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自主品牌汽车之殇

  • 来源:新楚商
  • 关键字:汽车,自主品牌,中汽协
  • 发布时间:2015-04-22 08:35

  2014年整体销量不乐观

  据中汽协发布的2014年汽车行业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汽车销量达到2349万辆,同比增长6.9%,连续六年排名全球第一。但由于基数较高、宏观经济形势下行等原因,汽车销量增幅较往年已经大幅回落,并且低于年初行业预计的8%至10%的增速。

  此外,汽车销量集中度再度提高,排名前十的汽车企业销量合计2107.7万辆,占汽车总销量的89.7%,比去年提高1.7个百分点。

  中汽协数据显示,虽然2014年的汽车销量仍保持同比稳定增长,但增速放缓成为明显的主题词。

  在汽车总销量中,2014年乘用车销售了1970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9.89%。其中,轿车增速明显放缓,销售1237.67万辆,同比增长仅3.06%;SUV继续高歌猛进,销售407.79万辆,同比增长36.44%。

  除了车型增速分化,各系别品牌的占有率也在2014年出现明显变化。尤其是在市场份额连续12个月同比下滑后,。

  中汽协统计显示,中国品牌(也即自主品牌)乘用车全年销售757万辆,同比增长4.1%,占有率为38.4%,比去年下降2.1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品牌轿车销售277万辆,同比下降17.4%;占有率为22.4%,比去年下降5.6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自主品牌的SUV车型在2014年仍保持强大的竞争力,销量达到55万辆,同比增长50.36%;占SUV市场份额为44.76%,比去年增长4.14个百分点。

  对于自主品牌在2015年的表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杨表示,希望2015年自主品牌不再下滑,但预计其份额还是会继续缩水。

  自主品牌淘汰赛加速进行

  2014年,面对市场的萎缩,一部分自主品牌并没有太过慌张。

  “市场份额的下滑一方面是合资品牌价格整体下压,另一方面部分自主品牌缺少核心技术,没有跟上消费升级的步伐,拖累自主整体表现。”一位自主品牌从业人士告诉记者。在该人士看来,在自主品牌内,分化已经越来越明显。“最终一批品牌会被淘汰,一批会做大做强。这是行业发展必须经历的阵痛期,现在正处于这个转变之中。”

  以自主品牌中近两年表现较好的长安和长城为例,两者均实现逆势增长。长城哈弗H6超越大众途观等合资产品,位列SUV细分市场销售第一,而长安以逸动等产品实现30%以上的增速,让大批合资品牌望尘莫及。奇瑞的体会同样深刻,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奇瑞基于全新i-Auto平台打造的艾瑞泽7和瑞虎5等中高端产品销量同样逆势增长。

  “下滑还有一个原因是,前几年自主品牌还处于幼年期,发展上很冒进犯了不少错误,比如经销商网点布局过多过于集中,以至于同一个区域内的经销商都会‘内斗’。大家现在正开始纠偏,调整完成之后,自主品牌应该表现会好转很多。”上述分析人士表示。

  以奇瑞为例,其从2009年开始进入转型期,向高端突破,在销售上实行分网制度,导致经销商不能形成合力,但随着改革渐进尾声,其状况逐渐好转。

  “市场下降了不是说自主品牌不行了,而是说一场淘汰赛开始了,从大城市首先开始。在市场糟糕的时候,我们感受会特别明显。”某自主品牌汽车销售老总告诉记者。在北京市场,尽管从今年开始,每年的新车指标已经被压缩到了15万辆,但在这个狭小的市场中,一些优势的自主品牌在众多合资包围下仍能存活,并且展示出强大的发展潜力。

  “自主品牌”略显尴尬

  尽管各个自主品牌发展处于不同的阶段,品牌的发展理念也各不相同,但在不少的外媒眼中,他们更多地情愿用中国品牌这个称谓来统称自主品牌,这一定程度上使得自主品牌仍然处于“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局面。

  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去年广州车展上某自主品牌推出的SUV新品,其因为外观设计同路虎揽胜极光相似度颇高,而被外媒吐槽称为“山寨版极光”。德国Auto-motor-Sport在文章中就特别指出,中国车企是世界上最大的“仿造基地”,抄袭西方车型的设计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其原文中绘声绘色的陆风个别的抄袭行为上升到整个中国自主品牌身上,“这款车与中国市场上已经在售的路虎极光非常相似,很明显这是粗暴抄袭。不过在中国,这可以解释为“借鉴”了部分风格元素,而对整个车型进行了再创作。 SUV市场的火爆让中国不少没有经验的车企进入这片市场,而它们最好的方式是仿制。”

  日前一则外媒对于山东车展的报道也令不少人汗颜。据美国Autoblog报道,2015山东新能源汽车展览会上展出的青州金马的JMW2200和维动公司的一款产品外型上抄袭了宝马i3和大众甲壳虫。不少的外国网友直接在留言中指责中国汽车品牌“抄袭成风”。“中国的汽车设计师们怎么能抄袭了国外设计师们的灵感后还能在夜晚安心入睡?”

  相信上述的报道会让准备发力的自主品牌们多少感到有些尴尬,自然,不少坚持品牌转型、正向研发的自主品牌替这些仍然“走捷径”的中国企业背了黑锅。

  值得注意的是,在外媒某些别有用心的媒体中,它们一直都有意地将中国各个自主品牌模糊化,从而打造出一个仍然在“粗暴抄袭、仿制泛滥”的中国汽车形象。这样造成的一个现状是,每一个自主品牌都很难“独善其身”,都必须要尽可能地维持整个自主品牌阵营的声誉。

  近日,包括长安、奇瑞和比亚迪等在内的自主品牌集体倡议更名为中国品牌,以提升品牌价值。这无疑表明了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已经认识到,头顶的这个中国制造的这个帽子是一种宝贵的无形资产,而自主品牌之间的命运自然是从始至终的联系在一起。

  2015齐发力

  2015年开春,中国汽车行业的自主品牌似乎一夜之间都重新焕发了斗志,在经历了一个阴霾般的“N连阴”的去年之后,自主品牌纷纷通过推新车、发战略猛刷“存在感”。

  凭借着自主研发体系的厚积薄发,在2014年取得销量突飞猛进发展的长安汽车近日发布了野心勃勃的新能源战略。未来十年,长安汽车将投入180亿元,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到2025年,将推34款新能源产品,其中纯电动产品27款,混合动力产品7款,且产品百公里加速将达到5秒。

  当长安汽车在新能源战略方面展现自己勃勃野心的同时,北汽则对自主品牌强势发展下了“军令状”。在自主SUV绅宝X65上市发布会上,一直起来都强调要“拔份儿”的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斩钉截铁地表态要继续做强做大北汽的自主板块,面对着众多的经销商和媒体,他更是毫不掩饰地表态:“今年北京汽车自主品牌销售规模计划达到50万辆,两年之后计划进入百万辆俱乐部。”

  而民营自主品牌方面也传来了很多好消息,吉利冲击“合资B级车”阵营的重磅新车博瑞在3月份驶入了钓鱼台。近日,首批20辆吉利博瑞外事礼宾用车交付仪式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安聪慧在仪式上指出:“外交部外交人员服务局选用吉利博瑞作为外事礼宾指定用车和驻华使节用车,这是在展现中国品牌魅力和提升民族自豪感方面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

  同样给自主品牌“争气”的还有比亚迪,作为国内新能源市场的领跑者,比亚迪在2015年并没有停歇进军海外市场的脚步。比亚迪5台K9纯电动大巴正式交付日本京都急行巴士株式会社,比亚迪也因此成为了首家进入日本的中国汽车品牌。

  未来自主品牌靠什么来支撑?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亘古不变的规律。自主品牌并非没做过努力尝试改变。2009年初,政府花了大力气支持新能源车的发展,期望真能“弯道超车”。结果证明,那是个不切实际的梦,两三年后便破灭了。原因很简单,看似新能源汽车大家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但别人拥有更成熟的造车经验,更广泛的探索。连新能源这个概念都是外国人先想到的。目前自主品牌新能源做得好的只有比亚迪、众泰和北汽等少数几家,但整体销量也十分少。对于新能源而言,或许我们根本不在一个弯道。

  中国车企其实并非没有优势可以挖掘,最突出的一个优势就是,从理解一个新的市场需求到实现需求的速度可以比外资品牌快。五菱宏光MPV和哈弗SUV可视为自主车企对新车型需求快速反应的的典型成功案例。而汽车的智能与互联或许就是下一个战略机会。

  从特斯拉到小米,从阿里巴巴到乐视,连这些IT和互联网的企业都觊觎着汽车市场全球每年10万亿美元级别的商机。汽车行业正在或将要进行一场暴风雨式的变革,即汽车朝智能化与车联网的进化。换言之,汽车作为交通工具的属性逐步升级为交通工作基础上的智能硬件。这已不是对传统技术汽车的需求,而是一个庞大的新需求。

  一些中国品牌也敏锐地察觉到这个机遇。看到北汽与乐视合作,上汽与阿里巴巴合作,“我们花了十多年才学会造车”的尹同跃也在今年2月3日和易到、博泰签署协议,不久的未来将推出智能互联纯电动汽车。不仅是上面这些,其他本土车企也纷纷跟进。吉利、海马、江淮等本土企业对于互联网都有着很大的兴趣,因为他们同样有危机感,更不会错过这一次追赶机会。

  车联网、智能化与发动机、变速箱等技术不同,其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强势主机厂的固有优势,其优势更多的表现在对汽车技术、IT技术、通讯技术等的整合上,而这方面的整合能力并不是强者恒强,后来者或许有借机实现超越的可能性。

  本刊记者|李婷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