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在生活中寻找真性情?

  • 来源:家教世界
  • 关键字:真性情,营养不良
  • 发布时间:2014-09-29 12:21

  生:老师常说“生活中并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一到写作文,我还是犯愁。

  师:小学生的生活世界丰富多彩,变化万千。可是由于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他们对周围事物往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他们眼中的树木仅仅是高高的、绿绿的枝叶,而看不到它的生气、秀气、灵气和枝枝杈杈间蕴含的生命的历程。他们眼中的草仅仅是绿的黄的草而已,而看不到顽强的生命力、内敛的美质和给人们带来的享受。导致写作文时头脑空空无话可说。

  生:关键是“思考生活,用心感受事物的变化”!

  生:我不光要自己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聆听,还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心灵去感受体会。同一片飘落的黄叶,有的人看到的是满目的苍凉,有的人却看到了新生的希望。

  师:要善于透过看得见摸得着的表层现象,看到本质的内在的东西。能从劳动者额头滚动的汗珠中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的珍贵;从狂风暴雨中摇动的小草上感觉到一个不屈的,敢于抗争的生命;从风雪中送来的雨伞上感受到真挚的、浓浓的亲情。通过对生活中小事情的认识和感受,增加心理的体验。

  生:还有,就是体验生活,积累生活的厚重———不能只在书本上学语文学作文。

  师:通过多年的教学,我深深地领悟到:只有创造各种条件让大家直接参与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生:只有让我们直接参与,切身体验的事情才是具体生动有情感基础,最富有生命活力的,也只有通过这样的体验,我们才能写出生动、感人的作品。

  师:这就好比吃饭,可怜的我们天天在分析研究如何“吃饭”,分析研究饭里有什么营养成分,可就是没有真正地扒上几口!无怪乎到头来个个面黄肌瘦,营养不良。“偶尔有几个称之健壮的,也是得益于课外,自己吃的。”这话暴露了我们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弊端。

  生:通过系统的写作练习,我们的观察能力、思考深度、体验热情、表现才能都得到明显的提高和发展。相信假以时日,这些方式方法一定会更完整、具体、系统、实用,这需要老师的指点和帮助。

  师:希望我们携起手来,努力进入生活,到生活中寻找真性情———把作文这个老大难变成小不点。

  【微博】

  记得忘记:世事变迁无人记,独有文章百代存。都说万般皆下品,生活才是文学的根。生活中处处有美好,生活中处处有题材,生活中处处有文章。

  郭老师回复记得忘记:如若只是将写作范围限制在课堂、教材中,必将扼杀学生的天性、压抑学生的积极性、减弱学生的表现欲,使写作走入死胡同。只有还原其本性,将作文融入生活,把生活写入作文,才能拓宽学生的写作的范围,写作时才会有事可写,有感可发,有情可抒。

  秋季的硕果:总结起来就是: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体验生活———表现生活。这五个方面中,热爱生活最难操作,也并非朝夕能够达成预期效果的。所以一般说来,习作的引导训练就从观察生活进入生活开始。

  郭老师回复秋季的硕果:只要把生活带给学生,把写作还给生活,就会千顷荒野跃乳虎,听声声虎啸传诵壮志凌日;万里长空展雄鹰,看阵阵风尘炫耀豪气干云。

  郭瑞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