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休闲观念三变:长见识、减压力、变方式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休闲,国民,旅游
  • 发布时间:2014-10-11 13:53

  《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实施一年半以来,国人的休闲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中国人对于休闲生活的渴望程度超越了以往,虽然时间太少和收入所限都会影响到人们的休闲满意度,但四成人表示满意的调查结果,较之以往还是有了进步

  心有余,却时不足,还差点钱。

  那么,对于休闲抱有一腔热情的你,对它还满意吗?

  今年8月底,《小康》杂志社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并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2014中国休闲小康指数”大调查,结果显示,从休闲时间、休闲方式、休闲支出、休闲观念等方面来综合衡量,对自己的休闲状况感到满意的受访者占比41.3%,对自己的休闲状况评价一般的受访者占比35.1%,对自己的休闲状况感到不满意的受访者占比23.6%。

  虽然对休闲状况感到满意的受访者人数占比尚未过半,但与前两年的同题调查结果相比,人们的休闲满意度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2012年和2013年,对休闲状况评价一般的受访者人数都远远地超过了感到满意的受访者人数。

  时间太少,带薪休假落实难!

  影响人们休闲满意度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2014中国休闲小康指数”调查发现,排在前两位的仍与时间、金钱有关--58.3%的受访者选择了“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太少”这个选项,48.8%的受访者选择了“个人和家庭的收入状况所限”;“带薪休假制度不完善”(48.4%)也饱受诟病,被受访者排在了第三位,并且仅比排在第二位的“个人和家庭的收入状况所限”低了0.4个百分点。

  带薪休假制度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常常被舆论提起。去年年初颁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指出,到2020年,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实,城乡居民旅游休闲消费水平大幅增长,健康、文明、环保的旅游休闲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国民旅游休闲质量显著提高,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国民旅游休闲体系基本建成。

  虽然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被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并且在此之前,《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已经实施了五年,但直到现在,这项制度依然面临着落实难题。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在天津一家私企从事会计工作五年的赵娜应该享有带薪年假,但她却从来都没歇过,没有人通知过她可以休带薪年假,单位里也没有同事休过所谓的带薪年假,为了不给领导“找麻烦”,她只能渴望着那传说中的带薪年假,却不敢做休假的“领头羊”。

  和赵娜情况类似的人还有很多。人社部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带薪休假落实率约为50%,而落实带薪休假比较好的主要集中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等,一些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落实起来相对较差。带薪休假落实冷热不均,且底层和非公劳动者是没有带薪休假的重灾区。

  “2014中国休闲小康指数”对于带薪休假制度的调查亦反映出该制度难以落实的现状,受访者普遍认为带薪休假制度是每个劳动者都应该享有的权利,同时也是大部分劳动者希望获得的福利,但51.8%的人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和经验判断“大部分中国劳动者并没有享受过带薪休假的权利”,45.5%的人坦言“职工能否享受带薪年休假取决于单位老板的态度”,18.2%的人认为“职工能否享受带薪年休假取决于职工自己是否坚持要休假”,16.7%的人认为“只要不怕看领导脸色,就能享受带薪年休假”,14.4%的人认为“只要不在乎钱的问题,就能享受带薪年休假”,7.6%的人认为“只要不担心在同事中显得‘另类’,就能享受带薪年休假”。

  尽管公众对于带薪休假的呼声很高,但在劳动争议案件中,有关带薪年休假应休未休而要求赔偿的,却鲜有单独诉求。据北京市人社局统计,带薪休假仅占到劳动报酬类仲裁案中的5%。同时,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企业没有执行带薪休假的案例也几乎为零。

  带薪休假几时能有?今年8月2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了切实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强化全社会依法休假理念,将带薪年休假制度落实情况纳入各地政府议事日程,作为劳动监察和职工权益保障的重要内容”,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加快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鼓励职工结合个人需要和工作实际分段灵活安排带薪年休假”,同时提出“高等学校可结合实际调整寒、暑假时间,中小学可按有关规定安排放春假”,为职工落实带薪年休假创造条件。

  不久后的9月15日,中国政府网发布消息称,国务院已批准建立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新组建的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由分管旅游的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担任召集人,成员单位包括国务院的28个部门。此前已运行了14年的“全国假日办”在这次调整中被撤销,业内人士对此解读为政策从“假日旅游”转向“带薪休假”。

  这些政策和改变,让赵娜们看到了希望。

  旅游休闲基础设施进步最大

  《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实施一年半以来,大部分受访者都感受到了变化,认为在“推进国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成效的人最多,其次是“保障国民旅游休闲时间”,再次是“改善国民旅游休闲环境”。

  《中国休闲发展年度报告2013-2014》显示,国家加大了国民休闲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国民休闲发展迎来更好的外部环境;我国的休闲基础设施成为了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公共休闲场所不断丰富完善,政府对于景区等公共休闲场所的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休闲公园、旅游景区、博物馆等减免门票政策得到有效落实。且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休闲基础设施智慧发展和智能化管理已经成为重要趋势,政府的休闲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除了这几方面之外,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北京和而不同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北京工业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王国华还看到了《纲要》作为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纲领性文件而给中国带来的许多明显变化,“首先,《纲要》促使人们的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许多房地产老板开始意识到文化的巨大价值,他们在建房的时候开始注重建设文化景观,注重做文化地产、做休闲庄园。其次,《纲要》的出台,对拉动内需、带动相关产业联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另外,在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推动下,将会进一步刺激现代休闲产业的大发展,它不仅能够提升城镇居民的整体素质,而且还会迅速改变居民的传统生活方式、消费方式,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搭建出许许多多的产业平台。”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闲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魏翔则更多地关注到了一些省市的休闲发展在《纲要》出台前后发生的变化,在《纲要》出台前,中国的很多省市就已经在“提升国民旅游休闲服务质量”方面开始行动了,而《纲要》出台后,变化最大的则是山东省和广东省,“这两个省份在落实《纲要》方面有些共同点。一是把它作为对其他工作的重要补充;二是都在考虑如何推动消费、内需,在通过旅游拉动内需方面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对旅游、确切来说是观光游有一种促进作用。”在魏翔看来,有的省份并没有完全弄清甚至也没有真正去剖析关于“休闲度假”的定义,还是停留在供求的水平上,而《纲要》在很大程度上是希望观光能够向休闲度假这个方向来转换的,而在这个预期上,全国基本上都还没有什么动静。

  国人休闲观渐变:

  长长见识,换种生活方式成主流

  《纲要》出台一年半来,国人的休闲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中国人对于休闲生活的渴望程度超越了以往。

  我们为什么要进行休闲活动呢?在“2014中国休闲小康指数”调查中,73.1%的受访者表示参加休闲活动首先就是为了放松身心;在“2013中国休闲小康指数”调查中,放松身心也被受访者列为了参与休闲活动的五大目的之首。

  那么,还有什么因素使人们越来越“离不开”休闲活动了呢?“2014中国休闲小康指数”调查显示,人们参与休闲活动的第二大目的是增长见识(35.5%),第三大目的是换一种方式生活(34.6%),第四大目的是暂别现实压力(33%),第五大目的是享乐(25.7%)。

  在“2013中国休闲小康指数”调查中,增长见识被排在第四位,换一种方式生活位列第九,暂别现实压力位列第七,享乐位列第十。位列“国人五大休闲目的”榜单第二、第三和第五位的分别是锻炼身体、满足爱好和结交朋友。

  参与休闲活动的好处有很多,很多正在职场中打拼的人还特别提到了一点,休闲对于提高工作效率有促进作用。对此,《小康》也向参与“2014中国休闲小康指数”的受访者进行了询问,结果,87.2%的人都觉得休闲对于提高工作效率有比较大甚至是很大的作用。

  那么,在“休闲”已经深入人心的当下,提及“休闲”二字,人们首先会想到什么呢?在问卷中,《小康》请受访者将最先想到的字或者词写出来,结果写下“放松”、“轻松”这两个关键词的人最多,他们当中有人想到“彻底放松”、“出去放松”、“舒适放松”等等,还有人想到“轻松自由”、“轻松无压力”、“轻松愉快”等等;写下“旅游”、“度假”这两个关键词的人数排在第二,他们当中有的直接写“旅游”,还有的写“度假旅游”,也有人写“旅游观光”、“度假娱乐”、“自助游”等等;写下“开心”、“享受”这两个关键词的人数排在第三,这部分人写下的词有“享受大自然”、“享受生活”、“开心快乐”等等。

  中国休闲领域的一些权威专家、学者也说出了他们的真实感受。魏翔最先想到的是“消遣”。武汉体育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休闲教研室主任钟晓明和书记汪蓉蓉都首先想到了“生活方式”,不同的是,如果要给这样的“生活方式”加个定语,钟晓明更强调“科学的生活方式”,而汪蓉蓉更强调“绿色的生活方式”。美国南阿拉巴马大学健康体育与休闲系副教授董二为则从学术角度对“休闲”一词进行了剖析,他告诉《小康》记者,“从传统的休闲理论来讲,当我们提起休闲的时候,大多数学者同意休闲是自由时间、活动和精神状态。这是因为休闲是在自由时间当中产生的,是一种活动,而当上升到一种境界的时候,比如成为业余围棋高手或遛鸟专家的时候,休闲就成为了一种状态。如果从多文化角度来讲,每个文化都有自己的休闲定义,如果从英语Leisure直接翻译到各种语言,每种语言对休闲的解读也是不一样的。”

  谈及休闲与生活的关系,董二为认为,休闲是在生活当中穿插发生和进行的,是生活和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文|《小康》杂志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鄂璠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