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故里 阅读千年爱情

  • 来源:中国旅游
  • 关键字:孟子,亚圣,西楼
  • 发布时间:2015-02-05 15:45

  身居孔孟之乡,拜祭孔老圣人多次,却未曾拜祭亚圣一次,甚是有愧。走进山东邹城,就成了一次必须的功课。

  花一元钱,从小镇城前,到孟庙前的义乌商城,百余里外的农村老太,买点鸡蛋蔬菜,就坐这公车进城。这班车,人在其中,就跟串糖葫芦一样,不到三十人座位,我惦着脚尖数,塞进了近百人。司机性格倒也宽容:「大家挤一挤,让他们上来吧!今天学生开学,别让他们迟到了。」

  夕阳中,走近邹城

  这么便宜的公车,真是利民,但人与人能挤出油来。也是少见。一个同车的女子,主动带我到孟庙前。

  夕阳中,孟庙的大门正关,我便乘机道:「我看一眼吧?」守门人默许了。我就在棂星门前拍了张夕阳中的孟庙,古树蒙上一层金黄,那种沧桑,宛若天堂之辉煌。

  随后,独自绕着孟庙西侧半圈,寻找他遗落在红墙外的思想。

  老树,古柏,西楼,从大明朝穿越过来的痕迹,与我默然对视良久。

  忽然感觉,我来晚了。小城宛若老酒,绵软而醇厚。

  峄山,遇上千年爱情

  孟庙早晨8点开门,不甘心时光白白浪费掉,临时决定次日先登峄山。进山门时,景区管理员要我等到7点半,看我着急,就放我进去。一个人奔山而去。

  论其高,峄山仅为泰山三分之一;论其面积,峄山与泰山不可同语。而峄山以其小巧玲珑与泰山同为九大历史名山。据说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将滚滚乱石堆叠成峄山。这娘娘也是有心之人,将山布局得移步异景,起承转合;洞天首尾相顾,却不见来路;那参差嶙峋、玲珑剔透的海蚀石,被地理学家称为当今世界之奇观,象形极其惟肖;盘龙钟石,下丰上锐,三石夹而悬之,离地三尺毫不放松,人立钟下,以手抚之、妙不可言;八卦石,断机石等挺然而立,奇妙无比;还有甘露池清澈甘美,不盈不竭,终年如一。

  登到兴致淋漓时,我连背包都放下了,匍匐前行,可惜,人太笨拙,被路人磨得光滑的巨石,我手脚并用,无法攀登。只好望插天石兴叹。后来有人告诉我,那叫「狗爬洞」。

  虽未登顶,也不冤枉。一路走来,已经明白它是历史名山的缘故了:峄山上有绵绵历史和浓浓爱情。

  秦始皇立国之初,首次东巡,即登上了峄山,惊叹山石神工、风光隽秀,即命丞相李斯撰文郡县,统一天下」之奇功。著名的秦峄山碑就是秦始皇东巡的第一块刻石。

  在东路,有峄山书院,民间泥塑艺术家非物质文化艺术传承人王鹏先生,告诉我梁山伯和祝英台确有其人,已有出土碑文作证,二人「同诣峄山先生授业」,「昼则同窗,夜则同寝,三年衣不解。」而此地奇特的民俗更佐证这千年爱情:附近的三个村子梁、祝、马三家互不通婚已经千载。山下有梁祝读书洞旧址。洞内东西长10米,有天然石桌石櫈,可坐可卧。洞内有两泉清澈叮咚。据说,梁祝的老师还是孟子的爱徒万章。

  当年梁祝读书,而今我读峄山爱情。

  二进孟庙

  因赶火车,留给这座近千年历史的庙宇只有两个多小时。孟庙里的参天大树,一点不亚于孔庙:几百年的柏树,树瘤有的宛若神龟,正向上攀登;有的树干,直如飞蛇出笼,昂首天外;棵棵苍老,树树挺拔,如孟子精神:「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虽天震地裂,毫不动容;亦有枸杞缠槐,紫藤绕银杏,柏抱槐(夫妻树)等缠绵悱恻,更有千年的老槐树依偎西墙,岁月朽出洞槐望月奇观,更神奇的是,槐树芽在老枝干上依旧成长——这让我有了一种想像,有些文化,看似千古,貌若朽旧,其实生命力依旧。

  亚圣庙,更是一大历史传承奇观,几番毁灭、搭建,如同历史,一脉传承:大殿外的石柱,柱础是宋代的石刻覆莲,柱身是明代的浅浮雕,柱上木架结构是清代康熙年间的彩绘贴金梁坊,屋顶不似孔庙的金碧辉煌琉璃瓦,而是绿色琉璃。

  五进的院落,从棂星门,石坊,泰山气象门、亚圣殿,直入启圣殿、孟母殿,我们可以找到一个普通人成为亚圣的道路,孟母三迁,着实会震撼着每一个母亲;而历代对孟子思想的重视,则更让人惊叹。据资料,明皇朱元璋,因为《孟子》中有「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之视君如寇雠」一句,甚为气愤,决议罢除孟庙配享,一位叫钱塘的大臣抬着棺材上朝,抗疏进谏:「臣为孟轲死,死有余荣」。朱皇帝感慨他的至诚,方作罢。

  七篇贻矩,成就的是天地大义。孟庙,就这样被护佑着走到今朝。孟庙西侧是孟府,玉兰花香正浓,黛砖辉映倩影,低矮的院墙上藤蔓缠绕出水墨画般的胜景;院内,还有石磨,凝固着小麦的芳香。那些以字画为生的文人雅士,也醉倒在自己的座位上。

  想去邹城

  孟庙:济宁邹城市里,四季皆宜,票价:¥40

  峄山:邹城市南10公里,2路公车可以抵达。门票¥60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