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银行信贷资产业务的变化——以鞍山为例

  • 来源:银行家
  • 关键字:地方银行,信贷,金融
  • 发布时间:2015-07-16 13:02

  当前我国经济金融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这是一个以中高速、优机构、新动力、多挑战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经济结构优化再平衡成为主旋律,更加追求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地方法人银行机构作为区域金融的一直新兴力量,经历了从小到大,从粗放经营逐步向精细化管理升级,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取得了长足发展,资产规模不断扩大,资产质量稳步提高,盈利能力大幅增长。面临当前经济金融发展“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增加,银行业务同质竞争激烈,地方法人银行信贷资产结构变化值得研究。

  信贷资产结构分析

  截至2014年末,鞍山地方法人银行贷款余额为621亿元,近5年年均增长18%,高于全市贷款年均增长2个百分点。近几年,地方法人银行依托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实现了规模扩张、资产质量提高、内部管理强化、经营收益大幅增长等发展良性目标,综合实力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随着规模快速扩张,带来的各种风险隐患,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逐渐显现,值得研究与关注。

  按期限划分。截至2014年末,地方法人银行贷款余额为622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占比62%,短期贷款占比38%;而2010年末贷款余额为359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占比52%,短期贷款占比48%。目前,中长期贷款占比较5年前增长了10个百分点。另外,2010年到2014年,这些机构存款总额年均增长20%,贷款总额年均增长18%,短期贷款总额年均增长9%,而长期贷款总额年均增长29%。从数据上,近些年地方法人银行机构中长期贷款增加过快,中长期贷款增长比同期存款增长高出9个百分点,资金期限错配问题显现。

  按照用途划分。近5年,鞍山地区银行机构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提供贷款累计3175亿元、1880亿元,年均增长20%、10%;其中法人机构银行累计贷款年均增长分别为29%、22%,增幅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地方法人银行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根据政府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大力发展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金融业务,为地方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按照贷款形态划分。截至2014年末,地方法人银行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50亿元,占全辖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63%,综合不良率为8.05%,远高于全辖不良贷款率4.34%,而2010年地方法人银行这个指标仅为2.96%,这五年银行在实施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不良贷款率也在大幅增长,尤其2014年较2013年同比增长了58%,在经济增速放缓,“三期”叠加的形势下,银行业不良贷款的大幅增加值得关注。

  按照机构划分。截至2014年末,地方法人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23亿元,占辖区总额的70%;涉农贷款余额222亿元,占辖区总额的59%。城市商业银行作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主力军,2014年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171亿元,年均增长16%。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商业银行涉农贷款余额为134亿元,年均增长14%。另外,村镇银行作为新设立的小型银行机构,小微和涉农贷款余额占自身贷款余额均超过了80%,为涉农和小微经济提供了重要的补充作用。

  新常态下地方法人银行信贷业务面临的挑战

  新常态下,面临经济下行,粗放式管理亟需向精细化管理转变,规模扩张亟需向提质发展转变。随着存款保险制度呼之欲出与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存贷利差将收窄,地方法人银行面临品牌知名度不高、业务结构单一、议价能力不强,人才基础薄弱、系统建设较为落后等困难,地方法人银行信贷业务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对银行资产质量稳定性的考验。经济增长转为中高速发展,实体经济运行速度放缓,银行资产质量面临考验。一是“两高一剩”行业受政策调整影响较大,盈利能力下降,削弱了这些企业的直接偿债能力。二是房地产、原材料等固定资产抵押品价值下降,降低了银行信贷资产处置的预期价值。截至2014年末,全市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4.34%,同比增长20%;而地方法人银行不良贷款率为8.05%,同比增长58%,在存量和增幅上均大幅高于地区平均水平。

  对银行传统信贷业务和新产品研发能力的考验。随着经济发展多元化和金融发展多样化,实体经济对银行服务需求出现新特征,银行传统信贷业务和产品创新能力面临考验。一是传统信贷业务难以与社会融资方式转变相匹配,无法满足企业多种融资方式综合使用的客观需求。二是单纯持有信贷资产的策略,受到资本充足率对业务规模扩张的约束,银行需要综合运用信贷资产转让和资产支持证券等工具灵活控制资产规模,有效经营存量资产。

  对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能力的考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进程加速的金融改革,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是人民银行分支机构2015年可以综合运用MLF、SLO等多种工具调节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和利率水平,强化对地方法人银行的流动性调节,地方法人银行流动性和利率风险管理难度加大。二是在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金融脱媒”趋势加深、存款偏离度考核指标出台的背景下,地方法人银行存款增速明显放缓,负债成本上升,传统吸收存款方式难以满足信贷业务快速增长的新需求。

  对银行资本管理能力的考验。经济下行,产业结构深度调整,产能过剩、房地产等行业盈利能力降低,各种信贷风险逐步显露,不良资产大幅增加,银行资本管理能力面临新考验。当前银行资产质量下降,计提拨备和风险资产规模不断提升,降低了银行资本充足率。地方法人银行更要正视资本压力,运用有限资本更高效的服务实体经济。

  新常态下地方法人银行发展的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过去的十年银行在助推经济增长过程中实现了自身快速发展,资产规模成倍增长,资产质量不断提高,经营收益大幅增加,可以说是银行发展的黄金十年。而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下,银行需要完成经营理念的转变,经营方式的优化,金融产品的升级等,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支持国家重点战略工程,支持国家产业升级,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和良性互动。

  差异化引领地方法人银行信贷业务转型升级。地方法人银行要注重品牌化发展,全力打造“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绿色金融、三农金融、小微金融、惠民金融”产品,充分发挥人缘、地缘优势,研发出贴近市场、贴近客户,服务市民百姓的特色业务品牌,为客户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体验,带动地方法人银行自身信贷业务转型升级。

  着力支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推动地方产业结构升级。新一轮的振兴东北发展战略已经实施,地方法人银行作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应该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充分发挥金融的杠杆作用,积极支持科技创新、万众创新,自主创新,全力支持东北振兴,推动地方产业结构升级转型。一是加强对产业政策的理解和前瞻性研究,聚焦重点扶持领域,积极支持地方激光产业园等新兴产业发展。二是遵循有扶有控的原则积极调整存量资产结构,按照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要求,化解产能过剩行业信贷风险。

  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核心”的产品,着力支持普惠金融发展。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一基本原则,深入分析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根本,着力支持普惠金融发展。一是进一步发挥地方法人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资源优势,结合小微企业集群地区特点,充分利用地方政府的扶持政策,创新工作方式,推出快速审批、期限灵活、还款便利的金融产品,满足小微企业的发展需要。二是加大地方法人银行对“三农”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三是重视消费市场的发展需求,强化对居民的个人金融服务职能,稳步发展住房、汽车、旅游等消费金融。

  从粗放式扩张与管理向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转变。新常态下,地方法人银行需要加快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节奏。一是加强公司治理建设,完善银行的决策机制,提高内部管理水平,细分流程,改进资金配置效率,科学确定风险计量和定价,建立地方法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二是风险管理精细化。提倡全面风险管理理念,量化风险管理水平和风险管理技术运用能力,推进客户信用风险评级、市场风险管理系统以及操作风险管理系统建设与应用,确保银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健康发展。

  警惕流动性风险,降低资金错配收益。地方法人银行将短期化的资金来源投入到长期化的信贷业务中,通过资金期限错配获取高额收益,隐藏较大的流动性风险。在服务实体经济和自身发展过程中,银行需要时刻警惕加强流动性风险,保持应有的支付能力,确保银行安全、平稳运行。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在即,对银行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坚持安全支付优先的原则,将流动性风险集中进行管理,加强流动性预判和监测,有效规避流动性风险。

  转变传统拼资产规模的发展模式,提升资产质量和效益。新常态下,质量内涵式发展是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面对经济增速放缓、房地产等传统行业深度调整带来的风险管控压力,地方法人行业不良率大幅上升,传统的依靠拼规模吃利差的盈利模式不再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地方法人银行需要注重资本、风险和效益平衡发展的经营理念,加强精细化管理,强化单位资本回报率,提升资产质量和效益。

  关昕宇 张俊 姜云浩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鞍山市中心支行)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