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舌尖2》改变的人生

  • 来源:37°女人
  • 关键字:舌尖2,挂面,张志新
  • 发布时间:2014-11-07 08:28

  张家的挂面被《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以下简称《舌尖2》)选中之后,他们的日子就注定被改变。原本不愿意再和挂面有瓜葛的张家年轻人们都纷纷选择回家从事这个古老的行当。数百万的签约费以及在窑洞旁建立的新厂区,不但改变了一个家庭,也改变了一个村落的生活,甚至改变了人们稳固的内心。

  爷爷张志新或许不会想到,在自己去世之后,曾经无人问津的挂面手艺会给全家带来数百万的收益。

  如今,他的孙女张涛梅已经习惯了各种“大场面”。张涛梅24岁,陕北榆林吴堡县张家山人。她生长的地方,四周连绵的全是山。山下一条蜿蜒的小路,从这家连到那家,缀连起一户户破旧的、或者半新的窑洞。100多户人家,同一个祖先下来,全是张姓人。

  现在,她站在上海一家西贝莜面村的大堂里,手腕有分寸地抖动木棍,面条一分为二,向两边分开。周围响起一片掌声、喝彩声和一连串相机快门声。张涛梅抿嘴一笑,微黑的脸蛋变得红红的,最初从山里出来时的紧张和羞涩,已消失不见。

  最近,张涛梅被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你们家一夜暴富,你是什么感受?”

  巨变

  刚过头伏,一年之中天气最潮湿、也是最阴晴不定的时候。张家山的山坳里,家家户户门前都挂着一长溜挂面。较真起来,夏天并不适合做空心挂面。然而传统几乎在一夜间被改变。

  一切都始于张家挂面上了电视。《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曾风靡全国,但大山深处的张家山人并没有人知道。第二季拍摄时,摄制组来到张志新家中,拍摄传统的空心挂面。拍摄期间,爷爷张志新因为腿病严重,一家人甚至曾想中断拍摄。

  “他自己肯定没想到,他的一条命,临了还为儿孙换来这碗饭。”同村人张维平叹息着说。张维平是村里公认挂面做得最好的人。《舌尖2》来拍摄时,张志新身体不好,真正做挂面的活都由他代劳。拍了10来天,摄制组一共付给他500块报酬。张维平和张志新家是本家亲戚,“帮帮忙,那是应该的。”

  纪录片播出后,一批又一批人涌入张家买挂面。天气已然变热。往年这个时候,和面盆、擀面杖、面柜子等工具,早早就收起来了。然而利益是最原始的驱动力。有了市场,张家开始冒着违背天气的风险,一反常态地在夏天做挂面。

  餐饮连锁店西贝莜面村的大规模介入,让这一行为从张家扩展到一个村、继而一个镇。2014年7月初,西贝莜面村和《舌尖2》里的张家签订了合同。西贝的行动助推了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买主,也刺激着张家山人的挂面生产量。

  片子的主角张爷爷已去世,合同的签订方是张爷爷的妻子薛守记。按合同约定,西贝负责3年包销张家价值600万元的挂面。另给张家30万品牌代言费,请薛守记和小儿子、孙女做代言,参加餐馆在几个城市里举办的活动。董事长贾国龙还派了厨师,去张家学习做挂面。

  根据镇上的最新统计,现在已有200多户人家在家里做挂面。在榆林北边煤矿打工的人,陆陆续续回到家里,重新开始做挂面。

  “暴富”

  张家和西贝签约新闻发布会后,“张家空心挂面600万签约”的消息瞬间传播开来,张涛梅和弟弟张静都被身边的人频繁问起,“听说你们家挣了600万?”

  600万不是从天而降。每年价值200万的挂面,去掉面粉的成本,不算人工成本,利润还剩六七十万。张涛梅的父亲一家、两个叔叔和两个姑妈,都是要来分这笔钱的。一家10来万块钱,前提是要加紧把需要的面条挂出来,卖的还是手工和人力。

  希望

  张家很快就成为全村人的艳羡对象。张家左前方的一块空地被山势包围,空地上正在施工,大约700平方米左右,是张家以后生产挂面的工作区。

  投建生产区,由西贝方面先垫钱修建,资金用卖挂面的钱来抵。投入大约需要100万,这个决定张家人还是犹豫了很久。施工的工人都是村里人,“他们家是发财了,不过俺们也跟着沾光哩。”

  即将建成的生产区,预计一家大小全部上阵,计划每天生产1000斤挂面,正好供应上西贝签约的需求数量。人手实在不够的话,还可以在村里雇佣散户来帮忙。工作区建好后,将配备现代化的设备,保证温度和低湿度,还有正规的操作台。“到时候就不用再担心天气了。”

  在这个封闭落后的山村,没有人想过,建设一座厂区是什么样子,张家人唯一能看到的,是眼前需要拼命做挂面。一袋面粉做成挂面能挣200多块钱,对张家人来说,这是最实实在在的利益。

  吴子茹 卫雨晴

  (史东彬摘自《中国新闻周刊》2014年29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