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不能用逆向思维解决手机续航问题吗?
-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逆向思维,手机续航,智能手机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4-21 08:55
续航能力一直是智能手机永远的痛。
智能手机称霸市场这几年来,CPU性能在成倍提升,屏幕尺寸不断扩大,分辨率显著加强,应用软件也越来越五花八门,但是,手机续航时间却几乎没有进展。以至于智能手机+充电宝成为出门标配,无意间还成就了移动电源这个全新的大市场。
为什么?
其实,智能手机比当年的功能手机更为耗电。因为CPU的处理能力越来越高,SoC的性能越来越强,大屏手机也更受欢迎,甚至越来越多的软件应用,这些都直接影响了续航能力。为此,芯片制程工艺与集成度的不断提升、动态调整SoC的内核运行频率、屏幕节电模式等技术也纷纷问世,但是比起这些元器件自身的发展,这些节电技术只能算是“小把戏”了。
增强手机电池容量也许是最直接的解决方式。据悉,目前手机锂电池能量密度保持在600 Wh/L左右,但是一旦达到700Wh/L,电池的可充放电寿命将不足300次,同时很不稳定,容易发生爆炸。由于研发人员至今仍未搞清楚锂电池充电原理,因此使用超高能量密度的电池只能是个远期愿景。在能量密度不能提升的情况下,就只有通过增加电池体积来增大电池容量,但是这又不符合移动设备轻薄便携的设计趋势。
如此一来,延长手机续航能力似乎走进了死胡同。就不能用逆向思维来延长手机续航能力吗?
恐怕中国人最熟悉的逆向思维故事就是“司马光砸缸救人”,这里还想讲一个圆珠笔的故事。当年圆珠笔笔芯和钢笔的笔芯一样粗,可一书写到2万字圆珠就会因磨损而出现漏油。当所有人都在研究耐磨材料的时候,日本发明家中田藤山郎则巧妙地利用逆向思维,将笔芯油墨量控制在2万字以前用完。
因此很容易理解,按照逆向思维方式,既然手机电池容量目前难以改变,手机硬件技术的发展又遭遇互悖的逻辑,研发人员只有在应用软件上下功夫,即减少应用软件的耗电量来到达目的。要知道即使手机黑屏状态,也会有软件在后台继续运行消耗电力,而且一些软件中大量无用的代码也会浪费手机电力和通信资源。
但是,问题来了。
如果说手机制造商有动力通过硬件技术来解决手机续航问题,以达到销售目的;那么大量的移动应用开发者怎么会有动力更改以前的编程习惯,以满足减少软件耗电量的诉求呢?换句话说,软件开发人员编程凭什么要听手机硬件企业的?
中国移动和英特尔在近日刚刚结束的2015 IDF上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解开了这一死结。
他们的研究人员发现,软件的功耗和性能并不是两个孤立的指标,而是存在一定的正向协同关系,即如果能够提升软件的能效比,它的运行效率也会随即大幅提升,为此双方还制定了一套绿色软件的开发指南。从研究数据来看,还是相当惊人的:按照新的软件绿色开发指南开发的手机应用软件,平均功耗降低37%,性能却提升100%,这对于软件开发者来讲无疑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要知道,一个移动应用软件即使功能设计再讨巧,但是如果运行性能低下从而造成等待时长过长,再好的创意也会瞬间夭折。
这一发现也让逆向思维解决手机续航能力问题成为可能。据悉,中国移动和英特尔还将继续共同研究移动互联网业务对端到端系统(客户端、通信承载网络和业务服务器)的关键指标(功耗、性能等)的影响,从而形成一整套关于端到端功耗、性能联合优化的技术方案,甚至可以在IA架构平台上为移动应用软件开发者提供分析和调优工具。
这对消费者、手机厂商、移动应用软件开发人员来说确实是一个好消息。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出门就不用随身携带充电宝了。
本报记者 陈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