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潜水”时

  • 来源:37°女人
  • 关键字:互联网潜水,隐私,微信
  • 发布时间:2014-11-07 08:59

  关于互联网潜水的动机,根据近期网络调查的数据表明,有61.43%的人潜水是因为不喜欢自我表现。其实,无论是选择潜水还是选择经常性地发言,纯属个人自由也是特质使然,没有好坏之分。不过,当你潜水时,如果内心总是很纠结到底发言还是不发言时,有可能就是某种心理因素在起作用。

  害怕暴露弱点

  “很多次,我已经把自己看到的文章链接到了微信朋友圈,在最后点‘发送’时,还是犹豫了几秒钟,最终以‘算了吧’取消了分享。”在外企做内刊编辑的安娜承认,“担心自己分享的东西会被别人认为没品位,暴露自己的弱点,担心不受朋友的欢迎,连个点赞的人都没有,也显得自己太没人缘。”

  在心理专家看来,“如果一个人害怕被看到不足,或许是因为在生活中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引起害怕的情境对应着既往的某些事件。比如当她非常得意地向父母炫耀什么的时候,得到的可能是非肯定性回应。日久天长养成了这种谨小慎微、把自己藏起来的习惯。”

  安娜承认,自己在职场中曾因一个文案遭受过领导的打压而倍感挫败。“领导直言,如果我写不出像样的文字,那就请能写出美文的人来写。”从那以后,安娜至少有3年时间没写过任何文字。“整个人特别没自信,内心总有个声音提醒自己文字太烂,偶尔想发微信时,也会左思右想,担心自己发出来的东西被别人嘲笑。”

  对示众有障碍

  跟安娜不同,Fenny很少在微博上发言,是怕受到网友的弱评和攻击。在心理专家看来,潜水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跟不敢当众发言是一样的。“网络世界也存在一个当众的问题。有些潜水的人对当众有障碍,觉得自己的存在和自尊受到了威胁。就像鱼儿一样,露到水面就有被鸟啄食的危险。”

  心理专家认为,总是潜水的人在性格上大概属于自闭型。“一个人说话意味着要展现自己,表达自己,显露自己,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冲击。有些人更愿意当观众,因为当观众的好处是可以沉浸在黑暗之中,可以想象自己是那个演员,却不用体会那种被人扔臭鸡蛋或弱评带来的羞辱感。这跟一个人的自恋不足有关。”Fenny说自己在微博上有限的发言,通常是转发别人的信息,“即使被攻击,也可以视作跟自己无关。”

  保护隐私和安全

  对于潜水的心态,近期天涯网有一个热帖“一个女孩儿从不在微博微信发自拍照美食照是什么心态”,获得30多万的点击量。在众多网友回复中,多数人表达了因为网络不安全,怕暴露隐私的心声。撇开网络自身安全存在的问题,心理学家马斯洛早就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安全和受到尊重的需要。当我们感到自己被监视时,就会有被扒光了衣服示众的感觉。而只有我们的安全和尊重的需要得到了满足,人才会对自己充满信心并体会到自我的价值。

  尤其是当一个人知道微信微博圈中存在一双监视的眼睛时,就更会谨言慎行。就像之前在微信上很活跃的留学生欧阳,他说自己现在潜水是因为父母在自己的微信微博圈。“被监视的感觉很糟糕。有一次我在微信朋友圈发了几张美食图后,我妈打国际长途骂我在国外不好好学习,每天浪费时间做饭,最后只能发几张图书馆自习室的照片和得A的作业才天下太平。”

  且行且熟悉

  抛开害怕暴露弱点,对当众有障碍等心理因素,其实,多数人对公开表达自己都存在一个逐渐熟悉的过程。有心理专家很幽默地把潜水的状态分成3种:“菜鸟潜”“闭关潜”和“老潜”。“菜鸟潜一般对圈子还不熟悉,有点儿恐惧,不知道说什么好,感觉圈子里还没有敢聊的对象,先处在蛰伏和观察的状态,直到某天确定某一个人是可以聊的,于是开始冒泡;闭关潜,当一个人非常火热地聊一阵子后,需要隔段距离看一下人群中的自己,反省自己,于是会有意识地减少与圈子的交往;老潜,就好像人已经进到山里,既没有说的愿望也没有强烈不说的愿望。”心理专家认为这3种潜水状态都很健康,也很正常。

  对于如何看待网络潜水,关键看个人内心的感觉。如果你对此并没有不舒服的感觉,那就悠闲自得地静听花开花落,坐看云卷云舒。再说,心理专家认为那些整天泡在网上不发言不快的人也未见得就是健康。而如果你的内心有纠结,也想在网上畅所欲言却又顾虑万千,不妨先从点赞冒泡开始,从最信任最亲近的人开始,随着互动度的增加,你的自信和勇气也会稳步上升。

  木子

  (士心摘自《心理月刊》2014年9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