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禁酒令”

  我国的酒文化可谓源远流长,早在史前时代,原始部落的人们就发现,采集的野果经过长期储存后发酵流出的水也很好喝,于是就开始了酿酒。到了夏朝,酒文化已十分盛行,古诗云:“杜康造秫酒”,杜康作为夏王朝的五世国王却亲自造酒,可见当时人们对酒的重视程度。但几乎是伴随着酒文化产生的同时,世界上最早的禁酒令出也在夏朝颁布。

  当年,大禹治水时命仪狄造酒于禹城具丘,从此便诞生了人类最早记载的人工酒(黄酒的前身,称为醪)。大禹品尝后,认为甘美,醉酒而睡;醒来后恐该物如饮量过度,必然会影响治水大业,故果断下令“绝旨酒”,并疏远了造酒功臣仪狄。“绝旨酒”的目的不能仅仅理解为大禹自己不饮酒,而是表明要以身作则,不被美酒所诱惑,以后的史实也很快证明大禹预见的正确性。康熙初年,明代遗老张岱在《石匮书后集》中总结明亡教训时说:“古来亡国之君不一,有以酒亡者,以色亡者,以暴虐亡者,以奢侈亡者,以穷兵黩武亡者。”印证和发展了大禹的“酒亡论”。

  与大禹“约己为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纵己害民”。夏、商的两代末君都是因为酒引来杀身之祸而导致亡国的。夏桀“作瑶台,罢民力,殚民财,为酒池糟,纵靡靡之乐,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最后被商汤放逐。商纣饮酒七天七夜不歇,酒糟堆成小山丘,酒池里可运舟。

  西周在推翻商代的统治之后,发布了我国最早的禁酒令《酒诰》。《酒诰》是周代一篇著名的带有政令性质的历史文献,传为周公姬旦所作,约成文于公元前11世纪中叶。周公在《酒诰》提出:“无彝酒”(不可经常喝酒),“饮惟祀”(只有祭祀、为父母、老人祝福时,才可以喝—些酒),“德将无醉”(饮酒要有节制),“定辟:蚓汝刚制于酒”(定立法规,你们必须严格遵守关于酒的法规)。

  从《酒诰》可以看出,这个禁酒令立法目的有两个:一是防止误国,二是保护粮食。惩罚措施也很严厉,对于那些聚众饮酒的人,要抓起来杀掉,因为贪酒是大乱丧德、破家亡国的根源。

  《酒诰》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作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完整的国家典章制度的思想基础,在当时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历史影响,并成为以后历代禁酒令所遵循的典范。

  文/刘晓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