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迎新”标语背后

  • 来源:杂文选刊
  • 关键字:教育,迎新标语
  • 发布时间:2014-10-22 12:50

  随着高校陆续开学,各种“创意迎新标语”也成了网友关注的焦点。我们不妨回过头来看看前两年两所高校的迎新标语,一个是浙江大学的:做一个明媚的女子,不倾国,不倾城,以优雅姿态去摸爬滚打--你好,丹青;做一个丰盈的男子,不虚化,不浮躁,以先锋之姿去奋斗拼搏--你好,丹青。另一个是重庆大学的:鸟去藩篱,虎归山林,屌丝岂是池中物;激流独上,龙门鱼跃,粪土当年高富帅。

  这两幅“迎新”标语,前者之所以获得好评,因为它让人看到学校树人之志;后者对高富帅的所谓“粪土”态度,却恰恰折射出功利化标尺在该校的权重。

  近年来,随着一些一夜暴富者不太阳光的发家史时有曝光,天道酬勤等原本颇具励志色彩的健康词语,不知不觉中被蒙上了灰暗的阴影,对劳动致富的信仰,在某些语境下逐渐被投机取巧所取代。身处这个浮躁和迷惘的时代,人们在对于财富充满渴望的同时,又对“高富帅”们不自觉地报以标签化的仇视。公众对富豪的审视目光中,夹杂着越来越多的怀疑甚至憎恶。

  今天,已经很少有学子能真正解答出“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的问题。莘莘学子们的这些迷惘,只不过是时下一些大学教育步入误区的体现。高校迎新标语撕裂的背后,其实在暗喻作为培养社会精英的高校,正陷入功利化理解认知的迷茫。大学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去功利化,保护大学教育习俗的独立性和超越性。虽说,乍一听这无非是一个司空见惯的教育辩题,然而以高考为目标的功利化教育在夯实学生课本知识的同时,削弱并忽视了更为基本的人格教育,培养出一批批心灵残缺的学子。

  君不见,这些年类似的故事其实还有很多,从马加爵的杀人悲剧到上海留日求学的儿子在机场刺母,再到网传的因为买不起“苹果三件套”在中关村羞辱母亲的女大学生……这些事件一次又一次地震动着中国社会,也让很多人一次次把矛头指向中国失败的教育体制。

  高校本应是知识的净土,大学不能被社会的恶习所污染,更不应该培养出圆滑世故的人。在人们的心目中,高校作为象牙塔本应该是充满人文主义色彩的、培养人才和探求学问的场所,人文主义是大学不可或缺的文化精神,高校校园本应成为一个包容的惬意空间,财富等标签在这里虽不至于完全消失,至少应得到最大限度的淡化。但现在很多大学除了显著的功利化、行政化之外,那种纯洁神圣的精神似乎已经不复存在。人们经常感叹现在的大学是有大楼而无大师,有人认为大学越来越功利化是造成这种后果的直接原因。此前有武汉大学的学者就抗日战争时期迁到内地的西南联大和现在的大学作了一个对比,说西南联大当时条件特别差,但是培养的学生里面有两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七个两弹一星的功勋科学家,还有一百七十二名院士。相比之下,我们现代大学的教学科研质量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可谓是一目了然。

  可以说,功利化的大学教育是不可能找得到民国大师们那样的伟岸身影的,而撕裂的高校“迎新”标语背后是象牙之塔功利化的缩影。当然,对高校“迎新”标语也不必过分较真。标语文化本身即时性、更替性很强,可能一时间抓住了眼球,但能否真正在激动人心之后砥砺品格、塑造人格,还得靠背后扎实稳健的教育工作。

  【原载2014年9月5日《金融时报·七宝池》】

  吴学安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