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光软件的跨界思维

  •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 关键字:远光软件,跨界,移动互联
  • 发布时间:2014-12-02 15:28

  跨界,是对事物普遍联系的洞察,并以此为逻辑基点,打破思维的樊篱,串联系统内部和外部资源,实现整合。

  电力行业内跨界

  “电力行业+财务软件”是远光软件最早留给人的印象。远光软件在电力行业管理软件市场占有超过80%的份额。电力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支柱行业,具有资产、资金密集型特点。1987年,就职于供电系统的远光软件创始人、董事长陈利浩设计的“供电企业会计核算系统”通过水电部部级鉴定,并在全国供电企业推广。这成为后来远光软件的立基之本。1998年,陈利浩创立了远光软件,专注于电力财务软件发展。

  2006年,远光软件成功上市。上市后的远光软件,面对更多的市场挑战。2010年,远光软件结合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论,提炼大型电力集团企业管理模式,研制开发了针对集团资源集约化管理的远光GRIS系统。这使得远光从单一的财务软件供应商发展成为电力行业企业管理软件供应商,从而帮助电力集团实现集团产业链一体化协同经营,达到集中有度、分权有序的集团管控效果。同时,对远光软件而言,公司的产品覆盖迅速从财务领域扩展为供应链管理、资产管理、风险管控管理、集团决策支持等多个业务端。

  但远光软件没有就此止步。面对新兴技术的崛起,远光软件加大了对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研发投入。2013年,注定是远光软件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远光软件提出了财务共享中心理念;专门成立了远光共创、远光智和卓源两家控股公司专注于燃料智能化业务发展,打开“百亿元”的蓝海市场,迈向软硬件一体化发展。

  2014年,公司还收购神航星云软件,开拓电能需求侧服务。

  行业外扩展

  历经多年的沉淀与集聚,远光软件不仅具备了在行业内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而且完成了从跟随者到引领者的蜕变,具备了前瞻者的眼光。基于电力行业积累的优势,远光软件将传统优势业务向其他行业拓展。例如,远光软件的风险管控解决方案已在中国盐业总公司、中冶集团财务有限公司和中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大型集团央企得到广泛应用。2014年9月,远光软件的全资子公司与南京广安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南京远光广安科技有限公司,以此来抓住行业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市场机会。该公司主要服务于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等核心工业领域。

  另一方面,移动互联也是远光软件着力突破的一大领域。远光软件基于自身的ECP云平台搭建,推出了能够支撑企业员工全天候、人人参与的工作协同、沟通交流等的SmartWork。

  “明年你会看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远光软件。远光软件从产品到行业拓展的跨界时机已经到来!”远光软件的一位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

  布局“财务共享”

  为“走出去”开 道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于集团企业实现财务管理模式变革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具有十几年央企财务管理项目实施经验的远光软件副总裁李美平指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大型集团企业实现会计管理标准化、提升财务管理效率的有效手段,是向管理会计转型的有效抓手。

  “中国第一套电力财务管理软件是我们研发的,我们见证了财务管理软件的变迁。现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已经纳入远光软件新时期的战略业务。”李美平说。

  顺势而为 打造新财务管理模式

  李美平介绍,现在的财务属于“大财务”范畴,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更强调财务的集中管理,通过更高效的运作模式来解决大型集团公司财务职能建设的重复投入和效率低下问题,将集团内各级单位的某些事务性业务进行集中的标准化处理,以达到规模效应,降低运作成本。支持专业化分工、满足集约化管理需求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成为央企集团财务管理转型升级的首选。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要求坚实的信息化基础作为支撑。”李美平指出,“良好的信息系统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运行至关重要。”从2010年起,远光软件顺势而为,应用户需求推出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管理软件,充分利用影像处理技术、信息集成技术,根据原始单据或前端业务系统获取的信息,自动形成记账凭证和二维码,用户可通过二维码双向、快速查找原始单据和会计凭证,提高审核或查账的效率,并通过任务分派、委托等措施合理分配工作任务,促进组织工作效率的提升。

  除了管理软件产品以外,远光软件还围绕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提供专业化的咨询服务和技术支持,帮助集团企业通过业务规划、流程再造、信息化建设,快速、平稳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管理体系。

  四大优势支撑产品市场开拓

  和远光软件一样,传统管理软件公司开始紧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这块蛋糕。对此,李美平态度相对乐观,他认为远光软件具备独特的优势:

  其一,远光软件核心团队具有逾20年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经验,了解财务管理的过去,更能洞悉财务管理的未来,能够让其产品更加贴近用户需求、更具前瞻性。李美平介绍,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远光软件就专注于财务管理信息化,历经会计电算化、会计集中核算、财务业务一体化和财务共享服务各个阶段。

  其二,远光软件所服务的电力行业企业,是最具代表性的超大型集团企业,这类客户正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服务对象。以国家电网为例,下属会计主体超过3200多家,现有员工近186万,拥有远光注册用户超过22万。远光软件服务客户过程中敏锐洞悉客户对财务标准化、集约化管理和控本增效的迫切需求,并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提供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部分应用。在今年9月召开的国资委信息化登高行动会议上,远光软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解决方案获得参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其三,充分融合新兴技术,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系统可以有效支撑网上报销、移动审批等新的业务模式。”李美平介绍说,远光软件在2007年就已经推出了WAP版的财务管理解决方案,现在远光软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够支持几乎所有移动终端的接入。

  其四,通过战略合作博采众长,能够满足用户的多元需求。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解决方案方面,中兴通讯是远光软件的重要合作伙伴。值得一提的是,中兴通讯是国内最早实践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集团性企业之一。在自行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创新技术成果。与中兴通讯的合作,将有助于远光软件进一步完善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推进财务转型,提高标准化水平,强化财务管控力。

  从“共享”谋划“走出去”

  “国内大型集团企业可能在3~5年内完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这也是远光软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产品的新机遇。”李美平预计,随着国内大型企业全球化发展,这些企业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势必还将承担国外的共享服务,能够支持不同国家语言和财务政策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解决方案将赢得企业的青睐。

  李美平指出,共享服务中心并不局限于财务,人力资源管理、IT管理、行政管理等都可以建立共享服务中心,远光软件将发展更多的共享服务中心产品,涵盖企业后端职能部门的业务。

  向电力行业外拓展是远光软件“走出去”的另一个方向。李美平告诉记者,远光软件所服务的电力央企集团规模庞大,涉及能源、制造、金融、房地产等众多领域,远光软件产品早已在行业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未来的管理软件一定是‘私人定制’。”在李美平看来,远光软件在过去取得成功的很重要因素是专注于电力行业,能够深度满足电力集团企业的需求。至于其他行业,李美平认为,现在技术的发展使得“私人定制”成为可能,而远光软件的产品已经为“私人定制”做好准备。

  李美平坦言,尽管这几年的发展态势良好,但是面对汹涌而来的新技术浪潮,远光软件居安思危,积极寻求应对措施,对研发模式、工作机制等进行了调整,利用新技术再造传统的软件产品。“以财务管理为例,我们正在研发能够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效率的软硬一体化产品。比如说,把票据放到这样的一体机上,就能够生成凭证。这不仅实现的是我们市场的跨界,更是对财务理念思维的跨越。”李美平信心满满。

  大数据的“淘金”之旅

  尽管BI(商业智能)市场一直未能如预言的那样“火起来”,依然有不少软件厂商在其中持续获利。专注于电力信息化市场的远光软件就是其中之一。

  细分行业的商业智能市场表现丝毫不亚于通用市场。这让远光软件BA(商业分析)事业部副总经理蔡晨光引以为豪。他表示,大数据时代,商业智能业务正在成为远光软件新的业务增长点,远光软件希望将其在电力行业积累的商业智能优势拓展到其他行业。

  做具有行业特色的BI应用

  “曾有一位企业创始人跟我说:‘决策就是拍脑袋出来的,不过我能拍,你却不能拍,因为你没有积累。’我觉得这就是商业智能支持决策的真相。”蔡晨光这样介绍自己眼中的商业智能。此前,他已从事BI软件研发十几年。

  蔡晨光引用行业研究数据指出,企业数据使用率每提升10%,电力行业中企业人均产出将提升18%左右;企业数据质量提升10%,电力行业净资产收益率将提升208%。

  在电力行业强大的需求驱动下,远光软件快速完成了BI产品布局。蔡晨光将大数据的价值挖掘比喻为“淘金”:通过BI平台的数据抽取工具,将散布于企业各类管理系统中的海量数据抽取出来集中到一个平台中,再利用数据进行转换、清洗、加工和分析,并将结果呈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远光软件采用了数据管理、数据监控、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和数据挖掘等技术,搭建起企业级的数据中心、数据仓库,以此帮助电力企业深入挖掘、分析各类业务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蔡晨光说。

  据悉,目前远光软件提供的BI系列解决方案涵盖了BI财务综合主题分析、BI业务领域主题分析、BI综合管理主题分析和移动商务智能四大类。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远光财务综合辅助分析系统。“企业高度关注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需要对自身财务能力水平做出科学评估。” 蔡晨光指出,远光软件从财务软件起家,深刻理解财务业务的管理要点和难点,数据分析更加精准、高效。

  “作为远光GRIS集团资源集约化管理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BI系列产品在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国电集团等大型集团企业中均有广泛应用。”蔡晨光说。例如,远光BI预算分析解决方案在南方电网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中应用,帮助南方电网针对预算管理过程中的预算细化程度、预算合理性等进行分析,结合近年来实际案例中的需求调研和交付案例的项目经验,完善预算管理体系,搭建起涵盖战略分解、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预算考核五大模块的信息系统。

  “大数据用概率说话。”蔡晨光指出,传统商业智能对数据精确性的要求在大数据时代会逐渐减弱,即逐渐从重“质”向重“量”转变。电力企业的大数据价值最终将帮助企业构建自下而上、面向不确定性的决策基础。

  将优势扩展出去

  蔡晨光观察发现,电力行业的商业智能应用比其他行业的质量要高。究其原因,是电力行业企业天生具有旺盛的大数据需求,愿意投入更多资源来建设,而电力行业的特殊性使得很多通用软件厂商难以进入。在此背景下,远光软件这类细分市场的软件和服务提供商才有可能高度关注用户体验,能将产品做得更加精细。

  值得一提的是,远光软件BA事业部还专门成立了客户体验部门,为的是给客户提供“看得懂”的解决方案。

  “用户需求至上。”蔡晨光强调远光软件的产品设计原则,并指出研发细分产品比通用型产品更考验研发团队的实力。“以电价管理为例,我们在设计远光电价分析应用解决方案时,需要针对电网企业用户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电价测算模型和电价动态报告体系。”蔡晨光说:“同时还要提供电价管理驾驶舱、购售电分析、电价模拟测算、电价专题分析、电价执行监控和智能分析报告等一系列应用,才能实现对优化电源结构、电价调价、购售电预算预测和日常管理工作决策分析等一系列管理需求的支撑。”

  尽管打开商业智能的海量市场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但蔡晨光充满信心:“依托公司在电力行业的深厚积累,我们的商业智能业务开局良好。远光软件很多商业智能的应用场景也适用于其他行业。我们会在适当的时候切入通用市场。”

  风险管控

  央企管控的第二道防线

  如果说业务管理部门和一线单位是安全的第一道防线,那么,风险管理部门是第二道防线,审计部门则是第三道防线。“在复杂的商业竞争环境中,企业如何才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实现战略目标?借助科学的工具与手段,风险管控能让企业商业结果可预见。”远光软件GRC事业部总经理兼咨询总监杨健说,“对风险管理的重视将成为每个人的职业意识。”

  风险揭示型向风险预警型转变

  2006年,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发布,被称为“中国萨班斯”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于2009年7月在上市公司施行。风险管控成为我国大中型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内控管理的重点。风控信息化也一度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领域的热点。

  杨健指出,事实上我国风险管控信息化建设情况并不理想,很多企业的风险管控工作只是止步于咨询报告,未真正落地。他认为,这两年我国企业管控信息化市场才真正起步,“一些供应商虽然进入风险管控市场的时间早,但当时并没有足够的市场空间供其发展”。

  2010年,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远光软件趁机推出集团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正式进军风控市场。

  作为一个长期服务于大型电力央企的管理软件提供商,远光软件依托现有资源,在风险管理领域快速形成了竞争优势,成为风险管控市场的佼佼者。

  “过去‘有事故才知道有漏洞’,危机有时就是转机。现在,很多央企已从被动防范风险变成主动防范,这促使企业风险管理由风险揭示型向风险预警型转变,为远光软件帮助客户长远发展提供了契机。”杨健坦言。

  2014年,国资委发布《关于2014年中央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要求各中央企业要健全风险评估制度,提升风险研判能力,强化重大风险管控,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凭借远光软件对内部业务管理的深刻洞察,远光软件不仅成为华能、国网等多家电力集团风险管理系统建设的合作伙伴,更敲开了行业外央企市场的大门,先后参与了中盐集团、中冶集团、中农发等央企集团的风险内控体系建设。同时,远光软件成为由财政部主导的《电力行业风控指南》的主要起草者。

  将风险管控植入工作流程

  “风险管理与业务管控两张皮是当前企业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个弊端。”杨健表示,风险管理体系不能是空中楼阁,要落地,必须解决风控与其他管理体系的融合问题。

  远光软件在设计解决方案的时候,充分考虑到集团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系统性、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等特点。在建立健全集团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帮助企业构建以风险评估与对策管理、内控管理、风险监控为核心,以风险文化管理、风险监督与评价为支撑的体系,让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贯穿于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从而帮助客户全面掌控风险的分布和状态,有效防范与控制风险。

  杨健指出,“将风险管控通过信息系统植入日常业务流程,成为团队成员的工作方式,甚至是个人的职业意识”,这将有助于形成风险管理文化,推动集团企业核心资源的集中共享和高效利用,实现企业资源分配的优化调控、经营绩效的分层细化落实、风险管理全业务的在线监控、实现集团企业风险管理与具体业务融合落地,最终实现集团企业价值管理最优化。

  比如,山东省电力公司借助远光风险管控解决方案的应用,将风险识别与评估变成常态化工作;通过建立针对电力行业的风险测算模型,实现了风险评估的量化;通过从财务业务系统自动采集业务系统数据进行风险监控预警,实现了风险监控自动化。

  竞争优势持续养成中

  谈到当前的风险管控市场拓展难点,杨健指出,国内供应商和国外供应商各有特点,却也各有短板。

  当前由一些国内厂商提供的风险管控解决方案在一些功能细节设计上较有特点,但是大都为单体企业设计,无法充分满足大型集团企业的需求。而国外集团风险管控解决方案供应商的解决方案拥有技术优势,但是在本土化方面还有所欠缺。“有些国外厂商的解决方案在架构上具有优势,但是较难满足中国企业的一些特殊需求。比如说,在一个集团企业,同一个风险的管控力度可能在不同下属公司要求不一样,这是有些国外厂商的解决方案很难满足的。”杨健说。

  能够满足集团企业的架构需求,又能满足具体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是远光风险管控解决方案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一大关键。在风险管控产品研发中,远光软件专门引入了风险管理、IT治理和企业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多位优秀专家帮助分析企业风险管控业务,形成专业的风险管理诊断。”杨健脸露自豪。

  自2013年以来,远光软件持续收获全面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样板工程,经验的积累让其在风险管理领域的竞争优势愈加明显。预计在央企全面风险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高潮期,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将成为远光软件业务拓展的新引擎。

  燃料智能化

  工业4.0应用的春天到来

  长久粗放式的能源消耗和利用给人类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恶劣影响日益显现。改变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已成为共识。在此背景下,服务我国电力信息化逾20年的远光软件,在2013年先后成立远光共创、远光智和卓源两家下属公司,以专注燃料智能一体化管控市场拓展。

  “智能的物联网产品出现不仅仅是技术升级的体现,还预示着产业转型升级、竞争格局改变时代的到来。”远光共创总经理汪平娓娓道来,“燃煤对于火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燃料智能化作为工业4.0的代表应用,将推动发电企业战略转型。燃料智能化管理的春天已经到来!”

  “智”造转型 挡不住的趋势

  燃煤占火力发电总成本的70%。燃料管理的效能与效益成为企业成本利润核心的重点。然而,人们普遍对燃料智能化认识不高,认为燃料管理技术含量低、工作环境差,导致管理手段落后,设备老化。以国电兰州范坪电厂为例,电厂设在山上,煤场在山下,山上到煤场的路线坡度近90度角、距离近千米,以往工作人员每天要从山下背煤样上山化验。“耗时费力,而且易出现灰色地带。”汪平介绍,火电企业纷纷探索新的燃料管理模式,软件厂商和设备厂商也在迅速跟进客户需求。但是,受限于原有业务,厂商往往缺乏全局意识,忽视业务和数据的互联互通。

  远光软件早期就已经涉足燃料管理的MIS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但是,燃料管理涉及生产运行业务,又涉及管理业务,火电企业如果只依靠单一的信息化系统无法突破解决燃料管理瓶颈。远光软件决心打造软硬一体化的发电集团燃料智能化管理解决方案,帮助用户实现降本增效的管理目标。“信息化是企业的经,工业化是纬。只有两者交织,才能真正实现燃料管理智能化。”汪平说。

  智能生产 打通燃煤管控链条

  “工业4.0时代,产品最大的特性就是实现智能互联,这使得产品的价值和功能实现了良性循环。智能的核心是监测、控制、优化和自动。这恰恰是远光燃料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的核心竞争力。当然,燃料专家和光电一体化、自动化领域的专家团队也是我们不可替代的核心优势!”汪平一语道破。

  据其介绍,远光燃料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由智能化前置生产设备(PE)、运行监控系统(ICS)和业务管理系统(CICS)三部分构成,首次将自动化生产线理念引入燃料管理,创建“三线一流”(即运输线、样品线、燃料线、业务流)的业务研究模型。并采用调度监控中心+运维操作站的管理模式,引进物联网技术、传感技术、光电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实现集燃料管理业务、设备运行监控、数字化生产设备控制于一体,推行无人值守作业,有效实现计量、采样、制样、存样、取样、弃样、化验等过程的全程无人干预。

  汪平以国电集团下属某电厂为例,在成功实施燃料智能化解决方案的燃料电子商务子系统后,煤炭供应商的平均报价较先前采购价降低20元/吨。按照电厂每年消耗360万吨燃煤来算,系统每年可为电厂节省7200余万元。

  在汪平看来,如果不解决现场前置设备智能化问题,就无法真正实现燃料智能化,设备智能化是燃料智能化的先决条件。然而,很多火电厂的大量设备不具备自动化、智能化功能。设备智能化成为火电企业实施燃料智能化的关键。汪平透露,远光软件通过自主研发和并购具有丰富的设备智能化经验的企业来完善其设备智能化业务。“能够同时做好管理软件和智能化设备是远光软件的一大优势,因为现在大部分做管理软件的企业缺乏做设备的经验,而做设备的企业往往对管理软件缺乏了解。”

  标杆应用 驱动燃煤管控市场

  “燃料管理,真的‘智能’了!”9月24日,在兰州举办的国电集团公司燃料系统领导人员培训班暨燃料智能化建设推进会上,考察完远光软件燃料智能化解决方案在范坪电厂的应用效果后,很多火电企业负责人纷纷感慨“这是一次对传统燃料管理的革命与革新”。

  尽管燃料智能化市场潜力巨大已成为业界共识,但是汪平认为,作为一个较新的理念,用户的理解和接受需要经历一个过程。为此,远光软件积极向用户灌输“三线一流”的燃料业务创新研究思路,并进行深入浅出的方案技术讲解,帮助用户树立燃料智能化建设的决心和信心。

  在这方面,标杆项目的示范效果也许更具价值。目前,范坪电厂燃料智能化标杆项目已经得到国电集团的高度重视,国电集团总经理陈飞虎、副总经理米树华都曾到范坪电厂给予指导和建议。

  记者了解到,远光燃料智能化解决方案已经在国电集团燃料智能化项目中先后中标多家下属单位,在国电范坪、国电石衡、国电费县、国电东胜等电厂的建设中,远光燃料智能化解决方案的应用均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比如,在国电集团东胜电厂项目中,远光软件帮助客户实现了以下价值:第一,入厂煤计量、采样、制样、存样、取样、弃样、化验的一体化布局,减少煤样传送环节;第二,实现入炉煤计量信息自动采集和传输,保证质量和价格信息的及时、准确;第三,实时掌握库存煤炭的分类分堆存放情况以及各堆场煤炭的矿别、量、质、价等关键信息,为掺烧和存储管理提供数据支持;第四,在煤样采制、传输、存储、化验等过程中有效隔离人为因素,确保煤样的真实性、代表性;第五,通过建设燃料智能化管控中心将分散的燃料设备和业务环节进行集中管理。

  谈及未来,汪平展望,远光软件希望通过燃料智能化系统建设,把分散的燃料生产设备与业务过程按业务流统一起来,结合无人值守和自动化生产线理念,建设一个设备智能化的集中管控系统,形成统一标准的业务管理体系。“远光软件已经实现从软件到硬件的跨界发展,我们的行业边界还会继续扩展,不仅在电厂,还会进入煤炭、矿山等领域,重塑整个燃料管理价值链条。”

  移动互联时代重塑管理

  2014年的“双十一”淘宝交易数据显示,无线端成交占比达到了45.7%;10月份,百度发布的《百度移动分发报告2014H1》,指出2014年上半年移动应用分发整体用户规模较去年底增长27%;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使用人数占总人口的50%,预计到2020年物联网设备将达到近500亿部。远光软件副总裁李美平用一连串的数据说明,移动互联网已经崛起,从个人消费领域开始,逐步向企业端扩展。

  远光软件在部署云和大数据的同时,不断加大移动应用研究,推出移动互联产品。这一切,在李美平看来,正是顺应趋势,满足客户的强需求。

  移动互联重塑企业智慧

  在远光软件,李美平迅速打开新推出的基于移动应用的企业互联社区产品——SmartWork向记者展示:“我可以通过SmartWork与公司内网同事进行即时沟通;在会议中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可以即时通过SmartWork下达到责任人,相关人员可以随时查看任务进度;用户每天都会收到提醒邮件,还可以实时查看、催办业务;员工可以实时看到同事对一些最新信息的发布观点……远光软件做成的企业社区不仅是业务平台,更是知识的共享平台!”李美平兴奋地说。

  所谓企业互联社区,李美平有着清晰的认知:将社交化应用融入企业管理中的一个平台产品,兼备企业微信、微博和OA的流程管理功能,使得用户用一个移动设备完成几乎所有工作。

  产品应用价值显而易见。李美平举例说:“现在大中型企业基本上都已上了ERP等管理软件,但在开会时却依然用传统的记事本在记录,并据此安排工作——即便这些工作最终要通过ERP来落地。这一方面是工作习惯问题,另一方面说明,在企业管理信息化中,这一块应用几乎处于真空状态。移动互联社区就是要解决企业的沟通、协作、任务分配等问题,让业务更加顺畅。”

  远光软件所服务的电力行业是信息化应用较早、较深入的行业之一,已形成了完善的管理规范、业务标准体系和严谨的内部控制体系来保证企业的稳健运营;但在企业创新、市场应变能力方面存在管理难题。“无法实时沟通、有效协同是最根本的问题。”李美平分析指出,组织庞大,纵向沟通链条长,横向沟通壁垒多;制度规范多、分工细,流程审批环节多,难适应快速变化;业务之间横向独立,协同困难;组织链条长,任务跟踪不及时。

  事实上,很多企业都希望借助OA系统来解决沟通、协作问题,远光软件本身也曾推出事务管理系统来满足用户的“最后一公里”的信息化需求。李美平认为,OA产品基于传统的管理软件思维设计,无法满足当前市场轻量级的应用,支持信息实时交互的需求。“如果不转型,将面临淘汰”。

  有容乃大 用户体验为王

  尽管李美平对远光SmartWork充满期待和信心,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传统的管理软件厂商和互联网领域的新秀都纷纷推出了企业社交产品。市场呈现出鱼龙混杂的现象。

  李美平认为,开放性和用户体验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社交化产品成功的关键。在开放性方面,远光SmartWork采用完全开放的平台设计,不但能够与远光软件原有软件产品打通,如远光GRIS系列产品,还可以轻松实现与其他第三方ERP软件的集成对接;在用户体验方面,远光SmartWork借助互联网应用为用户带来全新的工作体验,让管理扁平化。比如说,将工作任务层层分解,细化目标和责任,并实时跟进,确保目标的实现;提供看板功能,从而让团队成员实时直观掌握团队的整体状况,促进内部协作;提供讨论交流功能,从而使得员工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讨论,及时解决困难、消除障碍。

  “本来我们计划只在电力行业内推广企业社区,没想到其他行业用户的反馈也很好。”李美平介绍,尽管产品推出的时间并不长,目前客户对远光企业社区的反馈非常积极。

  据介绍,远光SmartWork基于远光自身的ECP云平台搭建,能够支撑企业员工全天侯、人人参与的工作协同、沟通交流。该平台以移动手机终端为载体,具备“短”、“快”、“轻”、“薄”的特点,涵盖企业内部日常沟通、业务协同、任务跟踪、内部讨论、经验分享、云通信录、知识管理和在线考试等功能。

  拥抱移动互联 洞悉未来

  “移动应用只是工具,互联网在企业应用的本质是‘连接’。”李美平指出,相对于互联网,企业的连接还处于初级水平。伴随企业互联网工具的深入、广泛应用,人与人,人与业务,人与知识的连接将逐渐渗入企业内部管理,最终形成业务相关性更高、更有价值、更能把握企业经营管理脉络的泛连接,实现互联网时代的企业转型。

  “泛连接是互联网时代企业转型的未来。”李美平表示,人与人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协作更加方便,实现顺畅的沟通、无缝的协作和约束下的共享;人与业务的连接将使管理流程智能化、更有利于现场工作管控、有效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提升工作效率。人与知识的深度连接将构建起自成长的知识网络。内部立体连接的达成,将有助于企业借力移动互联网重构管理。

  李美平相信,远光软件通过创新技术与深厚管理实践碰撞出来的火花,将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更具时代特色、更符合客户发展需要的产品,未来也会赢得更大的市场。

  本报记者 邱燕娜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