了不少影评协会奖项,詹姆斯.卡梅隆却因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的青睐而迅速奠定了自己的地位。用“横空出世”形容《阿凡达》真是一点也不过分。2009 年12 月上旬,《阿凡达》还未进入奥斯卡候选战圈;影片没有单独为影评人放映过,仅在圣地亚哥国际漫画节展出过一个25 分钟的预告片,在全球巨幕影院放映过一段15 分钟长的视频剪辑。然而就在今年1月,《阿凡达》在金球奖大获全胜,一举夺得剧情类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两项大奖。

  从“奥斯卡风向标”的角度看来,除去美国演员工会奖将最佳影片颁给了《无耻混蛋》(Inglourious Basterds),制片人协会奖和导演工会奖都选择了《拆弹部队》,而《阿凡达》只得到了金球奖的垂青。凯瑟琳.毕格罗的胜利其实早有预示。

  评委的“年龄效应”

  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成员的平均年龄是57.7 岁。这个数字并不是电影学院公布的,而是《好莱坞报道》(The Hollywood Reporter )抽样统计的结果(在5777位有投票权的电影学院成员中随机抽取500位,通过公共数据库统计他们的年龄并计算平均值)。

  在最佳外语片单元中,无论是曾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的罗马尼亚影片《四月三周两天》(4 Months, 3 Weeks and 2 Days),还是欧洲电影大师佩德罗.阿莫多瓦(Pedro Almodovar )的作品,其最终折桂都被视为电影学院“年龄影响座次”的结果。最佳影片单元中被视为与之相似的,是1991 年的《与狼共舞》(Dances WithWolves )和1983 年的《甘地传》(Gandhi )。

  因此有不少制作人相信“年龄影响”确实存在,他们认为上了年纪的评委会更青睐真实、言之有物的影片,例如《拆弹部队》,而不是绞尽脑汁吸引眼球讨好观众的《阿凡达》。也有电影学院成员认为,年纪大的评委们或许会更欣赏后者“十年磨一剑”的拍摄态度和大胆创新的技法也未可知。

  诚然, 美国电影学院近年来一直在扩大队伍,往届奥斯卡获奖作品中也不乏《撞车》(Crash)和《老无所依》(No Country for OldMen)这样的冷门,但舆论认为老一代的评委们还是会倾向于《拆弹部队》这样更具有现实意义的影片;两者用非动作片的手法反映了当下最热门的题材,影片更加贴近人物生活,而且力求以真实撼动人心。

  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投票规则改变带来的影响

  最佳影片提名数量增加到十部后,电影学院将从本届奥斯卡起重新采用“选择投票制”(Preferential Voting )来决定最佳影片的得主(大部分奖项的提名用此法决出,在最后评选阶段,只有最佳影片采用此规则)。

  本届最佳影片评选,不再像之前每位评委只需在选票上写下自己最爱的一部影片,而是要为十部影片“打分”;除了选出认为最好的一部外,还要列出他们心中第二偏好、第三偏好,以此类推。开票时,若某部电影能获得超过51% 的“第一偏好”票,最佳影片即告诞生;若无趣51%者,则淘汰得到“第一偏好”最少票数的影片,并将该部分选票转给排名“第二偏好”的影片,进入下一轮计票;如此反复,直至决出得到超过51% “第一偏好”票的影片。

  这意味着,得票最多的影片不一定就是最佳影片。采用“选择投票制”能更公平地决出最后的赢家。这种制度使得投票由单选变为多选。有人猜测,《阿凡达》也许能在第一轮投票中得到最高的票数,但会在第二轮计票的争夺中失利,从而错失小金人。对于《阿凡达》和《拆弹部队》来说,多数人认为这样的投票制度对于后者更有利,因《拆弹部队》与《直上云霄》和《无耻混蛋》相比更有把握得到第二名的选票,若其余影片都在计票过程中被淘汰,则《拆弹部队》后来居上的可能性相当大——当然,此种理论仅适用于《阿凡达》确实能在开局占据第一、但又不会超过51% 的情况。

  提名“怪圈”

  过去十年中,凡赢得最佳影片的电影,都曾获得过最佳原创或改编剧本提名。

  与此类似的还有演员提名,十年间只有两部影片在没有获得演员提名的情况下得到了最佳影片的小金人:2009 年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和2004 年的《指环王3:王者归来》。这些“怪圈”直指没有得到任何剧本类奖项和演员类奖项提名的《阿凡达》夺冠堪忧。另外,电影学院382 名编剧评委中有80% 以上的成员认为该片的剧本没有达到拿奖的高度。

  《拆弹部队》这边,则同时拿到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最佳原创剧本提名,“雪上加霜”的是,《阿凡达》得到了编剧工会奖的最佳原创剧本提名,但《拆弹部队》最终将编剧工会奖最佳原创剧本大奖捧回了家。

  有一点或许之前让卡梅隆能觉得安慰:上一部缺席最佳剧本提名但仍捧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电影,正是1998 年的《泰坦尼克号》。然而事实证明,《泰坦尼克号》的辉煌是不可复制的。最终,奥斯卡评委们还是青睐于实力均衡、在导演、编剧和表演各方面都表现出色的《拆弹部队》。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