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经济新面孔
- 来源:IT经理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经济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8-07 09:03
中国的工资增速在2015年将进入一个盛极而衰的转折点,收入增速下降势必会拉消费增长的后腿。
2014年我们大讲新常态,仿佛是为了适应低增长的中国经济做好心理准备,那么进入2015年,中国经济将会以什么样的面孔来迎接我们呢?
中国已经不再可能回到双位数增长的时代了,竞争将更加激烈,市场的波动将更加明显。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企业将被迫花大力气转型,甚至需要去海外寻找机会,这种情形在房地产业尤其明显——恒大在做纯净水,万科在开发海外市场等等。最令企业焦虑的是中国的消费者在慢增长的新常态下将会如何自我调整,在接下来的几年,国内消费会在多大程度上替代出口和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
2015年内需看起来情况不是太妙,因为这一年的年度人均工资增速将是过去10年最慢的。官方数据显示2014年前9个月的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同比增速只有个位数,这表明工资高速增长的时代可能已经到头了。右图中德意志银行对中国自2002年到2013年的薪资增长率分析显示,这期间,中国绝大部分城市的年度人均工资增速都高达双位数,而许多城市的最低工资更是在不到5年的时间内翻了一番。许多人原以为工资会一直高速增长下去,结果音乐却嘎然而止,好景不在。劳动力太贵了,最终将导致失业率上升,根据IMF的研究,中国的最低工资每增长10%,就业率就降低1个百分点。
工资增长一直在扼杀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这就倒逼不少制造业产能离开中国,不但像印尼、越南、马来西亚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成为中国制造移师的热点,连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都迎来了制造业的回潮。比如富士康就考虑投巨资在美国建立工厂。除了将部分产能移出中国,为了降低工资成本,企业还开始大量使用自动化机械设备来代替劳动力,比如郭台铭早在2011年就声称要给富士康配备100万台机器人。2013年,全球销售的工业机器人有20%是被中国买下,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的最大主顾。中国的企业相当大一部分面对资产通缩压力,因此将竭尽全力压缩工资成本。
不但制造业如此,服务业也差不多。许多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行业,比如金融、通信和零售客服正在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技术来代替大量人工的岗位,导致这些行业的就业增长显著减缓。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服务业的起始工资实际上已经开始下降。整体看来,中国的工资增速在2015年将进入一个盛极而衰的转折点。收入增速下降势必会拉消费增长的后腿。
前面讲到工资增长倒逼不少制造业产能离开中国,这意味着中国的许多城市将逐渐荒弃。比如东莞,曾是南中国制造业重镇,但眼下很多企业要么倒闭,要么移去了东南亚,要不是有大量不可言说的灰色服务业撑着门面,东莞可能早已荒废的不像样了。还有许多城市是服装业中心、制鞋中心、家具业中心等等,随着这些制造产业的萧条、关闭乃至转移,将出现荒弃的现象。在这些企业发展好的时候,当地的许多行业都经营良好,房地产业也乘势大发展,如今工厂渐渐的没了,就业机会少了,收入来源也次第枯竭,房地产也便失去了支撑点,很多地方将鬼城化。
2015年的增长将来自何方?中国制造走到如今,除了创新似乎没有了出路。
吴迪 经济学者、公民外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