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卫冲的虾塘平均虾苗投放密度3-4万尾/亩,套养鲶鱼8-10尾/亩,19口塘对虾平均亩产从400-800斤不等,平均下来500-600斤/亩,虾苗成活率高达7成左右。
近几年养殖南美白对虾风调雨顺的上海地区,在今年上半年遭受滑铁卢,今年上海地区早造白虾养殖成功率出现历史新低,超八成的虾塘养殖失败。有人归罪于由南往北蔓延的EMS,有人责怪虾苗的质量,也有人抱怨天气异常……不过,以往养殖南美白对虾不大顺利的上海市崇明岛堡镇桃园村养户徐卫冲今年却养虾成功,其将原因归于三才星。
养虾7-8年的徐卫冲,以往经常出现各种病害,每每养虾至80-90支/斤就不得不抓虾上市。今年他的虾塘自从使用三才星,病害极少,其19口塘100多亩全部获得成功,上市虾规格为40-50支/斤,平均亩产500-600斤。
徐卫冲非常爱好学习,经常上网看书读报,钻研养虾技术。“我就说从农财宝典微信和其他水产网站看到三才星的用户使用经验和交流资料后,觉得值得尝试。”谈起三才星,徐卫冲表示从媒体报道上报道后就跃跃欲试,立即打电话过去生产三才星的东莞凯得威公司。由于第一造虾使用效果不错,现在徐卫冲又从凯得威购买了100多包三才星。
首次投养一代苗全成功
使用低密度套养模式
越来越多南方苗企“北伐”,从浙江,到上海、江苏,再“杀”到山东,这个趋势今年非常明显。与全国诸多市场一样,一代苗这两年在上海越来越受到养殖户的认可。今年徐卫冲也首次尝试一代苗“空运苗”,这是因为上海养殖户习惯于投放“空运苗”。
“以前养殖普通苗、土苗,长速慢,而且效果不好;后来听说一代苗在南方比较成功,今年就想尝试一下一代苗,后来效果确实不错,三个月左右就40支/斤了。”徐卫冲告诉记者,“空运苗”一般是指0.5-0.6厘米大小的高盐度虾苗,这些苗由南方各类苗企通过航空渠道运到当地,然后由中介直接销售给养殖户,养殖户再将“空运苗”投放到小塘中淡化标粗,最后转养到大塘中。
徐卫冲的投养密度不高,他的虾塘一般为5-6亩/口,平均3-4万尾/亩,套养鲶鱼8-10尾/亩。虽然放养密度十分低,但是他的虾亩产量却不低,19口塘,亩产从400-800斤不等,平均下来500-600斤/亩,虾苗成活率高达7成左右,这在当地普遍400-500的亩产量已经算是中上水平了。
他分析道,与华南地区气候、养殖技术、地理环境都不一样,华东的对虾养殖密度普遍低于华南。而套养鲶鱼是因为鲶鱼可以预防病害,因为鲶鱼可以吃死虾、病虾,而且没有其他鱼那么凶猛,之前徐卫冲曾经混养过草鱼等品种,后来产量不好,病害也不好控制,所以今年尝试混养鲶鱼。
用三才星后黑鳃病大量减少
药费减少一半
以往徐卫冲养虾遇到最大的难题就是黑鳃。“从放苗不久后就开始出现,养殖到中后期的黑鳃最多,往往养殖到70-80支/斤就要卖虾了,很难控制。”徐卫冲说,黑鳃困扰他养虾多年,一直没有找到办法解决。
不过,今年徐卫冲的虾塘却极少出现病害或者黑鳃。“使用三才星后,虾塘的水质非常好,以前经常出现的黑鳃基本消失了,即使出现也很快治好。”徐卫冲表示,从投苗开始,他就使用三才星一号调水,然后使用三才星3号拌料内服,一天拌料两次,以投喂量的10%拌三才星3号营养料。他说,三才星三号含有的有益菌非常多,对水质调节很有帮助。因此,他认为三才星3号产品效果最好。
“用三才星3号拌料内服后,养殖中前期一点病害都没有。”对于一直头痛的黑鳃,徐卫冲使用三才星后也处理得得心应手。他告诉记者,中前期一点病害都没有,但是由于后期养殖密度大,加上气温升高,导致各种有害菌滋生,因此部分虾塘还是出现了一些黑鳃病,但是今年的黑鳃病却给他治好了。他表示,如果黑鳃不多,使用二氧化氯消毒,连续用两天就好了;如果黑鳃严重,就要先用地笼抓部分虾后再用碘消毒一次就好了。“三才星3号除了改善对虾肠道增强免疫力外,还可以充当部分饲料投喂,因此我使用三才星3号产品最多。”
除了病害少外,徐卫冲使用三才星后养虾的药费也减少了一半。他说,“以前一般一造虾平均每亩塘的药费1000元以上,因为之前病害多,乱用药,经常杀菌消毒,不但花费多,而且消毒多非常容易造成对虾应激;而现在的药费成本只要500-600元/亩就够了,因为使用三才星后,病害减少了很多,尤其中前期基本没有病害,因此药费只花在平常的调水解毒产品及三才星的内服上。”
解毒为主的简单养虾法
由于之前养不好,徐卫冲到处向有经验的养户取经,后来按照别人的操作效果并不理想,最后才发现每个人的养殖思路因人而异,几乎不可能复制别人的经验。“很多人都叫我这样那样,但是效果都一般;今年我都不听他们的。”根据自己的实际出发,不再相信人云亦云。他发现,当地塘底属于酸性泥土,含有很多重金属,所以他养虾就以解毒为主。
“不要把养虾想得太复杂,越简单越好。”许卫冲说,他解毒底改时就只用微生物,不再泼洒其他有机酸,因为很多厂家的微生物里已经含有有机酸。他表示,很多养户一造虾使用了各种各样的药品,到发生问题时是很难处理的,因为药物太杂了,用药作用的效果不明显。
今年养殖中后期他的虾塘遇到黑鳃、偷死病时,他停料两天,解毒两天,虾又恢复正常了。“上海是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尤其是郊区不少重工业,因此当地是重金属太多了。”他表示今年第一造虾的用药成本500-600元/亩,其中用于解毒的成本便有150元/亩以上,占了药用成本的大头。当地有不少养户的药用成本达到1000元/亩以上,徐卫冲认为是养户把养虾搞得太复杂了,出事就急,喜欢乱用药。“我养虾,主要解毒,病害就少了很多。”
不过,对于养虾来说,解毒也不是万能的,平常还要经常测试虾塘水的总碱度、硬度等,因为当地属于酸性泥土。“如果总碱度和硬度不达标,pH就变动很大,虾就容易出现病害。”徐卫冲告诉《农财宝典》记者,主要用磷肥和石灰,Ca、Mg不够就补。
文/《农财宝典》-新渔网记者 苏若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