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典型热带雨林 从沉睡的吊罗山到原生态的鹦哥岭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海南岛,热带雨林,吊罗山,鹦哥岭
  • 发布时间:2014-11-17 09:56

  称海南岛为我国第一热带旅游胜地毫不为过:当北国万里冰封之际,这个岛屿却处处温暖如夏,阳光、海水、沙滩,以及一个个充满热带风情的小镇、小岛,无不令人心醉:博鳌镇、石梅湾、日月湾、香水湾、海棠湾、加井岛、分界洲岛,还有那“世界唯一的岛屿型猕猴自然保护区”南湾猴岛……

  对于陆地热带面积仅占陆地国土面积1.7%的我国,海南岛丰富的热带雨林显得十分珍贵。而鲜为人知的是,尽管海景如故,但海南热带雨林曾遭劫难--它们已所剩无几。当年,由于人类的无知,它们大都被伐垦辟为橡胶园。我曾随考察队深入海南岛的山区,探寻最后残存的热带雨林,继而获知的一个个故事,让我惋惜而唏嘘不已……

  吊罗山

  残存的典型热带雨林

  离开三亚向北进入山区,椰树、楼房便渐渐远去,一片片碧绿的蔗田、稻田映入眼帘。这一地带几乎可以生长各种典型的热带作物与水果,如橡胶、柚木、椰子、槟榔、腰果、可可、油棕、芒果等,而且产量很高,尤其是橡胶--海南岛是中国的橡胶主产地,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

  由于我国热带地区纬度偏北,已处于世界热带的靠北边缘,而海南保亭县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热带雨林,位于北纬19度以南且降水丰富的海南东南部,所以相比海南北部及大陆地区,更具有典型性。

  吊罗山的雨林面积很大,覆盖了一座山岭和一条幽静的河谷。河谷两侧的山坡上,长满了高大的槟榔树,十分郁密,如果仅仅拿照片给外人看,估计他很难猜到这是平时在照片里所见到的海南岛--因为单就照片来看,画面上就像是中国西部的山区。

  吊罗山拥有中国极其稀有的典型热带雨林,植物种群也极为丰富,多达3500多种,仅兰花就有250多种。清晨,当金色的阳光唤醒沉睡的吊罗山,我爬上一个小山包拍摄雨林全景,向四下望去,四周全是由无数半球形树冠组成的墨绿色林海。在阴湿的林下,还长着许多棕榈科的山槟榔、桄榔、鱼尾葵等植物,它们高不过3米,却星罗散布在林海中。

  步入林中探访之际,我发现这里即使是高逾30米的大树,其胸径也仅有50~60厘米,远不如想象中的粗大。沿溪流前行,路旁到处是树状蕨类植物桫椤,以及成片的野芭蕉与海芋。蜷伏于地上的省藤,茎上长满刺,不时扯挂衣服,使人难以前行。虽然此时已值旱季,但我们还是在溪流边遭到了旱蚂蟥的袭击……

  几天的实地勘测后,考察队断定,吊罗山的雨林群落是海南发育最典型的湿润雨林--也就是由青皮、蝴蝶树、坡垒组成的雨林。据资料显示,在这里的100平方米内,有3米以上的乔木27种51株,分属20科、27属,可见其丰富性。正是由于人类活动稀少,才使得吊罗山保留了最为原始的风貌--山中只有一些黎族人居住,他们不仅能毫发无伤地穿行于丛林之中,还能在这个汇集各种资源的聚宝盆里,衍生出独特的山地文化。

  鹦哥岭

  珍稀动植物的乐园

  在海南的热带雨林区中,有一片独特的区域--鹦哥岭。它的东边是五指山林区,东南是吊罗山林区,西边是霸王岭林区,北边是黎母山林区,因此,鹦哥岭处于以上几个自然保护区的中心,成为了海南岛雨林的核心地带,而相关部门也在这里建立了雨林生物多样性枢纽保护站。

  鹦哥岭是海南岛的第二高峰,但与五指山、霸王岭、尖峰岭等其他热带雨林区相比,鹦哥岭名声不显,去过鹦哥岭的人很少,这就让它的热带雨林依旧保持着非常原始的状态。距离鹦哥岭最近的道银村,是全海南唯一不通公路的村庄,村里与外界的联系途径,仅为一条一米宽的山道。考察队在距离道银村还有50多公里时,公路就已经断绝,不得不下车步行前往。

  鹦哥岭地势陡峭,人烟稀少,在2000年以前,除了当地的猎户,就几乎没有人涉足了。据当地居民讲,寻常人根本就不敢进山,因为山里根本就没有路,只有那些经验丰富的猎人才能找到方向回来。因此,我们进山时,还专门请来一名当地的黎族猎人做向导。

  在历史上,五指山、吊罗山、黎母山、霸王岭均建立过森林开发利用机构,或多或少进行过采伐、破坏,而鹦哥岭由于山高坡陡、交通闭塞、人烟稀少,从未有过真正大规模的开发,所以至今仍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原始特征。地上积累的腐殖层,一脚踩上去,留下的脚印中会浸出水来。

  据调查,鹦哥岭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20多种。我们在考察中就发现了大片珍贵的华南五针松林,以及对环境要求苛刻的原始桫椤林;岭上的乐东拟单性木兰,需要3个人才能合抱;还有陆均松、鸡毛松等山地雨林乔木树种,不仅数量繁多,而且长势良好,直径都在一米以上。

  鹦哥岭雨林的原始,让它成为动物的乐园,目前已经记录到脊椎动物431种,其中有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40种,而且有不少都是在这里首次发现的,如前肢长度达到躯干三分之二的“长臂蟾蜍”,以及不长脚的蜥蜴--海南脆蛇蜥等。据中科院专家对鹦哥岭物种多样性的分析表明:相比海南其他林区,鹦哥岭具有更高的物种丰富度,森林原生性较强,很可能还存在着大量未被认识的物种。

  为了对当地的物种进行科学调查,保护鹦哥岭的生态,海南省林业局招募了大学生,组建了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工作站。据保护区副站长陈辈乐博士介绍,7年来,保护站的科学调查取得了巨大成果,共记录到279种动物,其中两栖动物占海南两栖动物种类总量的88.6%,尤其是海南疣螈、鳞皮小蟾、海南水树蛙、鹦哥岭树蛙等,在海南其他地方大多已经绝迹,在这里却依旧生活得很好……

  呀诺达人工雨林奇观

  牙胡梯田的山野风光

  或许是当年对热带雨林的破坏抱有太多的歉意,也或许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热带雨林的重要性,现今的海南人除了更重视保护原始热带雨林,还开始人工培育热带雨林,颇有点“赎罪”的意味。

  在海南,人工雨林中最出名的就是呀诺达热带雨林。呀诺达热带雨林距离三亚35公里,是在周边原有森林的基础上进行生态恢复而来的。从2009年至今,其范围已达到好几十平方公里,园区内树木遮天蔽日,流泉叠瀑倾泻而下,已经有了几分原生森林的风采。

  作为海南第一个展示热带雨林文化的景区,呀诺达可谓集众多热带雨林的精华之所在。走进园区,最先看到的就是高大的旅行家树,这种草本植物原产于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因为其膨大的根茎可以向干渴的旅客提供淡水而著名。园区还引进了原产于南美热带雨林的滴水观音,因为海南阳光充足,使得这些滴水观音疯长,其叶子青翠、肥大,叶片的尖端和边缘总是布满了玲珑剔透的水滴。

  在呀诺达热带雨林,还能看到一些奇特的植物。园区内的不少细叶榕,就从红壳松等树木的枝干上生长出来,生出的气生根贴附在宿主的树干上,与宿主身上长出的下行根逐渐融合,不少树木更是被木质根团团裹住,已经完全看不出原来是什么树种。

  将人工雨林搭配山野风光而创建园区的,在海南还有一个代表:牙胡梯田。牙胡梯田位于五指山市毛阳镇,与国内著名的元阳梯田、龙脊梯田相比,牙胡梯田名气不算大,却有着自己的特色--田边并非荒山野岭,而是热带雨林。牙胡梯田面积1100多亩,从流水湍急的昌化江河谷,一直到白云缭绕的山巅都有分布,最高海拔600米,最低20米,坡度最大可达到30多度,它也因此被称为“海南第一梯田”。

  牙胡梯田最初叫做“公粮田”,由黎族人合力在山坡上开垦出来,但在多年前,这里的雨林也遭到严重破坏,近年来政府重视后,雨林面积才逐渐得以恢复。

  站在牙胡山上一眼看过去,梯田层层叠叠,就像各种画板拼叠在一起,依稀倒映出远处五指山的影子。牙胡村的支部书记王桂才说,为了保护雨林,梯田开发受到了地形的限制,面积最大的一块也不过一亩,最小的只能播种两行禾苗,所以在当地曾有“青蛙一跃过三丘”、“一床棉被盖过田”等有趣的说法……

  文 张翔武 图 菁华印象 兰江平 刘思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