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生态防控:配搭的智慧

  近两年,本刊记者持续走访跟踪全国对虾主产区养殖状况,大多数地区收成率低迷,但个别区域低密度鱼虾混养却屡屡成功,连续多年养殖成功的案例不在少数。当前虾价高企,低密度鱼虾混养虽说产量不高,但效益却稳定,相对这两年某些颗粒无收的对虾精养模式来说,算是大放异彩。在当前养殖状况下,该模式得到行业认可,与近些年国家虾产业技术体系主推的生态防控技术也有一定关系,两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可以说,生态防控让传统鱼虾混养有了更严谨的科学思维,本报道得道国家虾体系首席科学何建国教授鼎力支持,独家撰文详解生态防控要义。生态防控技术强调的是鱼虾配搭混养的智慧,本专题报道力求科学实证与民间智慧的紧密结合。

  在详解生态防控技术的同时,本刊派出6名记者深入粤闽桂琼四省调查鱼虾混养成功模式,搜罗了16个生态防控典型案例,还原该模式技术细节,让科学技术接地气,让成功可复制。

  1

  对虾+草鱼+胡子鲶:对虾平均亩产800-1000斤

  姓名 电白冠利达科技生物养殖有限公司

  地址 广东茂名市电白区岭门镇

  种苗类型 一代苗

  投苗密度 5-6万尾/亩

  混养品种 胡子鲶、草鱼

  混养密度 30-50尾/亩胡子鲶(0.8-1斤规格)和10-20尾/亩草鱼(1斤规格)。

  基本情况 电白冠利达科技生物养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冠利达)位于茂名市电白区岭门镇海边,由过去的国营盐场改造而来,占地7000多亩,共有600余口虾塘。从2011年开始,该公司与国家虾产业技术体系展开合作,通过一系列试验和摸索,获得了较为成熟的对虾养殖生态防控方案,目前已在该公司的生产中全面应用。

  技术要点

  据了解,冠利达采取的养殖模式有三种:对虾混养胡子鲶、对虾混养草鱼、对虾混养草鱼和胡子鲶。“根据目前的效果来看,对虾混养草鱼和胡子鲶的效果是比较好的。”冠利达某生产区张区长说。

  冠利达的虾塘都是5-6亩左右,每年5月放苗,在做好消毒、调水的工作后,开始放入0.8-1公分规格的虾苗,放苗密度5-6万尾/亩,在放虾苗半个月到一个月之后(具体根据天气、水质、鱼苗供应情况而定),再投入鱼苗。如果是草鱼和胡子鲶都放,一般有两种方案:①30-50尾/亩胡子鲶(0.8-1斤规格)和10-20尾/亩草鱼(1斤规格);②30-50尾/亩草鱼(1斤规格)和10-30尾/亩胡子鲶(0.8-1斤规格)。如果是单独混养草鱼,则购买1斤规格的草鱼,每亩投放50-60尾;单独混养胡子鲶的话,就选择0.7-0.8斤重的胡子鲶,每亩投放40-50尾。

  据介绍,冠利达公司的养殖流程大致如下:每年5月放苗,第一造约使用50%的虾塘养殖,收获以后,再把标粗后的种苗分散,所有的塘都用于生产。一般来说,由于要赶时间放第二造,所以第一造虾到时间差不多就要收获,第二造则时间比较充裕,可以尽量往后期养,一来是时间越靠近年底、虾价越高,二来是争取养大规格虾,利润相对丰厚。一般情况下,冠利达对虾养殖亩产在800-1000斤范围。”

  “对于生态防控,现在还有很多误解。”虾产业技术体系茂名综合试验站站长、冠利达公司总经理助理余招龙说,首先,生态防控模式养虾,同样也会发病,只是发病率、传播速度和死亡速度都比较低,冠利达每年也会有一些虾塘发病,而且还有个别控制不住要卖虾,但总体来看,生态防控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其次,生态防控的目的在于预防和控制病情,而不是治病,虾如果出了问题,还是要从水质、底质、虾的调理治疗等几方面采取措施;第三,放了鱼不是万事大吉,日常的管理一样不能松懈。“我们现在对虾塘日常管理,不管条款还是标准,和以前精养时是一样的。”

  点评

  就当前来看,冠利达整一套模式是不错的。利用草鱼和胡子鲶混养对虾,而且形成了相对稳固的方案。草鱼和胡子鲶都是非常常见的品种,根据积累成熟的案例数据,利于成功经验的推广。

  冠利达还有一个比较好的地方,该公司有很多养殖塘,咸水、淡水的养殖方式都有成熟的经验。另外,该公司目前还在建设车间,尝试探索生态防控在工厂化养殖的应用,在现今很有价值。

  生态防控模式,表面上看起来是鱼虾混养,实际上并不简单,这是一套完整的、有数据和理论支撑的成熟方案。冠利达开始也是精养,后来结合科研数据,逐渐形成了最适合自己的东西,这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冠利达是一个养殖企业,从老的国营盐场,并且近几年的运营情况不错,这代表了养殖业将来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方向。

  (点评人:业内资深人士)

  2

  对虾+海水鱼:成功率可达八成

  姓名 海南省昌江南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 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南罗镇

  种苗类型 日本对虾、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

  投苗密度 日本对虾5-6万尾/亩 斑节对虾5-7万尾/亩 南美白白对虾8-10万尾/亩

  混养品种 篮子鱼、军曹鱼、青斑

  混养密度 视品种不同而定

  基本情况 日本对虾亩产600-800斤,效益达3-4万元/亩;斑节对虾亩产800-1200斤,效益达2-3万元/亩;南美白对虾亩产1500-2000斤,效益达1.5-2万元/亩;海南省昌江南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家虾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之一,拥有1200亩高位池水面均采取鱼虾混养模式,与周边传统精养模式相比,鱼虾混养的优势在于成功率高达8成左右,且相当稳定

  技术要点

  混养鱼种有诀窍,合理搭配意味着成功一半。蓝子鱼属杂食性,偏向摄食大型藻类,正好可以刮食底栖藻类,比如常见的青苔。青斑鱼在海南地区养殖资源非常丰富,苗种易获得,能吞食病虾、死虾一定程度上可以切断病害传播。而军曹鱼游动速度快,除了捕食病虾死虾外,还可以起到“鲶鱼效应”提高虾的活力,只要混养比例和规格与之匹配的话,能实现鱼虾和谐共养。

  该养殖模式关键是在鱼种的选择、投放时间、密度和规格上。一般篮子鱼在肥好水后立即投放,规格为2-3cm,通过摄食老化的藻类和游动搅水,保持水体的活力。投放数量视对虾的养殖品种和密度略有差异,混养日本对虾每亩投放篮子鱼70-100尾。混养斑节对虾每亩投放篮子鱼50-70尾。青斑鱼投放规格为10cm左右,每亩投放数量10-30尾,军曹鱼的投放规格则为20cm左右,密度为5-10尾/亩,这两种鱼习性凶猛,要等到虾苗规格长到3-4cm才能投放,否则会残食虾苗造成减产。

  饲料支出占养虾成本的大头,也是水质污染的主要来源,历来备受养户所关心。据试验站多年来饵料投喂实验,数据跟踪监测得出投苗前20天应固定投料量。其中投苗后第二天南美白对虾每天投喂量0.1kg/万尾、斑节对虾0.05kg/万尾、日本对虾0.05kg/万尾,在该基础上南美白对虾每天增加0.02kg/万尾,斑节对虾和日本对虾则每天均增加0.01kg/万尾,直到10日龄。此后,以5-6天为周期,加料幅度约0.02—0.03kg/万尾。具体投喂量要参照水质指标、对虾肠道内含物以及气候变化灵活调整。

  不同种类的虾,生态习性不一,投料也大为不同。日本对虾白天喜钻沙,基本不吃料,等到日落时水体溶氧最高的时候,虾食欲大增,第一餐应加大投喂量占到全天投喂量的50%,此后2餐均匀投喂。斑节对虾也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夜间投喂量占到全天的60-70%,南美白对虾则白天投喂量达到80%。建议在虾塘中间也设置一个虾罾,既可观察虾吃料情况,也能检查是否有死虾,因为一般病虾弱虾都会集聚在池塘中央。

  点评

  近两年,海南的养虾成功率仅3成左右,养户无一不慨叹虾是越来越难养。而鱼虾混养在病害防控以及调节水质底质两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万宁东澳镇在白虾混养石斑鱼后成功率显著提升就是佐证。至于大多养户认为鱼虾混养的产量过低,赚不到钱,这是很片面的看法。在养虾低迷的困境下,如何把虾养出来才是最应该考虑的。事实上,有了成功率的保障,鱼虾混养的效益并不低。

  目前,海南地区鱼虾混养模式推广不力,我认为最关键在于业界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混养模式,手把手地教养户如何增产增收。毕竟,要改变养户多年形成的养殖观念和习惯并非易事,同时养户也是最实在的,只要让他们看到鱼虾混养能带来赚钱的希望,一切改变都将水到渠成。

  (点评人:江门澳华特种水产饲料有限公司海南西线区域经理 王晓景)

  3

  对虾+罗非鱼:亩利润1万元以上

  姓名 吴满泰

  地址 广西防城港市港口公车镇

  种苗类型 一代苗

  投苗密度 4-5万尾/亩

  混养品种 罗非鱼

  混养密度 500尾/亩

  基本情况 吴满泰从事养虾养殖十余年,30亩养殖水面,8口塘,每口塘面积3-4亩,养殖水体盐度0-8格,该养殖场是国家虾产业技术体系防城港综合试验站养殖示范点。近几年,当地对虾养成率较低,他2011年正式开始尝试效益更稳定的鱼虾混养,每造对虾平均亩产量1000斤左右,罗非鱼亩产量400-500斤,平均亩利润1万元以上。

  技术要点

  在确养殖成功率得到保障后,吴满泰开始探索鱼虾混养效益的最大化,大多数以养虾为主的鱼虾混养模式并不会专门给鱼投料,但吴满泰却选择一开始就给罗非鱼投料。虾苗投苗后10天左右,他开始投放罗非鱼苗,密度500尾/亩,其做法是在虾料投喂前半个小时投喂罗非鱼膨化料,罗非料比虾料便宜,在保障罗非鱼生长速度前提下,减少虾料投喂量,节省养殖成本。清塘后,罗非鱼可达8两左右规格,价格约5元/斤,亩产量400-500斤,这也是一笔不错的收入。在此基础上,吴满泰有时会选择继续把混养罗非鱼养成更大规格,瞄准当地菜市场,价格高,效益更好。

  当然,鱼虾混养主要经济来源还是对虾,吴满泰一般是每年5月初开始投苗,密度4-5万尾/亩,中秋节前收虾,养20支/斤左右的大规格虾,亩产量1000斤左右,成活率约70%,效益可观。

  吴满泰是土塘养殖,养殖过程中要不定期补水,其养殖场拥有一口3亩左右大小的蓄水池,水深1.5米左右,比较特别的是,他在蓄水池中投放3万多尾罗非鱼苗进行标粗。“标苗过程既在养水,把有活力的水抽到养殖池,其养殖生态更稳定。”吴表示,把外面的水抽到蓄水池后,常规水处理不会影响罗非鱼的生长。

  标粗的罗非鱼苗用于何处?据吴满泰介绍,当地第二造虾比第一造虾难养,为降低养殖风险,其每年第二造养殖一般是以养罗非鱼为主,投放经过标粗的罗非鱼苗500-1000尾/亩,虾苗1-2万尾/亩,看虾苗存活情况投喂虾料。

  点评

  罗非鱼与对虾在适宜水域混养的养殖模式,近几年在广西沿海一带都有养殖户试验过,但大部分的效益都不理想。一种是以养殖罗非鱼为主,只投普通虾苗不投虾料,虾的收成靠运数非常不稳定;二是养虾为主,每亩投几十尾罗非,只投虾料不投鱼料,罗非鱼没有产量,最终还是以虾的收成计算效益。

  而防城港吴满泰的养殖模式才称得上是真正的鱼虾混养,鱼虾兼顾:既有正常的白对虾养殖,又有正常的罗非鱼养殖,保证了养殖的收益稳定性,规避了养虾的大风险;另外罗非鱼是杂食性品种,对于虾塘的底质和水质有很大的调节作用,特别是第二批次增加罗非鱼的投苗量,可以更彻底地清洁塘底,第二年的对虾养殖更顺利些,相当于鱼虾的轮养模式,比连续多年养殖对虾的塘具备更高的对虾养殖成功率。总而言之,这种鱼虾混养模式值得学习和推广。

  (点评人:业内资深人士)

  4

  一代苗混养胡子鲶 效益明显

  姓名 王文铭

  地址 福建省莆田市忠门镇后社村

  种苗类型 一代苗

  投苗密度 5万尾/亩

  混养品种 胡子鲶

  混养密度 40条/亩

  基本情况 王文铭,福州罗源人,17岁开始养鱼,20岁转养虾,如今不惑之年的他已经在水产行业耕耘了20多年,是养殖领域不折不扣的老师傅。从去年开始,他成为了罗源当地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舍弃福建土池传统的土苗,改为投放进口一代苗,去年每亩有1.5万元的盈利。

  王文铭尝试到一代苗甜头后表示,以后再也不养土苗了,今年乘胜追击,继续全部88亩池塘使用一代苗,截至8月中旬,他88亩土池,已经盈利30多万元,而且还有部分虾存塘。

  技术要点

  两亩一台增氧机,好配备出好效益。在王文铭的养殖场,《农财宝典》记者发现其增氧机的密度比其他的密度要高,一般来说,养土苗的池塘都流行粗放式管理,增氧机的密度一般是3-4亩配备一台750W的增氧机,而王的虾塘则每2亩配一台。

  据王文铭介绍,他对虾养殖以混养胡子鲶为主,胡子鲶主要起到生物防控的作用,通过把弱虾、病虾吃掉,增加对虾养殖成功率。其市场价格只有1元左右/斤,池塘的混养的数量不会太大,养殖户一般都会选择暂养这留着下一造虾使用,而不会出售,因此革胡子鲶并没有太大的经济价值。

  福建的地理位置在广东的北面,土池的水温在端午前后才适合放苗。据王文铭介绍,当地的投苗高峰期一般在端午前后。放苗前,用肥水膏把虾塘的水调肥,然后开始放虾苗,肥沃的水体能够给虾提供丰富的饵料。

  放苗前后,王文铭非常注重水质的调节。放苗一周后,继续调水,杀弧菌,同时王比其他养殖户做得更细致的地方是在虾苗期,他就给虾苗喂高档虾料同时注重虾苗的保肝护肝。“这样虾长得快,同时也能够保持好的抗病力。”王文铭告诉《农财宝典》记者,再过3-5天等虾适应池塘的环境,就可以投放40-60尾/亩的胡子鲶。太早放,胡子鲶会吃掉部分虾苗,对虾的成活率有较大的影响,在养殖2个月之后,开始用地笼抓50-60支/斤规格的虾。

  轮捕的好处是虾够规格就抓掉,能够降低养殖风险,保证资金的回流,同时把池塘虾密度降低,有利于存塘虾的快速成长。

  高温抽水、阴雨天补氧。在这20多年的养殖中,王文铭认为养虾最要提防的就是高温和阴雨天气,虾很容易出问题。高温天气,王选择抽水,由于他的池塘靠海,有非常好的水源条件,抽水既可以补充池塘蒸发的水分,也能够调节水的温度,改善水质,而且成本低。而阴雨天气,王特别重视水体中的溶解氧,除了增氧机24小时运作之外,他还会用维C、有机酸以及增氧改底类型的产品泼水,只下一天雨就只泼洒一次,如果下2-3天,就得再补一次。

  8月中旬,王文铭完成了第二造虾苗的投放工作,而虾塘中留着上一造100-200斤/亩的存塘虾,留着中秋前价格高时出售。文铭不搭温棚,一年只养两造虾,期间也不干塘,只有虾到了规格,有价钱就能抓虾。

  点评

  王老板养殖效益高,养殖理念好,敢于尝试,他从去年开始试养一代苗,在罗源他应该算是第一批尝试一代苗的人,通过两年的实践和总结,他使用一代苗取得不错的养殖效益。

  (点评人:诺可信(厦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黄宗耀)

  5

  鱼虾蟹混养 稳中取胜

  姓名 林老板

  地址 福建省诏安县梅岭镇高坑村

  种苗类型 二代苗

  投苗密度 4万/亩

  混养品种 金鲳鱼、锯缘青蟹、黄鳍鲷、乌鱼

  混养密度 金鲳鱼510尾/亩(3-5公分)

  锯缘青蟹667只/亩

  黄鳍鲷267尾/亩(5公分)

  乌鱼56尾/亩(4-5公分)

  基本情况 林老板,养虾已经有10多年的经验,在诏安县梅岭镇高坑村承包一口9亩虾塘,配备3台增氧机。他一年养两造虾,第一造从端午开始,养的是南美白对虾混养金鲳鱼、黄鳍鯛等,第二造虾在农历9月份,日本对虾混养花蛤、黄鳍鯛等。今年第一造亩产值15397元

  技术要点

  在诏安无论是淡水还是海水养虾都流行鱼虾蟹混养的模式,混养的品种少则3种,多则6种以上,林老板则是鱼虾蟹混养的典型代表。

  养殖品种多,放苗的时间和先后顺序是保证各品种成活率的关键。林老板在今年的农历3月23-24日放苗,放苗前,他用二氧化氯对水体消毒,然后用有机酸和活菌调水,把水中的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生物培养起来,这些都是苗种最好的天然饵料。第一批苗放的南美白对虾、锯缘青蟹以及乌鱼,因为这三种品种不会自相残杀,不会造成损耗,等20-30天后,再放金鲳鱼、黄鳍鲷这类海水鱼。养殖70天以后就开始放笼子抓虾,抓掉60支/斤以上规格,一个月抓一到两次,抓大放小。

  在饲料方面,林老板选择膨化料、虾料结合冰鲜的投喂方式。每餐先在池塘泼洒膨化料,先把鱼喂饱,看到鱼不怎么吃游到水面吃膨化料时,证明鱼已经吃得差不多了,再喂虾料。“吃冰鲜,长得快”林老板根据冰鲜价格,调节使用量,贵个时候少用点或者不用,便宜的时候多用点。

  到8月中旬,他的9亩虾塘已经抓了3500多斤虾,规格在50-60支/斤,17元/斤,亩产近400斤,这在当地混养模式中是不错的产量。而根据林老板预估,他的池塘应该还有500斤左右的存塘虾,这一造单虾的产值就有6.8万元。而这时候,金鲳鱼养到8两的规格,价格在16元/斤左右,他抓了3300斤,合计5.28万元,锯缘青蟹养到2两多的规格,35元/斤,产出500斤,产值1.75万元,这三个品种的产值合计13.83万元。

  “剩下的黄鳍鲷和乌鱼要留着冬天混养日本对虾,暂时无法统计产值。”林老板告诉《农财宝典》记者,农历的8月,就开始清塘,把黄鳍鲷和乌鱼抓到暂养池养一个月,把池塘中的鱼虾蟹抓完,然后晒塘底部,一个月之后就进行日本对虾的养殖。“养殖顺利的话,冬造虾赚5万元左右,一年下来赚个10来万就已经不错了。”

  点评

  这种有鱼、有虾、有蟹混养模式优点是比较稳,养殖风险低,养殖户基本不会亏钱,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养殖效益没有精养的高。今年之前,当地的养殖户都是以鱼为主的,养殖户对虾的要求就是亩产有上百斤就不错了。但今年虾价好,养殖户才增加了虾的密度,甚至少部分的人选用优质苗种,但当地目前还是以土苗为主,土苗后期长不大,优质苗的优势就是抓虾规格比较大,对虾价格好。

  (点评人:利洋水产药店诏安店店长 张伟华)

  6

  对虾+黄鳍鲷:关键要水肥

  姓名 李国银

  地址 福建省龙海市紫泥镇溪霞村

  种苗类型 一代苗、土苗

  投苗密度 5-6万/亩

  混养品种 黄鳍鯛

  混养密度 5000尾/亩

  基本情况 李国银,福建龙海人,看他的外貌很难想象他已经养了十四五年的虾,他从十多岁开始卖螃蟹结缘水产,然后转养虾,在紫泥镇一开始都是精养,直到三四年前才开始摸索对虾与黄鳍鲷的套养,目前他溪霞村承包了4口合计约16亩虾塘,他估计今年他的虾塘对虾亩产在2000-3000斤,3.7-3.8两规格的黄鳍鲷亩产在1000斤左右。

  技术要点

  在福建龙海的紫泥镇,有不少人采用对虾套养黄鳍鲷的养殖模式。而根据养殖的重点不同,投放黄鳍鲷和对虾的密度有很大的差异。李国银经过这三四年的经验教训,总结了一套以对虾养殖为主,套养黄鳍鲷的养殖模式。

  按照当地的养殖习惯,每年农历9月份左右清塘后开始到第二年的农历9月份清塘时为一个养殖周期,一个周期可以养三造虾,黄鳍鲷一年出抓一次鱼。

  按照对虾的价格行情,春节虾价是全年高位,李国银为了让虾能在春季时候出大规格虾,他的冬造虾选择使用一代苗。“冬天气温低,虾生长慢,选择一代苗能够比土苗长得更快,同时套养的黄鳍鲷规格还小,不能把虾吃掉,虾苗的成活率也比较高。” 李国银说,从每年农历的九月过后,他们就根据天气情况盖冬棚,钢丝和木桩作为基本架构,有条件的人甚至用水泥柱或者电线杆代替木桩,但与珠三角不同的是,当地的钢丝和木桩搭建好了就不会再拆除,一直用到报废为止,塑料薄膜在第二年天气暖和的时候拆除。

  前年李国银放黄鳍鲷的密度为10000尾/亩,那一造,对虾被黄鳍鲷吃了不少,产量很低。由于近年对虾的价格一直在高位,所以2013年他开始调整,把黄鳍鲷的密度下降到5000尾/亩,而一代苗的投放密度在5-6万尾/亩,一代苗的价格在当地售价为230元/万尾。据了解,2014年的春节左右,他的虾长到30支/斤,亩产900多斤,虾价在40多元/斤,单造的亩产值为3.6万元。

  去年李国银投苗,黄鳍鲷密度是5000尾/亩,而一代苗的投放密度在5-6万尾/亩,今年春节期间,他的虾长到30支/斤,亩产900多斤,虾价在40多元/斤,单造的亩产值为3.6万元。

  抓完这批虾,他又开始投放第二造虾苗。而第二造虾,他舍弃了一代苗,改成用25元/万尾的土苗,密度在50万尾/亩。“接下来的两造虾都用土苗。” 李国银告诉《农财宝典》记者,因为黄鳍鲷长大了,吃虾吃得比较厉害。特别是在虾还小的时候,所以只能选择放高密度地放土苗。

  “黄鳍鲷套养对虾最关键的是水要肥,水清鱼就能轻易地把虾吃掉。”李国银告诉《农财宝典》记者,在精养池,水瘦几天肯能问题不大,但在这种套养模式下,一旦虾塘的水变瘦变清,黄鳍鲷就清楚地看到对虾,追着虾来吃,水瘦两三天,估计全塘虾就所剩无几。曾经有养殖户的70-80支/斤规格的虾,在水变清后的4-5天内,被黄鳍鲷吃了个精光。为了提高虾苗的存活率,李国银都时刻关注池塘水质的变化,定期用肥水膏、氨基酸等产品肥水,把水的透明度保持在10cm以内。

  点评

  黄鳍鯛和对虾的混养是一经济效益好,养殖风险小的养殖模式。黄鳍鯛是中上层的鱼类,而活力不好的虾是游塘,黄鳍鯛把病虾吃掉,阻断虾病的传播,虾发病较少。一年下来,南美白对虾亩产在2000-3000斤左右,黄鳍鯛的亩产在1000-2000斤左右,具有不错的经济效益。

  (点评人:揭阳海壹水产饲料有限公司 区域经理 潘友灶)

  7

  对虾+胡子鲶:连续八造养殖成功

  姓名 黄政峰

  地址 广西钦州市东场镇

  种苗类型 一代苗

  投苗密度 4万尾/亩

  混养品种 胡子鲶

  混养密度 15-20尾/亩

  基本情况 2013年前,黄政峰只有8口塘,养殖面积约80亩,2013年扩建了11口塘,现在养殖总面积达190多亩。从2010年第二造虾开始,至今黄老板几乎所有池塘都养殖成功,每口塘平均亩产量800斤以上,去年盈利近300万元。他同时还是粤海饲料经销商,在他带动虾,其周边103养殖户,养殖面积近1000亩,均采用鱼虾混养模式,2014年第一茬成功率90%以上,而周边其他非混养模式的成功率仅达50%。

  技术要点

  优质一代苗低密度鱼虾套养,是黄政峰多年来推崇的养殖模式。投苗密度仅4万尾/亩左右,投虾苗后12-15天,每亩塘投放15-20尾埃及胡子鲶鱼进行套养,规格为0.5—0.7斤/尾。

  低密度养殖水体相对容易管理,在投苗前期肥水之后,在养殖过程中黄老板还会再追肥4-5次。此外,他还用杨树花等中草药拌料投喂,每次连续投喂2-3天,至少7天一次,能有效调节对虾免疫功能。

  点评

  正确选择鱼虾混养生态养殖模式,模式就是方向,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黄政峰坚决选择优质一代种苗,放养密度合理,优质种苗是成功的第一步,他注重基础设施配套,配备蓄水池,注重日常水质管理,舍得投入。

  (点评人:广东粤海饲料集团营销中心总监 郑宇球)

  8

  对虾+罗非鱼:错开投料避免浪费虾料

  姓名 雷顺国

  地址 广东阳江大沟镇

  种苗类型 一代苗

  投苗密度 2—3.5万尾/亩

  混养品种 罗非鱼

  混养密度 2000条/亩

  基本情况 60亩池塘,10口。罗非亩产2300斤/亩,规格为1.2斤/条,对虾一般有300斤—500斤/亩。罗非分摊各种成本,包括对虾养殖的所有成本,总成本4元/斤,对虾纯赚,亩获利可达7000元。

  技术要点

  第一造虾,罗非与虾一起投苗,第二造标粗罗非苗。虾苗密度2万尾/亩,不投虾料,密度3.5万尾/亩,投虾料。不过要等对虾长至150条/斤后,才投,一天一顿,投料时间在下午6点左右。在投虾料之前,先投罗非料,虾料投15—20斤。

  点评

  该模式的特点就是可以利用罗非控制对虾病害传播。养殖户的错开投喂方式,可以避免浪费虾料,节省养殖成本。该养殖模式因为对虾密度较低,风险相对高密度而言要小,所以养殖效益比较稳定。

  (点评人:业内资深人士)

  9

  对虾+草鱼:基本不消毒

  姓名 梁新年

  地址 广东新会大鳌镇

  种苗类型 一代苗

  投苗密度 4-5万尾/亩

  混养品种 草鱼

  混养密度 5-6尾/亩

  基本情况 由于大鳌塘租较高,当地养户较少套养其他杂鱼,因为套养杂鱼就会降低亩产量。养虾多年的梁新年一直都是精养为主,不过由于上造虾发病,他不得不放养草鱼。但结果他产量并不低,他上造虾10亩塘的总产量5800斤,草鱼总产量150斤,平均亩利润4698元。

  技术要点

  今年第一造虾养殖一个月左右,发生偷死状况,梁新年立即投放规格2斤/尾的草鱼60尾,加上调水解毒,三天左右对虾恢复正常吃料,短短50天对虾的规格便达到67支/斤,而且产量并不低。

  梁新年表示,投放草鱼要看准时机,虾出现偷死后立即放鱼,这样就可以尽量少放鱼,提高对虾的产量。他认为,套养草鱼的密度最好在10尾/亩以下。此外,梁新年养虾以调水解毒为主,几乎不消毒,尤其是养殖中后期;因为他认为消毒后容易倒藻,死藻沉淀塘底后发生细菌感染,被虾吃后容易造成虾黑鳃,因此他养虾基本不消毒。但是他十分重视内服,从投料开始,几乎天天拌料内服。

  点评

  由于大鳌塘租较高,造成当地大部分养户不愿意尝试鱼虾混养,他们往往都是虾出问题后为了保本才投养鱼,因为很多养户认为会套养鱼会导致对虾减产。不过在近年养虾成功率持续低下,养虾并不明朗的大环境下,我建议鱼虾混养是较为可行的模式,因为鱼虾混养可以提高养虾成功率,保证在养虾低迷之下稳定赚钱。

  (点评人:海大集团技术服务员 韦正教)

  10

  多品种混养 确保对虾亩产量1000斤

  姓名 莫福

  地址 广东湛江遂溪界炮镇

  种苗类型 一代苗

  投苗密度 6万/亩

  混养品种 胡子鲶、草鱼、鳙鱼、白鲢

  混养密度 胡子鲶:36—40条/亩

  草鱼:6条/亩

  鳙鱼:12条/亩

  白鲢:6—40条/亩

  基本情况 对虾饲料平均饵料系数为1.08,平均亩产对虾1010.98斤,收虾32.074万斤,均价20.9元/斤,总产值670万元,苗钱20万,药费33万,饲料126.4万,电费43万,人工65万,塘租32万,赚350万。

  技术要点

  投虾苗10—20天后开始投鱼苗,鱼苗分两次投放,第一次投放胡子鲶24条/亩,再过10天后再投12—16条/亩。池塘肥好水后,查看池塘的藻相,看到哪种有益藻占优,就根据这种有益藻的营养需求添加调水产品。

  点评

  该模式主要依靠对虾赚钱,投放的胡子鲶及草鱼等纯粹就是为了通过胡子鲶等吞噬死虾病虾,从而控制对虾病害的传播。考虑大量投放胡子鲶,主要是考虑到胡子鲶是肉食性鱼类,底栖鱼类,摄食凶猛,更重要的是,胡子鲶的摄食方式是吞噬式的。吞噬式进食,胡子鲶可以一口将死虾病虾吞到肚子里,可以将病害的传播控制在最小范围及最短时间内。

  (点评人:业内资深人士)

  11

  对虾+罗非鱼+草鱼:依靠鱼赚钱

  姓名 张开泰

  地址 台山烽火角

  种苗类型 一代苗

  投苗密度 4—5万尾/亩

  混养品种 罗非鱼、草鱼

  混养密度 罗非:100条/亩

  草鱼:20条/亩

  鳙鱼:10条/亩

  基本情况 120亩,10口塘。一年养2造虾,每造对虾亩产大约400多斤,因为鱼吃虾料,对虾饲料的饵料系数偏高,总养殖成本达10多元/斤。草鱼与罗非鱼都是在年底再出售。草鱼年底规格可达10多斤/条,亩产200多斤,价格约为7元/斤;罗非鱼年底规格达3斤多,亩产300多斤,价格4.5元/斤。因对虾分摊所有成本,鱼属于纯赚,仅草鱼与罗非鱼,亩产效益达2600元。加上对虾的养殖效益,按每斤虾赚5元算,其一年每亩养殖效益可达6600元。

  技术要点

  罗非鱼一年出一次,从年初养至年底,规格可达3斤/条,鱼料虾料一起投,一天为2—3顿,草鱼投放2斤/条,对虾分摊成本,依靠鱼赚钱。

  点评

  该混养模式,因虾料与鱼料混喂,部分虾料会被与吃掉,所以饲料的饵料系数会高一些。不过,这种模式比较稳健,不追求对虾高产量,密度低反而有利于保证对虾的养殖成功率。鱼一年出一次,密度同样不高,但也可获得较稳的产量,养殖效益可得到保障。

  (点评人:业内资深人士)

  12

  对虾+罗氏沼虾:平均亩产值近万元

  姓名 梁炳金

  地址 广东江门新会大鳌镇

  种苗类型 一代苗

  投苗密度 5万尾/亩

  混养品种 罗氏沼虾

  混养密度 25斤/亩

  基本情况 由于罗虾价值高,养殖对虾多年的梁炳金今年开始尝试罗虾混养对虾,整造虾养殖下来,虽然亩产不高,但是总算养殖成功。11亩养殖面积,他今年第一造虾总产量4700斤,罗虾总产量1200斤,总收入97940元,平均亩产值8903.64元,平均亩利润2305元。

  技术要点

  由于罗虾吃对虾,所以放养罗虾的时间点很重要。梁炳金投虾苗20天后,虾长到一定规格时才开始投放罗虾(大约70-80支/斤),这个时间点是对虾病害高发期,因此选择放苗20天左右再放罗虾,是保证对虾苗的成活率,以及预防虾病。

  梁炳金表示,混养罗虾后病害减少了很多;因为罗虾会吃死虾、病虾,可以有效控制病害传染;而且罗虾经常在虾塘底部爬行活动,有助于改善虾塘底质,起到改底、清底的作用。

  不过套养罗虾的关键在于控制罗虾的密度。因为套养密度太高,会影响对虾的产量;而套养密度太低,则难以控制病害。梁炳金认为,每亩5万尾白虾搭配20-30斤最好。

  点评

  2014年第一造大水虾,梁老板虾塘白虾起产4700斤,罗虾起产1200多斤,虽然白虾没有多少利润,但是罗虾且盈利了2万多元,相对周围的养殖环境,梁老板的利润还是不错。看到了效果,周围的养殖户开始购买他的罗虾角,罗虾套养白虾模式开始在四村被人们所接受。因此,虽然对虾套养罗虾会降低对虾产量,但是罗虾的效益非常高,有效弥补整造虾的产值,在提高养成率的同时,也保持一定的利润空间。

  (点评人:海大集团技术服务员 杨新鹏)

  13

  对虾+鲫鱼:亩利润8000余元

  姓名 杨聪武

  地址 广东珠海平沙镇

  种苗类型 普通苗

  投苗密度 3万尾/亩

  混养品种 鲫鱼等

  混养密度 2500尾/亩

  基本情况 一直养殖罗非与对虾混养十多年的杨聪武,2013年初决定转变养殖思路,他在一口10亩大的鱼塘尝试使用鲫鱼代替罗非鱼与南美白对虾混养。虽然没有养鲫鱼的经验,但是杨聪武却大获成功,病害极少,鲫鱼(7-8两/尾)亩产量高达2000斤,对虾(50-70支/斤)的产量也有400斤/亩,亩利润8000多元。

  技术要点

  杨聪武的养殖模式是:虾苗3万尾/亩;鲫鱼规格568尾/斤,密度2500尾/亩;鳙鱼规格1.7斤/尾,密度60尾/亩;草鱼规格2斤/尾,密度40尾/亩;鳊鱼规格7朝,密度85尾/亩。养殖周期为11个月左右。

  “前三个月需要投喂5-6餐/天,每天晚上甚至要举着灯投喂2-3次。” 杨聪武介绍,养殖鲫鱼前期非常辛苦,主要是从朝苗长到1两左右的阶段,这时期鲫鱼驯食比较难。因为放养的鲫鱼苗太小,易受惊吓,驯化难度大,所以杨放养了鳊鱼来带动鲫鱼到投料机处采食膨化料。调水内服是其成功的关键,而轮捕轮放的养殖模式则是他的独到之处。杨聪武全塘出鱼总计6次,其中出鲫鱼4次,出鱼平均规格8两/尾,出鱼时间主要在养殖后期。

  点评

  武哥敢为天下先,勇于尝试。他科学养殖的观念强,养殖中调水、改底、内服做的到位。在罗非鱼养殖基地有“虾王”的称号!去年养殖鲫鱼也是在探索中前进,他自己也总结了很多东西,也乐于分享给其他客户,帮助其他客户养殖获得更多的利润。

  (点评人:海大集团技术服务员 冯彬)

  14

  对虾套养鳙鱼的三大好处

  姓名 梁昌

  地址 广东中山市港口镇

  种苗类型 一代苗

  投苗密度 4-5万尾/亩

  混养品种 鳙鱼

  混养密度 65尾/亩

  基本情况 梁昌养虾已经七八年,养殖面积18亩,近年他养殖并不理想,以往主要以对虾混养草鱼为主,但是他今年尝试了鳙鱼与对虾混养,效果非常成功,对虾亩产达到700斤,鳙鱼亩产300多斤,平均亩利润1万多元。

  技术要点

  梁昌投苗38天后虾才上罾,之后投放规格为2斤/尾的鳙鱼65尾/亩。梁昌表示,套养鳙鱼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调节水质有三大功能:一是改良水质,鳙鱼有“水中清道夫”的称号,鳙鱼活动活动范围大,而且经常在池塘底部游动,有搅底作用;二是抑制虫害,因为鳙鱼以浮游动物为食,如池塘的轮虫等;三是预防病害,鳙鱼食用蓝藻等,其不仅抑制蓝藻暴发及倒藻,维护水中藻菌的生态平衡;此外,鳙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不吃虾,保证了对虾的成活率及产量。

  为了减少鳙鱼吃虾料,梁昌每天都投喂20多斤草鱼料,一般先喂草鱼再投喂对虾,一般一日三餐。此外,梁昌几乎不调水解毒,也不消毒,他非常反感消毒,因为消毒不仅容易造成对虾应激,而且容易引起倒藻;一般,水质不好他就换水,一般一个月换3次,每次换10-20cm。

  点评

  梁老板养殖技术丰富,今年他套养鳙鱼成功的关键在于鳙鱼很好的调节了水质,对虾塘稳定水质非常重要,因此套养鳙鱼在不减少对虾产量的同时,还可以预防病害和增加养殖收益;套养鳙鱼最重要的是提高了成功率,今年中山港口周边很多养户套养鳙鱼都几乎获得成功。因此,我认为对虾套养鳙鱼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点评人:海大集团技术服务员 刘泽彬)

  15

  对虾+罗非鱼:对虾成活率七成以上

  姓名 莫健治

  地址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西场镇

  种苗类型 一代苗

  投苗密度 4万尾/亩

  混养品种 罗非鱼、胡子鲶

  混养密度 罗非鱼100-200尾/亩、胡子鲶50尾/亩。

  基本情况 从事对虾养殖十余年,面积60亩左右,土塘8口,近几年他对虾精养成功率很低,利润很薄,今年在粤海技术人员指导下正式开始鱼虾混养,8口塘全部养殖成功,虾苗平均成活率70%以上,对虾亩产量500-1200斤,总利润达60多万元。

  技术要点

  虾苗投苗密度4万尾/亩,投放前10-15天投罗非鱼苗,密度100-200尾/亩(小苗在前期不喂料,可清理池塘垃圾);虾苗投苗10天左右后开始投放0.5—0.8斤/尾规格胡子鲶,密度50尾/亩。

  每日必测PH,针对淡水塘池水PH易降低、总碱度低的特点,不定期少量多次施放生石灰、贝壳粉、滑石粉等,采取夜间干撒的方式,提高总碱度,有效稳定PH。天气突变前后、水质恶化、虾蜕壳期及时施放有机酸解毒灵、葡萄糖、应激VC、应激固壳素等产品。

  根据周边水源引水困难的实际,采取一塘水养两造虾模式,投苗前一次性进足水(1.4米),养殖过程以添水为主。第一造虾收获后不清塘,不排水,用相关产品对水体进行消毒,然后用活菌等调水改底,投放第二造虾苗,存塘罗非鱼0.7-1.1斤/条,继续混养。

  点评

  莫健治养虾有十多年了,2010年前当地对虾精养成功率一直较高,近几年明显感觉到单纯半精养已经非常难养。罗非鱼、胡子鲶与虾相结合的混养模式,他本人模式了很多年,今年在我们粤海公司技术员鼓励指导下,莫老板60多亩养殖水面全部鱼虾混养,效果很好,8口塘全部养殖成功,总利润达60多万元。莫老板的养殖模式有很好的带动作用,今年当地此模式养殖成功率均在7成以上。 (点评人:广西粤海饲料有限公司种苗与技术服务部部长 曾得华)

  16

  根据天气调节投饵 节省成本

  姓名 戴老板

  地址 福建省漳浦县深土镇

  种苗类型 二代苗

  投苗密度 1.5万尾/亩

  混养品种 河豚

  混养密度 40斤/亩(1.5-2.5两)

  基本情况 戴老板,福建漳浦县佛昙镇人,在漳浦县深土镇承包了合计48亩池塘,他选择的是粗放型养殖,其中有一口池塘就达到18亩的面积,每年的清明到中秋选择河豚套养南美白对虾,而中秋过后到第二年的清明节则现在河豚混养班节对虾、花蛤。今年那口18亩池塘预估能抓33支/斤规格的南美白对虾5000多斤,亩产278斤左右,按照8月底30元/斤的市场价格,产值15多万。

  技术要点

  当地对虾投苗时间一般是端午前后,戴老板投苗密度约1.5万尾/亩,等虾苗适应了池塘环境,在放1.5-2.5两左右规格的河豚40斤/亩。戴老板会根据天气的变化调节饲料的投喂量,天气好的时候,他的饲料投饵率控制在3%,而当天气有强烈的变化,或者过于炎热,他就会把投饵率降低到1.5%。

  点评

  戴老板选择池塘的地理位置是得天独厚的,靠近外海,有优质的咸水资源,同时还能通过潮汐的作用来给虾塘换水,光这一项就剩下了不少的成本,所以他的养殖成本很低。另外他的混养模式品种多,养殖风险小,虾出问题了,有河豚,河豚没了,有蟹、花蛤等,按照这种模式来养是很稳的,基本上都可以赚钱,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点评人:福建粤海饲料有限公司业务员 张金硕)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