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图序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山水画
  • 发布时间:2015-03-30 12:32

  郑忠进行美术创作近三十年,他的绘画一直以抽象形式语言引起世人关注,然而水墨画是中国的文脉,由于童年的艺术熏陶、青少年参军求学的经历以及中年参悟,郑忠的山水画也独具一格。

  闭门即是深山,旷野天风,古道天涯!

  面壁这组《山居图系列》,郑忠自己也在寻思,入道以来近30年,他绘画都是以抽象形式语言引起世人持续关注的,怎么也画起这些山水画来了?

  哦!寻梦!

  童年时,恩师景黄先生订购了《艺苑掇英》,每每邮差送来新的期刊,先生会约小郑忠晚上去他家,在花形灯罩的白炽灯下,先生焚香一支,正襟危坐,郑重其事的,一页一页慢慢地翻过去,欣赏把玩,啧啧称羡,指指点点,小孩子郑忠则像个小猫咪蹲坐在“爬爬凳”上依偎着先生好好端详,看不大太懂,只是觉得好看,有意思,这大概是郑忠孩提时代最早受到的中国传统绘画经典的熏陶了。

  先生还种了几盆虎刺,这在那个时代可是罕见的!虎刺是蔓生灌木,属藤蔓状多刺植物,其长势颇像苍劲的松树,曲折有致,很像古人山水图卷上画的苍松形势,“不凋不容,唯彼贞松,乃有君子之风”,又谓:“众林之长,亭亭气概,势铺霄汉,下接凡木,以贵待贱,如君子之德,周而不比。”令人心仪,好生向往真正的苍松。

  及至服役岭南,戍守边疆,在南海诸岛一呆就是6年,对山水、大海、热带植物本能的喜欢,目识手追,还画了不少风景速写,这是天之教也。

  后来退伍考上南通师范学院美术系(后改名为“南通大学美术学院”),也是接受传统美术的教育,但这20来年从事抽象艺术的探讨与创作,真是莫能究其详焉,又没人教他,又没有这方面的教材,在一个与当代艺术无缘的苏中小镇,硬生生塑造出一个梦中的精神信念世界。

  一则可能与他的潜水员海底生涯有关,那一片光、一束影、一处礁、一朵海花、一道水中的幻影……留存在心底深处,滋生、漫溢、演绎、升华……莫详其所自来,“他”就这样出来了。

  二则是他早年丝绸图案设计师生涯的意识与感觉,从景观、色彩、平面构成、痕迹、肌理、气韵、节奏于不经意间演绎、推理、塑形、诗化……绵绵若存、曲径通幽、郢书燕说、以讹传讹、点线变幻,曲解其意、随机生发,滔滔汩汩,浸淫既久,不能自拔,不觉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沙鸥。

  又怎么莫名其妙地画起传统范儿的“山水”的呢?

  面对墙上郑忠式的山水《山居图系列》,从哪儿来?往哪儿去?怎么走到这山阴脚下繁花似锦、松风竹海、山石嶙峋、惊涛裂岸、亭台楼阁、深山古寺、梵音袅袅、渔樵渚上,小桥流水、隐者于道,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

  这如歌的行板、行云流水地嬗变,版画也就不说了,那是从前的事情,水墨画之前他已经积累了版画各大版种的知识、观念、技法、语言,且有自己的一得之见,从版画到水墨的“华丽转身”,是观澜湖大自然的启迪、是上苍的恩赐,其中的玄机不外乎是西画的造型、光影、形体、借着水墨的独到发现而别开生面,是巧遇,无意插柳之事,像信天游,行于所当行,特种兵不羁的天性与“工程师”式的思维、版画家的观念与从小练毛笔字的功夫,融会贯通,自成一体。于是从打坐、观自在而有《谷音系列》,海底冥想、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而有《碣石篇系列》,从海洋深处、山的脚底出水,光的震颤,背负青天朝下看,南极冰川的畅想、百年孤独而生《极地系列》,如果这之前是从高空俯视陆地山脉海洋岛屿,是宏观景象,而《异境系列》则是镜头聚焦局部特写大千世界的微观呓语了!

  甲午之末,乙未初春,郑忠先生的视距终于落在宏观与微观之涧,回到人间,回到尘世,回到山中、回到海上、回到住过的山涧、溪边、村口、杨柳岸晓风残月……体会人文精神、品咂诗词意境、回味人生旅况,行吟泽畔荒烟,抚孤松而盘桓……早年山居的体会、惬意、愉悦、椰风海韵、风花雪月……藉着从小练字的毛笔、早年上百本速写的素养、在美院学习的“全因素素描”功夫,作叙事式的自言自语,如一泓清泉,于不经意石隙间汩汩流出,肆意泓发,宏波涌起、天风海水、能移我情,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十多年前中央美院院刊《美术研究》殷双喜博士在看了郑忠早期的水墨画后嘱曰:“回去看宋元高古的山水,每天看,决不模仿,吞吐吸纳其精神,创作时自然流露……”云云,今天看来这与郑忠幼时在恩师门下看《艺苑掇英》构成了同曲异工,同曲异妙的时空错位,相得益彰,幼时观摩古画,其心灵是一张白纸,精神气韵荡涤,发蒙生根孕育。青壮年时期欣赏古画,在艺途上已然有了积累、有了自己创造的语汇、有了不错的写实功夫……再看时目识心追手动,于是一日有动于衷,便心中有丘壑,笔下有波涛,一派远古情怀、山涧小溪、落落大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如东坡先生语:吾文如万壑泉源,不择地而出,行于所当行,所止于不可不止。

  其实“水墨画”是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中生长出来的,甚至可以说它本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不夸张地说:水墨画是中国的文脉。

  童年学唐诗宋词、写毛笔字,少年参军行旅、可下海底捉鱼,青年接受学院美学教育,中年参禅悟道,寻求真我,蓦然回首,骨子里就有这些东西啊!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一个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艺术当然概莫能外,谈水墨画就必然要追溯其文化脉络,其实人生只是一段旅行与发现。一种艺术方式是人在当代情境下的良心发现、痴人说梦,这应该是直指向当下的,他对当代人同样有着非凡意义,在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今日社会,寄情山水啸志林泉,它不是一种让人遥想古代文明然后自我愉悦、自我陶醉、自我期许的耕读生活?

  《投资者报》记者 罗雪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