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票问题

  • 来源:杂文选刊
  • 关键字:门票,黄金周,旅游
  • 发布时间:2014-10-22 13:19

  “1号看堵车,2号看人海,3号看涨价……”

  国庆黄金周走过来,不同版本的调侃又在微博微信上疯传。可换个角度看,咱们中国人可真不赖,利用难得的法定长假,邀亲唤友出游,领略伟大祖国的名胜古迹和壮美河山。

  想起祖国,眼前浮现的是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心中默诵的是唐诗宋词。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谁不想随李太白到匡庐观“日照香炉生紫烟”?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谁不想与杜工部一样登泰山“一览众山小”?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谁不想像苏东坡那样自由徜徉赤壁矶头看“江山如画”?

  不过,这一切,还得感谢古时中华名山胜水没有“门票”一说,敞开大门,谁爱谁来。

  拿李太白来说吧。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几乎游历了大半个中国。如果唐代也有门票制度,为喝酒总是“千金散尽”的李白,一定“游不起”,那些千古传诵的诗篇,怕是要少了一大半。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纪录片《话说长江》播出后反响空前,这部“国家地理”震撼了国人,激发了人们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然而当时受经济条件所限,众多国人囊中羞涩,旅游太奢侈,“河山只在我梦萦”。

  如今国人的经济条件早已不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那般拮据,坐飞机不需要打报告了,更有纵横南北的高铁和连休七天的黄金周,出游逐渐成为民生的一部分。然而,近年来,这个原本应该轻松的话题,却变得越来越沉重。其中就包括景区门票的不断涨价。

  现如今,别说李太白、徐霞客当年免费游逛的胜景,遭遇“此山在我境,此水属我家,若要观山水,留下买游钱”,且“买游钱”一个劲地往上蹿着涨,让多少游人直呼“看不起”,就是一般交通便利、稍微“姿色出众”之地,也会被当地政府用铁丝网或围墙围起来搞“旅游开发”。

  不仅如此,一些地方在“圈山占水”之余,还煞费苦心造“景”--刻几尊雕塑就当请来了神仙,给几只“迁户口”过来的猴子堆一个猴山,穿凿附会名人遗迹,整一堆假古董……

  祖国“大好河山”是全民的共同财富,而不是圈钱的私产。即使在古代,也强调各级政府“不得专山泽之利”。至于人文景观,除非皇家禁地和私人园林,基本免费开放。盛唐时期长安城的景点曲江,风光旖旎,据称是皇家园林的附属,但定期开放。百姓常在此踏青访友,登高怀远。一池曲水,亭台楼阁,都是百姓的乐园。唐代文人无论得意还是失意,都会流连于此,感怀之下,写下的“曲江诗”流传至今。

  由此可见,将山山水水、风景名胜作为赚钱工具,就是焚琴煮鹤、暴殄天物。

  【原载2014年9月26日《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

  渠宏卿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