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权下放 延足有了职业化模样
- 来源:足球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延边队,中甲,外援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6-11 11:58
从去年的中甲降级队,到如今的中甲领头羊,延边的转变让人震惊。除了教练与球员的努力之外,促成这种蜕变的另一个深层原因,是俱乐部的职业化改革。
资金充裕,不再贫穷
延边足球在中国足坛有两个特色:一是球队有着独树一帜的风格,二是资金短缺。延边俱乐部隶属于延边州体育局,营运资金大部分由政府拨款。过去大部分时间里,财政拨款只能勉强维持球队的运转,球员的工资、奖金通常无法按时发放,但是“只拖不欠”,到了年底,州政府的资金到位之后,再统一补上。从去年开始,吉林省和延边州两级政府都开始加大对俱乐部的扶持力度。除了州政府的投入从过去的每年1000万左右,增加大到2000多万外,两级政府还积极地为球队联系赞助企业,去年延边俱乐部的预算超过了4000万,球员普遍提高了工资,在外援选择上也有了更充裕的空间,可以说,如今的延足,已经摘掉了“贫困户”的旧帽子,过上了“好日子”。
选主帅,俱乐部话事
在资金投入加大的前提下,延边去年为什么反而降级了?俱乐部和体育局在去年年终总结时,从多方面找问题,发现最关键的一环没有理顺,即人事权。过去多年,延边俱乐部的主教练,都是由体育局领导班子开会研究确定后直接任命,实行主帅大包干制,包括选援、工资奖金评定统统由主帅决定,俱乐部只是承担一个“服务员”的角色,没有任何话语权。去年,延边的主帅选任、外援内援引进还是走这样的路子,但是选援并没有达到预期中的效果,在诸多关键问题上,俱乐部与主帅有意见分歧时都说不上话,同时,球队内部出现严重问题,最终降级了。
为了避免去年的情况再度发生,州政府、体育局终于在俱乐部管理上走出了职业化的一步——将选择主教练的权利下放到俱乐部。因此,在今年年初,延边俱乐部在网上发出广告,正式招聘主帅,并且重新制定了选援组队的流程。人事权利回归俱乐部,主教练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变成了“打工”的角色。最终,延边俱乐部在七八个候选人当中,选中了韩国教练朴泰夏并签订了为期一年的合同。
外援的选择则首先是由主教练提出需要的位置,然后由经纪人推荐到俱乐部,主教练再从中抉择。据了解,今年在组队期间,朴泰夏原本看好一名突尼斯国脚,但外援体检时发现腿中有两颗钢钉,最终被俱乐部否定。如果放在以往,主教练说用谁就谁,也不会有体检的过程,俱乐部更不会有否决权。
如今是教练选人,俱乐部把关,比较职业化了。延边今年签下查尔顿、斯蒂夫以及河太均三名外援,三人包办了目前球队19粒进球中的16粒,是中甲攻击力最强的外援组合。除了外援之外,延边今年还用满了五个内援名额,其中,赵铭、裴育文都是如今的绝对主力。相比上赛季,今年延边队的主力阵容更换了一半,可见,由俱乐部主导的成功组队,是球队能够取得好成绩的一个关键因素。
保十争八目标不变
在朴泰夏的要求下,球队管理也在变得更加职业,包括去客场住的酒店,从过往的三星级,提高到本赛季的五星级,另外,饮食标准也有着显著的提高。相比以往,如今一个客场可能多花两三万块钱,但保证了球员的休息和备战。另外,朴泰夏的家长式管理,也让球队更加团结,他善于调动每一个球员的积极性,让每个队员都觉得,可以在这支球队里有用武之地。
虽然延边队如今已是中甲的领头羊,不过俱乐部依然十分低调,强调保十争八的目标不变——对于这家政府色彩最浓的中甲俱乐部来说,内部的职业化推进,也许比只争朝夕的冲超更重要。
记者 刘翔宇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