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这样看视频

  • 来源:IT经理世界
  • 关键字:视频,互联网
  • 发布时间:2015-08-07 09:38

  IT互联网新技术产品化、并运用于视频行业,未来我们可能在家、在移动端,随时、随地、随心地“在线影院”、“在线演唱会”等等。

  平静日子再次被打破,大战已经不可避免,而这一次显然比以往来得更加凶猛,霸天虎以及来自古老的变形金刚阵营的威胁,正大踏步地逼近这颗渺小的星球……

  在好莱坞3D大片《变形金刚4》里,汽车人的新杀招频频亮相,脸炮、折叠镰刀、风火轮……那些充满震撼的效果,除了在院线的IMAX大厅能够被感受到,不久的将来在智能手机、PAD等移动智能设备上,用户同样有望感受到那种几乎近身肉搏的强烈冲击。

  技术流派1:裸眼3D

  “鸡与蛋”的破题

  2015年1月28日,在I3DS于华纳兄弟电影公司举行的年度创意奖颁奖典礼上,来自好莱坞、中国、英国、欧洲等世界各地的导演和制片人将齐聚一堂,褒奖那些在3D影片领域的创新创意,卡梅隆、李安,以及2013年的《冰雪奇缘》都曾获得该奖项。这次评奖委员会只邀请了一家公司在当晚进行技术展示,SuperD超多维。

  这是一家来自中国深圳的技术公司,专注于裸眼3D技术已经10年,超多维总裁许培桢刚刚被任命为I3DS旗下裸眼3D工作组的主席,这个工作组的成员包括来自韩国的移动设备与剧院用三维立体屏幕制造商MasterImage3D、德国弗朗霍夫生产技术研究所(欧洲最大的应用研究机构) 、来自美国的裸眼3D显示设备制造商StreamTV Networks、梦工厂动画等等。

  I3DS (International 3D & Advanced Imaging Society,国际3D及先进影像协会)成立于2009年,是在3D电影的里程碑作品《阿凡达》上映之前,协会的创始成员主要有电影公司如派拉蒙、迪斯尼影业、梦工厂、索尼等,技术公司如IMAX、杜比、松下等。I3DS总裁Jim Chabin告诉记者,协会成立的目的是希望将所有的3D技术和创意内容制作团队集结起来,使得3D电影(效果)能更加的眩目,更吸引观众。

  Jim介绍,从全球范围来看,2014年票房前10位的电影都是3D格式的,2015年基本上所有的好莱坞大片都是以3D格式放映的,包括《侏罗纪公园》、新《星球大战》、《复仇者联盟》等,目前已经有39部将在2015年上映的好莱坞电影都宣布将以3D格式上映,这就使得以3D格式制作的电影大片的总数将超过200部。此外,在欧洲、美国以及亚洲以3D格式制作的纪录片以及其他内容已经达到了数千个小时。

  “3D电影在电影院的成功是毋庸置疑,无论在巴西、俄罗斯、中国还是美国,3D电影都广受欢迎。但是目前好莱坞的电影制作方,还没有比较好的方案在移动设备上创造、展示3D的内容,并且同时保证质量。”Jim表示,目前裸眼3D技术在欧洲和中国有非常大的进展,这也是I3DS邀请超多维加盟的重要原因。

  超多维公司创立于2004年,一直专注于创新性立体视像显示技术、产品的开发及产业化,是“裸眼3D解决方案”提供商,即通过视线追踪技术,实现使用者无需佩戴专用眼镜即可在获得逼真、顺畅的裸眼3D视觉体验,他们最新推出的,是适用于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的“裸眼3D移动解决方案”。此外,超多维的“裸眼3D解决方案”还拥有支持2D/3D内容转换等一系列功能。

  事实上,超多维早已经看到了裸眼3D技术应用于移动设备的这个潜力市场。2011年和2012年,它分别与两家著名的国际品牌合作,推出了采用SuperD裸眼3D显示技术的笔记本电脑和电脑一体机。当然,这些都是基于X86架构平台的“裸眼3D解决方案”第一代。现在,超多维支持ARM架构平台的“裸眼3D解决方案”第二代,即“裸眼3D移动解决方案”,可以应用于智能手机、Pad等智能移动终端。

  终端与内容,这始终是一对“鸡与蛋”的关系。采用裸眼3D显示技术的终端设备,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内容,唯有此,裸眼3D技术的产业链才可能繁荣。

  “今年我们加入了I3DS协会,最大的原因是3D显示跟好莱坞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一方面,我们看到很多导演和制片公司都开始往3D发展。但是3D电影下线(院线档期)之后,大多数时候大家观看的还是以2D电影为主。”超多维总裁许培桢直言SuperD希望通过跟好莱坞的合作,在3D电影院线档期下线之后,能够像2D电影一样,让消费者通过日常化的产品或者应用观看到好的3D视觉效果。

  在整合产业链各方资源这件事上,作为技术解决方案商的超多维感触多,如许培桢所言“很多事情需要从头开始做起”。比如,首先是在屏幕显示技术上,不管是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还是智能手机上,都必须解决一个问题,如何让承载裸眼3D显示技术的屏幕生产或者原有生产技术的改造成本最低;第二,如何让用户得到最好的裸眼3D的体验效果。超多维通过Eye Tracking (视线跟踪)技术,并结合一片专门的IC处理芯片,对屏幕上的图形、图像做实时渲染,进而使得用户在观看时的视野角度可以更大,不会有摩尔纹、或者串扰叠影;第三如何让用户能得到最好的3D内容上的体验。超多维正在牵头筹划一个3D内容的虚拟平台,这个平台上不仅有好莱坞3D电影,还有丰富的3D游戏,甚至包括在APPS上面有更多的3D呈现,通过这个虚拟内容平台,消费者和用户能够一步获取不同的3D内容。

  终端、内容、以及裸眼3D解决方案商,有关裸眼3D产业链的多方能否甜蜜牵手且一路走下去,商业模式是其中的关键。许培桢表示,这个3D内容虚拟平台的商业模式还在探讨当中。“(如果)有更多的内容,就会促使更多的用户想去体验3D的效果。”

  技术流派2:VR虚拟现实

  让“好奇者”来得更猛烈些吧

  2014年12月16日下午,北京新街口外大街的“剧空间”剧场,此时此刻置身这个不大的放映厅,感觉有些奇怪。我们不仅是来参加一场暴风影音VR虚拟现实产品“魔镜2”的发布会,同时我们也从“看客”/记录者变成了这场特殊演出的“群众演员”。在暴风影音“魔镜”APP上,最高峰值有超过1.3万用户,头戴VR虚拟现实眼镜“魔镜”,围观了这场360度全景播出的发布会。

  从2014年9月暴风“魔镜1”正式对外发布至今,过去了100天。暴风影音CEO冯鑫曾这样说,魔镜做了件神奇的事,一脚踹开了虚拟现实的大门,干掉了距离感,带领我们走进梦的世界。

  暴风“魔镜”,是位居视频网站第二阵营的暴风影音公司,发布的第一个硬件产品,也是国内首个正式推向市场的虚拟现实设备。在国际上,目前仅有谷歌等少数几家公司,拥有将虚拟现实技术市场化的能力,国外推出的Oculus等设备价格过高,只能成为少数玩家的玩具,尚未能做到虚拟现实设备的普及。

  过去的100天,对冯鑫他们来说,是幸福的,也是郁闷的。幸福的是,“魔镜”1代产品售出超过10万台,日活用户超过1万,这些用户在冯鑫他们眼里是VR虚拟现实技术的“好奇者”及铁杆粉丝。郁闷的是,内容的极度匮乏,以及单凭暴风影音一己之力来撬动整个VR虚拟现实技术的产业链上下游,似乎速度太慢。

  冯鑫曾说,魔镜只是在恰当的时间提供一个特别的观看工具,而里面的内容服务,一定会如雨后春笋般疯狂成长。“人人都可以用到暴风魔镜,就会导致一些事情。有人就会为它拍电影,有人会为它做游戏,有人为它开专门的全景演唱会,有人为它做现场,就是人人都会进来做。”

  但是,以一己之力来撬动产业链,显然不是“事半功倍”的打法。风口来了不能等。内容制作能力依然是虚拟现实领域的软肋。内容匮乏的尴尬让暴风的魔镜团队意识到,电影、游戏内容对于用户的重要性,更感受到内容合作产业链建立的艰难。

  于是乎,暴风影音推出两项重要的合作计划:其一,寻找210个合作伙伴,其中包括与100个全景摄影单元合作,暴风提供用户平台、全景拍摄设备5~10台、以及基础拍摄资金;与100个VR游戏创作单位合作,暴风在2015年不参与这类游戏收入的分成;与10个软硬件厂商合作。其二,寻找10名VR创业合作伙伴,他们将与暴风一起突破VR虚拟现实技术在软硬件上的10到20个技术关键节点,暴风则类似于这些创业团队的“孵化器”,并承诺这样的团队如果完成任务,将“当年拿股权,当年分红”。

  毫无疑问,VR虚拟现实技术正处在拓荒阶段,从无到有。冯鑫曾说过,魔镜绝不单单是一个3D眼镜,而是硬件+软件+内容的完美用户体验,更是对全球虚拟现实市场的前瞻性布局。冯鑫表态,暴风影音对于“墨镜”的财务要求是“2015年不考虑赚钱”,首先应该考虑如何把整个蛋糕做大,而不是先圈地分果果。

  你可以认为,暴风影音现在是在“砸钱贴补”VR虚拟现实技术的产业链,你也可以认为,它是在投资自己的未来。

  如何来撬动整个产业链,从硬件,到内容服务,到渠道平台,这个问题无论是对裸眼3D技术的拥趸超多维,还是对VR虚拟现实技术的推动者暴风影音来说,都是个既需要资本、又需要智慧、还得有勇气和信念去寻找答案的。一切都还是在路上,且行且看。

  文/贺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