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网络视听产业的逆向思维

  • 来源:综艺报
  • 关键字:生态圈,运营商,电信
  • 发布时间:2014-12-30 08:47

  多年以后,回顾2014,这个貌似充满“不确定性”的年份,其实恰恰是产业发展的真正开始。

  比如,我们在谈论网络视听行业政策监管突然变得严厉时,却容易忽略变得如此严厉的原因。

  ——传统广电的行业性恐慌,实质上倒逼了行政权力的干预,催生了越来越繁琐的干预细节……

  再如,我们在谈论内容创意与制作精英加速跳向互联网时,却容易忽略为什么是在2014?

  ——视听内容产业链的价值天平,已经在2014年发生了实质翻转,占据了相当资源的内容精英,如果这时候再不随风而舞,那就会无比遗憾地错过风口……

  还如,我们在谈论视频网站越来越多的自制剧、微电影和精品综艺时,却容易忽略他们的根基其实在云、平台、终端和大数据,这是一个技术主导内容传播的年代,而不是相反。

  所以,发生在2014年的行业波动乃至窘境、困境,反而是启发逆向思维的好时候,换个思路看问题,结果就会大不相同。

  网上电视台or视听互联网平台?

  最近几年,随着视频网站竞争加剧,海量的资本被倾注到内容采购和节目自制环节,这也是最容易被外界直接感知的部分,故而有了视频网站“电视台化”的论点。与此同时,来自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网络广播电视台”的政策推动(2013年),和中央深改组对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顶层设计(2014年),容易给人一种殊途同归的错觉,即传统广电的互联网化与视频网站的广电化,会走向大一统的融合形态。

  这个思维是有害的,因为出发点就错了。南辕北辙的强行提速,只能适得其反。

  我们不妨拿已彻底遭遇全行业下滑的纸媒作比较。报刊社与新闻出版集团的“触网”,最早于2000年前就开始了,各种充斥着融合思维的“报网互动”“报网一体”思路的尝试,十几年间在各地也取得过诸多局部亮点,但与同期中国互联网的百花齐放与迅猛发展相比,“互联网上的报纸杂志”始终困守在一个小圈圈中。反倒是开始没有内容生产能力,依靠内容聚合(如早期门户网站),进而成功过渡到社交时代,并迎来自媒体时代的互联网平台,终于毫无争议的成为兼具内容海量性、丰富性和原创性的主流角色。

  对民营视频网站来说,2014年的政策监管不是坏事,最起码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提示——继续电视台化的后果,只能是被完全纳入广电机构的管理序列。所以,视频网站正在集体找回互联网的感觉,那就是做具有视听媒体属性的技术公司,营造以视听内容为媒介的互联网平台和生态圈。

  什么是平台?说白了就是三点——真正拥有用户;能给伙伴分钱;开放的边界。需要指出,平台与互联网没有本质关联,但在互联网的帮助下,能够更好、更快地做到这三点。

  电视台、广播电台能给伙伴分钱,比如影视剧购销、综艺节目广告分成,但不真正拥有用户。纵观各地大大小小的网络电视台,发展重点主要还是在内容播出的渠道转移,而非网络平台的用户经营。

  电信运营商能给伙伴分钱,也拥有真正的用户,但边界不够开放。典型视听业务如IPTV,在努力向开放的互联网思维转型。

  互联网是最重视用户、扶持第三方合作/开发伙伴和开放生态的,只有做到这三点,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平台,也才有可能做大做强。

  用这个视角回顾网络视听的2014,就很有些意思了。在自制内容方面,视频网站已完成初期的自主投资拉动,转向精品化品牌探索,而日益成为自制内容主力的是众多工作室乃至专业影视综艺节目公司。对于他们来说,CP的角色定位很清晰,足够大的平台流量,确保其广告收入和品牌转化。

  在衍生拓展方面,视频网站和社交网站纷纷介入电影发行,成为2014年的一道主旋律。这里的发行,不仅仅是在线影票的预售,还集合了从品推宣传到口碑互动,进而通过旗下新成立的影业公司,借助互联网金融平台,完成从众筹、投资开始的全产业链开发。这也是圈生态、带流量、广分钱的典型打法。

  在引进剧方面,尽管可预见的2015年因为引进新规会变得南郭一些,但诸如《来自星星的你》等热播剧仅通过网络平台即营造出国民话题,也警醒着电视台们,视频网站实际上已经将“口碑时尚”这一电视业的经典玩法完全掌握了。

  在所谓的台网互动方面,2014年的《中国好声音》对微信、QQ空间等社交平台的娴熟使用,凸显了灿星作为内容IP提供者、腾讯视频作为应用平台提供者的地位……

  网络视听因具体的国情考虑被纳入广电政策监管体系,但身处这个领域的玩家,自己必须清楚这仍是互联网业务。这样,才能按照互联网的规律,去经营用户、打造平台、开放边界、获取成功。

  无论,你的出身是互联网,抑或广电。

  家庭物联网,非客厅互联网

  互联网电视(OTTTV),也常被称作“客厅互联网”,在被各方寄予了浓厚期望后,于2014年遭遇政策清理整顿。

  事实上,如果仅仅将互联网电视视为电视屏幕的互联网化,那么这个打击够重的,至少需要1~2年的恢复期。但是,如果将眼光放得更开一些,站在家庭物联网的角度观察,在2014年这又是一个多么火爆的市场。

  从年初Google以32亿美元收购Nest开始,到苹果HomeKit智能家居开发标准和套件的发布,再到下半年中国企业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喧嚣,都在提示着“智能家居”、“智慧家庭”等老概念在物联网时代的满血复活。

  怎么理解智能家居设备,对广大家庭小白用户来说,说白了也是三点——其一,能联网;其二,能装应用;其三,可视化。所谓的可视化,一种是设备自带触控显示屏,譬如智能冰箱、智能洗衣机;一种是通过智能手机屏操控,譬如空气净化器、智能电插座。

  有屏幕的地方,就有显示;有显示的地方,就有内容。有内容的地方,就有网络视听的运营空间。

  参照国外的发展实例,基于智能家居设备的视听内容,尤其是基于白电设备,功能性内容的消费占比将超过娱乐性内容。所谓功能性,包括但不限于,可视化的电商购物(与智能家电的自动提示相关,如智能冰箱提示存储过期,需补充新鲜蔬果)、可视化的技能教学(如烹饪教程)、可视化的安全监控(如智能摄像头)等等不一而足。

  在这些领域,有没有网络视听业者的蓝海空间?我觉得有。

  移动物联网,不仅是个人移动互联网

  从特斯拉开始,到现在疯传的中国版“米斯拉”“乐斯拉”,其实都指向了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相交接的领域——车联网。

  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又一个全网级门户枢纽,汽车的智能化与网络化,已经变成现实。如果说基于个人移动互联网的客户端、流量占比和活跃度,在2014年成为视频网站们比拼的主战场,那么在2015年,车联网的视听时代将正式启动。

  字数与专业所限,最后笔者摘录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杨景老师在第六届中国网络视听产业论坛上的精华观点作为结束——

  *通信、传感、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领域的基础性技术突破,辅之以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全面突破,使已经有13年发展历史的车联网,正在发生质的跨越,又一次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

  *从手持终端向车载环境的拓展与升级,实际上是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的拓展与升级,它既是入口和平台,又是资源和工具,它将生态链变成了生态环境,最终打造出完美的生态系统闭环;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能否解决传统产业面临的升级矛盾?看看谷歌的发展吧,从搜索、视频(YouTube)到智能手机(Android)、智能家居(Nest),再到车联网(AndroidAuTo),一以贯之的灵魂,是通过协同建立更多的、创新的多变关系;

  *上述多变关系,必然将信息经济、实体经济和服务经济无缝联系在一起,而车联网从最初的导航应用、中期的信息娱乐应用、后期的安全与效能应用演进,就是一个明确无误的实例。

  文/包冉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