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虫”带火洗脑神曲

  最近,由筷子兄弟创作的新曲《小苹果》红遍大街小巷,成为脍炙人口的新一代“神曲”。所谓神曲,是歌曲本身合人胃口?还是另有奥妙?

  一遍会哼、两遍会唱、三遍脑子里就会自动播放,而且还是长时间单曲循环,无论吃饭睡觉,神曲都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这种现象,研究人员称为“耳朵虫”,指歌曲或其他音乐作品的某个片断不由自主地反复在某人脑子里出现。辛辛那提大学的市场学教授詹姆斯·凯拉瑞斯统计过一个“耳朵虫”排行榜,其中榜单前列的歌曲大多具有强烈的节奏,而且音乐的主题周而复始地持续出现。

  并不是只有科学家发现这一规律。音乐人周传雄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我在决定进入音乐界时,把流行音乐的节奏旋律彻底分析了一遍,发现一首歌只需要有主要的四句旋律,其他部分只要稍加变化就可以完成。”

  分析神曲的旋律以及和弦进程,国家大剧院艺术普及部负责人方礼君认为:“一般舞曲都是四三拍,相对复杂,但神曲一般都是四四拍或四二拍,节奏的律动感更强,也相对简单,特别容易带动情绪。”

  作为人类一项正常的大脑神经活动,所有人都难免会与“耳朵虫”邂逅。那么,它是否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呢?

  “2008年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给11910名芬兰被试者呈现5首熟悉的歌曲,结果发现,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有33.2%的被试者报告每天都会想起那些音乐片段,32.4%的被试者每周都会想起。即便如此,大部分人的生活并不会受到严重影响。”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南云教授指出。

  有调查发现,如果出现了“耳朵虫”的困扰,46.67%的人会选择听或唱其他歌来赶它走,25.71%的人会用读书、聊天等方法转移注意,18.1%的人则选择任由它而去,而效果最好的正是“听之任之”。

  心理学家认为,“耳朵虫”现象和19世纪德国记忆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的不自主记忆提取现象有关。在人的大脑中,信息往往都是根据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来存储的,有些提取线索一旦出现就会自动触发相关信息。

  目前,各大语言培训机构已经在利用“耳朵虫”效应,抓住歌曲连接大脑记忆的纽带,用音乐与语言结合的方式探索更轻松高效的语言学习方式,虽然这种尝试还在试验阶段,但已经获得了语言学习者的普遍好评。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是一种加强技艺的重要手段,但是重复做一件事对大部分人来说是枯燥的。“耳朵虫”意味着被动、不由自主地去重复,同时音乐又能有效规避这种重复的枯燥。(据科技日报、北京青年报)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