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火山口湖 没有人能用语言形容的湛蓝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火山口湖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17 10:21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开始确立国家公园制度,政府工作人员面对遍布美国的数百个景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比对和筛选。其中,位于俄勒冈州南部的火山口湖凭借独特的美,在时任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批准下,跻身国家公园之列,直到今天,它仍然是俄勒冈州唯一的国家公园。
尽管整座公园规模不小,但灵魂仍在于火山口湖。不同于黄石、优胜美地的壮美,也有别于大峡谷、锡安的雄奇,更和死亡谷的诡秘相去甚远,火山口湖之所以能成为国家公园,借用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的一句话,那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
这个面积65平方公里的湖泊那独一无二的美,当首推它那最让人念念不忘的湛蓝色彩。这种蓝营造出一个远离喧嚣的空灵奇境,置身其中,常常能让人产生“出世”的幻觉。
惊天动地的火山大爆发
神圣的“灵境搜索”仪式
在美国众多的国家公园中,火山口湖的景致似乎显得格外单调。冷清的湖水既没有瀑布飞溯而下的精彩,也没有溪流叮咚作响的婉转,更无法与海水瞬息万变的力量媲美。就像定格的画卷一样,火山口湖沉寂已久。
上万年前,印第安人在当地定居,亲眼见证了湖泊的诞生。大约7700年前,在喀斯喀特山脉中酝酿多时的马扎马火山迎来了厚积薄发的一刻:它将多达50立方公里的岩浆喷发到地表上,成为地球过去万年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火山爆发之一。这座火山爆发时,火山灰遮天蔽日,最远影响到了加拿大中部,就连在北大西洋上的格陵兰岛的冻土中,也发现了这些火山灰的颗粒。原本高达3700米的火山尖锥顶端崩塌,形成南北长约10公里的巨坑,后来随着融雪和雨水的注入,才逐渐形成了这片湖泊。
不过,经过当地居民的口口相传,这场惊天动地的火山爆发演变成了两位神明之间的大战--来自地下世界的神看中了当地部落酋长的女儿,但求爱未遂,一怒之下要报复部落的族人。于是酋长向天上的神求助,恳请他庇护部落。接着,两位神明就在马扎马火山上短兵相接,经过数日大战,地底之神被打回了地下。为了让他永世不得重返人间,天上之神压垮了山头、掩埋了出口,并在上面灌入美丽的蓝色湖水,祈祷部落的和平与安宁。
和传说相呼应的是,当地印第安人将火山口湖奉为神圣之所。湖边遗留的人类活动遗迹证明,他们会在湖边举行神圣的“灵境搜索”仪式。他们相信,在超越身体极限的状态下,灵魂可以和神明连通,获取更多的精神能量,使自己更加强大。比如,部落的传统成年礼要求刚成年的孩子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这项任务可能是割礼,也可能是攀爬湖边峭壁、野外求生,甚至还可能是生吞活蜥蜴。除了人生中需要神灵指点的关键时刻,他们平时是不能打扰湖泊安宁的,在日常生活中,还不能随意提及湖泊的名字。
因此,在早期西方探险家的印象中,所谓的蓝色湖水只是当地传说的一部分,从未有人当真。直到1853年,在淘金热的驱动下,一支深入当地的探险队才误打误撞,初次见识了在传说中被镇压在地下的湖泊。当年,一位名叫威廉·格莱斯顿·斯蒂尔的中学生偶然读报时,被报纸上火山口湖的照片深深打动,成年后的他以环保者的身份,用了17年时间四处奔走、呼吁,最终使火山口湖得到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关注,于是,这个区域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六个国家公园。按照斯蒂尔的说法,火山口湖是他梦中的地方,没想到有一天竟然会出现在报纸上。
美国最深的湖泊
难以言传的“蓝”
斯蒂尔所在的时代,彩色摄影技术尚在襁褓之中,火山口湖的蓝色魅力只能靠口口相传。一个多世纪以来,它一直在考验人的语言能力和摄影技术的发展水平。据说,曾有人向柯达公司投诉其生产的胶卷存在质量问题,公司复函称,他们的技术尚无法真实还原火山口湖的色彩,因此致以诚挚的歉意。可以说,绝大部分游客前往火山口湖,都是为了亲眼目睹这种“蓝”。但是,当他们心满意足离开的时候,又往往很难对朋友解释,到底是怎样一种极致的纯粹,能让看似乏善可陈的火山口湖成为魂牵梦萦的地方。“梦幻”、“超现实”之类的形容词太过飘忽,而“靛蓝”、“天蓝”、“蔚蓝”又无法传达他们初见时那一瞬间的窒息感……即使在摄影技术日臻完善的今天,照片所能展示的,也仅仅是按动快门那一刻色彩的凝固,而人们描述起来,仍然只能这么结尾:“去过,你就知道了。”
撇开浪漫主义的词句,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火山口湖的蓝缘自独特的地理环境。火山口湖最深处接近600米,不仅是美国最深的湖,世界排名也在前十名之内。由于湖泊与世隔绝,没有外来水源的补充,湖水全部来自融雪和雨水,水源单一且水质纯净,湖水的透明度极高,是平均水平的1.5~2倍。因此,湖泊的深度和透明度使其如同一块巨大而纯净的透镜,足以过滤掉可见光中波长较长的其他颜色,只留下蓝光和紫光,而光线经过散射与反射等一系列微妙过程,才得以呈现出特别的蓝。
站在当年探险队发现湖泊的山崖,可以俯视整个圆形的火山口。四周刀削斧劈般的悬崖峭壁怀抱湖泊,波澜不惊的湖面犹如明镜映照天空。湖中央最显眼的小岛形似一顶巫师帽,故得名“巫师岛”。还有更小的“幽灵船岛”,它们都是马扎马火山大爆发后留下的点缀,堪称造物的点睛之笔。
火山口湖海拔超过2000米,湖边的野花只是一时的绚烂,漫长的冬季才最引人入胜。在喀斯喀特山脉的庇护下,火山口湖极少结冰,即使在冰天雪地中仍然蓝得亮眼。湖边的铁杉、黑松、白皮松迎着风雪傲立,银装素裹,俨然一个童话世界。圆形的湖面则如同一个广角镜头,将雪山、蓝天和白云尽收其中,别具韵味。
传奇的“老人桩”
湖底热液暗中涌动
火山口湖不仅有着“出世”之美,还颇具传奇色彩。
早年,在游客中流传着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据说有人在湖边看到水面上浮浮沉沉的人头,以为有人落水,于是跳进湖里救人。谁知,游近后才发现那并非人头,而是一根直立在水中的松木。由于这根松木露出水面的部分已在常年日照中干裂、褪色,呈现出花白的色彩,远远看去,的确像是头发花白的老人头,因此,人们形象地将它称作“老人桩”。据说,老人桩行踪飘忽,在刮大风的日子里甚至可以日行数里,有缘人才能见识它的真容。冰冷沁骨的湖水能确保它经年不腐,至于它为何能在水中直立漂浮,一直没有合理的解释,只能说是大自然的造化。因为老人桩充满了奇异色彩,所以当年斯蒂尔把它作为一大亮点,写入了争取设立国家公园的申请材料中,为火山口湖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不过,为了游客在湖上游览的安全,从上世纪80年代起,这位“流浪老人”就已经被禁足。据说当时工作人员试图将它捆绑在岸边,没想到霎时间乌云密布、狂风骤起。人们想到印第安人对湖泊的敬畏,不得已放弃了第一次尝试,天空竟然就此放晴。后来,人们效仿印第安人,在湖边举行了祭拜神灵的仪式,才得以顺利地将这位“老人”安顿下来。如今,人们仍然可以在巫师岛岸边见到那茕茕孑立的老人桩。而在巫师岛上还有许多干枯的树木,说不定有一天它们也将随着熔岩的崩塌投入湖水的怀抱,成为下一个随波逐流的老人桩。
就像安静的老人桩一样,长久以来,火山口湖都是一个相对封闭、独立的小世界。但如今,随着游人的纷至沓来,这里的寂静也渐渐被打破。而早前科学家在测量湖水深度时,意外地发现湖底仍有热液涌动,这暗示着马扎马火山只是在休养生息,有朝一日必将再次爆发。所有的一切都在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景色。在马扎马火山漫漫的地质历史上,这一汪蓝也许只是一眨眼的停滞,但人们能以短暂的生命撷取沧海桑田中那些转瞬即逝的美好,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幸福。
文 崔月婷 图 阿刘 袁泉 燕儿 胡亦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