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类金融产品大盘点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理财,金融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2-25 15:55
余额宝、招财宝、P2P网贷、众筹……当下,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风起云涌,各种网络理财产品层出不穷。
去年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理财迅速兴起,短时间内就吸引了上千亿资金涌入。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典范代表--“宝宝”类理财在不到两年的时间规模已破万亿规模,给原本没有生机的公募基金带来了活力。而随着产品的不断创新,这些“宝宝”类产品也渐渐从最初单一的货币基金向其他产品类型发展。细数目前“宝宝”市场中主流的构成形式,主要涵盖货币基金、保险、票据这三个方向,而挂钩不同产品的“宝宝”各有特色,优劣势也很明显。
货币基金类宝宝
收益持续下行
众所周知,以余额宝为代表的最早一批“宝宝”们的真实身份是货币基金。货币基金的投资可以说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过程。其实际运作原理即集合中小投资者的资金,投向银行大额存单、债市等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门槛较高、无法触及的市场获取回报。
货币基金主要投资于货币市场短期(1年以内,平均期限120天)有价证券,例如国债、商业票据、银行定期存单、政府短期债券、企业债券等。在我国货币基金发展的早期,债券、票据及买入返售资产等是货币基金投资的主要品种,而近年来随着货币基金规模的不断提升,其主要投资标的转换为银行的协议存款。由于短期票据、协议存款等利率存在随行就市的特性,当市场紧张、资金缺失时,货币基金便可以从中获取较高利率。
记者发现,除天弘基金外,最早一批与“宝宝”类挂钩的货币基金成立时间均在2013年年底,由此可以在银行间市场利率步步走高时将大量高息协议存款收入囊中。一般来说,月末、季末、年末的资金较为紧张,此时缺钱的银行即会给出较高的收益率进行资金的吸纳。2014年春节前就出现了短期的协议存款年化收益达7%以上的情况,个别甚至逼近9%。此时配置大规模协议存款的货币基金,自然能够获得可观的收益。
但今年以来,货币基金的收益却开始持续下降,与之挂钩的“宝宝”们的7日年化收益率也随之下行。据融360数据监测显示,宝宝类理财产品的7日年化收益率已由2014年1月份的6.5%~7.5%的收益区间跌至11月4%~5%的区间范围。从“六”到“四”,“宝宝”们集体步入了“小时代”,而这也被业内专家认为是今年以来货币基金收益率整体下滑、回归“正常时代”的一个缩影。
对此,融360理财分析师张懿望向记者表示:央行采用各种方式向市场适度投放资金流动性,例如逆回购、定向降准等,市场资金面的宽松状态,使得货币市场收益率整体下降。在此背景下,二季度以来协议存款、短融等货币基金可配置的资产收益率下行,所以包括余额宝在内的货币基金整体收益趋于下行。
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整体仍然是以稳定偏宽松为主,资金面相对宽松,加上银行考核指标的调整,阶段性出现“钱荒”事件的概率变小了。因此,货基类“宝宝”产品的收益或将再次下滑。融360统计数据也显示,预计未来宝宝类产品将跌至4%临界点,最终回落到3%~4%,收益率的竞争优势不再。
风险虽小不可不防
鉴于此类宝宝归根到底还是货币基金,货币基金的兑付风险将是其真正风险所在。
一商业银行北京分行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在货基“宝宝”规模小的时候可以用自有资金垫付,但规模越大越难做,对其资金管理是挑战。如余额宝用1亿的自有资金在撬动5000亿的存款,相比银行几十几百亿的注册资本来说,其风险可以想见。若发生大规模兑付现象,“宝宝”们则可能难以应对。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对货币基金风险的重视已上升为监管层面。由监管层召集多家基金公司进行讨论修订的《货币市场基金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已下发,有望在年内发布实施。基金研究人士认为,该文件要求增加高流动性现金类资产配置比重、提高信用评级要求以及缩短投资组合久期将对货基收益率产生一定影响。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投资者来说,货币基金虽然风险小,但绝非无风险,所以投资货基时,不能只盯着收益率,其流动性非常重要。
保险系宝宝
预期收益率诱人
与现在货基“宝宝”产品降温相比,保险系“宝宝”却日益火热。记者留意到,无论是京东还是百度,还有淘宝的“招财宝”,都有大量的保险产品销售,而且产品的预期收益率都还不低,基本都在6%以上,有些产品预期收益率甚至逼近了7%。如京东金融联合珠江人寿推出的“安赢一号”,预期年化收益率就是6.9%,而在“招财宝”上,记者看到珠江人寿安赢三号万能型终身寿险的预期收益率也有6.9%。
记者注意到,与挂钩货币基金的“宝宝”们相比,保险系“宝宝”们其实还只是保险产品,而最常见的就是万能险、投连险等投资型保险产品。“从产品本身来讲,其实质是保险产品,而作为保险产品其投资范围比货币基金要宽泛很多。货币基金由于监管要求,很多可以带来高收益的领域是不能涉及的,但保险产品不一样,以万能险为例,它可以涉及银行存款、回购、央票、债券投资计划、基金、股票,这几乎是理财市场少见的全能产品。”银率网分析师牛雯表示。
有可能只是“赔钱赚吆喝”
但这并不意味着保险系“宝宝”们就成为万无一失的高回报投资。保险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根据监管机构规定,万能险只能向投资者保证年化2.5%的收益率,其他“溢价”部分不在保证之列,因此这类保险系“宝宝”产品最终是否可以实现营销宣传中的超高收益率,还要看产品的具体运作情况。
一位保险公司电商部人士坦言,“将预期收益定得这么高,主要还是从品牌营销的角度考虑。现在互联网保险算是刚起步,各家公司都是抱着先尽快占据市场份额的想法,因此一般都会尽可能给予客户最初宣传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包括可能会用自有资金对投资者进行补贴。”实际上,这类高收益理财保险产品基本都是限量销售,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保险公司有可能在“赔钱赚吆喝”。
有数据显示,以规模保费口径来统计,全行业的万能险占比约为20%,近20家中小公司的万能险占比超过50%,甚至有多家公司近乎百分之百依靠万能险产品。而持续抬高预期的收益率(4%~7%),再加上2%~3%的手续费率,目前不少保险系类“宝宝”总的资金成本高达6%~9%左右,给保险投资、管理及偿付能力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此类产品一般都是一年期,等到一年后兑付高峰来临时,或许才能看出哪些是在“裸泳”了。
票据系宝宝
主打“零风险+高收益”
与上述两类“宝宝”相比,挂钩票据产品的理财宝宝主打“零风险+高收益”。
记者了解,目前票据类宝宝投资标的物是银行承兑汇票。通俗地说,就是企业需要融资时,它可以把银行承兑汇票作为质押担保,在互联网平台上发布产品,向投资者募资。
散户通过互联网平台,就可买到相应的理财产品,这些理财产品金额都不大,1元即可起购,均有一定的期限,一般在15天到1个月。到期后投资人就可“凭票”获得出票银行返款。据了解,由于银行承兑汇票具有“刚性兑付”的特性,因此比其他理财产品的风险相对较小。
“理论上说,当企业将票据压在一家平台上,即使出现不能按时归还资金的情况,银行也会将票据面额上的金额无条件兑付给平台。”一名银行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此前票据投资业务只对机构开放,个人投资无权涉足,而此类互联网平台的出现,则让普通投资者可实现对银行承兑汇票的间接投资。
记者了解到,当前,票据类产品的贴现率一般在5%~7%之间。“随着金融市场的透明化提高,之前很多机构才能玩的东西,现在都可变成‘某某宝’,而当市场整体资金水平抬高后,收益率也可能随之下滑。”创必承投资顾问公司董事长孙明展告诉记者。
根据“金融一网”方面的预计,“从资金面的角度考虑,票据类产品贴现率也有可能跌破5%,或降到4%~5%,但长期稳定在5%~6%之间应该不难。此外,票据有‘大票’和‘小票’之分,大票产品,额度较大,收益较为稳定,一般在年化5.5%以上,而小票收益率更高。”
属于监管空白?
“尽管有了银行承兑汇票作抵押,但并不表示完全没风险。”孙明展说,其风险首先是平台是否真的掌握了真实的票据,以及票据是否真的被抵押在了平台。“对于民间贴现来讲,最大的风险就是可能收到‘克隆’票据,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受过专业培训。”
而在业务模式上,票据类“宝宝”也属于打擦边球,面临着一定的监管风险。票据贷类理财产品采用的是将融资企业的票据收益权转让给广泛的理财投资人的模式。有业内人士认为,此种模式为P2B,而目前国内对P2B业务的监管并未完善。
资料显示,P2B是P2P(个人对个人贷款模式)的一种新模式,即个人对(非金融机构)企业的一种贷款模式,近年来发展火爆。
银监会鼓励P2P网络平台创新发展,也有针对P2P的相应监管程序,但对于P2B的贷款模式却存在空白,因此,P2B模式涉及“资金池”、“众筹”的质疑声不断。未来银监会是否会出台相关政策来规范还是未知数。
但也有业内从业者认为,目前票据贷产品的实质是收益权的转让,理论上并没有问题。但如果票据贷业务规模变得很大,而且很多规模绕过银行,在监管“看不到”的情况下,也可能叫停。
“众筹”,下一个“宝宝”?
与火爆的“宝宝”类金融产品一样,还有一个互联网金融产品--众筹吸引着大众投资者的目光,特别是百度、阿里巴巴、京东等互联网大佬纷纷加入,让这个行业的前景更加引人注目。
与P2P一样,众筹也是舶来品。Kickstarter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众筹网站,2009年4月在美国纽约成立,该网站允许创意者直接向支持者募集资金,Kickstarter从中收取10%的服务费。很快,向支持者提供项目股权的股权众筹、提供固定收益的债权众筹、纯粹公益的捐赠众筹相继在全球各地兴起。
在国内,相比于P2P的炙热,众筹还是在慢火当中。7月份发布的《中国众筹模式运行统计分析报告》显示,上半年中国众筹行业募集总金额1.88亿元,同期P2P网贷的规模已达数百亿,而余额宝的规模已接近6000亿。
而6月份,证监会主席肖钢曾到网信金融、北京天使汇进行调研,这两家公司都是提供包括众筹服务在内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证监会主席亲赴一线企业调研,被业界解读为相关的监管细则有望近期出台,行业合法的曙光已近在眼前。
国内众筹平台头顶悬着两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是《公司法》,二是《证券法》。根据《公司法》,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超过50人,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数不能超过200人。根据《证券法》,公开发行证券必须经过证监会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核准,而向不特定对象或者向特定对象发行证券累计超过200人,都属于“公开发行”。
因此,国内真正的股权众筹平台十分少。大多数众筹平台都规定,项目发起人只能以实物或者服务的形式向支持者提供回报,禁止以任何股权或者固定收益承诺的形式提供回报。
众筹平台也在千方百计不触碰股权投资这一监管红线。深圳大家投规定每个投资者投资额度不得低于项目融资额的2.5%,同时将联合投资者成立有限合伙企业,以符合《公司法》中关于公司股东数的规定。而网信金融旗下原始会则采取投资人必须经过邀请才能进入的方式,实现针对“特定对象”的项目推介。原始会的投资人门槛为年收入不少于50万,或者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
据一位参与证监会调研的专家介绍,证监会为了防范风险可能对额度有“两头小”的限制,即融资人的单笔融资金额要小,投资人一年内或单笔的投资金额也要小。同时,投资人也可以进行大额投资,但前提是该投资需要通过平台的认证,被认定为合格的投资者才可以进行这一操作。业内人士表示,证监会对众筹的监管办法预计将早于银监会对P2P的监管政策推出。
文|《小康·财智》记者 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