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谈收藏

  • 来源:新媒体
  • 关键字:王健林,收藏,万达
  • 发布时间:2015-01-12 13:57

  王健林

  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2013胡润百富榜和2013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中国新首富。《福布斯》榜单上,其个人财富高达860亿人民币,而胡润百富榜里,他的身家估值更达到了破纪录的1350亿元。收藏25年,屡获精品,在收藏界声名远播。

  大连万达集团

  创立于1988年,主要是商业地产、高级酒店、文化旅游、连锁百货四大核心产业。2012年在北京成立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涉及电影放映制作、大型舞台演艺、电影科技娱乐、连锁文化娱乐、报刊传媒、是中国字画收藏6个行业。

  王健林跃升胡润全球富豪榜大中华区第二位。从1989年进军地产,王健林把万达广场盖到了全国各地最繁华地段。有人测算王健林的赚钱速度,称他1小时的收入就能在北京买下一套424万元的房子。

  时间回到1992年,王健林押上自己的全部身家800多万元购买傅抱石的一幅画。如今,万达的收藏史已经超过20年,其藏品数量之大、质量之高、品类之全在国内企业中几乎无人能及。

  谁能想到,王健林涉足商业的初衷竟是为了收藏,因为“有钱才能玩收藏”。

  从个人兴趣到企业收藏,王健林把自己的爱好和他的商业地产一样打造成庞大的帝国,如今万达收藏早已成为万达集团更璀璨的企业名片。庞大的专家收藏团队;亿元拍得毕加索佳作;银行里保险柜里估价上百亿名画;增值了一千倍的藏品;酝酿中的万达国际美术馆……让我们带你走进王健林的庞大收藏帝国。

  在2013年11月4日佳士得纽约拍卖夜场上,毕加索代表作《两个小孩》被大连万达集团以2816万美元的价格竞拍获得。大连万达集团一下子被舆论推到了风口浪尖,让王健林走进了各方视线当中。北京东长安街万达广场25层,王健林办公室的墙上,一幅价值3000万元的石齐《长征万里图》吸引了到访者的注意。

  和很多公司一样,万达之所以涉足企业收藏,是源于其创始人、董事长王健林的个人爱好。由于从小受到祖辈和父辈的影响,王健林对中国传统书画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爱好,以至于他曾半开玩笑地说,之所以会放弃部队和政府里的大好机会及稳定前程,而选择冒险下海去做房地产,原因就是因为要有钱才能搞收藏,才能买得起他爱的那些书画。

  万达的收藏史已经超过20年。“万达的收藏以中国名家书画为主,目前精品藏品已经超过千幅,规模在国内民间收藏里应该是数一数二的。”收藏家、玥宝斋的主人郭庆祥表示,万达的企业收藏、展览等都是由他来操作。

  因为古画存在真伪难辨的问题,而且王健林个人更偏爱近现代书画,所以万达的收藏目标定位在了近现代画家和当代绘画名家上。

  标准

  万达无愧“当代艺术品收藏的主力军”。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万达就明确了收藏什么人的作品和什么样的作品,其收藏理念就是系统收藏近现代中国书画的精品力作,20多年来,已收藏百位近现代画家的千幅馆藏级作品,市值超100亿元。最为外界艳羡的是,万达近20年时间里对吴冠中的悉心研究和收藏。吴冠中的70多件精品画作,都被万达收藏。

  万达的艺术收藏品中,有百分之二三十的作品是从海外收集回来的,这也是对中国文化流失的一种补偿。万达专门成立的艺术品收藏机构,其收藏的艺术家作品一度成为了中国书画市场的风向标。

  “我们选择的这些画家,如:潘天寿、石鲁、李可染、吴冠中、石齐,是经过我们多年学术性研究出来的,今天万达收藏的艺术作品,一定是能够被历史遗留下来的。这几位艺术家都是有发现和创造精神的。他们今天的当代艺术,一定是明天的传统。万达绝不收藏商品画,也不会跟着市场走,绝对不会把艺术品当成商品来买卖。”王健林说。

  “万达收藏的标准是:一定是创新画家;一定是有时代精神的画家,因为笔墨当随时代。”郭庆祥表示,万达目标就是“挖掘未来的传统”。目前,万达关注的画家有石齐、龙瑞以及吴大羽体系,包括吴大羽及其弟子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张功悫等。其中,石齐现在是万达收藏的重中之重。

  “不管是石涛还是梁凯,在当时都是创新画家,因为能够被继承下来的在当时一定是创新的和有独立思想的,这样的画家才能够成为未来的传统。”他说,“比如,吴大羽的学生张功悫已经80多岁,但是市场上没有任何一张他的画,也很少办展览,就是勤勤恳恳作画,这非常难得,其作品的价值迟早会被发现和认可的。”

  目标

  “万达始终将企业收藏作为公益事业和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就像对足球的投入一样,集团对收藏从来没有任何的盈利要求和期望,是百分之百的投入,更没有把收藏产业化的想法。”郭庆祥表示,“万达这么多年只买画,一直都是靠企业收益来养收藏。”

  王健林自己的表达则更为直接:“我从来没想过要靠卖画赚那点小钱儿。”王健林说:“万达现在有很多藏品,在银行租了一个几百平方米的保险库,将画都存放在里面,真的很安全,但是画放在那里有什么用?如果看不到,那么这些艺术品的价值何在?但是,哪里又挂得下这几千张画?”

  因此,万达计划在北京和大连建立万达美术馆,在北京建设的美术馆更会是一座“国际一流”的世界级美术馆,美术馆除了展示万达自己的藏画外,还可以用来举办其他的各类画展。目前正在建设中的大连万达美术馆,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建成后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馆藏作品都达到国家级水准。

  “万达的企业收藏不是为了藏而藏,而是为了将中国最好的艺术展示给大众、介绍给全世界。”郭庆祥说。至于未来的收藏计划,郭庆祥表示:“没有预算,符合我们标准的,是好的我们就会继续收藏。”

  眼光

  王健林受过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由于家庭的原因,他小时候读过大量经史子集,他还会写古体诗,曾是楹联协会的会员,非常热爱这个小众的古典文化形式。

  王健林对艺术的热爱是从1970年开始的,当时他还在部队里,就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研究字画,非常着迷。1980年,他开始玩起了收藏,且种类繁多,后来听从了朋友的建议,专注地收藏艺术品。王健林说:“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喜好而收藏,这些年生意越做越大,而25年前那份对文化的敬仰和热爱,至今未变。”

  王健林十分讲究系列、深度收藏。刘海粟的《十上黄山》,他居然收藏有9幅。他曾从上海多家宾馆一次性“打包”了几十张海派画家作品;他还曾一口气买下一画家200张作品;张大千晚年的泼彩——丈二匹的日本金潜纸画着中国黄山,台湾故宫博物院出的一本张大千画集,就是用它做封面,那是十几年前,王健林花了1000多万才得到它……王健林甚至想,干脆把近现代100多位知名大师的名字列一个表,每人不少于5张,多的10张,专门去收。

  国内搞不到,就到海外去收。

  “做收藏非常考验眼光,跟做生意一样”,说到眼光这个问题,王健林颇为自豪:“万达到现在从市场上拿画几乎很少。傅抱石先生的几张代表作都是从他家里拿的。我很多画都拿得非常便宜,有先见之明。那时候吴冠中、李可染的斗方作品,在荣宝斋里只卖十几万元。”

  钟情

  在王健林的收藏里,吴冠中的作品是最多的,也是他最钟情的。上世纪90年代,当吴冠中还是一个有巨大争议的画家时,王健林就敢不惜巨资,费尽力气买下了流落在国外的几乎所有的吴冠中作品。

  有这样一个的故事:一次王健林带着员工们在广州白云机场贵宾厅内候机,墙上挂着一幅画,王健林认真地端详了半晌,断定这是吴冠中的真迹。他把服务员叫过来,问:“如果贵宾厅起火了,你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服务员回答:“第一件事就是抱着这幅画往外跑。”王健林听后非常满意。

  2003年,王健林已经拥有吴冠中70多幅藏品,于是决定给吴冠中办个展。2004年6月,吴冠中个人画作全球巡回展从法国巴黎正式启动。这次展览震惊了中法两国艺术界。同年7月,王健林又将吴冠中画展搬到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其后在英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陆续展出,在世界上掀起了一股“吴冠中热潮”。有人甚至认为,是王健林捧红了吴冠中。

  除了吴冠中,石齐也是王健林十分喜爱的画家,在他的办公室的主墙上,悬挂了一幅尺幅达到90平尺的石齐大画《山水》,是石齐2008年送给王健林的礼物,也是两人在艺术上惺惺相惜的见证。按照目前石齐画作的市价,这幅画价值已高达2000万人民币。王健林赞赏道:“石齐先生用真情作画,彩墨世界厚实大气、淋漓痛快,风格不断创新。”

  在王健林看来,身在北京的石齐在上世纪70年代就享誉世界,在随后的时间里,形成了具象、抽象和印象三结合的画风。王健林除了在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为石齐举办了个展后,还把他的作品带到了卢浮宫。石齐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6个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120余幅,都被万达悉数收入囊中。圈内人对此评价:“这说明万达非常用心。很多大家都是这样操作,像坐庄一样,基本上一网打尽,然后才会尽心包装。这里面任何一幅画拍卖掉,就能够把投资全部收回来。”

  用王健林的话来说,万达收藏文化,其实就是个人收藏到企业收藏的转型。

  团队

  玥宝斋是万达旗下以收藏界奇人郭庆祥为首的收藏团队。王健林以及万达要购藏艺术品之前,就是这个团队在背后为其研究分析出谋划策的。万达每年都有针对收藏方面的专门预算计划,每次大型拍卖,王健林不会亲自去拍场,但他的收藏团队都不会缺席。

  玥宝斋以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超前的眼光先后斥资数千万元收购了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潘天寿、傅抱石、林风眠、钱松喦、李可染、吴作人、黄胄、程十发、吴冠中等近现代大师的重要作品。

  据说,玥宝斋展品的总值超过5000万元,其现代中国书画收藏的质量,不仅在目前国内民间收藏难有出其右者,即使某些国内重要博物馆也落在它的后面。既有实力又有艺术眼力的企业涉足艺术收藏,不仅起到保护传统文化的作用,还可能对当代的艺术创作和审美风尚产生影响。

  玥宝斋收藏机构由中西方业内专家共同构成,总共将近30人。虽然刚刚开始西方艺术品的收藏,但万达方面跟西方专家、顾问的交流至少已有10年之久,但万达不愿透露组成成员。

  每当王健林要拿下一幅作品,其团队会开会讨论,先根据现有的市场行情、画家及艺术品的艺术价值,与欧洲专家会商,列出收藏名单,然后逐层筛选,列出终选名单,最后递交王健林亲自审定,整个过程都有专家顾问团参与,决策期大约一个月。

  王健林也经常会去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故宫博物院、卢浮宫博物馆、蓬皮杜艺术中心等参观,在欧美的一些主流拍卖市场上遇到好的拍品,他会给自己的收藏团队建议。但收藏团队的领导人物郭庆祥说“王健林先生一般会听取专家团的建议和意见”。

  2013年11月4日,佳士得拍卖行在纽约画商让?克鲁吉耶尔的宅邸举行了一场夜场拍卖会。毕加索的作品《两个小孩》估价900万至1200万美元,吸引了来自俄罗斯、日本、美国等地的11位国际买家竞价,经过30多轮竞拍,一位匿名电话买家终于打败了所有对手,最后的成交价格高达2816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1.72亿元),成为当晚价格最高的拍品。人们很快发现,电话那端的买家正是来自中国的大连万达集团。在全球经济低迷、艺术品市场一蹶不振的今天,万达此举,无疑给艺术品拍卖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拍下《两个小孩》后,万达又斥资274.1万美元买下了毕加索1965年的画作《戴帽女子》。这是万达首次收藏西方画作。

  在竞拍前,万达集团的艺术收藏团队提前通过与西方美术史专家,花了五六个月的时间经过精密的研究和调查,确认《两个小孩》是毕加索风格成熟和创作巅峰期的精品,其艺术价值要高于那张著名的毕加索早年作品《拿烟斗的男孩》,而后者曾经创造了1.04亿美元的绘画拍卖世界纪录,至今仍是世界上最昂贵的油画之一。收藏团队对这幅上乘之作开出了5000万美元的心理价位,这个数字是最后成交价的1.7倍!

  拍下《两个小孩》后,王健林曾对自己的收藏团队表示“再接再厉”。郭庆祥说,他们也会继续其原定的收藏路线。至于《两个小孩》,万达交出将近4000万人民币的高额关税,把它带回中国内地。由于大连和北京的万达美术馆仍在建设中,《两个小孩》很有可能暂时存放在上海中华艺术宫。而2014年的下半年,这幅画将与万达收藏的其他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一起,进行国内巡展。

  掌门人郭庆祥

  在中国书画收藏领域,郭庆祥与万达玥宝斋名气一样大。在北京、上海、广州,郭庆祥的故事俨然已成了一部传奇;在香港、台湾、新加坡,他被视作中国大陆最具实力的收藏家。同时,他也成为大拍卖公司努力争取的客户。这一切的原因似乎很简单:在拍卖场上,他常常是出价最高的竞投者。近年嘉德拍卖公司拍出的吴冠中作品大多数被郭庆祥投得;他还曾意气风发地在场嘉德拍卖会上,拍下总值接近一千万元的作品,这一数字占到全场拍卖总额的三分之一。去年拍卖场上出现的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院院长靳尚谊的作品,更是无一例外进入玥宝斋的收藏。

  大藏家郭庆祥,可以说是出身草根,既不是书香门第,也不是学院出身,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他靠服装、家具生意起家,有了启动资金又加之兴趣使然,1992年开始尝试涉足艺术品收藏并成立了玥宝斋。每次去国外做生意,他也会钻进当地的美术馆、博物馆饱览馆藏佳作,诸如法国奥赛美术馆、美国大都会这类国际性的大馆更是让他流连忘返。他强调,对于鉴定的标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收藏家不懂鉴定、不懂鉴赏是很可怕的事。

  1990年,王健林邀郭庆祥一起去拜会画家吴冠中,这也是他们第一次见面。王健林通过未谋面前的了解,一见面就开门见山:“郭庆祥你这个人对艺术挺钻研的,蛮认真的,能不能到我这里来帮我收艺术品?”而郭庆祥对王健林的评价则是,“聪明、热爱艺术、喜欢钻研一门东西的人”,并且两人对艺术品的看法、喜好和判断“基本相同”。

  1996年,郭庆祥正式加入万达,重新组建负责收藏的团队。刚起步时,他们收徐悲鸿、傅抱石的作品,并且很快确定了收藏方向:系统寻找近现代中国书画的精品。“有原创性的艺术家的精品”是郭庆祥总结的收藏宗旨,而王健林本人则偏爱具有“时代精神”的作品,两人的观点和喜好代表了万达的收藏观,以吴冠中、赵无极、吴大羽为国内代表,西方画家中毕加索、凡?高、莫奈是收藏重点。1998年嘉德春拍,傅抱石最大的山水画作品《龙盘虎踞今胜昔》以374万元成交,8年后,它出现在了万达举办的展览里。而包括李可染的《漓江胜境图》,黄胄的《飞雪迎春》在内的一批作品都相继被万达收入囊中。

  2003年,郭庆祥前往香港佳士得拍卖预展,第一次见到了毕加索的《两个小孩》。这幅画此前一直挂在毕加索的工作室里,但郭庆祥对它并不陌生——毕加索本人留有一幅1955年与此画的合影;从1955年到2007年,有记载的展览就不下20次,有文献著录十多次。在佳士得提供了2013秋季拍卖会信息后,万达收藏团队立即盯上了这幅作品,并研究了足足半年。《两个小孩》原名《克劳德和帕洛玛》,是毕加索1950年为其三岁的儿子克劳德和一岁的女儿帕洛玛创作的一件油画作品。画中两个小孩一坐一站,直视前方。棕褐色的调子让整幅画显得安宁、稳定,作品底部则画有一排圆轮。郭庆祥对《两个小孩》也颇为了解,对于画面上的“车轮”郭庆祥说:“因为一个静态、一个动感,有视觉上的对比。

  西方国家一直在研究,毕加索也受到过中国绘画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这幅画带有明显的立体主义风格。郭庆祥认为,仔细看的话,很容易发现右边的“儿子”实际上是由两个人组成的。他们侧脸相对,分别有完整的眼眉、鼻梁、嘴、下巴乃至肩、后背、腿脚。由此,《两个小孩》里按郭的分析“百分之百有三个人”,可毕加索显然不是在画“三个小孩”。在郭庆祥看来,这是画作最有意思的地方,两个侧脸人脸对脸,就好像在接吻。他们应当是毕加索本人和他的爱人吉洛特,而两人亲密爱情的结晶就是他们三岁的儿子。由此,画上虽然有三个人,但其实是四个人——它是一幅毕加索的全家福。“这就是我们必须要买到这幅画的原因,”郭庆祥说,“它是毕加索自成一派的立体主义最典型的代表:通过透视,画出二维、三维空间。毕加索的伟大之处就在这里。”

  实际上,早在七八年前,万达就有了收藏欧洲艺术品的想法,并开始有意识地对此进行研究。据郭庆祥表示,他们“很清醒地认识到世界的绘画艺术的主流还在西方”。但万达同时也注意到,时机不对。如今,郭庆祥觉得入手西方艺术品的“最好时机到了”——现在欧洲经济不景气、艺术品市场处于低谷,好东西相对便宜。据他所知,中国有些企业近年来已经开始在欧洲和美国寻找和收藏西方艺术大师的作品。今年,他在法国注意到,很多浙江人正在收印象派画作。“要是在全球经济好的情况下,《两个小孩》过亿(美元)是应当的,”郭庆祥说,“在低谷时拿到这样一些精品,我们觉得风险性几乎没有。”

  万达收藏原则

  原则一:进入万达的作品将被永远收藏

  收藏的珍品多了,自然有人上门索卖,但王健林说,“卖这点画能赚几个钱?怎么能和办实业相比?万达不做这点小买卖,万达只买画,不卖画。”某香港富商曾找过王健林,买吴冠中最重要的一幅代表作,开价两个多亿。这幅画买来不到9年,已经能赚2亿了,收藏团队里有人心动,但他忍住了。“今天2亿给他,明天2亿就再也拿不回来了。”王健林说,“这不是钱的问题,一个无价之宝它没有了,就再也回不来了。”后来他派人去推脱,说这是文物、不能卖出去。

  1993年,王健林以140万元的价格买下了李苦禅的《五只鹰》。这幅画曾是荣宝斋的中堂画,在荣宝斋挂了几十年。最初荣宝斋出价100万,王健林直接加价到140万。“这就是眼光,当市场上出10万,你敢于出50万,他就经不起诱惑了,就卖给你了。”王健林说。几年之后,荣宝斋新任总经理来找王健林,使出了各种招式,包括加价回购或者拿别的画作置换,想拿回这幅珍贵的中堂画,但是王健林坚持不让。

  王健林说:“万达在近现代中国画收藏上,跟万达在商业地产的地位是一样的。”建一座世界级的美术馆,把收藏品展览出来,对于王健林来说也是万达文化产业的一部分。

  原则二:万达收藏之“两不碰”——中国古代书画和当代艺术

  2000年,郭庆祥在翰海秋拍时经过55轮激烈竞拍,终于以440万元买下八大山人的《孤禽图》,当时被媒体称为“天价”。不过,这只是万达藏品中绝无仅有的一件古画。要知道,万达收藏有“两不碰”:一不收中国古代书画,二不碰当代艺术,而且拍卖前都定好了心理价位。

  万达不收古画是由于真假难以鉴定。“现在假的鉴定家职称、鉴定证书满天飞。不客气地讲,这是一个骗局。”郭庆祥说。另外,郭庆祥旗帜鲜明地批判中国当代艺术全是抄袭西方——在收藏艺术品的企业里,万达的收藏方向和标准尤其明确、尤其严格,其选画标准包括“原创性”“时代精神”和“精品”,收藏标准中的“原创性”即是针对当代艺术而言的。即使曾梵志的作品《最后的晚餐》在2013年10月5日的香港苏富比秋拍中以1.8亿港元的天价成交,郭庆祥依然认为,目前当代艺术作品实际上市场惨淡,购买者来自西方,但他也不清楚到底“是谁在购买”。“他们80年代开始收中国当代作品,过了十几二十年再卖掉、炒作。2000年左右,基本上就开始让中国人自己买单,”他说,“现在他们在指点中国画家应该画什么。这个首先就违背了艺术家的独立思考,违背了原创态度。”“我认为应该讲,标准很低,价格很高。”郭庆祥直言不讳。

  2000年,北京荣宝拍卖李可染的一幅《万山红遍》。郭庆祥一直叫价到落槌前,出价到400多万,最后还是被台湾藏家以501.6万元的价格竞得。2010年香港苏富比拍卖赵无极的一幅作品,万达一直举到6100万,最后也没有拿下来。“万达很理性,”郭庆祥说,“超过计划、预期的事情,我们几乎不做。订好了心理底价,我们就不能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