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双十一来临前,除了消费者和商家摩拳擦掌,整个物流快递行业也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大考。
从2010年起,双十一就成为了一个多家电商参与的狂欢活动,成交额的激增带来的就是包裹数量的突飞猛进。2010年,产生了1000万件,2011年时候就翻了一倍,达到了2200万件之多。而2013年开始,双十一的包裹数量便进入了以亿为计数单位的时代,1.8亿件当时让多少人瞠目结舌。可是这样的一个数字,在今年,却轻而易举的飙升至5.86亿。
对于双十一快递最清晰的记忆莫过于2012年各家快递公司爆仓的画面,堆积如山的快递和网络上的抱怨声相映“成趣”。但是,在数量猛升的去年,快递却没有出现这样的现象。到了今年,非但没有出现爆仓,网络上人们对于快递的评价还变成了“给力”二字。
11月11日0点15分,双十一购物狂欢才刚刚开始,第一个包裹就已送达佛山,商品居然还是一台电冰箱。与此同时,第一笔海外直邮的新西兰奶粉订单,也于11日凌晨2点完成通关送到消费者手中。截止2014年11月19日晚上12点,天猫双十一产生的5.86亿件订单中由2.67亿件已经发货,快递公司揽收2.5亿件。9天的时间,消费者签收了2.09亿的订单。签收率达到76.7%,比去年同期提升了6.2%。
这样优异的表现,似乎象征着物流业开始对这种蜂拥而至的亿级包裹应付自如了。这样的派送速度也刷新了历年的记录。
其实这一切得益于大数据应用和信息共享。早在双十一之前,菜鸟网络就已经通过大数据应用预测了今年物流的情况。面对这样的预估,各家快递公司也提前对服务器和IT系统进行了扩容,增加了相当数量的快递人员,改扩建运转中心100余处,增加作业场地185万平方米,公路干线新增自有及整合社会资源新增干线车辆12000台以上,过百万物流人员全力参与配送,并且配备了很多自动化设备。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菜鸟网络双十一项目的负责人马俊杰说:“13日上午,我们检测到各快递公司主要网点压力整体急剧加大,可能引发下游压力。”为此,菜鸟网络立刻协调上游卖家暂缓发货,并且通知快递公司及时处理积攒下的快递。第二天,这种紧张情况便得到了缓解。
菜鸟网络事前的预估让各大快递公司都加大了在IT上都投入。申通和圆通都将日处理能力提高到了2000万件。应对双十一这样的爆发式增长,自然也没有以前那么窘迫。
当然,如此给力的快递还归功于信息共享平台,双十一期间菜鸟网络根据共享平台上的信息会协同主流的快递公司召开通气会,同步各家物流的运营情况,找到风险点并且给出应对的措施。这样一来,不但能够及时调节上下游的节奏,还能够协调平衡各地的运能和运力。
信息化的电子面单替代传统面单,也提高了商家的发货效率。“三只松鼠”天猫旗舰店技术负责人赵灵智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提到,“双十一”当天产生的130多万包裹,若按传统面单使用效率,至少需要七八天才能发出去,而今年使用电子面单,只花了5天时间。统计显示,今年“双十一”期间10%的包裹使用的是电子面单。”
文/刘舒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