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趣童心
- 来源:中国旅游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摄影,鸟网,白鹭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2-05 13:58
对于任何一位摄影师而言,拍鸟都不是一项容易的工作,一来拍鸟需要长枪短炮、早出晚归,非常的辛苦,二来拍鸟需要很高的抓拍技巧和瞬间的构图能力,技术门槛较高。然而这些对于年近八旬的翁莲芬女士来说都不是问题,虽然只拍了短短不到8年的时间,她却能将一张张鸟照片拍得极具故事性,充满浓浓的人情味。
鸟友遍布海内外
63岁才开始学习摄影的翁莲芬,拍过风光、人物,2007年以来开始迷上拍鸟,初衷只是「希望能拍到真实的、没有什么改动的照片」,结果一发不可收拾,足迹、鸟友遍及海内外。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时候,她刚从东非回来,这已经是她第六次前往东非了,然而成千上万只角马过河的场面依然让她心驰神往,全然无惧10多个小时奔波往返的辛劳。在中国内地,她也有很多鸟友,大家通过鸟网结识,从而成为朋友。因此,哪个季节去哪里拍,何时甚么鸟筑巢、甚么鸟哺育,她都心中有数,到时鸟友一个电话,直接就可以过去拍了。
打出来世界十杰
但凡看过翁莲芬作品的人,特别是摄影爱好者或职业摄影人,都惊讶于这个63岁才开始学习摄影的老太太(中国「鸟网」网名蓝老太),何以在短短十年之内,便一举摘得美国摄影学会彩色组、黑白组两项世界十杰的桂冠,成就很多职业摄影人终其一生都难以企及的梦想。翁莲芬说,在正式学习摄影之前,她也经常用轻便相机拍摄日常生活和旅行见闻,虽说当时对快门速度、用光之类的技巧不太熟悉,但在构图上已很有心得。
后来,她也没有参加过正规的摄影训练班,而是边实践边学习,并得到蓝宝庆、刘自立、王军等诸多摄影人的具体指导帮助。在翁莲芬看来,不断参加各种创作活动及比赛,是提高摄影水准的最佳方法,因此,她从本地摄影会的月赛一直打到国际摄影比赛,正是这种「好打得」的精神,让她开扩了眼界、提高了技艺,并在72岁这个别人早已颐养天年的时候,摘得了双十杰的荣誉。现在,年近八旬的她虽然不再参加各种比赛了,但对于摄影的热诚并没有减少,国内的鸟网上经常可以看到她的作品。
每幅照片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拍鸟当然要了解鸟的习性、习惯。刚开始拍的时候,翁莲芬很注重从报纸、杂志上查找相关资料,搜集各种关于鸟的书籍,现在家里有各种鸟书近百本。翁莲芬认为,要拍好鸟相,除了了解鸟,头脑中还要有想法,最好能找到它的故事性,而她就特别喜欢鸟的各种古灵精怪的小动作,从而使整个拍摄过程有了很多乐趣。比如,白鹭筑巢时会偷同类鸟巢的枝、某只鸟看上去像个老妇人、红腹锦鸡打架前会先到场地查看,并检查自己的脚趾等等细节,听了都让人忍俊不禁。
而她最喜欢的、先后拍过十多次的白鹭,更有很多恩爱的场面。白鹭是反刍动物,小白鹭看到妈妈从外面回来后,会夹妈妈的脖子,妈妈便会将吃进去的食物吐到巢里,或直接喂到小白鹭的嘴里。有一次特别幸运,翁莲芬在非洲时,拍到一只蛇鹫(又称秘书鸟,18世纪时的签名笔就是用它的羽毛做的)抓蛇的画面,随后他们便驱车离开了,结果走了半小时后,正好又碰到这只蛇鹫喂BB的画面,连开车的当地司机都连连称奇,说他驾车20年都没有碰到这样的场面。
吾爱鸟 吾更爱生态
拍鸟对器材的要求很高,不是一般的傻瓜机可以做到。翁莲芬通常的装备是两机两镜,即两个尼康机身,外加一个28-300mm镜头、一个300mm定焦镜头和一个二倍增倍镜,加起来至少有11公斤左右。虽说上下飞机,有时会有不认识的年轻人帮忙,但对于年近八旬的她而言依然具有挑战性。令翁莲芬欣慰的是,现在内地人助人的意识比以前好很多,很乐意提供帮助,五、六年前在贵州的一个卧铺车厢内,一个小伙子的热情帮助让她记忆犹新。
除了摄影器材,拍鸟还需其他装备,如衣服的颜色不能鲜艳,否则会将鸟吓跑,最好穿绿色的迷彩服。为了不让鸟儿发现拍摄者,还要自带帐篷,有一年7月份去武汉拍摄的时候,翁莲芬每天早上6点多钟就开始准备搭帐篷,并坚持在38℃的高温下连着拍了一周,最后连在此间拍摄《北纬36度》的中央电视台记者都要专程采访一下这个执着的、能吃苦的老太太。拍鸟的人大都爱鸟、爱护生态,如在拍摄中碰到有人为了拍摄效果惊吓鸟类,这时大家便会出声谴责,鸟网也会对这种行为做出批评。除了帐篷外,很多时候只能在车上拍,如肯尼亚的国家公园内,只有一个地方可以下车拍,其余的都在车上,中国内地也有很多地方需要在车上拍。
拍鸟也有很多惊险的时候,有一次在内蒙古额济纳旗拍胡杨林的时候,地上没有路,只能跟着别人的脚印,边走边拍,谁知走着走着就和其他队友失散了,当时已是下午四、五点钟,偌大的沙漠只有翁莲芬一个人,电话又没有信号,真得有点害怕,最后还是让自己冷静下来,顺着车声的方向,慢慢走到马路上,才最终和队友汇合。
拍鸟要保持平和的心态
翁莲芬在香港摄影圈小有名气,丈夫、女儿、女婿都拍得不错,有「一门四杰」的美誉。每人一个防潮箱,几套器材。不过,拍鸟不像拍人,可以干涉拍摄对象,可以摆拍,更讲究瞬间。在拍摄的时候,翁莲芬经常碰到影友为错过的镜头懊恼不已,甚至一直都不想离开。对此,她保持着一个平和的心态,那就是别太执着,有甚么就拍甚么,她认为好的瞬间有时是上天给的。不过,拍摄的时候一定要非常专心、非常注意观察,这样才不至于错过精彩瞬间。比如,鸟起飞前都是有信号的,先要左右看看、拉个大便,然后再伸长脖子准备起飞,这时拍摄者就一秒钟都不能动了,否则就会错过好镜头。当然,她也认为,很多好镜头也不是一次就能拍到的,一般都要反覆去拍很多次。为了追求画面的美感,个别照片也会用沙龙的手法进行变动。
现在除了拍鸟,翁莲芬又开始尝试玩创意摄影,这一直是外国人的长项。此外,她也很喜欢拍摄小品类的照片。
筑巢
织布鸟
拍摄地点:肯尼亚
小档案:主要分布于非洲和亚洲,鸟类乃至动物中最优秀的纺织工,能够用草茎、草叶、柳树纤维等编织出美丽的窝,悬吊于枝梢。拍摄数据:f/6.3;1/400秒;ISO1600
交配
燕鸥
拍摄地点:山东东平湖小档案: 全球各地都有分布,喜聚居。鸟巢可以由树枝或浮叶所组成。燕鸥一般都较长寿,有些物种可以生存超过25-30年。
拍摄数据:f/8;1/2000秒;ISO400
拍拖
红鹤(又称火烈鸟)
拍摄地点:肯尼亚
小档案:主要分布在印度、非洲和中南美洲。多生活于咸水湖沼泽地带和一些泻湖里,靠滤食藻类和浮游生物为生,喜欢群居。
拍摄数据:f/8;1/1600秒;ISO800
哺育
蛇鹫(又称秘书鸟)
拍摄地点:肯尼亚
小档案:非洲的特有种,一般栖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草原及大草原,多以昆虫、蜥蜴、蛇等为猎物,会反刍昆虫来喂给幼鸟吃。
拍摄数据:f/9;1/1600秒;ISO500
蓝喉蜂虎
拍摄地点:武汉
习性:原产地分布广泛,尤喜近海低洼处的开阔原野及林地。主要以各种蜂类为食,也吃其他昆虫。以蓝喉为特征,极具观赏价值,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小鸟」。
拍摄数据:f/5.6;1/1600秒;ISO800
文须鸟
拍摄地点:内蒙古
小档案:亚欧大陆及非洲北部都有分布,主要栖息于湖泊及河流沿岸芦苇沼泽中,以昆虫、蜘蛛和芦苇种子与草子等为食。
拍摄数据:f/5;1/2000秒;ISO320
丹顶鹤
拍摄地点:日本
小档案:东亚地区特有的鸟种,因头顶有红肉冠而得名,体态优雅,被赋予吉祥、忠贞、长寿的寓意。丹顶鹤每年要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迁徙,只有日本北海道的丹顶鹤为留鸟,不进行迁徙。
拍摄数据:f/6.3;1/4000秒;ISO500
丹顶鹤
拍摄地点:吉林向海
小档案:栖息在沼泽和沼泽化的草甸,主要以浅水的鱼虾、软体动物和某些植物根茎为食,属于湿地环境食物链的上层,是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物种,有「湿地之神」之称。
拍摄数据:f/6.3;1/2000秒;ISO800
天鹅
拍摄地点:三门峡
小档案:非洲以外的各大洲都有野生种或亚种分布,白天鹅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以水生植物为食,也吃螺类和软体动物。喜在水边营巢,将巢建在水边有较好掩蔽体的地方。
拍摄数据:f/7.1;1/2500秒;ISO400
拍鸟Tips
快门:通常在1/1600 秒以上
感光度(ISO):通常设定为2000-3000
光圈:一般为5.6-8
曝光:多用光圈先决自动对焦,并减0.7-1.7档曝光
角度:多从侧逆光或逆光的角度拍
拍摄时间:一般早上5点钟出发,5点半左右到拍摄点,然后从6点多太阳出来一直拍到10点钟左右,中午顶光时分回去休息,下午从3点钟一直拍到太阳下山。
艺术小档案:翁莲芬 2001年开始学习摄影,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及亚洲、澳洲、新西兰、肯尼亚等国家,近年来着重拍摄野生动物及禽鸟。2006至2010年期间开始参加国际沙龙摄影比赛,获奖无数,其中包括美国摄影学会沙龙积分前十名彩色组2009世界十杰、美国摄影学会沙龙积分前十名黑白组2010世界十杰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