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敏:聊设计前我们来谈谈审美

  • 来源:汽车杂志
  • 关键字:设计,中国元素
  • 发布时间:2015-06-10 14:23

  相信不少读者也想了解关于中国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我第一个问题,就是请教曹敏怎么看待称为中国元素的设计,及如何理解中国设计和中国元素?

  “这个问题特别好,其实这个问题我们已经研究了十几年了,也经常有机会和媒体的朋友去聊这样的问题,的确,我们关注这个问题是两个原因,笫一个原因很现实,无论是雪佛兰还是别克还是凯迪拉克,它本身是美同的品牌,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年来他们存中国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这些产品的开发之初,我们的确是考虑了文化的因素,这个中国元素,实际上它是放在一个人的语境当中,比如说文化,用车的文化、审美的文化,我们作为设计师更多的关注是审美。”

  “第二个原因就像你讲的,以泛亚为例,我们开发的主体,无论是工程师还是设计师都是本土的研发力量。我们的设计团队绝大多数都是本土成长起来的设计师,当然也有部分从海外归来留学的学生、GM的专家,和一些从海外招聘的年轻设计师。但是中同文化、中国元素是我们祖先从古代留下的东西,也是我们在这里经常碰撞的一些东西,恰恰是我们有不同的成员组成,才会有不同的机会来讨论这样的问题。”

  “近年米,我们越米越有这样的感受,这么多年米,一步步走过来时,我们也有这样的感受,或者有一些作品在自己做的过程当中,确实会有符号化的东西,但是我们随着这个团队能力的提升,随着我们一步一步地在工作中做量产车也好、做概念车也好,我们越来越发现,实际上真正的中同元素正是我们这一群开发者。这一群人就是这个产品背后最大的一个中国元素,这不是一个讨巧的答案,为什么这么讲?因为您看到的每一样东西背后都是有一群人打造的,什么样的人就会做出什么样的东西。”

  “在我求学的时候,中国的设计院校里,是没有汽车设计这门课的,对汽车感兴趣的话,都是要靠自己去学的。而汽车恰恰又是一个在西方社会发展出来的产物,所以你学汽车也好,了解汽车也好,眼光全都得往西方看。但是从小到火,一个人成长起来,你学的艺术、学的设计,你的文化环境却是一个东方审美的环境,你的老师、前辈也是处于这样一个环境。实际上存这样一个成长过程当中,已经有一种中西文化交融的元素在坐面了。随着在工作当中,在泛亚这样一个环境里面又是非常非常典型的中西交流环境,我们不停地存学习,在吸收西方的东西。但是通过我们这些人米做这样的事情,会自然地把我们所感受到的社会的审美,与文化里一种诉求;和我们自己感受到的一群消费者,以及他们的诉求,都会白然地融合存这里面,但你很难描述在这个过程中,1+1是怎么变成了3或者是几的。但,这也是我为什么把这群人定义为中同元素。”

  “再举个例子,你也可以看到像我们FNR这款概念车,我们的设计副总裁Ed Welburn给了非常高的评价。存设计过程当中,他存每一个步骤都给了我们很多的鼓励,他认为这是业界最高水平的代表。他跟其他人说,这样的一款概念车,只有在上海这样一个环境里面才能够孕育出来。我们也的确感受到了,天地万物之间信息的大融合,很难去进行一个定义。我的感受就是,在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时代背景之下,我们所感知到的这一切,再反映到我们做的事情当中,然后呈现给大家看的这样一种现象就是文化。我们所做出来的作品,实际上是一种自然的流露,我们不会刻意地贴任何的标签,比方说这条龙好像不错,我们把它贴上去,这个祥云也不错,就把它做上去,又或者说这是来自于底特律的标签,一定要放在上面,但不是这样的。我们会在每一个设计项目之初认真地考察,比如说以雪佛兰FNR为例,我们会非常认真地研究雪佛兰这个品牌的美学基因,从Corvette Stingray,到今天的Malibu,再到Camaro。每个时代的经典作品都有每个时代的独特力量。”

  Text:陈嘉宁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