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老区“新”路子——访赣州市经信委主任肖志东
- 来源:新能源汽车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电机,锂离子电池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6-18 14:54
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克服自身技术和经济劣势,充分挖掘产业潜力,抓住国家经济转型升级机遇、实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的突围,是每一个想快速发展的地区所面临的艰巨课题。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往往更愿意挑选市场成熟、产业配套、技术资金更加聚集的地区来进行创新投资,政府通过传统的土地、税收优惠等手段来吸引外来企业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越来越难。
为此,本报记者对赣州市工信委主任肖志东进行了专访。
肖志东对记者表示,以赣州市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若干意见》给了赣州市以强大的政策支持,通过对国家区域扶持政策内涵的深入理解与有效发挥、再加上对现有产业基础、综合能力的充分挖掘和整合,来逐步加强自身产业基础和造血功能,逐步放大政策扶持效应,提升政策的吸引力,吸引外部投资聚焦赣州,可以实现区域产业的有效突破。
发现产业优势
新能源汽车绝不是对于传统汽车能源方式的一种替代,而是对传统汽车产业的又一次变革。传统汽车产业集中地区的优势正在受到挑战,新的产业布局正在形成。
针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特点,赣州市从细致的产业基础调研开始,开始挖掘自身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价值定位。
首先,新能源汽车产业包含电池、电控、电机三大基础系统。赣州市在其中拥有两大方面的优势。一是在稀土永磁材料方面,赣州在全国占很大的产业比重。先进、高品质的稀土永磁材料对与提高新能源汽车电机效率起到了关键因素。
稀土永磁电机对比其他电机来讲不但扭矩大,能耗低,而且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低。其电机质量仅是一般电机的三分之二。只要研制、生产出耐高温、耐震动的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赣州在新能源汽车电机产业中就可以占有一席之地。
稀土永磁材料—高性能电机—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整车生产,将构成赣州市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渐进式发展的产业链条。
其次,在电解铜资源方面赣州市拥有充足的产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高品质的铜箔将作为锂电池的电极材料,漆包线为高性能电机线绕组的基础材料,需求量巨大。目前,对于赣州市来讲,如何将产能过剩的电解铜产品进行深度加工,符合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的产品要求。
第三,在锂电池方面,赣州市拥有丰富的锂资源。其中锂辉石矿比其他地区的云母锂矿、盐湖锂矿的品质更为优异,并储量惊人,为赣州市发展高能锂离子电池提供了资源保障。
如果,开发出适合城乡居民需求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不仅将满足广大农村居民机动出行的迫切需求,还将带动城市市场的发展。
渐进式发展路线
2011年,赣州市根据自身的优势,委托同济大学做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先期示范区规划,并成为江西省唯一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2012年,中央政府出台《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指出“支持赣州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为此,赣州市曾经希望凭借中央的扶持政策,在全国进行招商引资,力图希望引入知名的汽车整车厂商来发展赣州市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为此,2013年前后,赣州市曾经先后主动走访问了一汽、上汽、长安、北汽、金龙、比亚迪等知名汽车厂商,并且分别邀请来赣州市考察投资。
然而,政策的支持并不能代替市场的发展规律,影响国内整车企业的布局。赣州市对于整车厂商的招商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从全国市场来讲,整车厂商更倾向于对现有优质产业资源进行整合,而难以下决心进行新产业基地的投资;另一方面,赣州市相对薄弱的产业基础和配套环境还不足以吸引整车厂的“眼球”。
一步到位的发展思路一时难以实现。那么,怎么办?
赣州市开始借鉴国内类似区域的发展经验,走一条渐进式发展的路线。一方面引进技术人才、另一方面自力更生打造自我发展平台,夯实产业基础,做好关键零部件和配套产业,之后再逐步转向整车生产。
引进技术 打牢基础
赣州市开始逐步加强扶持自己的高性能稀土永磁电机产业。并且,整合赣州市的汽车产业资源,将一个场地车厂、四个改装车厂进行整合。初步形成驱动电机与专用汽车、特种车辆和乡村货车的配套生产能力。
同时,赣州市针对电池产业和电传动产业的发展积极引入先进技术和人才。
在国内方面,工信部把赛迪研究院介绍给赣州,帮助其指导赣州市的产业发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也纷纷为赣州提供了技术支持,并建立产业研发基地。并先后引进3家整车生产企业落户。有13款车型进入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专用汽车整车装配车间投入批量生产,已销售各型号纯电动专用车200余辆,市场发展势头良好。
在国际合作方面,赣州市配套投资7500多万元,引进了孚能科技公司落户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该企业曾经承担美国能源部新能源支持项目,拥有世界顶尖的动力锂电池生产、研发能力。目前,其在赣州的生产基地产能达到350兆瓦时,产品全部出口。其二期工程也正在加紧实施,预计产能将达到1.2G瓦时,并实现在与国内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同步配套。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逐渐成熟,与几年前相比,已经有更多的新能源汽车配套项目正在希望落户赣州,一些整车企业也纷纷赶来恰谈合作。
目前,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政策支持的力度很大,在过去几年间,赣州市打牢产业基础配套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如果之前没有打下一定的产业基础,再好的政策此时也难以发挥效果。
赣州市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资源也只是刚刚挖掘了很浅的一个部分。然而,我们坚信,只要赣州市积极地打好产业基础、积极探索创新,一旦条件具备,就将迎来新能源汽车产业跨越式地发展。
本报记者 于小龙|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