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宇森的“爱情”与《太平轮》

  • 来源:综艺报
  • 关键字:爱情,太平轮,历史
  • 发布时间:2014-12-01 16:12

  “即使‘江湖地位’牢固如吴宇森,其实也有非常多的“身不由己”和“不得已”。他的文艺爱情片足足等了20 年。”

  2010年5月25日,舟山市嵊泗县白节山附近。天有些阴,灰蓝色的海水和青黄色的远山笼罩在清晨的薄雾之中,空气中泛着湿冷的味道。但这已是嵊泗海域几天来最好的天气。此时,这里正在举行着一场特殊的祭祀。在神情严肃的朗读声中,几位来自海峡两岸的年迈老人相依在船头,将洁白的菊花缓缓洒向海面,船头飘荡的旗帜上写着“太平轮协会赠”字样。

  1949年的那个小年夜,从上海驶往台湾的“太平轮”在途中不幸沉没于舟山市嵊泗县白节山附近海域,遇难者多达千人。“我家的一个亲戚便死于太平轮海难。”电影《太平轮》制片人张家振告诉记者。如今,这场已然被浩瀚历史淹没的海难,将在著名导演吴宇森执导的电影中再次“浮上水面”。作为2014贺岁档的首部大戏,这套上下集电影的首部《太平轮:乱世浮生》即将于12月2日正式上映。

  历时6年一波三折

  虽然取材自真实海难事件,但一波三折的《太平轮》更多还是一部大时代背景下的爱情电影。影片讲述了战火纷飞的动荡年代中,三段浪漫又悲情的爱情故事。

  说出来也许很多人都不会相信,虽然以枪战动作片闻名海内外,但拍一部“文艺爱情片”却是吴宇森多年的梦想。“无论时代如何进步,岁月怎样变迁,爱情都是永恒、不会过时的主题”,吴宇森说这是他一直想要拍爱情片的原因,也是爱情片“可以同时打动不同年龄观众的原因。”

  “很多人不知道,外表憨厚朴实的吴宇森内心其实是个浪漫的人。”和吴宇森共同生活了近40年的夫人牛春龙这样形容自己的丈夫。她至今还清晰地记得两人的初遇,当时牛春龙刚刚进入吴宇森恩师张彻离开邵氏后创办的长弓电影公司,有个摄影师说要介绍一个人给她认识。“我永远都记得,在那棵大树下面,我低着头跟着走。到了那里,抬起头,他就等在那里,冲着我微笑。”这样的情境,几乎就是浪漫爱情片的经典桥段。

  其实在吴氏众多的电影作品中,他的“浪漫”情结早已有所展现,包括那些纷飞的白鸽、白衣上喷溅的鲜血,还有木屑纷飞的枪战背后舒缓而优美的音乐。正因如此,吴宇森的电影风格被称为“暴力美学”。就连其单枪匹马赴美发展,都有一点古代侠客千里走单骑式的浪漫味道。

  不过直到眼下的《太平轮》,这位老牌大导演才真正实现了自己拍爱情电影的梦想。

  《太平轮》项目最初是由该片制片人张家振和编剧王蕙玲在2006年一起开发的。在听了后者的讲述后,吴宇森觉得这个故事与自己想找的题材正好契合。2008年的戛纳电影节上,他正式宣布《太平轮》将成为自己在《赤壁》之后的新作,并敲定了张震和宋慧乔两位演员。彼时,该片尚且名为《1949》,项目后来又一度改名为《生死恋》,直到最后才确定为《太平轮》。

  按照原计划,电影准备在2008年底开拍,2009年“十·一”公映。2009年初《赤壁(下)》首映时,牛春龙还介绍说吴宇森已基本完成了《太平轮》的剧本。那一年3月12日,项目又传出有重量级合作方——中国电影集团加盟。一切似乎都是顺风顺水。

  然而,就在影片开机进入倒计时之际,3月底,张家振却突然宣布《太平轮》项目搁浅。原因是投资商出尔反尔,令剧本的版权问题节外生枝。当时张家振的态度异常决绝,“我不希望被对方当新手一样玩,加上美国有大公司找吴宇森拍电影,我想尽快寻求解决方案,必要时要放弃《1949》。”

  张家振口中“出尔反尔”的投资方是台湾的亚士影业。据悉,当时王蕙玲把《太平轮》的电影剧本改编权卖给了亚士影业,但当电影准备拍摄时,后者却不愿继续投资。“我们真的很希望拍这个电影,就表示愿意买回剧本的版权”,张家振表示,亚士影业同意卖回剧本,但却开出了非常苛刻的条件,“他们提出了一系列不合理的要求,比如把剧本的版权价格提高到100万美金,不再投资,还要求5%的票房收益。如果我们凭借这个项目拿到台湾地区的辅导金,还要分70%给他们”。张家振表示这样的“坐地起价”无法接受。面对他的指责,亚士影业方面也做出了“不实指控”“诽谤”和“利用话题炒作”等回应。双方的关系陷于胶着。

  这样的僵局持续了整整两年,直到2011年4月第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随着浙江华策影视的入局,沉寂已久的《太平轮》项目才终于又悄然启动。当时华策总经理赵依芳表示公司和吴宇森一拍即合,最终联合中影和“另一家影视公司”投资《太平轮》。而据张家振对《综艺》的介绍,亚视影业是将《太平轮》的电影版权卖给了华策,后者“通过合拍公司找我当制片人,我再从中牵线把项目带给小马奔腾。”2010年,吴宇森成为小马奔腾的签约导演。

  前景终趋光明,正当吴宇森的文艺爱情片即将圆梦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又令该项目再度搁浅。

  2012年5月底,吴宇森被曝患上扁桃腺肿瘤,随后进行了手术切除。据吴宇森透露,他生病之前《太平轮》已经开始搭布景,演员也陆续就位,但一切都因为导演的病情暂停。“演员都有其他的戏在拍,影片一暂停他们就纷纷先拍别的戏去了。”最初定下的主演张震为此错过了《太平轮》,其角色最终由黄晓明代替。

  不过这一次的耽搁总算没有旷日持久——2012年7月,吴宇森接受媒体采访,表示自己的病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2013年开始拍摄《太平轮》。2013年7月6日,影片在北京怀柔正式开机。2014年4月16日,电影举行了关机发布会。期间影片的投资方又发生了一些变动——华策撤走了部分投资,华谊和乐视随后加入。《太平轮》最终的主要投资方为小马奔腾、中影、华谊和乐视四家,小马奔腾是最大股东。和吴宇森的前作《赤壁》一样,《太平轮》依然将分为上下两集推出。上集定档2014年12月2日,下集初定于2015年5月在国内上映。

  精工细作停不下来

  《太平轮》的筹备过程几经波折,整个拍摄历时9月有余。张家振介绍,“我们拍摄时间超长,第一组拍了264个拍摄日,第2组也有好几个月。拍摄地点覆盖了北京、上海、天津、内蒙、台北、台湾南部。此外搭的景也多,整条轮船都是搭出来的,大小跟真船一样。”

  一些关于电影拍摄时的桥段也在坊间流传:据说为了拍出最美的效果,吴宇森让剧组对照台湾的实景照片在大陆种起了芒草;为了连贯接戏,剧组将一间日式小屋的场景分拆,对每块木头都编号后运到台湾,包括屋里的花朵都带了过去,再按照细节一一还原。此外为了把台风戏拍得更为逼真,剧组拉来了直径近3米的大风扇,由于现场声响太大,工作人员还临时做了几面红旗,用挥旗代替口令。

  而按1:1的比例再造太平轮并还原其内部的部分设施、复原搭建大型基隆和上海码头,对于《太平轮》来说更是必不可少。为了拍摄翻船的镜头,剧组先是砌了一个大水池,在水池上面搭设了一个巨大的机器,上面再铺设甲板。拍摄时由机器带动甲板和船舱做移动、倾斜、翻转动作,并制造冲浪效果。每一部分戏拍完,机器都要重新改装,上面的布景也要相应改动。

  在《太平轮》拍摄过程中,要求“苛刻”的导演吴宇森越发地“不遗余力”,甚至有点“不择手段”。主演之一的佟大为说吴宇森就是“为电影而生的人”,“只要开始拍电影,只要在片场,吴导就特别兴奋,精神也特别好,整个人就像闪着光一样。”

  吴宇森对电影制作的精益求精由其前作可窥豹一斑。他在与米高梅合作二战题材影片《风语者》时,便动用了700多名群众演员,设置了280处爆炸,还安排了13架摄影机同时拍摄。其回归华语影坛的《赤壁》更是由于追求宏大效果而严重超支,为此他和搭档张家振还放弃了自己的片酬,“最终花费了5年,结果没赚到一分钱。”

  据悉《太平轮》这套电影最终的投资高达3亿。张家振坦言,制片方对于影片的票房回收是有压力的。虽然12月初年底的贺岁档已然开锣,但对于悲剧题材的《太平轮》而言,虽有一众大牌明星压阵,并且是在该片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姜文的《一步之遥》档期相隔半月有余的情况下,其市场前景依然充满挑战。

  吴氏“浪漫”

  1948年出生于广东的吴宇森,五岁时随家人移居香港。当时由于贫穷,一家人只得居住在屋村。按照吴宇森的说法,他小时候“是在挣扎中度过的”。当地常有暴力事件发生,所幸在教会帮助下,吴宇森顺利读完了中学,他后来也成为了一名基督徒。整个青年时代,吴宇森始终处于暴力和信仰两种力量的纠葛中,这两种力量也成为其日后作品的重心。

  不过,随着年龄越长吴宇森的电影逐渐穿透“暴力”外衣,聚焦于更具有普适意义的“人性”“爱”和“家庭”等话题。古装战争大片《赤壁》中,吴宇森将很多个人情怀注入了周瑜一角,而小乔则是其对温馨家庭生活的描绘。

  现在的吴宇森常用“四个十年”来概括自己的从影生涯:“第一个十年是拍喜剧片的十年,第二个十年是拍枪战片的十年,第三个十年是闯荡好莱坞的十年,第四个十年我则要体现对更多人的关怀。”在他看来,如今“不是我拍商业大片的年代,而是摒除了悲剧英雄,真正进入‘人’的年代。”

  不过即使“江湖地位”牢固如吴宇森,其实也有着非常多的“身不由己”和“不得已”。他的文艺爱情片足足等了20年。“以前别人叫他action director(动作片导演),他心里其实是很不服气的”,多年的老搭档张家振说。当时也没有人相信吴宇森能拍爱情电影,“我找到很好的剧本,酬劳也非常少。但电影公司都说:吴宇森还是去拍大片好了。经理人、律师也这样说,导演不要去冒险了,你还是拍大片吧”,结果“有几次机会,但都没拍成。”

  多年以后,吴宇森终于借《太平轮》完成夙愿。在他看来,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一船烟雨,情深如海”的故事,正如影片中的一句台词:“千千万万个人像蚂蚁一样在地上爬,两个人遇到该有多难。”“这条船不仅仅指太平轮,更代表了那个时代中每个人风雨飘摇的生存状态,”吴宇森如是解读片名的象征意义。“在电影中,有些人失去了珍宝,有些人失去了爱,但每个人都选择以自己的方式活下去,爱下去”,这又正如《太平轮》的英文片名——“The Crossing”,“既指的是交叉、相遇,也象征着人们在人生中遇见的各种艰难抉择。”

  当太平轮渐渐沉没,四周一片漆黑,人们在冰冷的海水中挣扎,面对着死亡威胁时,有的人选择救人,有的人则为了生存而将别人推下冰冷的海水。不过吴宇森并不愿在人性的善恶上过分纠结,他说自己还是希望拍一个“充满爱的故事”,“虽然有悲剧,到最后还是充满了希望。有些人死了,有些人失去了爱,但最后他们还是很坚强地活下去,爱下去。不管发生什么,爱都是最实在的。”

  这一主题或许也是源于吴宇森在2012年患病期间的感悟。那段时间,吴宇森平生第一次每天8小时待在家里,看着窗外的阳光和花花草草,感受着生命的可贵和温馨。“在我生病静养期间,一直是我的太太、小孩在照顾我,这份爱让我很感动。要知道生病前我很忙,甚至忙到很久都不能和他们说上一句话。我觉得这种感受是他们的爱给予的,我很想把这种温暖拍成一部电影。”吴宇森透露,此次黄晓明饰演的角色身上也有他自己的影子,“那个角色腿有点不好,我的腿也有点不好。他和宋慧乔的角色在船上跳华尔兹。当年我追我太太的时候,也是跟她跳华尔兹。这段就是我们当年的故事。”这样说也许是为了配合电影的宣传,但吴宇森的眼中却分明闪着泪光,一旁的牛春龙也只用了简单却又沉甸的“谢谢”两字来回应。

  也许,此时此刻,两人的脑海中都浮现出了当年初次相见时的情景:“我永远都记得,在那棵大树下面,我低着头跟着走。到了那里,抬起头,他就等在那里,冲着我微笑。”

  文/李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