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装备工业发展形势展望

  受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2014年我国装备工业增速有所下滑。展望2015年,我国装备工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既有各项产业政策措施出台释放发展红利、国内经济趋于回暖、新一轮技术革命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等有利因素,也有市场需求回升乏力、国际不稳定因素增加、企业融资环境较差等不利因素,但整体趋势向好,2015年我国装备工业有望呈现整体平稳运行的态势。

  对2015年形势的基本判断

  生产、出口增速有望回暖

  2014年以来,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程度有所减弱,新兴经济体发展面临的困难增加,地缘政治及突发事件风险上升。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开始步入增速换挡期。受国内外经济的综合影响,我国装备工业增速下滑。

  1-10月,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其中10月当月同比增长9.1%,连续三个月处于10%以下。依照目前趋势,四季度需求和投资不会有大的改观,装备工业增速继续小幅回落,预计2014年全年装备工业累计增速在10%左右。出口方面,1-10月出口交货值增速持续波动,10月下滑明显,同比增长只有5.63%。预计全年出口将实现小幅回升,出口交货值累计增速有望达到7%。

  2015年我国装备工业将面临较为复杂的发展形势,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动力将增强,新兴经济体发展前景有望改善,国内“稳增长”政策效果将进一步显现,下游行业转型升级不断深入,经济发展内生动力逐渐增强,我国装备工业生产增速有望回暖。预计2015年我国装备工业增加值增速有望保持在11%左右。出口方面,受益于国家“一带一路”区域经济战略和400亿美元丝路基金,高铁、核电、工程机械等装备产品出口增速将大大提高,预计2015年全年出口增速将保持在8%左右。

  装备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2014年,为应对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装备制造企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不断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智能制造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占装备制造业比重超过10%。

  1-9月,在重点统计监测的70种装备产品中,有52种产品累计产量保持增长,其中,工业机器人、3D打印、节能环保装备等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行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2015年是“十二五”时期各项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如大型飞机和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民用飞机和高技术船舶专项科研计划、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产业转型升级与发展专项、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等推进产业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效应将加速显现,新一轮产业变革与技术革命以及国内外市场倒逼机制的作用和影响,装备工业将加快向绿色化、智能化和高端化方向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汽车工业增速放缓

  2014年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加快转型升级,产销增速累计出现回落。1-10月产销1927.01万辆和1898.81万辆,同比增长7.93%和6.58%,较上年同期分别减缓5.7和6.9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季度销量分别同比增长9.18%、7.54%、4.24%。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继续降低,1-9月自主品牌轿车市场占有率同比下降了5.05个百分点。随着国家补贴、税收优惠、基础设施等多方面新能源政策的不断落实,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速持续攀升,1-10月,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4.7万辆,同比增长近5倍。预计在政策推动下,年内汽车产销将逐渐回暖,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将小幅提升,新能源汽车产销将突破5万辆。

  预计2015年,限购、限行的不利影响继续加深,我国汽车产销增速回暖空间有限,增速将较2014年小幅下滑,维持在7%左右。但随着中央财政继续实施补贴,《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继续实施,以及党政机关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推进和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及企业准入政策的持续完善,预计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销仍将爆发性增长。

  机械工业运行出现分化

  2014年以来,我国机械工业总体上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但主要行业增长出现分化。1-10月,电工电器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主要通用机械产品产量保持增长,泵、齿轮、风机、气体压缩机产量分别同比增长6.1%、16.5%、8.1%、5.8%;机床工具行业缓中趋稳,金切机床产量同比增长4.7%,金属成形机床增长9.5%,金属切削工具增长16.8%;不同类型的工程机械产品产量增减互现,其中,与基础建设投资相关的产品同比下降较大,与交通道路建设相关的通用产品快速增长,与建筑业相关的产品增长缓慢,与物流产业相关的产品保持增长。

  预计2015年,受经济环境的好转、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智慧城市”建设加快等因素影响,智能化和高端化的机械设备需求继续升温。但由于机械工业固定投资增速下滑、经营成本继续上升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机械工业运行仍将继续保持平稳态势,预计产销增速在13%左右。分行业来看,智能装备行业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持续提升,应用范围从汽车、机械设备逐步拓展到医疗、橡胶、食品饮料等制造领域;常规发电设备和输变电设备、冶金矿山设备、重型机械、普通机床等传统机械行业将继续处于需求低迷状态;受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以及各国高铁建设热潮的影响,工程机械、铁路装备等行业将迎来新一轮增长;随着国家对节能环保的持续重视,节能环保装备仍将延续增长态势。

  船舶工业将继续回暖

  2014年,中国船企凭借在承接散货船订单等方面的优势,承接新船订单、手持船舶订单、工业总产值和出口同比继续增长。但受世界经济增长乏力、运力过剩状况难以改观、航运企业经营困难等因素影响,造船完工下滑趋势明显,新船价格上涨受阻,市场前景不容乐观。1-10月,全国造船完工量284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8.2%;新承接船舶订单量537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5.7%;截至10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1535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0.3%。1-10月,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7.8%、52.7%和47.7%。预计全年船舶行业三大指标还将延续两升一降态势,出口则继续增长。

  预计2015年,随着世界范围海洋经济大发展,全球经济结构、造船市场供需结构和竞争格局的深刻调整,我国船舶工业将深化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迈入3.0时代。同时,受海洋工程等行业发展的影响及船舶能效和排放更高标准的要求,走向深海的装备市场将保持活跃,LNG船、LPG船等节能环保型船舶和特种船舶、客滚船、化学品船也将会有一定规模的需求。但受全球航运市场低位徘徊的影响,船舶企业面临形势仍将严峻,部分海洋工程装备甚至出现产能过剩苗头。综合来看,2015年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将继续保持增长,手持订单保持稳定。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迅速

  2014年,以云计算、人工智能、3D打印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加快发展,同时受经济结构调整深入、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智能制造装备需求动力强劲,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3D打印、可穿戴设备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需求规模呈现快速扩大的态势。如工业机器人,1-9月份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3.36万台,同比增长32.5%,目前工业机器人市场已赶超日本成为全球第一。此外,随着制定智慧城市发展专项规划城市的增多,与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的装备如物联网设备、智能电网、智能仪器仪表等产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

  预计2015年,随着《国家增材制造发展推进计划》等一系列新政的出台和实施,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的不断深入,我国装备产品高端化、个性化发展趋势更为明显。同时,随着工业云、大数据的应用,装备工业互联网化成为趋势,装备企业在设计、在线服务以及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商业模式等方面将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通过O2O搭建起线上线下的双向互通平台,逐步建立以服务为核心的产品设计和整体解决方案,拓展在线实时监测、远程故障诊断、工控系统安全监控等,“众筹+预售+定制”等互联网化生产方式将不断得到应用,生产和销售方式将深刻变革。

  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企业经营压力仍然较大

  2015年,市场需求回升仍将较为乏力。2014年最后两个月,装备产品价格将延续2012年以来的低位运行走势,当月价格指数仍将呈逐月微降趋势,且短期内难以改变。2015年,企业经营环境也难以好转。预付款落实难、产品回款难仍将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很大困难,同时采购成本、人工成本、融资成本、能源资源及环保成本也将不断上升。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回落,产成品库存逐月走高,银行对于装备制造企业“只收不贷”或“多收少贷”等行为仍将存在,严重影响装备制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因此,预计2015年,我国装备工业在营运成本高企与产品价格下跌的“双重挤压”下,企业生产经营压力仍然较大。

  出口形势仍难积极乐观

  2014年,在世界经济复苏延缓、西方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不断推进、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我国装备工业出口形势不容乐观,虽然6、7月份出现了10%左右的高增长,但装备工业面临的外贸环境出现恶化倾向,1-10月出口交货值累计仅同比增长6.63%。装备制造企业出口不仅遭遇欧美技术性、绿色环保、标准等壁垒,而且与包括印度、巴西、墨西哥在内的新兴经济体间贸易摩擦也不断增多。如美国对我国53英尺内陆干货集装箱进行“双反”调查,印度对我国风力发电机组铸件进行反补贴调查等。

  进入2015年,在国家出台一系列自贸区建设和“走出去”战略的强力推动下,我国装备工业出口水平将不断提高,同时不少企业主动谋求转型升级,新的出口竞争优势将不断显现。在高铁、核电、工程机械等带动下,我国装备工业产品出口将保持平稳增长势头。但由于国际经济复苏道路依然曲折,国际市场需求总体仍然偏弱,各国产业间竞争仍然激烈,贸易摩擦形势依然严峻,我国装备工业产品出口面临的困难和风险依然较多,出口形势仍难乐观。

  技术创新投入不足障碍犹在

  进入2015年,我国装备工业仍将存在技术投入水平不足的问题,这已经成为我国自主开发核心或关键技术能力的一大障碍。一是企业研发活动投入强度仍然较低,近几年一直徘徊在2%左右的低位区间,与发达国家4%-5%的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不能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二是研发投入分散,多数研发投入在跟踪模仿或配套技术的开发上,面向行业的基础技术研究投入严重不足,基础技术、关键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及特种优质原材料发展滞后。三是装备工业科技人员平均拥有量仍然较低,科技活动人员占同期装备工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仅3%左右,低于工业发达国家5%以上的水平。

  装备自主化推进较难

  进入2015年,一是自主品牌汽车将面临国外汽车品牌更为激烈的竞争,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方面,自主品牌的发展压力较大。二是高端装备方面,国家重点工程质量要求高,项目资金也较为充裕,采购时会倾向高端装备。但由于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台(批)套高端装备缺乏应用业绩,工程建设方为减少风险,尽量规避,不愿尝试使用。如大型煤化工空分设备,国内已经具备8万、10万、12万特大型空分设备生产能力,但面对国内市场对大型空分设备100多台套的需求,国内龙头企业只能争取一两套。国内用户的不信任使“首台套”装备产业化应用推广较难,2015年国产高端装备发展的进程仍将缓慢。

  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多措并举,助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一是完善出口退税政策,适当提高部分高技术、高附加值装备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为装备制造出口企业提供有力的外贸金融环境。二是引导装备制造企业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用户需求,调整和优化出口产品结构,逐步减少“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三是利用丰富外汇储备和外事活动机会支持装备“走出去”,鼓励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集成商通过工程总承包等形式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扩展海外市场。四是政府层面建立双边或多边交流机制,创造装备出口良好的外部环境,并重点关注欧、美、日及新兴经济体等经济形势和政策走势,建立出口预警机制,减少贸易摩擦,降低出口风险。

  加大支持力度,加快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

  一是深入研究智能制造装备发展趋势和方向,深化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推进互联网技术在智能制造装备领域的创新和应用,发展网络制造新型生产方式,抢占智能制造发展制高点。二是鼓励和支持工业机器人、精密机械、微电子、PLC等基础部件的研究开发,积极推动工业自动化水平快速提升。三是重点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挑选重点项目来推进数控机床、智能仪器仪表、3D打印等产业健康发展,并大力推进智能制造生产模式的集成应用。

  加快自主创新,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一是针对关键核心技术、基础技术与工艺技术的薄弱环节,充分发挥国家与行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机构的作用。二是加大关键部件自主创新和产业化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着重突破技术瓶颈,推动重大技术装备研制。三是鼓励企业、大学、研究机构深度参与国家科研任务,发挥国家重大专项引领作用,加强知识产权应用和保护,加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加快建立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行业检测试验验证平台,并加强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

  创新行业管理,进一步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

  一是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着力研究行业发展中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二是规范市场竞争秩序,进一步规范行业准入和公告管理,减少行政手段配置生产要素资源,并加强对国内外装备产品不正当竞争的市场监控和管理,维护公平市场环境。三是加强装备制造业经济运行分析与预警监测,建立行业信息发布制度,定期发布产业信息和数据。四是发挥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作用,加强协会与政府职能部门、专业机构的联系。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 装备工业形势分析课题组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