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loud:苦练“内功”的云开拓者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UCloud,华琨
  • 发布时间:2015-07-22 09:54

  ——专访UCloud联合创始人&COO华琨

  90%的创业公司活不过三年——互联网圈子中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UCloud则成为了幸运的10%。在被市场经济主宰的行业中存活、发展,到如今比肩阿里云、腾讯云,仅凭借运气远远不够,最核心的一点:UCloud抓住了用户变化的需求,跟上了技术演进的脚步。

  3年前,UCloud云计算公司成立,而这之前,华琨在腾讯开放平台负责运营服务,CEO季昕华和CTO莫显峰则是他在腾讯的前同事。创业的想法最初是季昕华的主意,他希望创立一家服务于初创团队的云计算公司,建立一个中立、开放的云计算平台。

  想象是美好的,但现实是从3月份公司成立,到9月份的半年时间中UCloud没拿到一份融资——尽管同年亚马逊AWS云服务营收已经超过了20亿美元(约合124亿元人民币),但在当时的中国市场上,很少有人看好甚至了解云计算。

  不仅投资人不看好,愿意尝试云服务的公司也很少,UCloud努力大半年,产品的第一批用户大多是老朋友、老同事,而公司的开销均由三个创始人来承担,艰难可想而知。

  面对困境,有人选择了改变方向或者退出,而UCloud则选择了坚持与不断的尝试。在这一次次的尝试中,创业团队的接受和使用为UCloud带来了契机,这批早期的用户来自不同的行业,电商、游戏、移动App都在其中。

  在这一过程中,游戏行业的需求受到UCloud的重点关注。华琨在腾讯开放平台时跟很多第三方游戏开发者有过深入接触,对游戏行业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前瞻性认识,他认为:资本市场的热度和用户增长的速度两方面都证明手游即将迎来爆发,移动游戏正成为下一个互联网的风口。

  数量众多的手游创业团队亟待解决如何快速部署服务器端、让产品快速上线的问题,对云计算有迫切需求;而云计算弹性、可用等特征也恰好契合移动游戏用户数量增长快、潜力大、使用频度高等特性,用华琨的话说就是“游戏行业不仅有业务驱动与用户诉求,更重要的是它迫切的在求变”。

  关于国内的手游市场,那将是另一个故事。而我们知道的,便是UCloud第一批客户里就有相当比例的移动游戏团队,目前Top20发行商中90%是UCloud的客户,UCloud也成为与阿里云、腾讯云一样,国内领先的云服务商。

  “‘互联网+’战略已经出台,我相信云计算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通过与浪潮等合作,我们也已经提前布局市场。”华琨说,“始终顺势而为,抓住互联网行业最活跃的下一个风口,这是UCloud作为创业公司三年快速发展的原因。”正如2012年的移动游戏一样,UCloud在2014年就布局在线教育及O2O行业,2015年则在互联网金融和SaaS领域发力,截至目前,开课吧、易到用车、搜易贷、明道等知名企业都是UCloud的用户。

  而对于这些客户们为什么选择UCloud,华琨颇显神秘地笑着说:“这里面有一种莫名的信任在里面”。

  或许,UCloud对用户诉求的关注和对自身技术产品的执着,就是这份信任所在。

  客户、技术、产品缺一不可

  华琨把UCloud定位成一个服务者,一个用自身坚实基础服务用户诉求的实干者。

  他认为,云计算公司最重要的有两点:第一是用户,第二是技术和产品。大部分公司的定向思维一直是公司有了好的产品才能吸引到客户,也就是所谓的“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华琨却认为,客户的需求才是第一位的。

  他表示:“以手游客户为例,他们的特点就是进入门槛低、开发周期短,这样的特点也就代表着上线速度和后台支撑是关键。移动游戏不像传统行业有多种分发方式,对于移动游戏的开发者来说,开发一款手游的时间和金钱相当于将自己的身家性命押在这里,从这一点来说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把客户服务好。”

  《刀塔传奇》是UCloud的典型客户之一,这个由腾迅系创业团队研发的游戏成功打破腾讯霸占App Store排行榜首的位置,成为真正的传奇。“无论从流水、DAU(每日活跃用户数)、注册用户等各方面来评估,《刀塔传奇》毫无疑问是2014年最火爆的游戏。对这样一款游戏来说,后台的运维也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华琨表示,它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移动游戏,总注册人数接近4000万,日活跃用户超过300万,对于云平台的服务器数量和性能也有着很高的要求,“单是这一个游戏,就需要数千台服务器集群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移动互联网时代,还有着无数像《刀塔传奇》一样心怀梦想、期待爆发的团队。当产品迅速火爆,访问流量陡增的时候,架构无法支撑快速的扩容,只能看着用户对产品的吐槽和负面信息越来越多;当产品知名度很高的时候,经常遇到黑客恶意攻击,造成网络堵塞,用户无法正常使用。越来越多的移动开发团队逐渐意识到他们非常需要一个稳定、可弹性扩展、安全、高可用的网络基础架构。UCloud正是看到广大移动开发者的迫切需求,推出了适用于移动应用的云计算资源解决方案,切中用户痛点。

  有些人觉得手游开发容易,华琨则认为移动游戏代表了互联网的技术前沿:“早期移动游戏停留在简单的卡片阶段,战斗都是已经设计好的自动画面,与后台的交互很少,对后台计算网络的要求不高。到了2013年,出现了多人交互、实时对战等更丰富的操作体验。”移动游戏的快速进化,也给云服务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对后端云计算的要求更加复杂。如果一个云平台能服务好最新、最流行的移动游戏,它的技术能力必然是领先的。

  用户进行交互行为时,要求后台不断和服务器端同步数据。在游戏中,经常会遇到多个玩家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场景的现象,原来的数据通讯是点到点,在游戏中则变成了N×N的复杂情况,使得需要处理的数据包大量增加。在传统的云计算环境下,很难处理每秒高达几万个数据包的网络需求,UCloud为此推出了高包量机型来应对,使这种高交互性游戏体验不只存在于电脑端,在移动端上也同样可以实现。

  同时,为了保障客户的业务不中断,UCloud还在业界首次推出了内核热补丁修复技术。“以数据中心为例,在遇到故障或者系统更新时我们的团队就像在高速行驶的列车上做搭桥手术,需要在线修复操作系统内核,做到让用户完全无感知,这也正是UCloud的价值所在。”华琨表示,而这也说明云服务是一个有门槛的事情。

  云计算的难度在于怎么样在大规模的情况下保证用户的稳定和安全,UCloud不仅解决了内核bug在线修复问题,更是在这基础之上实现同城容灾,使得云服务可用性大大提升。华琨认为:“云服务商作为用户的直接服务提供者,职责范围里面应该包含任何底层的部件,包括风火水电”。

  同时,UCloud还针对性地推出数据库自动备份、CDN(内容分发)、开放API服务;与产业链上提供集成发布、即时通讯、测试、视频服务的优秀第三方合作;对创业阶段的游戏团队给予孵化扶持;并通过三年在游戏行业积累的用户数据分析,为游戏的策划运维、技术架构等迭代更新出谋划策。

  苦练“内功”三年的结果,就是UCloud产品和技术对用户需求甚至未来可能需求的满足,并且UCloud已将在游戏行业积攒的技术与经验推广到互联网其他19个细分领域。截至目前,UCloud在移动游戏、在线教育、O2O等行业取得领先的行业地位,随着UCloud对移动开发团队越来越深入的支持,UCloud已经不再是单一的服务工具,而是提供完整云服务解决方案的新型IT平台。

  今年,UCloud还研发了高性能的IO(输入输出)加速模块,使IO能力在原本的基础上再提升10倍。这意味着相比起2012年公司刚成立的时候,UCloud的技术能力已经提升了近百倍。

  云让IT技术门槛更低、更透明

  技术和规模的提升也带来了另一项好处——降价,也就使得IT技术对大众而言更低门槛、更为透明。

  事实上,每年下调产品价格,已经成为了云计算行业的惯例。2014年,一些较为成熟的国外公有云产品纷纷大幅降价,一些产品的价格降幅甚至超过65%。从2006年成立以来,亚马逊AWS价格累计下调了45次之多。2015年4月,UCloud也将自己的公有云产品价格整体下调,降幅最高超过了30%。

  然而UCloud想做的不仅仅是跟随惯例。今年5月份,UCloud率先推出全球CDN加速产品,并执行降价促销计划。

  随着UCloud CDN的降价,鲶鱼效应开始显现。阿里云选择跟进,而国内CDN巨头蓝汛美股则暴跌8.47%,市值蒸发约3275万美元;随后,腾讯云也将CDN降价;UPYUN、百度云等接连放出降价新闻……UCloud吹皱了一池春水,这次事件也成为又一个云计算冲击传统IT服务行业的开端。

  市场曾这样评价云带来的变化:产品价格永远是被人关注的要点之一。从UCloud率先推出全球节点CDN加速及降价,再到各云厂商的价格大战,市场的关注度呈几何级上涨,短时间内云CDN就被媒体广泛报道,也被潜在用户快速感知。

  表面看来,是云服务商带着一堆用户去“团购”;实际上,是云服务商帮助企业解决CDN行业的信息不对称,致力于为整个CDN行业制定一个符合移动互联网和创业时代的行业标准,让创业者能够更好更快地实现创业创新。这也是为什么“小小”的云CDN来势汹汹,能撬动60亿的传统CDN厂商根基的根本原因。

  而在引发这一系列连锁反应的UCloud这里,华琨反应却很平淡,他表示:“我们只是希望这个服务的门槛能够降低一些,透明一些,因为CDN是刚需。”

  因此,这些公司降价的背后,更多是为了以此彰显自己的技术实力。只有技术取得突破,才能让规模化产品成本大幅降低,从而承受低价策略。

  就像上面提到的,在云计算行业中,建立技术门槛是维持竞争力最关键的因素。这个行业的技术更新日新月异,而技术实力提升的根源还是在人才。华琨表示,UCloud每年招聘大量技术人员,包括高级副总裁陈晓建、基础云研发总监俞圆圆等都是全球精英招募计划的成果,由此可以让自己的技术始终保持在全球较为前沿的水平。

  双赢的合作才是生态

  随着客户和产品线的不断拓展,技术和服务也不断外延,竞争不可避免,合作也是大势所趋,或者换个流行的词——“生态”。

  华琨打了这么一个比方:苹果的专卖店有很多的外设,这些外设并不是苹果生产的,但他和苹果的产品之间是一个很完美的配合,这个时候我们会很愿意去买这些东西,虽然它们之间可能只是渠道的合作伙伴,但我觉得这种合作很实在。

  生态是什么?生态其实就是合作。

  在UCloud,这种“实在的合作”也必不可少。华琨透露,UCloud即将发布的“云集市”就是链接合作伙伴资源与UCloud庞大客户资源的一站式服务整合平台。云集市目前已经接入了包括接入、监控、安全、备份、数据分析等领域的15家合作伙伴,用户可以自主选择,高可用资源+高自主性会大大增强UCloud对用户的吸引力。

  对于合作伙伴来说,云集市则聚合了大量、优质、有潜力的企业级客户,并且后台的打通,有助于它们成本更低地获得客户。“有一家做日志分析的初创企业‘日志易’在接入我们的平台后,短时间新增300多家企业用户,其中大部分来自UCloud平台的导入。”华琨表示。

  就像季昕华所说,UCloud的创新是延展至合作伙伴和整体生态链。在UCloud,合作除了伙伴强强联合的优势互补,也包括开放自身成就创业的扶持。

  UCloud先后推出孵化器“加U站”、企业家成长计划U.E.P、UCloud基金,以及对A轮前初创团队的云服务扶持政策。从创业团队的整体生态链来看,UCloud提供了从办公地点、技术服务、知识能力、到资金引入等全方位的服务帮助扶持创业团队。

  目前,UCloud已经拥有2万余家企业级客户,其中80%为创业企业,部署在平台上的客户业务总产值超过200亿人民币,200多个团队在UCloud的帮助下,拿到超过10亿美元的融资。在UCloud的帮助及大力推动下,已经有200余个创业团队申请了U.E.P创业者服务。

  UCloud在北、上、广、深、成都、厦门、武汉、西安、杭州、苏州、南京等地都设有线下服务点,为创业者提供面对面的服务。为了响应国家关于创新创业的号召,今年,UCloud会再为平台上的创业企业拓展50个深度合作伙伴,举办100场“企业家能力拓展日”活动,发展150个创投孵化机构,持续推进基于云的互联网创业生态建设。

  但最终,合作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客户更好地发展。从产品拓展、技术升级,到云集市、创业扶持,UCloud三年来坚持的无非是一点:“做好要做的事情”,让客户专注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即使情怀泛滥的今天,也始终有企业坚信:先成就客户才能成就自己。IBM、联想如此,阿里、腾讯、UCloud也是如此——“总有些价值观会超越时间的限制,扣人心弦”。

  文/晨钊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