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八澳门节庆精彩纷腾

  • 来源:澳门月刊
  • 关键字:四月初八 澳门节庆 精彩纷腾
  • 发布时间:2010-06-13 14:52
  农历四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诞辰,是全世界佛教团体纪念佛祖诞生的重要日子,每年的这一天,澳门各区皆锣鼓喧天,呈现一派热闹、祥和的节日气氛,除澳门各界佛教团体举办各种盛大浴佛祈福活动,还有极富传统色彩的醉龙节、谭公诞,亦深深吸引了各地遊客和摄影爱好者!

  澳门鱼行醉龙节

  “舞醉龙”源自数百年前的广东省香山县(即现今中山、珠海、澳门)。据《香山县誌》有载:“四月八日浮屠浴佛,诸神庙雕饰木龙,细民金鼓旗帜,醉舞中衢,以逐疫。”

  “澳门鱼行醉龙节”是澳门鲜鱼行独有的一项民间传统节庆活动,又称“澳门鱼行醉龙醒狮大会”。2009年5月,正式被列入为澳门非物质遗产名录,並向国家文化部申请列入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

  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舞醉龙巡遊”及“龙船头长寿饭”是节庆中主要的活动。澳门鲜鱼行的行友在澳门世界遗产景点之一的三街会馆集合,道士诵经作法並在“木龙”上贴符箓,再由鲜鱼行的领导或官商名流开光点睛,及后鲜鱼行的行友便舞动神龙沿街巡遊到澳门各菜市场。一截“木龙”的龙头重量达十多斤,舞者要懂得如何用力才不会觉得吃力呢?除舞者凭借酒意之外,还需讲究要有武术根底。舞龙者要融会腰、马、步等技艺於一体,所谓“三分酒意、七分功”,才能真正舞出醉龙的神髓。

  在规范鼓乐伴奏下,舞龙者处於朦胧醉意中,一边喝酒,一边舞龙,不时向天喷酒,步履轻浮,犹如大耍醉拳。並由舞龙尾者带动舞龙头者,舞步形态模仿断蟒翻腾跃舞雄姿,以表示对神龙的纪念和崇敬。

  舞醉龙巡演由营地街市侧的三街会馆出发,上午约九时半分两队出发:A队前往鲜鱼行总会、B队前往红街市分别举行醉龙开光及派发龙船头饭仪式。约下午5时半再返回三街会馆结束。

  舞醉龙多年来深受民众欢迎,大家都认为吃过龙船头饭,寓意长命百岁、丁财两旺、老少平安。

  路环谭公宝诞

  相传路环邻近沿海一带曾出现瘟疫,幸得谭公仙圣化身施药,为民消灾,将瘟疫消除,为此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谭公宝诞”日,居民为答谢神恩,祈求庇佑,皆联群结队,敲锣打鼓,前往谭公庙进行贺诞祈福,祈求谭公爷爷保佑小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渐渐演变成为百年传统习俗。

  “光辉路环四月八”主要活动为“会景巡遊添欢乐”,参加队伍包括飘色、金龙醒狮队、具民族色彩之葡国土风舞、杂耍团体等三十多队,以及各方民众沿着大街小巷,浩浩荡荡前往谭公庙进行贺诞祈福。岛上居民,不分男女老小均参与巡遊,装扮成农夫、渔女、八仙贺寿、圣驾出巡、宫廷美女等,配合仪仗队及腰鼓队,锣鼓喧天,场面热闹,具有浓厚地方色彩。近年,加插特别主题,如迷你Coper车、DavidHarrison电单车巡遊、专题摄影比赛及啤酒比赛等。当日经主礼嘉宾致辞、醒狮点睛、合照、放鞭炮等仪式后,巡遊队於上午12时由路环打缆街(巴士总站)出发,途经水鸭街,船人街,十月初五马路,谭公庙(贺诞,嘉宾上香),船铺街,民国马路,打缆街(派烧肉饱),至路环巴士总站,进行上香祈福,分派祈福烧肉麵饱及饮品。黄昏五点半左右,举行千人盆菜宴的“信义盆菜聚乡情”。

  盆菜宴打从十多年前开始,获政府支持腾出路环整条打缆街,举行了别开生面之户外盆菜大宴,招待乡亲故里、街坊及各界好友,从昔日数十席发展至今已达一百三十多席,千人盆菜宴已成为路环乡土民风的另一特色。

  今年,在路环谭公庙前地,还将举行路环街坊四庙慈善会“2010年度恭祝谭公宝诞公演粤剧”。於5月20至24日,邀请香港彩龙剧团担纲,以日夜场分别演出,“贺寿封相”、“仙姖贺寿大送子”、“紫钗记”及“十年一觉扬州梦”等名剧,其中5月23日的日场为粤剧敬老专场,演出“凤阁恩仇未了情”,喜爱粤剧的朋友请不要错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