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文理分科只是解决众多教育问题的第一步,它并不能成为学生减负、教育改革的救命稻草,当务之急是政府在考试招生方面简政放权,将选择权还给学校和孩子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了不分文理科,有人认为不分文理科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有人担忧高考取消文理分科之后会加重孩子的学习负担,究竟孰是孰非?
事实上,简单就这个概念去争论是无法得到确定判断的。文理分科实行几十年来,确实带来一些文理不通,个人的人文与科学素养缺乏的问题。所以从原理上讲,文理分科确实是与遵从天性相违背的教育方式,把人更多的定位为社会分工后的工具,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人的发展具有多种可能性。“分科教育”能够快速培养出专业人才,却很难培养出身心健全的人。
当文理不分科作为一种高考招生制度来讨论的时候,就不再是一个抽象的原理上的对错问题,而需要考察是否真的建起了与文理不分科相符合的制度体系。
首先,文理不分科要求整个高考招生制度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素养和能力,而非学生的知识点,更遑论以标准答案为基本单元的应试体系。现有高考在短期内还很难从知识考试转变为能力测试,在这种情况下文理不分科确实会造成学生压力增大。
其次,大学是否建立文理并重的选择学生的平衡体系。中国现有大学依然没有消除过去复制苏联文理分家的痕迹,重理轻文的不平衡局面仍然存在,在这种情况下,表面上高中生似乎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程,最终依然会沦为大学看重哪门学科,考生就争着去学哪门学科的局面。于是学生的真实兴趣依然要让位于应试和升学的需要,由此只是一根指挥棒替代了另一根指挥棒,却未真正消除指挥棒,偏科现象也不可能真的就不见了。
再者,高校录取学生的时候依据什么是决定高考取消文理分科后利弊消长的决定性因素。如果沿用现在的总分模式,学生投机性的行为就有存在或滋长的空间,最终是学哪门课能得高分,学哪门课能上好大学就会选哪门课。而这一情况又会随着学生选择潮起潮落,变化不定,给考生和家长带来不尽的忧虑。
此外,中学阶段是否建立起与不分文理科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和多样化的课程服务体系。取消文理分科就不能让所有学生都学同样的课程,学校是否有充足的课程与师资,学校如何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多样化课程服务。
因此,只有放弃总分模式,高校建立专业团队,实行比较彻底的专业评价,才有可能让文理不分科的理念发挥出积极的个体成长和社会效益,拓展个体天性发挥空间和社会多元融合的包容性。
在上述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是否可在某一措施上先行一步,当然是可以的,社会的发展就不存在一步到位的时候。但是在跨出这一步时,还是要看清这一步前后左右的环境、利弊。
在跨出这一步之后,就应积极采取措施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尊重学生的选择,防止学生负担加重,尽可能各扬所长,而不要千方百计补其短。二是尽快实现考试与招生分离,改变总分模式的集中录取。三是尽快建立对学生专业的评价体系,除了独立第三方的专业测试,还应建立中学和高等学校专业的评价体系,让这些评价本身更全面地收集学生的信息,让学生的专长和性向基本特征不需要通过考试,就已经是比较清晰的。
简言之,取消文理分科只是解决众多教育问题的第一步。它并不能成为学生减负、教育改革的救命稻草。当务之急,乃是政府在考试招生方面简政放权,将选择权还给学校和孩子,逐步建立专业、客观的选拔机制。让孩子可以不顾及分数的高低,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申请自己适合的学校;让学校专业招生团队可以根据孩子的知识储备、个性特长、平时表现等决定是否录用。这种基于相互了解的双向选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考试招生的专业水平,避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并且在不损伤公平的前提下提高效率,整体提升中国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水平。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会长)
本栏目所刊发言论,均不代表本刊观点
文|储朝晖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