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作为一种灵活、自由的文体,活跃在五四以来的文坛,涌现出不少名篇佳作,如《鲁迅日记》、《胡适日记》。这种毫无掩饰的本色文字,每读一次就如同经历一次人格的净化。手中这部上下两册的《梁漱溟日记》,是梁漱溟现存全部日记的汇编,是他的人生实录与独白,更是当代大儒命运的缩影。
梁漱溟早年起即有记日记的习惯,但多有散佚。历经“文革”,劫后余生的梁漱溟现存日记,始于1932年,终于1981年,长达50年的行止经历及感受心境,在日记中都有朴实的记录。在与最高领袖发生“雅量之争”那年,即1953年的最后一天,梁漱溟以这样的文字为当天的日记收尾:“你这一辈子作过什么好事?”书中,有导读性质的前言和每一年的大事提要,修订及增补注释、人名索引,是了解20世纪中国社会与政治变迁的珍贵实录。还附有数十幅首次公开的梁漱溟私家照片,如考察山西村政,1949年迎接北碚解放,1973年参观毛泽东故居等珍贵的历史留影,为世人了解梁漱溟,提供了一个“窗口”。
梁漱溟日记也是20世纪中国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1939年,梁漱溟亲见民众生活之苦,萌生组织调停国共两党冲突,共同抗敌的想法,这在日记中有清晰的记录。新中国成立后历次运动,日记中对此或详或略或直接或间接都有述及。比如在“文革”日记里,梁漱溟这样记着:“去北海未成,以天安门大会,无车可通故也。午后去政协参加学习会。”五天之后,“是日有大字报,要拆碑,限二十四小时。”这里的“碑”指积水潭南岸,梁漱溟父亲殉道纪念碑。“早起监督劳动,扫街道”,这样的句子时常出现在他的日记里,几乎就是他“文革日记”的主题,读来让人唏嘘。
“独立思考,表里如一”不仅是梁漱溟的自我评判,也为后人所公认,其率真无伪、反躬自省之诚,在日记中多有表露。梁漱溟多次公开表示负有“为往圣继绝学”的历史使命,日记中也常见梁漱溟所作的自我反省:“夜醒后思年来俗念盈胸,没出息到家”,“我一生得力在处处‘有自己’,然而今日最大病痛亦正在脱不掉个人主义,‘不能没有自己’”,“有人纠正,思之不能释然,小气极矣”。而梁漱溟同时代的人对他的评价却非常高,费孝通说:“他是一个我一生中所见到的最认真求知的人,一个无顾虑、无畏惧、坚持说真话的人。”季羡林说:“对梁漱溟非常佩服,有骨气。”
日记中的梁漱溟是怎样的形象?读这部日记,感受最深的就是一个“真”字。梁漱溟写日记不是为了后来出版,而是作为生活的备忘录来写,而他日记中的很多想法与他公开发表的都完全一致,这是非常难得的。
透过这部日记,儒家知识分子的形象,仍能让我们感怀传统、思考现在。梁漱溟一生思考的是人生问题和中国问题,这些问题在当下也依然存在,这也是今天的我们阅读梁漱溟作品的意义所在。
《梁漱溟日记》
梁漱溟
上海人民出版社
定价:108.00元
文|高中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