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过大年 越四方闹元宵

  • 来源:中国旅游
  • 关键字:四川,元宵,三国庙会
  • 发布时间:2015-02-05 13:45

  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四川,很多人都倾慕其自然风光的宏伟壮奇。其实沃野千里的巴山蜀水除了物产丰盛外,亦孕育出独特的人文景观。特别是一年一度的春节,更是热闹非凡。其过年气氛热闹程度跟中原内陆的相比,毫不逊色。今年就到天府四川过一趟与众不同的农历新年。

  川东 古村品年味

  过年回家吃饭,是中国人亘古不变的指定节目。在外谋生的四川人一年忙到头,无论身处何方,只要能在除夕夜赶回家吃一顿团年饭,就是最大的满足。来到天府之国的四川,我们怎么能过错过四川丰富的饮食文化?到四川过年我们就从饭桌上开始:从川东洛带客家人的九斗碗坝坝宴、锦里古街成都小吃,一路吃到南充蛤蟆节大汤圆,感受川东地区浓浓的过年味道。

  成都游喜神方

  在香港有个名词叫「扫街」,不是真的叫你拿扫帚去扫街,而是用嘴巴去扫,把整条街的美食和小吃一家一家扫荡下来。过年来成都最佳扫街地方非锦里古街莫属,这里的小吃街平时就汇集了不少成都名小吃,到春节过年期间还会加码举办大型美食节和庙会。一边逛庙会一边扫荡小吃,是来成都过年不容错过的节目。

  锦里古街品三国盛宴

  从香港飞成都,一早就留着肚皮等下飞机后大吃四方。以前到成都旅游,想吃齐成都名小吃,就要到那些小吃城吃那些成套的小吃宴。既不好吃又要给强逼消费(吃一些不合你胃口的套餐),如今到锦里小吃街,可以一次过将成都,甚至四川省内各地名小吃一次过「扫荡」。这里的小吃不是小吃城那些预先做好的,现场制作,现场叫卖,有的吃,有的看,觉得好吃可以加码,不好吃就直接用脚投票——走人,有得拣,方为人上人。比较出名的有荞麦面、三大炮、牛肉焦饼、黄醪糟、糖油果子、酸辣肥肠粉、钵钵鸡等,其他的如凉面、卤菜、久久鸭脖子、撒尿牛丸、臭豆腐等在中国其他省市可以吃到的小吃就直接忽略。要是你要贯彻你三国味道的话就去古街的入口处三国茶园品茶吃点心,看川剧变脸表演。中午逛武侯祠和大庙会,顺道吃点小吃填肚皮,产于四川阆中的张飞牛肉不容错过。虽然牛肉的外表跟张飞一样黑,不大好看,但是内里牛肉味十足跟张飞一样真才实料,用上等牛肉拌以特制香料制成。晚上可以去「大妙」吃火锅感受蜀汉风情,一天之内品足三国味道。

  成都逛三国庙会

  吃饱喝足后消食运动就是逛全国四大庙会之一的武侯祠大庙会。自宋代以来,老成都人从大年三十开始,一家大小到南门武侯祠,烧香拜神,吃茶会友,称此为「游喜神方」。这项民俗有200多年历史,所谓「喜神」,是指带给人们吉利、欢喜、智慧的神祗。巴蜀大地老百姓将刘、关、张、诸葛亮等英雄人物,视为心目当中的忠、义、财神,合称为喜神。

  武侯祠体验三国嘉年华会

  在初一早上,武侯祠都会举办「游喜神方」祭祀活动。届时会有蜀汉仪仗队从大门内列队跑出,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率一众文臣武将盛装亮相。喜神诸葛亮拉开卷轴,唱声宣布「游喜神方」仿古祭祀活动正式开始。随后,108人的祭祀(巡游)队伍将浩浩荡荡穿过重重高殿,到达三义庙前广场,献三牲、敬香、献帛、奠爵……

  最好玩的是武侯祠每年都会有十几个打扮成诸葛亮的小喜神,现场送新年礼物给游客。到元宵节那天,这些小诸葛亮喜神们更会客串成为临时月老,为游客送上南国最相思的「红豆」,为传统中国情人节——元宵节佳节增添一份喜感。此外,传统舞龙、高跷、川剧、杂技等民间绝技表演都会在新年这几天轮番上演。成都手艺人的玩艺:捏泥人、转糖画、吹糖胶……让你体验最原汁原味的成都过年味道。

  想去武侯祠大庙会

  门票:¥30

  交通:成都市中心附近打车前往不超过¥30

  时间:2月16日到3月5日

  住宿:成都豪阁遇上酒店

  价格:¥300/标间

  电话:(028)6517 1111

  地址:金牛区一环路西三段1号

  洛带客家年

  到四川过年只吃成都的小吃当然不过瘾,成都自古就是一个五方杂处的移民城市,除了地道川菜,在成都附近可以品尝到美味的福建、广东的客家菜,而且是融合了川味的特色客家菜。

  饕餮客家九大碗

  元末明初到明末清初这5百年间,四川历经蒙元乱军、张献忠屠川和清初三藩之乱后,人口锐减。朝廷组织湖广、江西、广东和福建移民进入四川,拉开湖广填四川序幕。光是在康熙年间大约有几百万人口迁入四川,这些外来移民除了带来充裕的人力资源外,还把典型中原文化特徵的风俗习惯带到四川。过年的时候他们会吃九大碗坝坝宴,跟沿海客家族人一样舞龙灯、耍狮子和烧火龙。再加上四川客家特有的川剧戏装、客家迎亲、鸡公车队、秧歌队、腰鼓队的新年大巡游。

  在成都附近的洛带古镇就是典型的客家聚居地,镇上90%以上的居民为客家人,至今仍讲客家话,与客家方言标准音广东梅县话差不多。比如穿衣,他们会说「着衫」、下雨说成「落水」等。不过要说保存最好的客家习俗,当属摆九斗(大)碗客家宴。「斗」在四川方言里,意指大的容器,用九斗碗来称此场面,也是赞其菜多量足的意思。在洛带古镇凡遇婚娶、新居落成、小儿诞生、老人寿辰等喜事,都要办一顿丰盛的九种荤菜宴客。客家人最注重的农历新年,九大碗自然不可或缺。在旧时,客家人远离故土来到四川生活条件艰苦,摆宴席自然没有甚么山珍海味,待客最隆重也只是家养的鸡鸭牛羊。那年头,大多数平头百姓以能请吃「九大碗」作为最好的口福。整个宴席特色注重的是蒸菜,即:软炸蒸肉、清蒸排骨、粉蒸牛肉、蒸甲鱼、蒸浑鸡、蒸浑鸭、蒸肘子、夹沙肉、咸烧白。随着生活条件改善演变为上不止九道菜,现在还叫九大碗,只因「九」是客家人的吉利数字。有「九九长寿」、「九子登科」、「天长地久」、「长长久久」等说法。如今老百姓吃九大碗不是为了吃甚么,而是吃热闹。在当地有这种说法,摆九大碗食客要多多益善,吃饭如同打战,声势要大大的,兵员要旺旺的,动作要猛猛的。

  元宵舞火龙

  每年元宵夜,洛带舞火龙都必然吸引众多的摄影人前来,不仅因为只有一年一次,与其它地方的舞龙迥然不同。洛带的客家火龙舞以「刘家龙」最负盛名,其名得于参加舞龙的都是江西籍客家人中的刘氏家族人。刘氏族人在洛带镇已经居住了14代300余年之久,刘家舞龙一直是家族内部传承,从没有中断。舞火龙分两部分阵营,舞龙者赤裸上身只穿一条短裤,龙身随着他们上下腾挪;而另一阵营则拿着烟花喷龙的人,他们对着龙队前追后堵,现场火花四起,好不热闹。

  想去吃九大碗

  新民饭店

  地址:洛带镇中街95号

  交通:成都市区乘2路、81路、58路等车到五桂桥汽车站,五桂桥汽车站有直接到洛带的汽车(219路),每几分钟就有一班(票价¥5)。到洛带客运站以后,出车站左转便能看古镇了。新年期间(初一到初三)班车有机会停运或者班次较少,最好在成都包出租车前往(新春价¥100左右/程)

  住宿:离成都很近,当天来回即可。不过在火龙节时,太晚则没有公车回乘客,留宿的话,洛带的家庭旅馆很多,大多数都在¥80/间左右,淡季更便宜。但天黑后易迷路,最好熟记住所的名字和街道。

  古镇客家小吃

  伤心凉粉、芜蒿饼、石磨豆花、天鹅蛋、鸳鸯粉、玉带糕。街边美食还有玫瑰糖、姜糖、张飞牛肉、酿豆腐、盐卤鸡、洛带供销社饭店的油烫鹅等。

  洛带古镇

  洛带于三国时建镇,传说因蜀汉后主刘禅的玉带落入镇旁的八角井而得名。唐宋时,隶属成都府灵泉县(今龙泉驿区),名排东山「三大场镇」之首。清朝时更名为甄子场,后复原名并沿用至今,是一个千年古镇和历史文化名镇。镇内传说众多、古迹遍地,场镇老街以清代建筑风格为主,呈「一街七巷子」格局。广东、江西、湖广、川北四大客家会馆坐落其中,被誉为「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另外古镇上1,000多米长的老街上还保留着大量客家古民居,屋顶多用小青瓦和茅草覆盖,结构多为单进四合院式,正中为堂屋,屋脊上通常有「中花」和「尖」等装饰。

  南充送蛴蟆

  每年的元宵佳节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百姓都会吃上外形圆滚饱满,象征团圆、幸福的汤圆。我们的祖先相信元宵节吃了这样的应景食物,也能为家庭带来和睦安康、团团圆圆。北方人习惯用摇筛的方式制成圆子,称为元宵;而南方人则是用手搓揉出来,叫汤圆,其实是同样的东西。大部分的汤圆里面的馅料都是甜的,象征着甜甜蜜蜜。但是在川东地区的南充共兴镇的汤圆馅料却是咸的,更奇怪的是他们在元宵节的前一天吃汤圆,而庆祝元宵节的活动——「送蛴蟆」也是提前一天——正月十四举行。

  半斤重的汤圆

  南充市周边的农村至今还保留着元宵节祭祀祖先的习俗,按当地传统过元宵节先得由家里老人摆上八碗汤圆祭祖宗,然后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大汤圆,入夜后就一家大小一起送蛴蟆灯。我们下午到达共兴镇的时候,就看到街上每家每户都在吃汤圆。纳闷的是既没到午餐时间,也没到饭点,难道这里像香港那样流行喝下午茶。最稀奇的他们吃的汤圆一点也不小,比成人拳头还要大。现场看到正在制作汤圆的老百姓,拿过来研究。跟我们平时吃的汤圆不一样,很「坠手」,一个汤圆起码重半斤。一问才知道这是当地独有的正月十四大汤圆,里面包了腊肉、豆干、芹菜、米豆腐等10多种馅料。放到锅里要煮上半小时才能熟。为甚么要做得这么大?当地民俗是汤圆越大,意味着越富有,日子越红火。如此特别的汤圆,不吃对不起自己的五脏腑。一口咬开,还挺香,就是一个放大版的咸味汤圆。好不好吃?味道还过得去,就是太大了,吃一个就差不多饱了。老百姓很热情叫我们多吃几个,可惜我们胃太小,无法容纳这个巨无霸汤圆。为甚么选择这个饭点?老百姓答得很理所当然,吃完才有力气送蛴蟆呀!

  万人举灯「送蛴蟆」

  正月十四送蛴蟆(蟾蜍)是川东北地区古老神秘的民间传统习俗,在南充市的嘉陵、顺庆、西充、南部各县农村比较盛行。其中尤以南充的共兴镇最热闹,「十四夜,送蛴蟆,蛴蟆公,蛴蟆婆,把你蛴蟆送下河;十四夜,摇嫩竹,嫩竹高,我也高,我和嫩竹一样高……」这是流传在川东北山乡「送蛴蟆」民谣。正月十四这一天,在外面谋生的共兴人都要回家一起团聚过年,每家每户都要吃大汤圆送蛴蟆。整个送蛴蟆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那盏蛴蟆灯,正月十四除了做大汤圆,老百姓还要扎蛴蟆灯。家里有多少人就要做多少个,必须人手一个。蛴蟆灯的制作方法很简单,取一根2米长的竹子,用刀在一端刨开划成篾条,然后用力压开扎成笼状,外面再用白纸糊上,在灯笼上留一个小孔放上蜡烛,短短几分钟这根竹子就变成一盏「蛴蟆灯」。虽然做法简单,但是做灯的材料——竹子非常讲究。一定不能选枯萎、断尖的竹子,否则蛴蟆灯送不出去,小孩就要生病、长不高。还有一个规矩是蛴蟆灯是瘟疫的象征,所以扎好的灯只能插在室外的土里,不能带回家。

  晚上六时多夜幕降临时,家家户户就点燃自家的「蛴蟆灯」夜行送蛴蟆。二三万多人一起点亮手中的「蛴蟆灯」沿街巡游,队伍最前面有4个壮丁抬着竹子和纸做成的「蛴蟆精」开道。紧跟其后的是舞龙队伍,然后是高举着「蛴蟆灯」的浩浩荡荡人流。他们沿着镇场老街一直行走到共兴镇五洞桥才停下来。人们将手中的「蛴蟆灯」放在大桥两边,或插在大桥两边的土地上,象征着送走蛴蟆瘟神。

  想去送蛴蟆

  门票:免费

  举办时间:正月十四晚上18:00到21:00

  地点: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共兴镇

  住宿

  宇豪酒店

  地址:南充市顺庆区文化路1号

  电话:(0817)226 6666

  尚客优快捷酒店

  地址:南充市顺庆区麦秀路5号

  电话:(0817)232 5888

  蛴蟆节来历

  蛴蟆节是共兴镇民间沿袭已久的传统节目, 形成于明末清初。据传在张献忠屯兵川北时,遭官兵围剿死伤无数,血流成河,无数将卒葬于五洞桥后山,得名「张官坟」。常年战乱导致瘟疫横行,百姓纷纷供奉猪头三牲,到附近寺庙烧钱化纸,祈求赶走瘟疫,但无济于事。后来一云游道士点化, 说是战乱浊血污染河水,触怒河神,降下蛴蟆瘟祸害人间。于是百姓组织起来,在农历正月十四晚上,高举自制蛴蟆灯,挥舞火把,抬着彩龙,敲锣打鼓举行隆重的祭奠仪式,祈求河神庇佑,赶走蛴蟆瘟疫。年复一年,瘟疫果然不再降临,但这拜祭河神的习俗却一代代传承下来。另外一种说法是清康熙年间,共兴一带许多小孩咳嗽不止,患上了「蛤蟆瘟」,后来经一道人指点,需要当地居民在正月十四那天举起灯笼火把「送蛴蟆」,才能平息疫情,当地居民照做后果然小孩再没有患病,此后正月十四就成了当地的「蛴蟆节」。

  川南 元宵赏灯会

  元宵节赏灯是全国各地民众在上元节晚间特备节目,全国各地上到首都,下到小乡镇都会举办元宵灯会。能配得上天下第一灯会的号称,川南自贡这个四川省内二线城市当之无愧。在这里赏灯不是一盏盏、一组组看,而是一堆堆、一座座看。不再是那些挂在树上或绳子上小灯笼,而是一个用几万个灯笼砌成的花灯世界。

  自贡天下第一灯会

  位于四川东南部的自贡地区早在唐宋年间就有了新年赏灯的习俗,特别到了明清湖广填四川后,外来人口增加和盐业经济高度发展。盐商豪富们的争奇斗艳促使自贡的新年灯会更进一步发展为与京城大邑比肩的盛会。

  根据自贡地方县志《荣县志》记载:「正月人日后,各祠皆燃火树,各门首皆点红灯,谓之天灯。兼仿古人礼鸣金执铤,以驱瘟疫,谓之狮灯场市。」「新年灯火甚盛……一城数亭、一亭各式、其高数重,构栋雕楼,临春组合,彩笺书画,嵌灯如星,一亭燃四五百灯,辉丽万有。西人来观,亦欣然京沪所不见也。」 由此可见清道光以后的自贡灯会已崭露头角,其场景已甚为壮观。

  这里举办的不是灯会,而是灯城

  小时候过元宵节莫过于逛灯会,那是一年之中最热闹的节庆,人多的程度比农历年还要热闹。特别是60年一趟的点灯塔(福建省福清市举办的元宵节活动)运气好的一生人可以看到两趟,运气不好的话一次也不一定能碰上,可以说平生难得几回见点灯。随着年纪增长,看灯会和庙会机会多了,反而觉得这些灯会大同小异,没甚么看头。灯都是中国传统的红灯笼,一串串挂在树上或绳子上,跟平时节庆差不多,只是数量上多一些而已。一些大城市每年举办的灯会都千遍一律,虽说有不少大型灯组,但是展现的内容不外是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或者一些吉祥节庆应景的题材。更甚者是有些地方的举办者囧于财困,更是把去年的灯组拉出来,重新缝缝补补来忽悠游客。以至于后来出差采访元宵过大年的专题,一听说要介绍灯会,能避之则吉就避。这一趟听说要拍天下第一灯会,也就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反正都来了姑且看看。

  全国最贵的灯会门票

  为避开观灯的人潮,我们专门挑在平日正月十二的晚上去看灯会。没想到一进自贡老城区,就遇到天下第一灯会给我们下第一道马威——为了靠近彩灯公园我们在老城区路上堵了1个小时。接着是第二道下马威——找了半个多小时才找到车位停车,下马威还接二连三,进大门的时候还要收一百元的门票。全国灯会基本免票的情况下,自贡的灯会还斗胆收这么高的门票,记者还不免票。一起来看灯的友人,当场就有人罢看,打道回酒店。笔者迫于采访压力,只好掏钱买票进场。拿着一张薄薄的门票,见上面印的是一组川剧脸谱彩灯,没觉得有多大新鲜感。各地政府在举办灯会的时候,都会主推当地最有地方特色的东西。川剧为四川最有特色表演艺术,自然能成为门票上主打灯组。当我走到灯会其中一个入口处——东方广场大门时,光看大门的灯组我觉得这个灯会值回票价。这不是一组灯,而是一座由灯箱组成的大门,一座像城堡一样的大门。

  整扇灯门宽18米、高40米,气势恢弘到颠覆了我对彩灯的认知。看着手上的门票上照片和现场看到的景象,我难以相信彩灯可以做到这么大。这还不是最震撼的,进入大门后我看到的是十几道脸谱灯门一路沿着上山的路铺陈开来,要是说《川剧门》的平面灯组造型把我折服了,那这组由《川剧脸谱》灯组成的《川剧山》真正把我降服了,一改我对彩灯的概念。原来灯会可以这么弄,那一百块钱的门票还不够这组《川剧山》灯组点上一个晚上。

  自贡灯会新潮灯

  《川剧山》可以说是去年自贡灯会最显着的特色,每年灯会均组织几十组大型灯组参展,宏大的规模形成一片彩灯之海,《川剧山》只是前菜,让你叹为观止的彩灯陆续上演。在主场地上的《百花迎春》大型灯组就是采用丝扎彩绘传统工艺制作的传统代表,由30米高的巨型花朵灯群组成。人造模拟的丝扎鲜花藤蔓散落在广场两边,从含羞的小花苞到枝头怒放,花朵灯上还聚集着百多只大小各异的蝴蝶翩翩起舞。逛灯会的游人可穿越假山、石洞,畅游在花海之中。整个灯组色彩艳丽,给人一种春意盎然的印象,极具视觉震撼。这些丝扎彩绘传统工艺制作出来的灯不算厉害,自贡人还独创出蚕茧灯——取蛹后的空茧处理后,粘制成栩栩如生的「龙」、「凤」等吉祥灯笼。除了蚕茧外还有竹子剥成薄如蝉翼的蔑片制作而成的竹编灯笼,玻璃吹出成形的灯笼、扎染工艺特色的扎染灯笼..

  千奇百怪的制灯材料

  竹编、蚕丝或者玻璃这些制灯材料,在全国其它地方灯会你或者都有机会见到。但你见过用瓷器餐具、青霉素药瓶或CD光碟做成的灯笼?自贡制灯工匠就有这种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绝技。大家都知道景德镇瓷器有一种叫薄胎瓷器,成品后的除了做碗、杯外,还可以拿来做灯罩。自贡瓷器灯当然不是拿薄胎瓷器来做灯笼这么简单,工匠们使用数万件江西景德镇制造的、碗、杯、盘、勺等瓷器,然后用传统手工精美捆扎制作的一组大型的灯组。整个过程除了扎灯的工匠外,还需要美工、电工、钳工、焊工等不同工种的工人才能顺利完成。

  用几万件瓷器造灯笼成本不菲,自贡人想了一个更绝的招数——利用废弃玻璃药瓶制作灯具。在经济困难的年代(1964年首届灯会)想举办大型的灯会,经费不够,精明的自贡人就利用打废弃玻璃药瓶的主意。先将五彩的药水灌注到拇指大小的玻璃药瓶中,再进行难度极高的捆扎。最夸张的一年是动用到3万多只药瓶串成一座色彩斑斓的九凤宝瓶。

  变废为宝的光碟龙

  玻璃药瓶只是其中废物再利用,最奇葩还是用C D光碟粘制而成灯组。整个灯组由两条巨龙组成的传统吉祥象徵——双龙戏珠,龙头的皮肤纹理手工彩绘出来,龙身的鳞片采用两万多张CD光碟粘贴制作,在各色光源作用下,五彩纷呈,熠熠生辉。

  看灯顺道赏灯饰

  在香港看灯主要是圣诞节期间的灯饰,大部分的内容都是以西方题材为主。都是动感时尚的LED灯串联而成,既节能环保,造型又不老土。作为中国灯会的老大,自贡灯匠们自然不会错过这个彰显现代高科技灯会制作技术机会。

  整个灯会大量使用新光源等

  制灯技术,各式各样的新型灯饰层出不穷。沿着2014年灯会会场上走廊走,会发现沿途《雪花廊》、《花伞廊》、《水母廊》、《鱼趣廊》、《星宇廊》、《方正廊》等灯组,通过对节能新光源的利用,将传统的《瞒天过海》以时尚的光雕灯饰呈现,头顶悬挂着的各式梦幻般的彩灯,两边垂落的流线型灯景。走过一条条不同主体的长廊,一会儿置身于海底世界,一会儿又像在璀璨星空下漫步,一会儿进入了雪花飘飞的童话世界,这些奇妙的体验令你身在自贡灯会,却有圣诞节在尖东看灯饰的快感。

  尽显彩灯科技实力

  整个会场最科幻的要数灯会大广场上《梦幻天穹》灯组,应该说不是一组灯,而是一座灯做成的大型建筑物。全钢架结构的主体,是四川省内最大半径的天穹钢结构。整个灯组高接近30米、占地25,000平方尺,外形像一只巨大的大红灯笼,进去后像一座歌剧院的演奏大厅。巨大的天穹上装了1,440片特制玻璃钢花瓣,随着优美流畅的音乐节奏,钢花瓣幻化出十二星座光雕图案。最令你惊叹的这个灯组还是声控的,随着不同音乐变化出不同光影。

  想去看灯会

  门票(2014年参考价)

  节日:¥100/人(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期间)

  周末:¥50/人(每周五、六、日)

  普通:¥30/人(周一至四)

  地址:自贡市自流井区公园路六号(彩灯公园)

  时间:每晚18:30—23:00亮灯。

  电话:(0813)220 6189

  网址:zgdenghui.cn

  交通:彩灯公园位于老城区,大部分的公交路线都会经过公园门口(¥1/程)计程车起表价¥5,¥2/公里,住在市区酒店基本上¥10-20以内可以到达公园(不建议自驾车前往,观灯高峰期找不到车位)

  住宿

  檀木林城市名人酒店(五星)

  地址:自贡自流井区塘坎上路2号

  电话:400-755-8888

  汇东大酒店(四星)

  地址:汇东路东段16号

  电话:(0813)828 8888

  雄飞假日酒店(四星)

  地址:自流井区解放路193号

  电话:(0813)211 8888

  中国最大的皮影灯

  去年川剧山的灯彩赢尽游客们的掌声,今年推出长30米、高80米的《中华皮影》灯组。主办方宣称将打造中国彩灯史上最大的皮影灯,整个花灯将把彩灯博物馆「包裹」起来,使动态皮影工艺与古典文学相结合,展现《西游记》、《精忠报国》等传统民间故事。

  羊年元素

  羊年灯会自然少不了「羊元素」,彩灯公园西大门至纪念塔的《吉祥如意》灯景区,既有灵感来源于国宝「四羊方尊」的超大灯组,也有利用羊角曲线勾勒出的精致小品灯组。另外,彩灯博物馆门前广场内的近30个小巧精美的玻璃吹塑灯,这些吹塑灯都要耗费3个工匠12天时间来制作。

  恐龙元素

  自贡贵为中国恐龙城,自然少不了恐龙相关的灯组。彩灯公园内的一号湖《祥龙贺岁》由7只大型彩灯恐龙和20余只模拟恐龙构成,最高的恐龙达到28米,每只彩灯恐龙上有无数变色led灯点和京剧脸谱、剪纸、牡丹等极具中国特色的元素图案。

  川北 古城狂欢会

  川北阆中除了是中国四大古城之外,这几年又成为全国唯一的「中国春节文化之乡」。新春到阆中过年,杀年猪、扫扬尘、祭灶神、贴春联、亮花鞋等传统春节习俗都可以体验到。特别在初一到初七,古城还会加插张飞巡城、民俗婚嫁、春节老人赐福等活动。要是你觉得这些活动还不过瘾,阆中过大年可以一直玩到正月十五元宵节。除了扎彩灯、猜灯谜、舞火龙、耍龙灯、踩高跷这些传统戏码外,还有川北大木偶、灯戏、皮影等民俗活动轮番上演,名副其实的春节之城。

  阆中古城闹春

  今年四川有个时髦用语——到阆中过年,相信大部分的读者对阆中很陌生。比起中国四大古城另外三座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和徽州歙县的名气,阆中的名气仅仅在川人口中流传。这座位于川北的小城距今已有二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是一座完全按照唐代天文风水理论规划建造的「风水古城」。不过它最出名的是独特的春节文化,就连中央电视台要拍春节纪录片都要到阆中来取材。究竟这个阆中古城过年有何奇特之处?

  年从腊月过到正月十六阆中老百姓在年前腊月初八这天已经开始张罗过年的事,一大清早古城中家家户户围坐在一起喝腊八粥。这是阆中人第一顿团圆饭,腊八粥一喝,家家开始忙于采购年货。到了腊月二十三,就要「祭灶」,向灶王爷敬香。接着就是像广东人那样「年二十八洗邋遢」,开始为家里装扮过年气氛:挂灯笼、贴春联等,年的味道也更浓了。除夕的年夜饭,是阆中人团圆的时刻,餐桌上没有客人,都是自家人。饭前,敬祖宗、放鞭炮。饭后,一家大小带上吃的喝的、香、纸钱、鞭炮等,祭拜祖先。新春正月初一,讲究早起,在城外乡下还有「抢银水」的习俗,人们争相早起担井水,称为抢银水。民间认为,谁最早担回水,谁这一年就会兴旺发达。正月初二起,亲友之间送往迎来,开始互相拜年一直到元宵节。

  中国版圣诞老人

  你或者会觉得这些过年习俗也不是非常特别呀!其它地方一样也有这类型的过年习俗。阆中最厉害之处在于,他们搬出民俗专家考证——阆中是华夏民族春节文化的发祥之地。上古传说中伏羲孕育于阆中,其后在阆中云台、灵山执规治春,被尊为「春神」。伏羲是神话中的人物不够说服力,他们就推出「中国春节先祖」落下闳。这位仁兄是阆中人,也是位天文历算学家。据有史可考文字记载,中国春节是从《太初历》开始的。汉武帝时,落下闳创制《太初历》,规定以正月朔日为一年之中首日,「春节」由此而来。落下闳也因此被后人尊为「中国春节老人」,中国版的圣诞老人诞生了。每年春节阆中古城各个主要景点前,都会有身着汉服、手执竹简的春节老人,给游客派送红包。除了「春节老人」这个特有的民俗,新春期间走进阆中古城,还会有秀才赶考、张飞巡城、春倌说春、古城婚嫁等活动,让人目不暇接。

  阆中古城的领导们觉得这些过年元素还不够,又花巨资(传闻2亿元)在阆中古城附近建起全国唯一的「春节文化主题公园」。园内建有巨大的祈福铜钟、「春节老人」落下闳纪念馆、高达15米的落下闳铜像等人造景点。直接把春节这个中国人共有的节庆落户到阆中古城,让游客去阆中过年就足够了。

  川北绝活大汇演

  过去女孩们待字闺中平常很少出门,正月十五的元宵灯会通宵达旦,是女孩子一年之中唯一一天允许出外玩耍。这就说明为甚么在中国古典爱情故事里,那些才子佳人都会集中在这一天邂逅,私定终生。才子们可以透过猜灯谜、吟诗作对来展示才华,而佳人们就算被允许上街也不能抛头露面,只能展示自己的手艺——挑花刺绣。过去川北美女们在这天都会亮出各自绣制的鞋帽花、围腰花、肚兜花、衣袖花、鞋垫花、枕头花、荷包花……公开展示观摩、比拼自己的心灵手巧,形成了阆中古城独有的亮花鞋民俗活动。

  在旧时娱乐活动贫乏年代,才子佳人们在元宵节这天解禁,而民间艺人也在这一天把毕生绝活耍出来。川北皮影、灯戏、跳傩戏、太平牛灯等民间艺人汇聚一堂,最有看头的要数灯戏和皮影戏。灯戏一般在农村收获季节上演,只有逢年过节的庙会灯戏艺人才进城表演。灯戏内容多取材于民间传说,无固定模式,综合巴渝舞、杂耍、猴戏、木偶、皮影等形式。如今阆中古城中的民俗会馆,在春节和元宵节期间把这些特色的民俗表演集中在一起,使游客足不出城便能看到一台地道的川北绝活。

  正月十六 登高「游百病」

  在中国其他地方,年一般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就算正式过完,而阆中古城却在正月十六迎来过年民俗上最为热闹的一天。全城市民携男女老少举家出游,到锦屏山、大佛寺、滕王阁等地,登高望远游百病。据《阆中县志》记载,「上元后一日,锦屏山游人如蚁,谓之游百病。」「游百病」源于上古时期中华始母华胥踩巨足的游走之风。「正月十五看花灯,正月十六游百病,游了百病不生病」这句民谣表露了这项民俗活动的深层寓意。

  想去阆中过春节

  门票:全票¥70/张(含张飞庙、贡院、华光楼、中天楼),¥30/张(古民居院落特色游)

  住宿:阆中花间堂·阆苑

  价格:¥650起/庭院小跃层

  地址:四川阆中古城区武庙街50号万驰国际酒店

  价格:¥390起/标间

  地址:阆中市七里新区七里大道中段(近阆中市政府)

  电话:(0817)638 8888

  川西 名族过藏年

  春节是汉族主要的节庆,居住于四川盆地的汉人在热火朝天过大年的时候。位于盆地边缘的川西藏民也一样过年,虽然名目不一样,但热闹程度不遑多让。从正月初三至正月十七,川西藏族的朝佛活动一浪接一浪。辩经、法会、跳神、展佛……场面的壮观程度不亚于汉族的闹元宵。

  郎木寺 瞻佛节

  正月十三展佛节,是川西藏区新年最盛大的佛事活动。无论是若尔盖县的郎木寺,还是在阿坝县的格尔登寺到这一天都会如期展大佛,风雨不改。其中要以郎木寺的场面最为壮观恢弘,人山人海的僧侣、信徒聚在一起转经、念经、膜拜……

  瞻佛不是晒佛

  小编在正月十二那天赶到郎木寺,当日的天气非常阴冷,下着毛毛雪,笔者从川南的自贡赶了差不多5百多公里路才到川甘交汇处的郎木寺,算得上是千里迢迢赶来只是为了见你一面。看着老天爷阴沉沉的天气,小编的心情也忐忑不安,明天还能晒上佛吗?第二天早上天气仍然不给力,雪好像越下越大,不过在镇上看到一群群盛装的朝佛藏民,询问之下知道这个活动每年风雨不改。

  这项宗教活动在藏语称为「贵格先」,字面意思为「展示丝绸佛像」。并不是大部分摄影人口中所讲晒大佛,其实真正的名称应该为瞻佛。其目的是将佛的伟大形象展示于人间,让僧俗信众通过心灵去感受,而顶礼膜拜,赞叹供养,祈愿佛法长住。就算是瞻佛当天下暴风雪,到了吉日良辰寺庙里的喇嘛们还是照旧把大佛像抬上山展示,最多是为珍贵的佛像披上一层透明的雨衣防雪。瞻佛仪式一般在上午大约九时开始,僧人们穿上最新最干净的僧服,依照一定的顺序排好队。然后从大经堂出发把巨幅佛像抬到瞻佛台上,徐徐展开大佛像。挂好佛像之后,在活佛的主持下颂赞佛陀功德,念「沐浴经」祈祷平安,然后向佛像敬献哈达后再收起佛像抬回寺庙,整个瞻佛仪式历时大概4-5小时。

  想去郎木寺瞻佛

  门票:瞻佛期间免门票

  交通:旺季若尔盖汽车站内每天早上和中午各有一般直接发往郎木寺的班车,另外可搭乘若尔盖往合作的班车,司机会到在岔道口的桥头把你放下。如从若尔盖包车去郎木寺,单程约¥400-600/天,看车型而定。郎木寺所有班车的乘车点都在郎木寺宾馆门口。

  饮食:丽莎餐厅,如同郎木寺宾馆一样,都是老外的落脚地,虽然食品不中不西,更适合老外的口味,但是也不妨一试他们最出名的苹果派。此外有不少回民的清真餐馆和川味小店,将就着吃几天,问题不大。

  住宿 :郎木寺宾馆

  地址:郎木寺镇班车停靠处

  价格:¥360/标间(节庆价)

  晒佛期间人气很旺,最好提前三天预约

  电话:(0941)667 1586

  138 9391 5333

  仁青宾馆

  地址:格尔登寺售票口

  价格:¥60-100/人(平日价)

  阿坝莫郎节

  郎木寺的瞻佛节是川西藏区新年庆典中规模最大的一个节目,要论热闹程度和节庆活动的可观性,则是阿坝县的莫朗节。莫朗节并不是指那些单一的节日,而是一连串的法会宗教活动,上面所说的瞻佛节也是其中一项活动。在莫朗节期间初一到十五每个寺庙都要诵经,十三瞻大佛,十四跳羌舞、十五酥油花会、十七抬悬巴。

  阿坝县的莫朗节节庆之所以如此丰富,主要是该县浓郁宗教文化氛围。人口虽然只有6万多人,却有43座寺院,囊括了藏区的五大教派,素有小西藏之称。这个小县城在广袤的青藏高原中拥有如此高比例的寺庙,主要原因在于阿坝县有很多很有钱的施主。阿坝自古以来便是川、甘、青三省交界处的商贸物资集散地,素有「高原商城」的美誉。阿坝商人走南闯北在藏区各个部落经商,只有过莫朗节的时候才会回到阿坝聚首在一起,跟汉族人对春节的重视度一样。过节当天也会穿上靓丽的新衣服,不过不是亲戚间串门,而是一起到寺庙里参加法会听经。在元宵节当天也有活动,不过不是才子佳人们结伴赏灯,而是一家大小去往寺庙看酥油花。

  精彩纷呈的莫朗节活动

  从新年正月初三至十二开始,阿坝寺院的传昭大法会为莫朗节拉开了序幕。当天寺庙里的喇嘛们都集中在各自寺院中大经堂念诵经文,祈祷诸神消灾免祸。老百姓们穿上家中最漂亮藏装,挤在大经堂四周聆听佛法,一连数天陶醉其中。到正月十三那天,阿坝县的格尔登寺也举行盛大的瞻佛仪式。寺庙纷纷拿出珍藏的巨幅堆绣唐卡在宽敞的斜坡上展晒,四方百姓纷纷赶往参拜。到了次日(正月十四),盛大的跳神活动把节日推向第二个高潮,跳神又称「羌姆」,属于寺院祭祀性舞蹈。讲述佛祖与妖魔鬼怪斗法,并驯化他们的过程。神舞中各个角色由寺中喇嘛扮演,金刚、鹿神、骷髅、牛神、马神等神灵粉墨登场,演绎出一个个除魔驱邪的故事。到正月十五晚上,则是精彩的酥油花灯会上场。相传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在明永乐七年(1409年)正月拉萨大昭寺举行了万人「祈愿大法会」期间,梦见荆棘变成明灯,杂草化为鲜花。他认为这是仙界在梦中的显示,为使大家也能看到仙界,宗喀巴组织僧侣用酥油塑成各种花卉树木、奇珍异宝,再现梦境,连同酥油供灯奉献在佛前。正月十五赏酥油灯会这种活动,就沿袭至今。整个莫朗节的压轴活动是正月十七的抬悬巴活动,「悬巴」又叫「强巴」,是未来佛的意思。「抬悬巴」这个活动意义在于人们在经过人生苦难和死亡考验后,在未来佛的指引下进入极乐世界。届时寺庙会派出数名喇嘛抬着悬巴佛塑像在全寺行走一周。

  想去阿坝县

  交通:成都——阿坝509公里,茶店子车站每天有两班车(6:00-7:00)。

  县内交通:各个寺庙距离都不远,县城有很多私营的面包车,随招随停。价格视路程远近而定,一般¥10-30/趟

  吉祥新居宾馆

  地址:格尔登寺附近

  卫生一般,胜在价廉物美靠近莫朗节主会场格尔登寺,¥60-80/牀

  饮食:当地不少回民聚居,回民饭馆和川西北风味小店彼此为邻,集中在格尔登寺入口处和县城内的大十字路口附近。另外血肠、肉肠、肝肠等也是日常常见的特色菜。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