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学校为什么坚持给家长写信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 关键字:英国,学校,家长,沟通
  • 发布时间:2015-05-26 13:05

  学校跟家长之间,怎么样才能彼此感激、彼此信任——这是在英国做家长,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

  在英国当家长,常常接到学校的各种信件。在不少地方,这个国家还保持着最传统的沟通方式。

  学校通过信函寄给家长的最重要的材料,自然是成绩单。

  每年两次,孩子最重要的成绩单肯定是由学校以信件方式寄给家长。平时一般考试的成绩单,大都由孩子直接带给家长,但学校会在当天给我和爱人同时发短信,告知今天会有成绩单,请查收。

  学校发的另一种信件,是“要求批准信”。比如,正在学校学习打非洲鼓的女儿,需要参加一个英国全国性的节日庆祝活动。这个时候,学校就会给家长来一封信。

  信中有三项内容。第一,孩子会于某一天离校,家长是否同意?第二,如果同意,请填好孩子的相关医疗信息——她的社区医生是谁?是否有病史?身体平时有什么问题?第三,告知孩子这次出门,学校是购买有保险的,并附上保险条款和具体金额。

  这一方面是把详细情况告知家长,另一方面也相当于是学校和家长之间签订的“合同”,条分缕析,责任自明。

  此外,学校还会寄来邀请家长参加会议的信。

  这里所说的会议,一种是中国家长熟知的“家长会”。但在英国,家长会并不是全班学生家长坐在一起听老师“训话”,而是老师、孩子和家长三者单独坐下来,交流孩子的学习进展情况。英国的学校不允许“排名次”,老师和家人是根据每个孩子的情况,设定其个人化的学习目标。所谓“进展”也是孩子和自己相比,看距离目标还有多远。

  还有一种会议,是学校为家长组织的讲座。

  我曾经参加过一个小规模的讲座,是关于“如何表扬与肯定孩子”。现代的家长都知道要鼓励孩子,但鼓励不能随心所欲。比如,不能表扬孩子长得漂亮,更不能表扬孩子如何聪明,但可以肯定孩子做过的一些事情,以形成正面的激励。

  那天听完,我的感觉是,如梦初醒。说来惭愧,从初为人父至今,已经快14年,我却从来没有接受过一次如何当父母的教育。这一课,算是在英国才补上。

  这些信函,在女儿上学的这些年里,已经积累起了厚厚一摞,也是一部女儿的“成长史”。作为家长,从中感受到的,是教育机构与家长沟通的苦心。

  女儿也曾在国内读过书,相比之下,我们那时与学校的沟通,就要少许多,见老师基本也是“听训”。

  学校跟家长之间,怎么样才能彼此感激、彼此信任——这是在英国做家长,我学到的最重要一课。

  文/安光系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