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秋老虎”的威力下,华南各地气温依然炎热。罗非鱼链球菌病再次高发、死伤严重,广东和海南尤其显著,广西、福建等地则相对平缓。据反映,今年罗非鱼链球菌病的“凸眼”典型病征表现不明显,多为消化道出血等病征,以往有效的药物今年药效不明显,磺胺类药物还有一定成效,从而导致局部地区磺胺类药物一度脱销,也有养户干脆停料让鱼自行恢复。
有资深行业人士分析,后市罗非鱼价格普遍看淡,结合当前形势分析,找不到价格回暖的有力支撑因素。
链球菌病高发
症状不明显
“我最近在下面跑,今年罗非鱼病害还是很多。”茂名市百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叶绍新告诉记者,最近茂名地区的链球菌病比较强烈。
广州市德权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工程师余明海也发现了类似的状况,他说,最近在广州、惠州等地区都发现,链球菌病情况“相当多”。今年罗非鱼发病没有以往最典型的“凸眼”现象,但是很多病鱼都出现打转、狂游等现象,而且几乎是“罗非专杀”,一口塘里草鱼、大头鱼都没什么事,死的几乎都是罗非鱼,而且死亡速度很快。“我见过厉害的,有个水库一天就死了4000多条鱼。”
有饲料企业人士告诉记者,7月是高要地区罗非鱼链球菌病高发期,有向周边的高明、新兴扩散的趋势。此外,今年在上半年,当地罗非鱼普遍生长缓慢、鱼体偏瘦,“不同品牌、型号的饲料喂出来的鱼,几乎都是如此。有几位同行相互交流后推测,应该是种苗较差的原因。”该人士介绍,高要地区罗非鱼苗来源历来比较杂乱,再经过今年年初的抢苗,鱼苗的质量难以保证,这恐怕是病情来势凶猛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行业人士提出,去年罗非鱼发病情况不严重,其实并不是病情缓解,罗非鱼链球菌病是环境致病,去年6-8月整个华南地区台风、雨水较多,所以发病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容易使人麻痹,再加上高鱼价的刺激,很多人存在侥幸心理,“都想着高密度、多投料赶行情,但现在看,很多人失算了。”
传统方法不见效
磺胺类药物脱销
据了解,在病情压力之下,磺胺类药品被大量采购,紧急的时候,很多人直接使用原粉,潼湖、沥林市场磺胺类药物一度脱销。另外,抗生素固有的耐药性也很明显,“以往3可以见效的,现在要6-7天才行。”经过专业人士总结,今年的病情仍旧与水质关系紧密,越是鱼猪混养密集的地方,病情往往最厉害。
也有技术人员做过对比试验:选用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几种消毒药,以标注的2倍剂量使用,仍然无法杀灭链球菌。
值得关注的是,在高州和吴川一些投放奥尼、吉奥鱼苗的鱼塘,则情况相对理想,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明显低,阳江地区情况也较理想,只有部分病情出现,并且很快得到控制。在部分种苗来源混杂、质量参差不齐的地方,如高要,发病的情况尤其严重,曾经出现过急性染病,导致4天死光一口塘的案例。
近期鱼价上涨
后市整体看淡
据《农财宝典》记者了解,8月中下旬各产区罗非鱼塘头价均涨0.2元/斤左右。有业内人士由此预测近期罗非鱼有涨价的趋势。但有不少人认为,随着天气好转,近十天内或将出现出鱼高峰期,短期内涨价的可能性不大。另外,加上各地病害高发,而且难以防治,给2014年的罗非鱼后市走势,增添了又一个难以预测的变数。
有资深行业人士分析,后市罗非鱼价格普遍看淡,结合当前形势分析,找不到价格回暖的有力支撑因素。首先是年初各地大规模投苗,中期减少投料,必将导致年底大量集中出鱼;其次是加工厂的谨慎策略,导致市场疲软。在罗非鱼贸易中,国际采购商向来是“看菜吃饭”,由于今年大量投苗、集中出鱼的趋势较为明显,届时采购方开出的价格必定会有强烈的下调意愿。“现在1斤上规格鱼比较缺,所以价格还可以,但到了十月以后估计不理想。”一位在海南的饲料企业经理说。
珠三角一位大鱼中向记者透露,目前加工厂也处于两难状态,去年我国罗非鱼出口量不理想,而加工企业能够获得的贷款数额和去年的出口量相关,所以目前很多加工厂贷款量偏少,可谓青黄不接,原料鱼收购就比较谨慎。
还有流通人士提出,即便是从现在到十月以前,加工厂开出的价格较高,能够出售的鱼量也十分有限,毕竟对于很多已经养到0.7两上下的鱼,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留到1斤上的出售价格。甚至还不排除这样的可能:现在开出好的价格,可以引导更多的人继续留塘,以确保有足够的原料鱼,更利于采购方后期调控价格。
《农财宝典》-新渔网记者 孙岁寒 杨玲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