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发热家庭护理

  【摘要】幼儿的中枢神经调节功能差,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汗腺发育还不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很差,因此非常容易发热,发热是人体一种防御机制适应内外环境的代偿性反应。

  【关键词】婴幼儿;体温调节;小儿发热

  1 婴幼儿发热的症状

  如果发现孩子不如平时活泼,或有食欲减退时,就应该引起注意;如果觉得孩子手心、前额发烫,面部充血而精神较差时,也要看看小孩是不是发热。母乳喂养儿,当母亲给孩子吃奶时就首先可以觉察到。为了确诊有没有发热,可以用体温表量一下,通常体温以肛温为最准确,天热时量1~2分钟即可,天冷时适当延长;如果测得温度在37.5~38.5℃为低热,38.5~39.5℃为中等热,超过39.5℃为高热,40.5℃以上为过高热。

  年龄较大的懂事孩子,也可以用口表,但用口表前不能喝开水。口表测量时,把体温表含在舌下,口要闭紧,冬天室温低要多含一些时候,如体温不升,可适当延长时间。口腔的温度比肛门低0.5℃,正常时应为37℃。新生儿或小儿不能用肛表或口表时,也可改测腋下,但测温时腋部要挟紧,测量时间要延长2~3分钟,测得的温度再加半度等于口腔温度。正常儿童一日中体温也可有一定范围的波动,如早晨安静时稍低,下午活动或进食后要高一些,但一般最高最低不会超过1℃,稍有超过可在休息或睡1~2小时再量,如仍超过1℃以上时,应仔细观察,并查找原因。

  2 小儿发热应根据病情采取不同的降温措施

  2.1 物理降温是指酒精擦浴、温水擦浴、头部冷敷或枕冰袋

  (1)酒精擦浴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降温方法,常采用75%—90%的酒精,浓度为30%—50%(即水:酒精为2:1两份水一份酒精)温度为32摄氏度,100—200毫升。

  禁忌部位:

  a.枕后、耳廓、阴囊处以防冻伤。

  b.心前区,以防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房室传导阻滞。

  c.腹部,以防腹泻。

  d.足底,以防放射性末梢血管收缩而影响散热或引起一次性动脉收缩。

  (2)擦浴时应关好门窗避免着凉体温在38.5℃以下示可用比发热体温高一度的温水擦拭孩子大血管的部位:腋窝、前臂、腹股沟、腘窝处,在孩子能配合的情况下持续15-20分钟。

  (3)冷敷时将小毛巾放入冷水盆内,浸湿后,拧干,已不滴水为宜,敷在小儿前额或大血管走行处,10-15分钟更换一次,注意避免冷水将患儿的衣被弄湿和水流入身体的其他部位。

  (4)枕冰袋时将冰袋用毛巾包裹置于头部或颈部两侧大血管处,可降低体温减少脑细胞耗氧量。

  2.2 药物降温

  小儿常用退热药物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对乙酰氨基酚成分如百服宁、扑热息痛、泰诺林,另一种是布洛芬成分如美林、臣功再欣、布洛芬等。因药物性质和用量不同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两类药相对安全但不宜过量服用。

  根据临床经验总结几条注意事项:

  (1)患儿末梢循环不好时不宜冷敷和枕冰袋,患儿表现为发冷、四肢厥冷,这时应保暖、搓手脚促进四肢循环。

  (2)两次服药间隔应大4小时,如持续不退可配合物理降温。

  (3)当小儿发热时,有的家长怕孩子在受风,将孩子包裹的严严实实,这样不仅影响孩子散热降温,而且还会诱发小儿高热惊厥。

  (4)岁以下患儿如体温过高有发生惊厥的可能性,应密切观察体温,每小时测量体温一次观察体温变化。

  (5)如果您的宝宝体温过高,急于就诊最好先服上退热药再抱孩子去医院。

  3 注意事项

  小婴儿禁止使用酒精擦浴,没有表达能力的婴幼儿禁止使用冰枕。发烧期间,体温时高时低是普遍现象,须待病因消除疾病治愈后,体温调定点恢复到原来的设定,这时体温才能恢复到正常。对发烧的过度处理,可能增加宝宝身体的不适感,必要的给予物理和药物降温,有助于增加舒适感,但降温不宜太快。如在物理降温时,宝宝有痛苦烦躁甚至手脚发凉、全身发抖、口唇发紫等表现,须立即停止。

  发烧是体温中枢调定点改变所引起的,所以一般很少有超过41℃。如果体温超过41℃,就必须考虑是中暑脱水等因产热散热失调所引起的体温上升,那时就必须用物理降温法快速降低体温,尽快送往医院,以免危及生命。

  药物降温的注意事项:使用退烧药属于对症治疗,只能短暂降低体温,使机体舒适感增加,原则上建议在腋温38.5℃以上使用,次数不宜多,间隔不宜密,避免过度使用,以免造成体温过低和肝肾功能损害。儿童常用剂型为口服剂和栓剂,其中口服剂为最常用方式,一般在服用半小时左右开始生效;栓剂通过直肠粘膜直接吸收,适合不能口服或高热惊厥需要立即降温者,腹泻患儿不适用。

  重点提醒:

  宝宝发烧遇以下等情况,需尽快就医:

  (1)3个月以内的宝宝。

  (2)发烧40℃以上持续24小时,少尿或者无尿的宝宝。

  (3)低烧持续4天以上的宝宝。

  (4)发烧引起抽搐的宝宝。

  (5)剧烈呕吐或者吞咽困难的宝宝。

  (6)呼吸急促口唇发紫的宝宝。

  (7)精神差活动低,甚至昏睡的宝宝。

  (8)烧退24小时后又复升高的宝宝。

  4 小儿发热饮食

  发热会使小儿体内失去很多水分,基础代谢率随之增高,消化功能也会减弱。此时,应给宝宝多喝水,用以补充细胞外液,促进新陈代谢,排出体内毒素,预防因高热而发生的脱水现象。小儿发热时消化功能减弱,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吃半流质或流质食物,如牛奶、稀饭、蛋羹、面片、面条等,不宜吃油腻、高脂肪或奶油食品等。如果小儿食欲不佳,不要强迫进食,以免引起呕吐。在不伴有腹泻的情况下,多给宝宝食用高营养、高纤维、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是发热期间总的饮食原则。

  参考文献

  [1]叶清,彭六保.d,JL常用解热药及其合理应用[J].中国医师杂志,2002,4(10):1154.

  [2]蔡美英,娄益环.布洛芬混悬液治疗/J,JL上呼吸道感染伴高热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7(11).

  朱玲芬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