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改良中国制造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应该,改良,中国,制造
  • 发布时间:2010-06-10 10:06
  近来富士康的事引起了使人们对中国制造的反思、反省。一直都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制造的前途是向中国创造升级。在我看来,中国创造固然重要,但对于中国社会经济平稳发展,中国制造比中国创造更重要。现在摆在面前的课题,不是如何加快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升级,而是如何改良中国制造,使之进入国家所倡导的科学发展轨道。

  以人为本和可持续是科学发观的基本原则。从大量吸纳就业的角度,目前中国还没有哪个行业能比得上制造业。没有足够的就业机会,以人为本就是一句空话。可是,如果富士康的惨剧不能制止,年青一代不能在制造业中安身立命,实现价值,不仅制造业谈不上可持续,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都谈不上可持续。

  富士康现象的根源其实很简单,收入太低,工作太苦。如果收入高一些,苦点儿也值得,就像中国可怜的白领们。所以,有效提高员工收入是改良中国制造的核心诉求。

  在产业链上,制造业只是其中的一环。比如富士康的上游就有苹果这样的高利润企业。就产业链而言,利益实际上在上游企业利润、制造业利润、政府税收和员工收入四个环节上分配。当前,不断有人说,增加员工收入,就提高制造业成本,提高成本上游厂商就不找你代工。其实这种说法有问题,不提高代工费,难道就不能在制造业利润和政府税收上拿出一块来给员工吗?

  近日,富士康宣布提高工资,这实际是在原有利润里拿出一部分给员工。其实,政府也应该考虑在税收中拿出一块来补在制造业员工身上。还有,如果能从高利润的上游企业拿回一块,就能给年青员工办更多的好事。

  当然,还有人说,如果制造业员工收入调高,上游厂商就会把业务向周边其它发展中国家转移。

  美国《纽约时报》最近的文章就有文章认为,随着许多行业工资水平上升,中国在这方面不再占优势。西方投资者常说,越南是下一个中国,柬埔寨是下一个越南。其实,取代中国“世界工厂”并不容易,越南人口只有中国的1/16, 柬埔寨人口只有越南的1 /5。越南最大的卖点是政局稳定,泰国和菲律宾等国更易遭受军事政变和不稳定。但越南工人变得日益敢言,频繁发起罢工。类似的问题在印度也很明显,而且许多公司还担心印度糟糕的路面和拥挤的港口。

  也许投资能快速改善基础设施,但投资没办法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制造业员工。对于今日的电子信息产品来说,大规模高水准的制造业是产业的基石。纽约时报的分析有道理,中国制造已经发展到了难以取代的程度和水平。

  应该看到,今天的中国制造已经足够大,足够强了。而且已经大到强到能够跟上游厂商叫板的水准了。其实,在产业中,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沃尔玛只是零售,但因它足够大,就拥有对上游厂商的议价能力。苹果iTunes足够大,也拥有对上游唱片公司的议价能力。同理,今日中国制造也拥有和上游厂商议价的能力资格,应该主动发起谈判,要求对方让利。

  没错,顾客是上帝,可是店大了,就自已当上帝。最悲哀是已经和上帝一样强大了,可是还跟孙子似的,把别人当上帝供着。

  这事咋办?应该好好商量商量了。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