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於对教改事业的一份承担

  • 来源:澳门月刊
  • 关键字:执着 教改事业 承担
  • 发布时间:2010-06-13 14:42
  濠江中学建校78年来,一贯秉持“有教无类”教育理念,为澳门社会培养了无数莘莘学子,当今已成为澳门政府和各大社团以及社会栋樑人才诞生的摇篮。2000年及2003年国家主席江泽民、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先后视察濠江中学,这是对濠江中学长期坚持爱国教育的最大嘉许。

  澳门回归10年来,澳门社会发展日新月異,已晋身国际化旅遊都市,澳门传统教育如何与时俱进,紧贴社会发展新的需要?如何改革传统教育、培养新型社会人才?适逢濠江英才学校即将开办,记者带着一连串问题,採访了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濠江中学尤端阳校长。

  当记者来到位於澳门亚马喇马路的濠江中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现代化的粉红色教学大楼、开阔的绿茵操场、庄严的何贤纪念堂。最吸引眼球的是一座褐红色的浮雕塑像,刻有江泽民主席的题词———“濠江中学桃李芬芳”。正值学校小休时间,操场异常喧闹,一群群笑脸如靥的学生在操场周围,笑声朗朗。步入二楼宛若书房般的校长办公室,只见尤校长精神奕奕,眼神里充满谦和。初次见面的尤校长,给人沉稳睿智、平易近人的印象。简短寒喧之后,尤校长笑容可掬地打开了话匣子。

  教育改革当务之急

  尤校长告诉记者,数十年来,澳门传统教育,由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均显得保守,目前,澳门的教育制度是滞后的,现时澳门的教育尚未适应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未能跟上社会及市民对教育的更高要求。他感慨道:传统办学,学校为追求升学率,着重向学生灌输大量书本基础知识,而忽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目前港澳学生的升大压力相对於国内学生来说並不大,以澳门来说,各中学平均升学率为80%,濠江中学近年来高达90%,近两年保送到重点大学学生佔高中毕业生人数8%左右。他坦言,鉴於学生的升学已不成问题,故因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濠江中学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类余暇活动,目前各类兴趣小组达60多个,包括文体类、学术类,在各项比赛中,濠江学子不负众望,屡获殊荣。如国际数学、计算机奥林匹克,获奖不少,去年在“全澳青少年太阳能灶创新发明大赛”,濠江学生利用铝片、锡纸及平面镜等砌成太阳能灶,将水升温至最高达四十五度而夺得冠军。另外,濠江学生发明的洗手间内洗手水的循环利用装置亦获得“第24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为学校争光,也为澳门争光。

  尤校长续称,今后将更注重把创新意识理念与紮实的基础知识结合,还着重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处事、具备良好的公民道德意识、终身学习的能力及与人相处的交际能力。

  英才学校一校两制

  谈及名誉校长杜岚曾提出“多收一个学童,社会就少一个浪子”的教诲。尤校长说,濠江中学一贯坚持教育理念“有教无类”,生源层次广泛,学生资质参差不齐,所以学校有针对性地实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以保证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同时,培养出一批“高分、高能、高质量”的学生,为社会培养及输送有用之才。

  “而今新的历史时期,社会需要的知识型人才更具国际化,教育事业如何再创辉煌?”尤校长坦承,压力甚大,学校管理层深切感受到澳门社会经济发展之快,家长对高素质教育之热切需求。教育要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遂萌生出在氹仔创办“濠江英才学校”的意念,並获时任社会文化司崔世安司长及教青局局长苏朝辉的认同,2009年正式向教青局提出申请,並於2010/2011年度开始招收幼儿园及小一学生,给正闹幼儿园K1学位荒的家长带来佳音。

  尤校长满怀憧憬地说,濠江英才学校将投资改建第一期校舍工程,以作幼儿园及小学校舍,並将於7月中完成,配备各种专用室、午睡室、钢琴室、舞蹈室等;第二期中学校舍将会投入更多资金,希望能於2013年招收中学生。在办学特色上,坚持四个一流:一流设施、一流师资、一流教学、一流管理,运用双语(英语及普通话)教学,培养具国际视野的精英人才。

  两会精神肩负使命

  尤校长深感欣慰地说,两会期间,温总理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强国必先强教,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的人才,建设一流国家”。尤校长认为,一流的教育有许多突破点,一流的师资最为重要,因为有了一流的师资,才能培育出一流的学生,才能办好一流的学校;有了一流的学校,才会有一流的教育,培养出一流的人才,从而建设一流的国家。

  “目前澳门教师现状令人担忧,一直以来,就读师范大学的澳门优異生偏少,特别是数学、英文专业的毕业生更少,直接导致各学校聘请教师困难,其中以数学教师最为奇缺。”在两会期间,受澳门青年联合会会长陈明金的委托,他与澳门青联副理事长李佳鸣,会见在北京各高校就读的百多名澳门学子,了解到当中竟然没有一个是师范大学数学系的学生,令人不禁忧虑优质的教师后继乏人,直接影响澳门今后教育水平的提高。他呼籲特区政府要思考如何从多方面採取措施,吸引优秀人才投入教育事业,鼓励他们终身从教,以使教育事业能持续发展……

  尤校长又强调,“目前教师的待遇虽有逐步提高,但教师工作压力大、工作环境局限、负担重、上课节数远超国内(每周20多节课),要吸引有才年轻人入行,终身从教,又谈何容易?”如何尽快完善教师职程,拉近官校、私校教师工薪及提升年青教师的教育水平等议题应引起社会关注。

  尤校长又提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目标,以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造能力为发展方向”,他感叹澳门现有两所职业中学的办学路向颇有偏差,实际上是偏向办普高,其绝大部分学生毕业出路仍然是继续升学。尤校长又透露,澳门现时学生的留级率、辍学率达10%和5%,同邻近地区相比都是相当高的。他指出,社会应鼓励一些基础知识薄弱、甚至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因应自己个人的兴趣爱好,选读各类技能课程,最终达致一技傍身。另一方面,职业中学因缺乏行业的参与,欠缺对口企业掛钩,学生难以找到就业出路,使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建议政府特别是教青局要重视职业教育,牵头引领社会企业与其掛钩,为职中会展、导遊、饮食、计算机等技能型人才提供相对应的职位,解决中小企招人难及职中学生就业难的两难境地,使各教育机构人才真正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施政报告值得肯定

  谈及澳门政府施政报告,尤校长中肯地认为在民生方面做得较好,在住房、老人保障、交通等方面融入了温总理提出的“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创造和谐社会”的要求,但是否将之放在“重中之重”,保障市民的安居乐业,以及怎样去具体落实,还待政府各级官员在搜集广大社会民意、借用社团等民间力量之余,高瞻远瞩地在更高的层面去思考,去驾驭社会。另外,要进一步加强民众的民主监督,过去众多的施政瑕疵如欧文龙贪腐事件,就暴露了过去特区政府施政团队缺乏监管的弊端。

  他进一步指出,特区政府近年来对教育比较重视,但教育资源仍投入不足,众所周知,教育是国家之本,国家提出教育经费要求佔国内GDP4%,香港亦接近3%,有庞大盈余的澳门却仅佔1.6%。他冀望特区政府能切实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落实国家提出的教育优先发展的教育政策。另外各项教育资源能否公平应用及能否发挥最大效能,有否有力监督,亦值得深思……

  尤校长身为一校之长,除了深入管理学校事务及教学工作,还积极参与多项社会工作,如担任澳门特别行政区教育委员会委员、澳门中华教育会监事长、澳门霍英东基金会信托委员会委员、澳门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当记者问及目前教学工作时,尤校长笑称,“现时失业了!没有生物课教了”,他指向墙上琳琅满目的字画,滔滔不绝地道,“现在正潜心於书法教学,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修养……”,他又如数家珍般展示出数卷字画,记者见到字体刚劲浑厚,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在教育领域尽职尽责,为教改事业进言献策;在教学上不遗余力,为教育后人发光发热,正是尤端阳校长最真实的写照。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