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资细流缓慢入台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陆资细流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8-13 13:18
规模非常小。除了开放时间较短的原因,更大的原因是台湾对陆资的开放限制太大。
2009年6月30日,台湾正式开放陆资人台。从那时起,资诚(普华永道台湾)商务法律事务所律师杨敬先开始格外忙碌。
普华永道在台湾与当地的政府机关和商业团队合作密切,所以其台湾团队经常要帮助接待接连不断的大陆各省市、企业参访团,协助安排行程及与台湾主管部门的拜会。
“我们在做咨询的一些企业已经进入了审批程序中,半年内可对外公布,这其中有中国四大国有银行之一,也有一家大型电信企业。”杨敬先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但陆资入台的实际步伐却并不大。
据台湾“经济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5月底,陆资投向岛内共计52个项目7700多万美元。折算成新台币不足25亿元。
“规模非常小。除了开放时间较短的原因,更大的原因是台湾对陆资的开放限制太大,开放的项目和领域很少,并且利润空间小,竞争激烈。”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王建民对本刊记者说。
小市场的大机会
2008年5月台湾新一届领导人马英九上任后,两岸经贸合作有了新的突破,除了放宽台商对大陆的投资限制之外,最大的亮点在于向陆资打开了大门。
2009年4月在南京召开的第三次陈江会上,双方就陆资入台达成了共识。次月,台湾行政主管部门就核定了《大陆地区人民来台投资许可办法》和《大陆地区之营利事业在台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许可办法》。效率超乎寻常。
台湾规划开放陆资入台的投资项目共204项,包括制造业64项、服务业129项、公共建设11项。
目前,台湾正致力于“爱台十二项建设”,包括全岛便捷交通网、高雄自由贸易及生态港、台中亚太海空运筹中心、桃园国际航空城、智慧台湾、产业创新走廊、都市及工业区更新、农村再生、海岸新生、绿色造林、防洪治水及下水道建设,以吸引岛内外厂商做更多的投资。
除此之外,台湾还在力推“六大新兴产业”,包括生物科技、观光、绿色能源、医疗照护、精致农业及文化创意。
“比照一下开放目录,从这些产业和项目中陆资企业可以寻找到很好的机会。”杨敬先说。
2010年6月29日,《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在重庆正式签署。随后,台湾方面即表示,最早在2011年年初便可开放大陆游客台湾个人游。
因此,杨敬先认为,两岸的初步交流的开始将主要以观光为主,现阶段与此相关的产业非常适合到台湾投资,比如酒店、旅行社、民航等。而第二阶段则是货运,包括船运和空运。
预期ECFA之后,两岸直航的货运和人员运输会有飞速增长,所以这个行业很短时间内就会有不错的商业机会。
“相比大陆市场,台湾市场很小。所以陆资入台制定投资策略的首要角度不应是商品销售,台湾对陆资来说最大的价值在于人才和技术的低成本取得。一些高端技术,比如电子、汽车,在台湾都会有很多的合作机会,其他一些像金融、纺织、机械在台湾都可以找到发展成熟的技术,可以以低成本取得这些技术。”杨敬先说。
以2009年10月进入台湾的完美时空为例,由于台湾当局目前尚未开放陆资在台湾从事网络游戏,完美时空董事长池宇峰便以个人名义经美国、马来西亚等地辗转投资1.1亿新台币成立了完美时空互动科技公司。由于台湾的网游发展较早,人才比较丰富,完美时空在台湾主要是招募游戏设计人才,此外就是与台湾当地的网游企业做一些合作,比如洽谈代理其新游戏。
“如果后续扩大开放的话,比较高端的电子业应该在台湾找到好的合作伙伴、并购对象和人才。资产管理相关的金融业,可以通过设立分支机构取得台湾的人才。特别是台湾的食品行业,因为发展时间较长,针对食品卫生的管理经验和技术非常多,这是当年从日本学过来的。假如以后陆资能在台湾取得这方面经验,将比从日本取得成本要低得多,当然这个行业的开放不会这么快。”杨敬先分析说。
民航业一马当先
在早期赴台投资的陆资企业中,以民航业最为密集,包括国航、东航、南航、海航、厦门航空、深圳航空、山东航空、四川航空在内的8家航空公司在台湾设立了分支机构并推进两岸直航业务。
“之所以会集中在国企航空业,是因为垄断性行业对于新开放市场的迫切性,以及其雄厚资本的依托。”普华永道合伙人柯镇洪对本刊记者表示。
台湾的民航部门对两岸直航一周年的数据统计显示,自2008年12月15日至2009年12月底,台湾本地航空公司载客量为70万人,陆资航空公司载客量为48万人。
为什么两岸航空公司载客量差距这么大?
“很大的原因是客源结构,大部分来往两岸的都是台商,由于政治因素,他习惯选择台湾的航空公司,另一方面,由于台湾这边的欧美航线不如两岸航线这么火爆,所以台湾航空公司都把宽体客机调整到往来大陆的航线,宽体客机一般是300座,而我们陆资航空公司大部分用200座以下的普通客机。”厦门航空台湾分公司总经理庄晓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另外,台湾民航当局对本地和陆资航空公司的航班管理实行配额制,台湾和大陆航空公司各拿50%的配额。看似公平的配额,在台湾由中华、长荣、复兴3家航空公司分得,而大陆却由8家来分,结果自然大相径庭。
“台湾的飞机都由中华和长荣这两家航空公司调配,他们的航班基本上是合在一起的,这样可以集中优势航班数,形成密集的航班量,经营优势非常明显。”庄晓晖说。
厦门航空是第一家进入台湾的大陆航空公司,早在2008年就设立了台湾办事处。随着陆资人台正式开放,2010年1月,厦门航空又成立了台湾分公司。
在庄晓晖看来,尽管在台湾这个不大的市场聚集了8家国内航空公司,但他们彼此之间的合作更大于竞争。“大陆航线的点非常多而且分散,所以彼此之间竞争不太大,反而会有代码共享、货运仓位互相利用等方面的合作,平时在生活上大家也会定期聚会,沟通业务。”
在庄晓晖看来,陆资航空公司在台湾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当地的三大航空公司。“我们都很想超越他们。”
最大的阻力是受航班总量的限制。山东航空负责人对本刊记者表示,目前山东至台湾的市场需求较大,航班量供不应求,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鲁台客流出行和航空市场发展。由于受航班总量的限制,航班不能随着客源的增长而增加;其二,台湾对大陆人士赴台的限制还是较多,证件办理耗时长,手续复杂,这使得大陆航空公司客源增加不明显。
“夹缝式”生存
陆资入台开闸之前,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的上海所与台湾所曾经一同在上海举办了一场“大陆企业赴台投资研讨会”,当时有60多位上海国企、民企老总参会。
“台湾政府是否会区别对待外资与陆资?”“台湾民众或媒体能接受陆资吗?会不会抵制陆资?”这样的问题引来现场哄堂大笑。
两岸同属WTD会员,依WTO规范,陆企在台的法律权利、经营权取得和租税待遇,必须等同外资。
然而当初曾招致哄笑的问题却部分变成了现实。
台湾方面对于大陆企业派遣人员人驻台湾的规定是:“投资金额或营运资金美金20万元以上的申请2人,投资金额或营运资金每增加美金50万元的申请增加1人,最多不得超过7人。”
“大陆这些航空公司实际派来台湾的工作人员都维持在5个左右,要增加人员的成本太高了。”庄晓晖说。
这种限制是台湾对入台的陆资特别设定的。
最让庄晓晖不能接受的是大陆往来台湾的签注,除了大陆派往台湾的工作人员可以获得“多次有效签注”外,其他绝大多数人都只能拿“一次有效签注”。
“就连我们董事长也只能是这种单次证,大陆地方政府官员、央企老总也不例外。”庄晓晖说,“这样对生意往来很不方便,一个企业老板日理万机随时飞来飞去,每进出一次台湾都必须提前一个月办签注,他连随时视察都不行,这在全世界来讲都很怪异。这怎么紧密合作,又怎么让人能放心有大投入呢?”
台湾方面尽管针对入台的陆资出台了管理办法,但许多相关的配套措施和细则却没确做好。
初到台湾时庄晓晖曾想为营业场所和常驻人员购置房地产。“相关法规并不禁止我们买房子,但这些正面表列的条规并投有规定出细节,到具体办理时很多部门仍然是无规可依,从开发商到银行到房管部门,都会告诉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要去问海基会和陆委会。”庄晓晖说。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例如在台湾办当地的电话卡必须持有“双证”:工作证和入境证。但外资人员有,陆资人员却并没有这“双证”。
“我马上要用电话了,但去电信局却办不成。后来我办了个驾驶证,用这个可以解决一些诸如办电话卡之类的问题。但这个驾驶证也来之不易,我要通过海基会认证,还要到大陆公证,然后再到海基会,再去车检所,这个过程一个月都跑不过来。”庄晓晖说。
渐行渐宽
2009年4月,中移动宣布计划斥资177.7亿元新台币购入远传电信的12%股权,成为两岸关系破冰后首宗陆资运营商入台的交易。同年,中移动在荷兰设立了一家特殊项目公司,申请在台设立纵信股份,并拟通过该子公司入股台湾远传电信。
中移动董事长王建宙曾一再强调“中移动不会参与远传电信的日常管理工作,也不会谋求控股股东的地位”。
2010年5月,台湾监管部门终于批准中国移动在台湾成立全资子公司纵信股份有限公司。但入股远传的事至今仍未获批。
“现在投资项目开放比较少,所以可能会有一种担心,就是企业以开放的项目之名进来,获批后从事没开放的业务。”杨敬先说。
但他认为陆资入台审批上一般都较为顺利。“我们刚送了几个案子去台湾的监管机关审批,其实没有太大的问题。整体来说台湾政策是朝着开放的方向去走的,审批基本上都会过,没有听说过有不过的。唯一的问题是,台湾的政府机关对大陆企业不够了解,审批中间会问比较多的问题,比如投资计划如何,怎么安排人员等等。”
此外,杨敬先提醒说,台湾目前房价问题比较敏感,所以有关部门会关心陆企到台湾之后的购买房产的计划。“会不会变成是以投资为名,炒房地产为实的企业?他需要给他一个合理的解释,让他充分了解你的投资目的和计划,就不会存在什么问题了。”
“我们期盼能够对等开放。”王建民说,“从BCFA签署的情况来看,台湾方面受惠更大一些,而大陆相对来说享受的开放会较少一些。”
台湾方面原计划在2009年底公布的第二批对陆资开放目录也迟迟未见动静。“总体而言,台湾对陆资的政策的开放性远远不够,不是鼓励性而是防堵性的政策。”王建民说。
杨敬先则告诉本刊记者,“台湾主管机关一直在检讨开放政策的不足”。
“本来第二批开放日程是今年年初,当时正在洽商ECFA的关键时机,所以就先看ECFA的结果。现在BCFA已经签了,所以预期在一两个月之内会有一波新的开放。”杨敬先透露说。
……
2009年6月30日,台湾正式开放陆资人台。从那时起,资诚(普华永道台湾)商务法律事务所律师杨敬先开始格外忙碌。
普华永道在台湾与当地的政府机关和商业团队合作密切,所以其台湾团队经常要帮助接待接连不断的大陆各省市、企业参访团,协助安排行程及与台湾主管部门的拜会。
“我们在做咨询的一些企业已经进入了审批程序中,半年内可对外公布,这其中有中国四大国有银行之一,也有一家大型电信企业。”杨敬先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但陆资入台的实际步伐却并不大。
据台湾“经济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5月底,陆资投向岛内共计52个项目7700多万美元。折算成新台币不足25亿元。
“规模非常小。除了开放时间较短的原因,更大的原因是台湾对陆资的开放限制太大,开放的项目和领域很少,并且利润空间小,竞争激烈。”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王建民对本刊记者说。
小市场的大机会
2008年5月台湾新一届领导人马英九上任后,两岸经贸合作有了新的突破,除了放宽台商对大陆的投资限制之外,最大的亮点在于向陆资打开了大门。
2009年4月在南京召开的第三次陈江会上,双方就陆资入台达成了共识。次月,台湾行政主管部门就核定了《大陆地区人民来台投资许可办法》和《大陆地区之营利事业在台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许可办法》。效率超乎寻常。
台湾规划开放陆资入台的投资项目共204项,包括制造业64项、服务业129项、公共建设11项。
目前,台湾正致力于“爱台十二项建设”,包括全岛便捷交通网、高雄自由贸易及生态港、台中亚太海空运筹中心、桃园国际航空城、智慧台湾、产业创新走廊、都市及工业区更新、农村再生、海岸新生、绿色造林、防洪治水及下水道建设,以吸引岛内外厂商做更多的投资。
除此之外,台湾还在力推“六大新兴产业”,包括生物科技、观光、绿色能源、医疗照护、精致农业及文化创意。
“比照一下开放目录,从这些产业和项目中陆资企业可以寻找到很好的机会。”杨敬先说。
2010年6月29日,《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在重庆正式签署。随后,台湾方面即表示,最早在2011年年初便可开放大陆游客台湾个人游。
因此,杨敬先认为,两岸的初步交流的开始将主要以观光为主,现阶段与此相关的产业非常适合到台湾投资,比如酒店、旅行社、民航等。而第二阶段则是货运,包括船运和空运。
预期ECFA之后,两岸直航的货运和人员运输会有飞速增长,所以这个行业很短时间内就会有不错的商业机会。
“相比大陆市场,台湾市场很小。所以陆资入台制定投资策略的首要角度不应是商品销售,台湾对陆资来说最大的价值在于人才和技术的低成本取得。一些高端技术,比如电子、汽车,在台湾都会有很多的合作机会,其他一些像金融、纺织、机械在台湾都可以找到发展成熟的技术,可以以低成本取得这些技术。”杨敬先说。
以2009年10月进入台湾的完美时空为例,由于台湾当局目前尚未开放陆资在台湾从事网络游戏,完美时空董事长池宇峰便以个人名义经美国、马来西亚等地辗转投资1.1亿新台币成立了完美时空互动科技公司。由于台湾的网游发展较早,人才比较丰富,完美时空在台湾主要是招募游戏设计人才,此外就是与台湾当地的网游企业做一些合作,比如洽谈代理其新游戏。
“如果后续扩大开放的话,比较高端的电子业应该在台湾找到好的合作伙伴、并购对象和人才。资产管理相关的金融业,可以通过设立分支机构取得台湾的人才。特别是台湾的食品行业,因为发展时间较长,针对食品卫生的管理经验和技术非常多,这是当年从日本学过来的。假如以后陆资能在台湾取得这方面经验,将比从日本取得成本要低得多,当然这个行业的开放不会这么快。”杨敬先分析说。
民航业一马当先
在早期赴台投资的陆资企业中,以民航业最为密集,包括国航、东航、南航、海航、厦门航空、深圳航空、山东航空、四川航空在内的8家航空公司在台湾设立了分支机构并推进两岸直航业务。
“之所以会集中在国企航空业,是因为垄断性行业对于新开放市场的迫切性,以及其雄厚资本的依托。”普华永道合伙人柯镇洪对本刊记者表示。
台湾的民航部门对两岸直航一周年的数据统计显示,自2008年12月15日至2009年12月底,台湾本地航空公司载客量为70万人,陆资航空公司载客量为48万人。
为什么两岸航空公司载客量差距这么大?
“很大的原因是客源结构,大部分来往两岸的都是台商,由于政治因素,他习惯选择台湾的航空公司,另一方面,由于台湾这边的欧美航线不如两岸航线这么火爆,所以台湾航空公司都把宽体客机调整到往来大陆的航线,宽体客机一般是300座,而我们陆资航空公司大部分用200座以下的普通客机。”厦门航空台湾分公司总经理庄晓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另外,台湾民航当局对本地和陆资航空公司的航班管理实行配额制,台湾和大陆航空公司各拿50%的配额。看似公平的配额,在台湾由中华、长荣、复兴3家航空公司分得,而大陆却由8家来分,结果自然大相径庭。
“台湾的飞机都由中华和长荣这两家航空公司调配,他们的航班基本上是合在一起的,这样可以集中优势航班数,形成密集的航班量,经营优势非常明显。”庄晓晖说。
厦门航空是第一家进入台湾的大陆航空公司,早在2008年就设立了台湾办事处。随着陆资人台正式开放,2010年1月,厦门航空又成立了台湾分公司。
在庄晓晖看来,尽管在台湾这个不大的市场聚集了8家国内航空公司,但他们彼此之间的合作更大于竞争。“大陆航线的点非常多而且分散,所以彼此之间竞争不太大,反而会有代码共享、货运仓位互相利用等方面的合作,平时在生活上大家也会定期聚会,沟通业务。”
在庄晓晖看来,陆资航空公司在台湾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当地的三大航空公司。“我们都很想超越他们。”
最大的阻力是受航班总量的限制。山东航空负责人对本刊记者表示,目前山东至台湾的市场需求较大,航班量供不应求,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鲁台客流出行和航空市场发展。由于受航班总量的限制,航班不能随着客源的增长而增加;其二,台湾对大陆人士赴台的限制还是较多,证件办理耗时长,手续复杂,这使得大陆航空公司客源增加不明显。
“夹缝式”生存
陆资入台开闸之前,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的上海所与台湾所曾经一同在上海举办了一场“大陆企业赴台投资研讨会”,当时有60多位上海国企、民企老总参会。
“台湾政府是否会区别对待外资与陆资?”“台湾民众或媒体能接受陆资吗?会不会抵制陆资?”这样的问题引来现场哄堂大笑。
两岸同属WTD会员,依WTO规范,陆企在台的法律权利、经营权取得和租税待遇,必须等同外资。
然而当初曾招致哄笑的问题却部分变成了现实。
台湾方面对于大陆企业派遣人员人驻台湾的规定是:“投资金额或营运资金美金20万元以上的申请2人,投资金额或营运资金每增加美金50万元的申请增加1人,最多不得超过7人。”
“大陆这些航空公司实际派来台湾的工作人员都维持在5个左右,要增加人员的成本太高了。”庄晓晖说。
这种限制是台湾对入台的陆资特别设定的。
最让庄晓晖不能接受的是大陆往来台湾的签注,除了大陆派往台湾的工作人员可以获得“多次有效签注”外,其他绝大多数人都只能拿“一次有效签注”。
“就连我们董事长也只能是这种单次证,大陆地方政府官员、央企老总也不例外。”庄晓晖说,“这样对生意往来很不方便,一个企业老板日理万机随时飞来飞去,每进出一次台湾都必须提前一个月办签注,他连随时视察都不行,这在全世界来讲都很怪异。这怎么紧密合作,又怎么让人能放心有大投入呢?”
台湾方面尽管针对入台的陆资出台了管理办法,但许多相关的配套措施和细则却没确做好。
初到台湾时庄晓晖曾想为营业场所和常驻人员购置房地产。“相关法规并不禁止我们买房子,但这些正面表列的条规并投有规定出细节,到具体办理时很多部门仍然是无规可依,从开发商到银行到房管部门,都会告诉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要去问海基会和陆委会。”庄晓晖说。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例如在台湾办当地的电话卡必须持有“双证”:工作证和入境证。但外资人员有,陆资人员却并没有这“双证”。
“我马上要用电话了,但去电信局却办不成。后来我办了个驾驶证,用这个可以解决一些诸如办电话卡之类的问题。但这个驾驶证也来之不易,我要通过海基会认证,还要到大陆公证,然后再到海基会,再去车检所,这个过程一个月都跑不过来。”庄晓晖说。
渐行渐宽
2009年4月,中移动宣布计划斥资177.7亿元新台币购入远传电信的12%股权,成为两岸关系破冰后首宗陆资运营商入台的交易。同年,中移动在荷兰设立了一家特殊项目公司,申请在台设立纵信股份,并拟通过该子公司入股台湾远传电信。
中移动董事长王建宙曾一再强调“中移动不会参与远传电信的日常管理工作,也不会谋求控股股东的地位”。
2010年5月,台湾监管部门终于批准中国移动在台湾成立全资子公司纵信股份有限公司。但入股远传的事至今仍未获批。
“现在投资项目开放比较少,所以可能会有一种担心,就是企业以开放的项目之名进来,获批后从事没开放的业务。”杨敬先说。
但他认为陆资入台审批上一般都较为顺利。“我们刚送了几个案子去台湾的监管机关审批,其实没有太大的问题。整体来说台湾政策是朝着开放的方向去走的,审批基本上都会过,没有听说过有不过的。唯一的问题是,台湾的政府机关对大陆企业不够了解,审批中间会问比较多的问题,比如投资计划如何,怎么安排人员等等。”
此外,杨敬先提醒说,台湾目前房价问题比较敏感,所以有关部门会关心陆企到台湾之后的购买房产的计划。“会不会变成是以投资为名,炒房地产为实的企业?他需要给他一个合理的解释,让他充分了解你的投资目的和计划,就不会存在什么问题了。”
“我们期盼能够对等开放。”王建民说,“从BCFA签署的情况来看,台湾方面受惠更大一些,而大陆相对来说享受的开放会较少一些。”
台湾方面原计划在2009年底公布的第二批对陆资开放目录也迟迟未见动静。“总体而言,台湾对陆资的政策的开放性远远不够,不是鼓励性而是防堵性的政策。”王建民说。
杨敬先则告诉本刊记者,“台湾主管机关一直在检讨开放政策的不足”。
“本来第二批开放日程是今年年初,当时正在洽商ECFA的关键时机,所以就先看ECFA的结果。现在BCFA已经签了,所以预期在一两个月之内会有一波新的开放。”杨敬先透露说。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