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清理“环境炸弹”始末

  10年之内,竹埠港将建设成为一座宜居宜商的现代化物流商贸新城

  2014年末,南方的湿冷空气弥漫在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竹埠港老工业区,破败的厂房人去楼空,尤显冷清。

  竹埠港,位居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域,湘江似一匹绸缎在其三面缠绕而过。

  在这块1.7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曾有全国最具活力的化工生产片区。但同时这里也被外界称为湘江边的一颗“环境炸弹”:每年近200万吨的废水排放量,3万吨的工业废渣,6000吨的二氧化硫,对湘江构成严重威胁。

  2013年,湘潭市岳塘区政府开始清理这颗“炸弹”。经过300多天的整治,这个老化工基地成为历史。

  28家企业告政府

  一名律师的到访,给正在进行“退二进三”政策的湘潭市岳塘区政府“当头一棒”。该律师说,他受湘潭28家企业联盟的委托,状告政府。

  这让岳塘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主任吴顺立有些猝不及防。尽管早有预感,但他没想到企业老板们动了真格,“他们找了湘潭市最好的律师,每家企业出资3万元,并做好了长期诉讼的打算。”

  一年前,2013年10月,竹埠港28家企业关停动员会上,岳塘区副区长黄建平和其他区政府官员在场。“几家企业当场表示,他们是有合法手续的企业,如果政府要关停企业,他们就告到法院。”黄建平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竹埠港地区化工企业实施整体退出的公告》张贴进园区,更加速了这28家企业的诉讼步伐。

  据一名参与企业的负责人介绍,为维护大家的利益,企业主们采取联盟方式,并在内部明确分工,谁负责投资,谁管账目,谁来负责筹资,谁去周旋、打理各种关系,等等。

  官司一步步升级,律师先后奔赴潼关、横江、江西、洛阳、临湘等地方“取经”。

  企业主们也没闲着,四处告状。其中一家台资企业一直投诉到中央台办。

  另一头,湘潭市抽调26名处级领导,前往早已入驻竹埠港园区的关停工作指挥部。湘潭市岳塘区区委书记孙银生坐镇指挥部,“如果搞不成,我就不回区委(区委办公室)!”

  随后,岳塘区委领导将28家企业召集起来一一谈话,充分征求企业的意见。

  政府还出台了奖励政策。比如,对首批撤出的企业,将按前三年上缴税收获取一定比例的奖励。对资金紧张的企业,在签订搬迁承诺书后,政府可先预付部分款项。在搬迁后,区委、政府在每个企业设立了工作组,帮其重新选址。

  这些政策相继出台后,一些企业开始萌生搬迁念头,敏感嗅出关停消息的金融行业迅速收紧信贷门槛。28家企业的联盟逐渐瓦解。2014年9月30日,竹埠港最大化工企业湘潭电化决定动身走人,不停上告的“陈氏化学”签订了关停协议。

  至此,关停工作告一段落。

  环境问题早已不是秘密

  为何要下如此大的决心搬迁企业?在湘潭当地,竹埠港的环境问题早已不是秘密。

  自上世纪80年代起,竹埠港地区就是全国14个精细化工基地之一,2000年,还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仅2011年,竹埠港就完成税收1.12亿元,解决了7943人的就业问题,在湘潭市岳塘区财税收入中举足轻重。

  要彻底革了这些“功臣企业”的命,就意味着主动放弃40多亿元GDP。这对于可用财力仅有6个多亿的岳塘区,可谓壮士断腕。然而,这颗湘江畔的“环境炸弹”构成的威胁显而易见,近年来“退二进三”的呼声高涨。

  201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的《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中,竹埠港被列为湘江重金属污染七大重灾区之一。

  2011年8月,湘潭市政府向湖南省政府递交了工作责任状,承诺限期关停竹埠港化工企业。

  2012年5月,湘潭市成立竹埠港“退二进三”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明确“关停、退出、治理、建设”四步走的战略部署。

  2013年9月,岳塘区竹埠港化工企业关停工作指挥部正式落户滴水埠街道电化社区,5个工作组深入竹埠港化工区一线办公。

  随后,湖南省省长杜家毫把湘江保护和治理作为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实行“一票否决”和“重大环保项目一支笔审批”。2013年10月,《竹埠港地区化工企业实施整体退出的公告》张贴进竹埠港园区。

  湘潭市万事达染织整理厂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罗芬玲对《瞭望东方周刊》说,2011年听说要整治竹埠港时,基本没有放在心上,后来才知道政府真下了决心。

  如何解决搬迁“后遗症”

  外界有疑问,搬迁这些企业,岂不是污染其他地区?

  湘潭市岳塘区环保局局长方炼勇考察多家企业实际情况后表示,外迁的19家企业不会带去污染,因为并非简单的模式复制。

  “比如,湖南金环颜料有限公司迁入江西冯田工业园后,哪怕企业排放的污水未经处理,也会有园区的污水处理中心来负责处理,不会给周边带来污染。”方炼勇告诉本刊记者。

  方炼勇说,现在《环保法》的要求非常严格,迁出企业将进入各地的工业园区,“现在工业园区门槛高了,设备齐全,污染监测管理也更有效,而外迁的企业进驻后必须升级改造,不能简单复制。”

  对很多企业来说,搬迁是一次新生的机遇。

  湘潭电化集团总经理助理丁建奇告诉本刊记者,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搬迁是一次机遇,生产线得到优化,生产出来的废渣可以工艺化处理,成本得到节省,“产能不降,反而扩大了3倍。”

  实际上,政府部门更大的压力来自人员安置。“企业外迁直接涉及失业员工6560人,周边关联村民6000余名。职工如何安置,企业与职工、企业和当地村组之间遗留下来的矛盾,错综复杂。”黄建平说。

  他介绍说,为此,当地政府部署了一系列工作,实施培训计划、就业援助、创业指导、跟踪服务、落实社保,市、区两级打造了一个淘汰落后产能失业人员创业再就业示范区。

  “自2013年9月正式启动企业‘关停’工作以来,没有发生过一起群众上访和安全环保事故。”作为湖南湘江重金属治理中唯一取得全面进展的地区,方炼勇颇感欣慰。

  造血新生

  岳塘区委书记孙银生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在湖南省、湘潭市两级党委政府支持下,该区每年从国家重金属污染治理、国家老工业基地搬迁、财政部的绿色节能项目等方面,能获得8亿至10亿元的支持。另外,区里通过市融资平台发行的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专项债券(一期)到位资金18亿元,用于竹埠港地区达8亿元。这些资金大致能应对企业关停所需的开销。

  湘潭市将竹埠港地区纳入新组建的33.36平方公里的岳塘经济开发区,实行片区整体开发,以此提高该地的“造血功能”。

  当地官员介绍,在成立岳塘经济开发区后,他们利用国家重金属污染治理、国家老工业基地搬迁、财政部的绿色节能项目等这些政策性资金,引入湘潭市城乡建设集团、成立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有限公司,打造平台进行融资、发行债券,运用PPP模式争取湖南永清环保集团等一些企业的投资合作。

  同时,岳塘区委托美国一家公司对整个经开区进行规划,试图建成一个中南地区最大的商贸物流中心,解决当地的就业和发展问题。当地官员表示,10年之内,竹埠港将建设成为一座宜居宜商的现代化物流商贸新城。

  本刊记者在竹埠港采访时看到,当地知名企业步步高集团占地800亩的仓储物流已经投入运营,总部入驻也提上日程;入驻的伟鸿冷运要在此建中南最大的冷冻市场;青年电商城、湖南金阳农产品商贸物流城均已破土建设。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傅天明 特约撰稿李振/湖南湘潭报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