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业与互联网的 “世界大战”

  • 来源:综艺报
  • 关键字:电影,互联网,世界大战
  • 发布时间:2014-12-02 08:59

  在变化不大的时代,格局决定趋势;但变化剧烈的时代,则是趋势决定格局

  2014年是电影业和互联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年。开战时间是3月8日,那一天阿里巴巴以3.8元的票价与全国280家影城开始了近乎疯狂的合作:观众得实惠,阿里补贴影城。尽管这一仗最终效果平平,阿里以为会反击的对手也没有决然应对,但其在业内产生了巨大影响。多家公司随后奋力杀入行业核心,网购电影票被其推波助澜,尤其是选座购票在移动互联网上受到热捧。目前其市场份额应该已经达到了25%以上。

  其实阿里真正的“敌人”不是腾讯微信,而是猫眼和即将杀出的百度糯米,以及处于调整当中的格瓦拉和闷声疾进的时光网等。团购已然让位,选座给电影业带来的是更高的平均票价,例如北京传奇时代影城10月的数据就显示:通过选座方式售出的电影票平均价格要高于影城零售平均价格足足4元钱。这就是电商带来的革命。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电商的革命是怎样起来的。第一波电影业的电商活动是从团购开始的,为时两年。第二波则将是电商参与发行。国庆档猫眼就参与了《心花路放》的宣发,不仅投入了巨额宣发费,也拿到了预定票房之上的分成。如果说团购使互联网公司拿到了影城定价权的话,那么参与发行则让其拿到了影城的排片权。目前互联网公司的对策是付钱给影城,让后者拿出一个时间段由其排片。正如马化腾所说,未来属于移动互联网。凭借抢票、选座等功能,互联网未来可以向院线提出掌握发行的条件。11月11日上映的《单身男女2》就是互联网公司以向影城索取排片权的条件参与发行的。电商在其他消费领域恐怕都未能如此直接地干预批发,但在电影业他们做到了,也由此得以向更深入的商业模式迈进。

  相比之下,传统的发行商和院线则缺乏强有力的筹码与之抗衡。当然可以不合作,但输的最终还是自己。中国是全世界在互联网应用方面走得最快的国家,电影界万万不要以为互联网只能促进电影的繁荣。确实,电影和电影院都会更繁荣,但问题是银子最终会落在谁家口袋里。中国电影界和互联网的世界大战是在一方准备不足的情形下开打的,落后者将会死得很惨。面对目前进展神速的互联网跨界攻势,院线影城应如何守界?这仗究竟该怎么打?

  这让我想到了另一条带“电”的战线,那就是家电行业。今年家电行业的整体销售下跌惊人。这期《IT时代周刊》的封面是珠海格力的掌门人董明珠,标题是“只踩油门忘记刹车的格力”。去年12月“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礼”上,董明珠曾放言如果5年后小米的营业额追上格力,将输10亿元给雷军。确实,2013年小米只有300亿元的营收,而格力是1200亿;但到了今年,据悉小米的营收将突破800亿,上半年同比增幅高达149%,而格力的增幅只有个位数。

  所以,现在压根不是“只踩油门忘记刹车”的问题,而是传统行业是否继续领有新趋势下市场话语权的问题。要知道,在变化不大的时代,格局决定趋势;但变化剧烈的时代,则是趋势决定格局。电影业与互联网的这一轮世界大战将会颠覆出新的趋势,那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行和排片。这将是又一个激动人心的大时代。

  文/赵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