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跑,后社交时代的新宠

  随着韩国综艺节目Running Man及其中国版《奔跑吧兄弟》的热播,跑步这一运动项目,突然变成大家关注的焦点。朋友圈上每天早上晒跑步打卡的人有十几个,炫耀自己一小时跑几十公里的也大有人在,出去参加朋友聚会,聊瑜伽的组一圈,聊跑步的也能组一圈。

  有媒体这样报道过中国的跑步热,说是北京马拉松和上海马拉松的各3万个名额都在开放报名后的不到二十小时里被一抢而光,紧俏得如同春运车票。要知道四五年前,即使你拖拖拉拉近两个月才去报名也能报上。在这股浪潮中,传统的运动品牌企业心甘情愿地被这股浪潮裹挟。2013财年,耐克大中华地区收入同比下降5%,但在2014财年的后三个季度却获得了连续增长,这一颓势的扭转始于去年冬天,这家公司弃用了在中国喊了25年的口号“Just Do It”,取而代之的新口号是:“跑了就懂。”受益的并不只有这些传统运动品牌,互联网创业者们也迅速瞄准了商机。一时间,App Store中关于跑步的应用层出不穷,每一个产品都雄心勃勃,要用“互联网思维”来激活曾一度衰退的运动行业,创造新的消费市场。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喜欢跑步的用户常用软件里有个名为《咕咚》的APP,这款软件的中国用户有几千万。像这类APP,其相关信息被跑步人分享到社交媒体,总会刺激到无数从未跑步人的跑步冲动,即使你从来没有跑过步,装上了APP,通过软件记录行程的功能激励自己去坚持,你也有可能变成一个跑步狂热分子。

  随着朋友圈等新兴社交和健康生活思维的兴起,社交运动应用受到了用户的欢迎。近两个月内,便有《咕咚》、《腾米跑跑》和《约运动》在内的几款社交运动应用获得融资。据不完全统计,仅2014年便有12个相关项目获得投资。不仅如此,随着市场的热捧,社交运动相关应用融资速度也在加速,大多应用从推出到获得天使投资均在半年之内,有的甚至只间隔了一个月,比如《趣运动》和《酷动》。

  与社交运动应用相映成趣的则是可穿戴设备的逐渐火爆,从最初的手环、脚环,到后来与运动员跑步相关的设备,再到现在的智能手表以及更新颖的智能眼镜、户外运动手机等。但是相较于跑步软件的火爆,喜欢跑步的用户对于专业跑步硬件的兴趣暂时主要集中在跑鞋、水壶、紧身裤与外套等基础产品需求上,对于像户外运动手机、智能眼镜等装备的拥有率则较低,这也恰恰说明了市场机会的存在,GoPro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GoPro将极限运动爱好者作为主要市场人群,已经被冲浪、滑雪和跳伞等极限运动爱好者广泛使用。如今GoPro开始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并且逐渐培养了自己的社群文化。仅在YouTube上,有关GoPro的视频就超过了50万个。随着跑者的不断“升级”和“进化”,装备的专业化将是未来的一个趋势。目前的跑步市场发展速度快、潜力大,但成熟度低,对于尚不具备运动基因的移动互联网企业来说,想要“跑步进场”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首先要摒弃跑步等户外运动是小众市场的想法,优先进入那些相对成熟的跑者的视线,在这些重度的用户中形成口碑,在未来影响那些“新跑族”。目前,“新跑族”市场呈爆发式增长,围绕跑步的产业正处在市场大势。根据媒体数据调查,将跑步作为自己的运动和休闲方式的人占比为41%,其中近一年内参与到跑步运动的人占到33%,参与时间在三年以内的占近60%,可见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刚刚加入,这个市场正处在一个高速的发展阶段,更多的新生力量加入,为市场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第二种,借助市场的发展大势,打造一个针对初学者的入门品牌,让那些“新跑族”们看到适合他们的装备。当市场爆发时,品牌也将以火箭般的速度被带动发展。

  文|周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