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应当怎样应对“奇点”的迫近

  • 来源:同舟共进
  • 关键字:奇点,发明家,美国总统
  • 发布时间:2015-07-08 12:14

  “库兹韦尔点”

  许多人可能对“奇点”一词感到陌生,其实我们在教科书或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它的近义词--“临界点”或者“极限”。比如,哲学上宇宙演化的起点是奇点,物理学上的绝对温度、零电阻点都是奇点;化学中的冰点和沸点等也是奇点。人的体温的临界点分别是14.2℃和46.5℃,而忍耐环境温度的临界点是116℃。宇宙中的万事万物无不处于变化之中,有变化就有变化的临界点。不过,由美国天才预言家雷·库兹韦尔提出的奇点,别有一番新的含义,这是他的首创,我们姑且称为“库兹韦尔点”。

  雷·库兹韦尔是世界领先的发明家、思想家和预言家,他被美国诸多媒体誉为“永远不满足的天才”“最终的思想机器”和“爱迪生之后唯一有资格的继承人”。他是美国国家技术奖章的获得者,曾先后三次获得美国总统奖,拥有十多个荣誉博士头衔。那么,他是怎样提出“奇点迫近”这个惊世骇俗的概念呢?他用了20年的时间观测、追踪和记录历史发展的轨迹,以预测未来。2005他出版了《奇点迫近》(The Singulairity near)一书,立即引起了未来学界的轰动。在《纽约时报》的一个排行榜上,该书是当年被博客讨论最多的30本书之一。理论物理学家保罗·戴维斯评论说:“该书有令人欣喜的猜测,但也有一些领域所持有的大量疑点。”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评价:“他是我所认识的最优秀的人工智能预言家。”早先,他于1990年出版了《灵魂机器的时代》,加上2006年出版《活得够长活得更幸福》一书,合称为他的三大代表作。

  在这些书中,库兹韦尔大胆地预言:2027年电脑将全面超过人的大脑,2045年人类将进入技术奇点,生物人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人与机器人的结合体。21世纪人与机器难分彼此,人将不再是万物之灵,而电脑将是比人脑高一万倍的智能。机器不仅有智能,而且将具有灵魂,具有人的意识、情绪和欲望。在人的身体中,植入用生物工程和纳米技术制成的电脑芯片、人造器官,人的学习能力更强,有更灵敏的视觉和听觉,比现在的人更长寿……这一连串的预言,听起来简直是天方夜谭,是科幻小说的臆想。他还预言在技术奇点到来时,人类将进入“后人类”时代,就犹如由石器时代进入到现代的跨越一样。也许,正是这些非常大胆的预言,他被人们称为超级狂人,是“越界”之人。

  但是,在研究了他的发明和预言的经历之后,我们又不能不佩服他的远见卓识。有人统计了他的预言准确率达到86%,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例如,他预计电脑将在1998年战胜国际象棋大师,结果提前在1997年就实现了。这一年,由美国IBM公司研制的“深蓝”,经过了8天的鏖战,以3.5比2.5的比分,战胜了俄罗斯国际象棋超级大师卡斯帕罗夫--他曾经保持了12年的国际象棋冠军称号。这场博弈显示了电脑的高超智慧,令全世界感到震惊。

  又如,20世纪最宏大的研究项目之一,是准备用15年的时间破译人类基因密码,绘出基因图谱。可是,直到1997年才有1%被破译。于是,许多人质疑,以这样的速度根本不可能完成这项任务。然而,库兹韦尔却坚信,只要每年完成双倍的突破,从1%开始,7年之后就达到100%。结果呢?破译基因图谱完成的时间,与库兹韦尔预言的时间完全吻合。那么,他预言的准确性又是怎么来的呢?这是取决于他渊博的学识、极高的悟性和精确的判断力,这就是预言家所必须具有的特质。

  进入21世纪以后,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们既带来了惊喜也增加了一些忧虑。于是,世界有不少的未来研究机构,都在对未来进行预测。例如,美国英特尔公司研究院的未来学家布瑞恩曾预测:“未来的一件衣服、一张桌子和一支笔,都会成为电脑。”IBM公司与四所大学合作,致力于推动类人脑计算机时代的到来。英国牛津大学人类未来研究所(Future of Humannity Institute),是一个由数学家、科学家和哲学家组成的团队,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研究的目标是未来人类在哪些情况下可能遭到无法抗御的危险而整体灭绝。

  该所所长尼克·博斯特罗姆说:“这件事情至关重要,如果决策失误,那21世纪可能就是人类在地球上存在的最后一个世纪。”英国剑桥大学天才理论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也预言:“除非我们能找到在宇宙中生存的方法,否则人类在1000年内终将灭绝。”这并非阴谋论,他认为地球已过于脆弱,无法继续承受人类的摧残。2011年,他又发出忠告:“维持我们长期生存的唯一机会并非继续蹲守在地球上,而在于地球之外的宇宙探索。”

  从历史发展看,有些预言兑现了,也有一些预言落空了。但是,在对待威胁到人类生存的预言上,我们应当抱着十分警觉的态度,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是因为信其有就会严肃认真地对待,有备无患;信其无就会麻痹大意,一旦危机到来,那就会毁于一旦,一切都无法挽回。

  人类应当怎样应对“技术奇点”的迫近

  那么,人类应当怎样应对“技术奇点”的迫近呢?这个涉及人类共同命运的问题,须以全人类的智慧和力量来应对,既需要有超越传统思维的想象力,又需要把这些设想付诸实践。为此,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首先是立即行动起来,拯救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就目前所知,地球是唯一适宜生命物生存之地。但是,正如霍金所指出的:“地球已过于脆弱,无法再继续承受人类的摧残。”面对伤痕累累的地球,难道我们还能无动于衷吗?近30多年,联合国各成员国通过谈判、拖延、妥协通过了一系列的公约或协议,如《外星空间条约》《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即《京都议定书》)《联合国海洋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等等。但是,由于不少国家倾向于民族利己主义,执行这些公约是打折扣的,致使改善环境的问题不能得到落实。因此,急需以联合国的名义制定《拯救地球宣言》,各个会员国不得讨价还价,强制执行,违抗者课以重罚。

  其次是严格遵守科学伦理道德,开发新技术需要受到法律的监控。人是万物之灵,开发新技术,必须限制在人的可控制范围之内,任何亵渎人类尊严的研究,都必须予以取缔。例如关于克隆人的研究、干细胞移植的研究,都必须遵守人的伦理道德。人们最担心的是人工智能的研究,担心电脑超过人脑。在这个问题上,也必须遵循一个重要的原则,电脑只能成为人的帮手,一些威胁到人的安全的研究,是绝不允许的,这也是对人类尊严的冒犯。在杀伤性武器的研制与生产上,也必须制定国际公约。

  被称为世界枪王的米哈伊尔·卡拉什尼科夫于2013年逝世,享年94岁,在临终前给莫斯科东正教大牧首写信忏悔说:“我一直备受内心痛楚的煎熬,困扰我的是一个无解的问题:我发明的AK-47突击式步枪令不少人丧命。这就是说,身为农民的儿子、东正教徒,我应对生命的陨落承担责任,哪怕是敌人。”这是良心的忏悔,是理智战胜了战争的狂热。现在,世界范围各地区的冲突越来越频繁,解决这些冲突绝不能剥夺人的生存权利,哪怕他是敌人。战争的破坏性极大,不仅杀戮生灵,而且给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这就应当引起人们的反思,必须以和平的或非致命的手段解决冲突。

  再次是加快对外星空间的探索,在搜索外星生命的同时,要为人类移民外星寻找出路。霍金预言:“人类如果想一直延续下去,就必须移民到火星或其他星球,而地球是迟早灭亡的。从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看,宇宙万事万物有始必有终,因此地球终有一天会毁灭的,虽然我们不知道这一天何时到来,但人类必须作好准备,这才是万全之策。令人欣喜的是,人类在探索外星空间方面已经取得了某些进展,人类的足迹已经踏上月球,火星车也多次登陆这个红色的星球,并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测。在移民外星方面,火星自然是第一候选者。美国宇宙探索技术公司已经制定了移民火星的计划,简称为SpaceX,预计2030年送首批移民到达火星。该项目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对外宣布,保证安全,价格低廉(约200万美元)。荷兰一家非营利机构,也在为移居火星做准备,已经在全球征集到7.8万名志愿者。

  但是,移民火星绝非是轻而易举的事,宜居的条件是改造火星,以适应人类生存最起码的条件。这并非一日之功,要克服气温低、氧气不足和烟雾、毒气的弥漫。但是,回顾人类是怎样由洪荒进化到今天的文明,其间经历了多少磨难--他们居住洞穴,茹毛饮血,以树皮、兽皮御寒,驯化动物,筛选和种植可食用的植物;他们前赴后继,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探寻,才逐步进化到现代的文明--可想而知,移民外星,实现人类一万年的梦想,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又该会有多少殉道者。但是,只要有亿亿万分之一的可能,就不应该放弃,即便是到达外星的一只”诺亚方舟“,只要人种不灭,就有沿袭人类文明的希望。

  文│刘道玉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